【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 m1、m2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v1、v2、 v1′、v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 p=m1v1+m2v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m1v1′+m2v2′,看碰 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实验器材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 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利用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三:利用斜槽滚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实验过程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 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 A 运动,小车 B 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 两小车连接成一个整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 v= Δx Δt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利用斜槽滚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 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 实验 10 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 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 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 10 次.用步骤 4 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N.如图所示. 6.验证:连接 ON,测量线段 OP、OM、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 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 数据处理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滑块速度的测量:v= Δx Δt,式中 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 可直接测量),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方案二:利用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1.小车速度的测量:v= Δx Δt,式中 Δx 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 Δt 为小车经过 Δx 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方案三:利用斜槽滚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1)碰撞是否为一维. (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用长木板实验时是否平衡掉 摩擦力,两球是否等大.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 m1、m2 和碰撞前后速度(或水平射程)的测量. ◆ 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两小车相碰进行验证,要注意平衡摩擦力. (3)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变. 热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的考查 [典例赏析] [典例 1] (2019·和平区模拟)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一般采用如图所 示的装置: (1) 若 入 射 小 球 质 量 为 m1 , 半 径 为 r1 ; 被 碰 小 球 质 量 为 m2 , 半 径 为 r2 , 则   ________ .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 ________ .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测力计 E.秒表 (3)在做实验时,对实验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C.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D.释放点越高,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大,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 测量越准确 (4)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m2,则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 (P 为 碰 前 入 射 小 球 落 点 的 平 均 位 置 ) , 所 得 “ 验 证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 的 表 达 式 为   __________ .(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审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与操作. (2)解题关键: ①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应发生正碰,且碰撞后两球均做平抛运动. ②两小球平抛落地时间相同,平抛的水平位移由平抛初速度决定. [解析] (1)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有 m1v0=m1v1+m2v2,在碰撞过 程中动能不增加,则有 1 2m1v20≥ 1 2m1v21+ 1 2m2v22,解得 v1≥ m1-m2 m1+m2v0,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 v1 >0,则 m1-m2>0,即 m1>m2,为了使两球发生正碰,两小球的半径相同,r1=r2,故 C 正 确. (2)P 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N 为碰后被碰小球 的位置,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 v1= OP 2h g ,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 v2= OM 2h g ,碰撞后被碰 小球的速度 v3= ON 2h g ,若 m1v1=m2v3+m1v2 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 恒,整理得 m1·OP=m1·OM+m2·ON,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天平,故 A、C 正确. (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保证斜槽轨道末端切线水平,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 故 A 错误,B 正确;为保证球的初速度相等,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 C 正确;释放点越高,水平位移越大,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故 D 正确. (4)根据(2)的解答可知,表达式为 m1·OP=m1·OM+m2·ON. [答案] (1)C (2)AC (3)BCD (4)m1·OP=m1·OM+m2·ON [题组巩固] 1.(2019·泰安模拟)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 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m1 多次从斜轨 上 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 m2 静置于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球 m1 从斜轨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2 相撞,并多次重 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________ .(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m2 B.测量小球 m1 开始释放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 m1、m2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2)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________ [用(1)中测量的量 表示]. (3)若 m1=45.0 g、m2=9.0 g,OP=46.20 cm,则ON可能的最大值为 ________  cm. 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验证:m1v1=m1v2+m2v3,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 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 t 相等,上式两边同时乘以 t 得 m1v1t= m1v2t+m2v3t,得 m1OP=m1OM+m2ON,因此实验中需要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先确定落点的位 置再测量出平抛的水平距离,故应进行的步骤为 A、D、E. (2)根据(1)的分析可知,要验证动量守恒应验证的表达式为 m1OP=m1OM+m2ON. (3)发生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获得速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m1v1=m1v2+ m2v3,由 1 2m1v21= 1 2m1v22+ 1 2m2v 23得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m1·OM2+m2·ON2=m1·OP2,联立解 得 v3= 2m1 m1+m2v1,因此最大射程为 sm= 2m1 m1+m2·OP= 2 × 45 × 46.20 45+9 cm=77.0 cm. 答案:(1)ADE (2)m1OP=m1OM+m2ON (3)77.0 2.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两个带有等宽遮光条的滑块 A、B 的质量分 别为 mA、mB,在 A、B 间锁定一压缩的轻弹簧,将其置于气垫导轨上.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 d.接通充气开关,解除弹簧的锁定,弹簧将两滑块沿相反方向弹开,光电门 C、D 记录下两 遮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 t1 和 t2. (1)本实验需要调节气垫导轨水平,调节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节导轨水平后进行实验,若有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该实验动量守恒. (3)某次实验未接通充气开关,锁定时弹簧压缩的长度不变,光电门 C、D 记录下两遮 光条通过的时间分别为 t3 和 t4,两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要测出该动摩擦因 数,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具体措施为:接通气源,如果滑块能在气垫上 静止,则表示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 (2)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弹开前动量为零,故弹开后满足 mAvA=mBvB,即 mA d t1 =mB d t2,所以 mA t1= mB t2,只要该式成立,则验证实验成功. (3) 弹 簧 的 势 能 Ep = 1 2mA( d t1 )2 + 1 2mB( d t2 )2 , Ep = 1 2mA( d t3 )2 + 1 2mB( d t4 )2 + μmAgx1+μmBgx2,故还需测量两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 答案:(1)接通充气开关,调节导轨使滑块能在气垫上静止或滑块经两个光电门的时间 相等 (2) mA t1= mB t2 (3)两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 x1、x2 或 AC、BD 之间的距离 热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赏析] [典例 2] (2019·大连模拟)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小车 A 的前 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合 成一体,继续匀速运动,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长木 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获得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 点,则应选 ________ 段来计算 A 的碰前速度,应选 ________ 段来计算 A 和 B 碰后 的共同速度(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A=0.30 kg,小车 B 的质量为 m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 果 可 得 碰 前 系 统 总 动 量 为   __________   kg·m/s , 碰 后 系 统 总 动 量 为   ________  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数据处理. (2)解题关键: ①碰撞前小车 A 做匀速运动,碰撞后小车 A 和 B 一起做匀速运动. ②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5 个打点周期. [解析] (1)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 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 BC 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 BC 计算碰前的 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 A 和 B 碰后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 DE 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碰前系统的动量即 A 的动量,p1=mAv0=mA· BC 5T=0.30× 0.345 0 5 × 0.02 kg·m/s=1.04 kg·m/s,碰后的总动量 p2=(mA+mB)v2=(mA+mB)· DE 5T=0.50× 0.206 0 5 × 0.02 kg·m/s=1.03 kg·m/s. (3)由实验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 A、B 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 恒. [答案] (1)BC DE (2)1.04 1.03 (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 A、B 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题组巩固] 3.(2019·烟台模拟)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大的水 平平台上的 A 点放置一个光电门,水平平台上 A 点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 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小滑块 a 上固定一个宽度为 d 的窄挡光片; ②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 a(含挡光片)和小球 b 的质量 ma、mb; ③在 a 和 b 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静止放置在平台上; ④细线烧断后,a、b 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 ⑤记录滑块 a 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 t; ⑥滑块 a 最终停在 C 点(图中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 AC 之间的距离 sa; ⑦小球 b 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 B 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 高度 h 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 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sb; ⑧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 (1)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 ________ = ________ 即 可.(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 (2)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 sa 与 1 t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图线的斜率为 k,则平台上 A 点左侧与滑块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________ . 解析:(1)烧断细线后,a 向左运动,经过光电门,根据速度公式可知,a 经过光电门 的速度 va= d t;b 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h= 1 2gt20,sb=vbt0,解 得 vb=sb g 2h,若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则有 0=mbvb-mava,即 mad t =mbsb g 2h. (2)对物体 a 由光电门向左运动过程分析,则有 v2a=2asa,经过光电门的速度 va= d 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μmg m =μg,联立解得 sa= d2 2μg· 1 t2,则由图象可知 μ= d2 2kg. 答案:(1) mad t  mbsb g 2h (2) d2 2kg 4.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 A、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 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t1、t2. (1)图 2 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 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 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________  mm,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________  mm.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压缩 弹簧开始储存的弹性势能 Ep= 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甲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3.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0.5 mm=0.00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3.5 mm+0.005 mm=3.505 mm;乙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 刻度读数为 3 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48.5 mm=0.48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3 mm+ 0.485 mm=3.485 mm.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0=-m1v1+m2v2, 即 m1v1=m2v2,v1= d t1,v2= d t2,故有 m1 d t1=m2 d t2;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储存的弹性势能 Ep = 1 2m1v21+ 1 2m2v22= m1d2 2t21 + m2d2 2t22 . 答案:(1)3.505 3.485 (2)m1 d t1=m2 d t2  m1d2 2t21 + m2d2 2t22 热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典例赏析] [典例 3]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 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 A 和 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 1:在 A、B 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 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甲,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 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 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 3:让滑块 B 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 A 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 闪拍摄,直到 A、B 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 4:多次重复步骤 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 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乙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 A 与滑块 B 碰撞发生的位置在 ________ . ①P5、P6 之间 ②P6 处 ③P6、P7 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 ________ . ①A、B 两个滑块的质量 m1 和 m2 ②滑块 A 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 s45、s56 和 s67、s78 ⑥照片上测得的 s34、s45、s56 和 s67、s78、s89 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 你 写 出 一 条 有 利 于 提 高 实 验 准 确 度 或 改 进 实 验 原 理 的 建 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方向分析] (1)实验器材的变迁:由频闪照片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数据处理的变迁: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解析] (1)P6 位置滑块速度明显减小,故 A、B 相撞的位置在 P6 处,故②正确. (2)设碰撞前滑块 A 在 P4、P5、P6 的速度分别为 v4、v5、v6,碰撞后,整体在 P6、P7、 P8 的速度分别为 v6′、v7、v8,则 v4= s34+s45 2T ,v5= s45+s56 2T ,又 v5= v4+v6 2 ,解得碰撞前 滑块 A 速度 v6= 2s56+s45-s34 2T ,同理,碰撞后整体的速度 v6′= 2s67+s78-s89 2T ,需要验证 的方程为 m1v6=(m1+m2)v6′,将以上两式代入整理得 m1(2s56+s45-s34)=(m1+m2)(2s67+ s78-s89),故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B 两个滑块的质量 m1 和 m2 及 s34、s45、s56 和 s67、 s78、s89,故①、⑥正确. (3)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 ①使用更平整的轨道槽,轨道要平整,防止各段摩擦力不同,滑块做非匀变速运动. ②在足够成像的前提下,缩短频闪照相每次曝光的时间,碰撞时间很短,缩短频闪照 相每次曝光的时间,使滑块碰撞位置拍摄更清晰、准确. ③适当增大相机和轨道槽的距离,相机和轨道槽的距离较小时,由于镜头拍摄引起的 距离误差增大,应适当增大相机和轨道槽的距离. ④将轨道的一端垫起少许,平衡摩擦力,使得滑块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 [答案] (1)② (2)①⑥ m1(2s56+s45-s34)=(m1+m2)(2s67+s78-s89) (3)见解析 [题组巩固] 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质量为 mA 的钢球 A 用细线悬挂于 O 点,质 量为 mB 的钢球 B 放在离地面高度为 H 的小支柱 N 上,O 点到 A 球球心距离为 L,使悬线在 A 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A 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 B 球正碰, 碰撞后,A 球把轻质指示针 OC 推移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β 处,B 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 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 D,保持 α 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 B 球 的落点. (1)图中 s 应是 B 球初始位置到 ________ 的水平距离.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验证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A 球下摆的过程有:mAgL(1-cos α)= 1 2mAv2A,则 A 球向 下 摆 到 与 B 球 相 碰 前 的 速 度 为 vA = 2gL(1-cos α). 碰 后 A 球 的 速 度 vA′ = 2gL(1-cos β),碰后 B 球做平抛运动 vB′= s t= s 2H g =s g 2H.在碰撞中物体质量与速 度 的 乘 积 之 和 不 变 , 则 mAvA = mAvA′ + mBvB′. 故 有 mA 2gL(1-cos α)= mA 2gL(1-cos β)+mBs g 2H. 答案:(1)落地点 (2)L、α、β、H、s、mA、mB (3)mA 2gL(1-cos α)=mA 2gL(1-cos β)+ mBs g 2H 6.(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模)现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甲中, 气垫导轨上有 A、B 两个滑块,滑块 A 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 的纸带相连;滑块 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 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 A 的质量 m1=0.310 kg,滑块 B 的质量 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 d =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 f=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 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 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 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 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 碰前总动量 | × 100%)最大为 5%,本实验是 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解析:按定义,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v:v= Δs Δt ① 式中 Δs 为物块在很短时间 Δt 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ΔtA, 则 ΔtA= 1 f=0.02 s ② ΔtA 可视为很短,设在 A 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 据代入①式可得: v0= 4.00 × 10-2 0.02 m/s=2.00 m/s ③ v1= 1.94 × 10-2 0.02 m/s=0.970 m/s ④ 设 B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 v2,由①式有 v2= d ΔtB ⑤ 代入题所给的数据可得:v2=2.86 m/s ⑥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 p 和 p′,则 p=m1v0 ⑦ p′=m1v1+m2v2 ⑧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δγ=|p-p′ p |×100% ⑨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 可得:δγ=1.7%<5% ⑩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见解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