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多普勒效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 第二章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源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视频播放、多媒体演示观察体会,提高生活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表述生活物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改变波源与观察者距离变化,培养学生利用变量控制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熟悉和适应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3、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学习习惯。‎ ‎(2)体验生活物理,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物理教材第十章第八节的内容,是机械波形成和传播、干涉、衍射的后续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声调、波速、波长、频率、周期等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懂得机械波在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建议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一下相关概念.‎ 三、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多普勒效应概念的理解。‎ 难点: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的频率不同的原因。‎ 一、 教学仪器 计算机一台、投影仪、自制《多普勒效应》课件 二、 教学设计思想:‎ ‎《多普勒效应》是继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后的又一波动过程共有现象,是高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内容,体现了生活物理的重要性。本节课力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认识过程而致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首先注意创设学习情景,安排了火车、飞机运动的生活物理实例,让学生再次感受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在实验图片的基础上,以多媒体动画课件交互地展示波源和观察者各种情况下运动而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不同的过程,提高观察和思维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变量控制法研究问题。同时设计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 ‎[创设生活物理情景]播放火车静止、运动鸣笛的情境,引导学生注意听鸣笛声调的变化。‎ ‎[教师]我们站在铁路旁,火车前方停止不动,司机鸣笛,我们听到汽笛声调不变;当高速行驶的火车鸣笛而来,会听到汽笛声调变得高昂些,当火车呜笛而去时,会听到汽笛声调变得低沉些,请同学们想一想用机械波的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声调变高变低呢?‎ ‎[教师]播放飞机飞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听飞机飞行声音的声调变化,提出探究问题 ‎(1)根据你听到飞机1的声音频率变化说出飞机与我们距离的变化?‎ ‎(2)比较听到飞机2、3声音的频率变化快慢,请你说出哪架飞机飞得快?‎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评判。‎ ‎(1)所听声音的频率变大-飞近,频率变小-飞远。‎ ‎(2)飞机3比飞机1飞得快。‎ ‎ (二)新课教学 ‎[教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声源(火车、飞机)和观察者距离变化会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化。‎ ‎〔板书〕声源、观察者距离变化会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化,为什么?‎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波源频率和观察者接收频率这两个概念。‎ ‎[板书]一、波源频率、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 介绍动画演示界面:波源速度V1、观察者速度V2,波源发出完全波个数n1,接收完全波个数n2,接收灵敏度w,波面距离λ ‎。‎ 波源频率f1: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源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即波源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 观察者接收频率f2:观察者接收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的接收完全波的个数。‎ 动画演示1:波源、观察者相对介质静止(V1=0、V2=0), 让学生1说出观察的数据。‎ ① 波源发出完全波的个数n1,‎ ② 观察者接收完全波的个数n2,‎ ③ 当观察者速度等于波速时,n2=0,接收频率为零。‎ ‎ [板书]二、波源、观察者相对介质不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在相等时间里,波源发出的完全波个数n1和观察者接收的完全波个数n2,按要求填入表格。由演示1可知:[来源:Zxxk.Com]‎ 观察者接收频率f2=波源频率f1(原声原调)‎ 当观察者在单位时间里接收的完全波个数大于或者小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个数时,其接收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拖动观察者靠近或远离波源,说明观察者接收完全波个数的变化。‎ ‎[板书]三、波源相对介质静止,观察者运动 a. 观察者靠近波源:‎ b. 观察者远离波源:‎ 动画演示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观察边猜测数据的变化,数据填入表格,让学生2说出观察数据;提出探究问题 ‎(3)观察者以速度V2靠近波源,比其静止时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完全波个数多还是少?接收频率变大还是变小?观察者以V2远离 波源会怎样呢?‎ ‎(4)观察者以更大的速度V2′靠近波源,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完全波个数更多还是更少?接收到的频率f2′变得更大还是更小?‎ ‎(5)要使观察者接收频率f2不同于波源频率f1 ,还有其它办法吗?‎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评判。‎ ‎(3)观察者靠近波源,在单位时间里多接收V2/λ完全波数,接收频率变大;观察者远离波源,在单位时间里少接收V2/λ完全波数,接收频率变小。‎ ‎(4) 更多;更大。‎ ‎(5)让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或远离;还可以让观察者和波源同时相对介质运动。‎ ‎[教师]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波源不动,当观察者靠近波源时,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大;当观察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小。如果让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观察者或者远离观察者,是不是也可得到相同的结论呢?‎ ‎[板书]四、波源运动,观察者相对介质静止 a.波源靠近观察者 b.波源远离观察者 波源运动会引起哪些变化呢?请看一组实验对比照片,说明波源不动时,波面间距不变;波源运动时,波源前方波面变密,后方变疏,现在用动画动态模拟。‎ 动画演示3:波一经从波源发出,在均匀介质中就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球面波的球心就是发出该波时波源所在的位置,波源运动时,波面的球心运动,所以前方的波面变密,后面的波面变疏。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观察猜测数据的变化,数据填入表格,让学生3说出观察数据;提出探究问题 ‎ (6)波源靠近观察者,观察者在波源的前方,波面变(密/疏),波长变(小/大),接收的完全波个数(增多/减少),接收频率f2变(大/小)?波源远离观察者情况如何?‎ ‎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评判。‎ ‎ (6)波源靠近观察者时,经过观察者的波面变密,波长变小,接收的完全波个数增多,接收频率f2变大;波源远离观察者时,经过观察者的波面变疏,波长变大,接收的完全波个数减少,接收频率f2变小; ‎ ‎(三)学生归纳与设计 ‎(1)学生对已学知识归纳小结 观察者接收频率f2与波源频率f1关系 座号 姓名 ‎ 相对运动情况 波长λ ‎(不变、变大、变小)‎ 相等时间内[来源:学科网]‎ 完全波的波数[来源:Z*xx*k.Com]‎ 接收频率f2与波源频率f1关系 结论[来源:学科网ZXXK]‎ ‎(不变、变大、变小)‎ 接收者n2‎ 波源n1‎ 二者不动 二者靠近 波源不动,观察者靠近 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 二者远离 波源不动,观察者远离 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 ‎[教师]投影播放学生小结,点醒课题。‎ ‎[板书]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2)学生设计 自行设定波源、观察者运动速度,每组按上表中的选定一种情况,通过课件动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四)多普勒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应用1:车辆测速,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应用2:光谱线的“红移现象”,恒星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光方向偏移,波长变长,意味着恒星正在离我们远去,红移越大,表明距离越远的恒星离开地球的越快,恒星光谱的红移现象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应用3:医用“彩超”,医生向人体内发射已知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可以检查心脏、大脑、眼底血管的病变。‎ 一、 板书设计:‎ ‎ 多普勒效应 声源、观察者距离变化会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变化,为什么?‎ 一、波源频率、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 波源频率f1: ‎ 观察者接收频率f2:‎ 二、波源、观察者相对介质不运动 三、波源相对介质静止,观察者运动 a.观察者靠近波源:‎ b.观察者远离波源:‎ 四、波源运动,观察者相对介质静止 a.波源靠近观察者 b.波源远离观察者 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五、应用:‎ 请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边观察边填好数据,写出相关结论,课堂结束时要投影播放。‎ 观察者接收频率f2与波源频率f1关系 座号 姓名 ‎ 相对运动情况 波长λ ‎(不变、变大、变小)‎ 相等时间内 完全波的波数 接收频率f2与波源频率f1关系 结论 ‎(不变、变大、变小)‎ 接收者n2‎ 波源n1‎ 二者不动 二者靠近 波源不动,观察者靠近 观察者不动,波源靠近 二者远离 波源不动,观察者远离 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