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经典猜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经典猜题

新课标高考历史经典猜题 ‎1,【所猜考点】“现代中国”中的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地处富庶的川西平原中心地带的向阳镇,有“有女不嫁向阳郎”的穷公社之称,只有一条不足三百米长的狭窄小街,绝大多数农民居住在草房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合理安排,绝大多数农民长期困守在土地上广种薄收,生活十分艰难。‎ ‎(1)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向阳镇为何会“有女不嫁向阳郎”?(3分)‎ 材料二:1980年4月,敢为天下先的向阳人终于率先迈出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召开了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代表,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长,副乡长,随即摘下了“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向阳因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而后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 向阳公社摘牌的历史一刻 ‎ 江泽民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4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向阳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年收入高达5250元。截至2007年末向阳镇一共有105家生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二十亿元,而这些乡镇企业竟然有一半都是本乡人搞起来的。村民富裕了,几乎不去沿海打工。‎ 今日向阳镇夜景,且看火树银花不夜天 ‎(3)联系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三谈四点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4分)‎ ‎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3分)‎ ‎(2)①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②颁布1982年的新《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了《选举法》、《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③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④‎ ‎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⑤1999年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从1988年至2003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三到四轮的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是中国层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4分,答对任意四点即可。)‎ ‎(3)①继续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③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⑤鼓励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不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4分,只要言之成理,合乎题意满四条即可得分)‎ ‎2.【命制试题】(32分)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物价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法币为什么会在短短12年间发生如此巨大变化?(10分)‎ 材料二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什么影响?(10分)‎ 材料三 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原粮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3)上表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表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5分)‎ ‎1960年,对皮鞋、胶鞋、布鞋实行凭票购买。‎ 城镇居民每人每年一张鞋票,可以买鞋一双 ‎1954年9月份北京开始了凭“布票”限量供应棉布。‎1983年11月23日我国商业部在报纸上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 ‎1953年11月1日‎,北京开始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印发的“面粉购买证”成为北京城镇居民使用的最早的粮票。之后,面票、粮票、米票……相继问世。‎ ‎1993年5月1日‎,北京市粮票取消。‎ 材料四 ‎(4)分析改革开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分析票证制度取消的原因。(7分)‎ ‎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历史信息:法币急剧贬值,物价飞涨。(2分)‎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反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美签订《中美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经济危机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掠夺;自然灾害严重,加剧了经济危机。(8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2)原因:反动统治和长期战乱;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5分)‎ 措施:打击投机活动;统一财政经济。(2分。回答具体史实亦可)‎ 影响: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结束物价暴涨局面,赢得人民的信任。(3分)‎ ‎(3)农副产品产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破坏农业生产。(2分)‎ 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2分。回答具体史实亦可。)‎ ‎(4)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短缺;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3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4分)‎ ‎3【命制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初,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1890年11月动工兴建,1894年6月投产。此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然而,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 材料二 材料三据《长江商报》‎8月14日报道,武汉拟建近代工业博物馆。‎ ‎(1)结合材料一,汉阳铁厂创办的同时期还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2分)创办这样企业的目的是什么?(2分)汉阳铁厂创办的历史背景如何?。(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汉阳铁厂由政府主办,但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钢铁企业?(3)你认为武汉建立近代工业博物馆,有哪些企业可以进入展馆?(3分)‎ ‎3,【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天津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分)‎ 目的: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苦难,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2分)‎ 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朝统治,富强中国,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3分)‎ ‎(2)中国近代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2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受到各种旧势力的束缚,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等;(3分)中国当时战乱频繁,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使中国缺乏发展工业安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2分)近代的历代政府对工业不够重视和支持。(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9分)‎ ‎(3)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3分)‎ ‎4【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汉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 图2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图3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分)试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2分)‎ ‎(2)从图1到图2,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1分) (3)图3反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一变化成因的认识。(2分)‎ ‎(4)结合图2和图3,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4,【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特征:对外贸易繁荣。(2分)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治一统,国力强盛。(2分)‎ ‎(2)从区域性市场发展到世界市场。(2分)工业革命。(1分)‎ ‎(3)趋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答“规模越来越大”,1分)成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2分)‎ ‎(4)经济全球化。(2分)‎ ‎5,高考历史猜题 世界近代史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的考点“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材料一:‎ 图一 唐蕃会盟碑 ‎“圣神赞普墀祖德赞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和叶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 。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圣神赞普赤祖德赞陛下……乃与唐主文武孝德皇帝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意绵长。结此千秋万世福乐大和盟约于唐之京师西隅兴唐寺前。”——唐蕃会盟碑碑文摘选 ‎ 材料二:‎ 图二 乾隆帝颁赐给西藏地方政府的地金瓶 ‎“‎ 一、关于寻找活佛及呼图克图灵童的问题。依照藏人旧例,确认灵童必问卜于四大护法,如此难免发生弊端。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之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正式认定。假若找到的灵童仅只一名,亦须将一个有灵童的名字的签牌,和一个没有名字的签牌,共同放置瓶内,假若抽出没有名字的签牌,就不能认定已寻得的儿童,而要另外寻找。达赖和班禅额尔德尼像父子一样,认定他们的灵童时,亦须将他们的名字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同样进行。这些都是大皇帝为了黄教的兴隆,和不使护法弄假作弊。这个金瓶常放在宗喀巴佛像前,需要保护净洁,并进行供养。”《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条 备注: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须经金瓶掣签认定,唯独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噶玛巴例外,其转世灵童主要是由上一世噶玛巴的遗嘱来认定,但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 图四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 材料三:‎ 图三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纪念币 问题:‎ 中国西藏历史上存在的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依附关系为基础的黑暗、野蛮的社会制度。始于10世纪,到 13 世纪普遍确立 ,一 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时被废除。从此,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材料四:‎ 图六 青藏铁路通车纪念币 图五 西藏大学 国务院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执行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促进西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三农”、基础设施、人才、教育、科学、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中央的扶持力度。‎ 材料五:‎ 图七 热烈庆祝伟大祖国成立58周年 图八 西藏庆祝奥运倒计时1周年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出吐蕃与中央政府怎样的关系?(2分)具体史实有哪些?(6分)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西藏和中央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明清时期,中央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 (2)从图三反映的事件在当时的影响是什么?(2分)图四反映了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有何作用?(4分)‎ ‎(3)图五、图六反映出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巨变?(3分)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5,【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并列政权间的友好关系。(2分)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6分)‎ 呈现出由并列政权到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发展趋势。(3分)明朝时通过设置卫所和建立僧官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6分)‎ ‎(2)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2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4分)‎ ‎(3)反映了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经济、文化等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分)‎ 启示:坚持党和中央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分)‎ ‎6,【所猜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命制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的含义和所学知识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 ‎(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 ‎(3)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 ‎6,【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含义: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事件,打破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之路。 ‎ ‎(3)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二战后期,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失去原有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经济和军事势力空前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 ‎(4)实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 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以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 ‎7,【所猜考点】古代史部分的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 ‎7,【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反对君主专制。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 ‎ ‎(2)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等人的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 ‎(3)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严厉抑制异端思想,如大兴文字狱。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这种思想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的支撑。‎ ‎8,【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众议院与参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三条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率武装部长。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六条 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 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根据以上材料,从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国家元首的权力、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几个方面,比较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相同的积极作用。‎ ‎8,【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2)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皇帝是世袭的。②国家元首的权力:法国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处于“虚君”的地位;德国皇帝仍然保持专制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与一身。③行政与立法权的关系:法国的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德国是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3)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9,【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命制试题】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4)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9,【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 ‎(2)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资产阶级开展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学习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4)态度: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10,【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10,【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1分)‎ 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3分)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1分)‎ ‎(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2分)结果不同: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3分)‎ ‎11,【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17—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四项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成就?‎ ‎ (2)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个)‎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1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经典力学体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或量子论。‎ ‎ (2)电灯、电活或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使用的都正确。)‎ ‎ (3)影响:①蒸汽机的使用促进煤炭大量使用,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②内燃机的创制使用推动石油(煤炭等)的使用;③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核能的使用,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 ‎12,【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图9)‎ ‎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 材料二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l0月14日)‎ ‎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爪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初)‎ ‎ 材料四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材料三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5)综合上述信息,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效应:滞后效应。‎ ‎ 制度和政策: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 ‎ (2)方式:用国家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变化: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采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 ‎ 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直接过渡的方式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 ‎ ‎ (3)背景:遭到1929年以来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4)"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文革”动乱的破坏。‎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 ‎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 (5)认识:国家的制度、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答出一点给3分。)‎ ‎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13,【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 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 关于农业问题 ‎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 ‎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 关于工业化问题 ‎ 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 ‎ 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 材料二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十四大报告》‎ ‎ 请回答:‎ ‎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3分)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1分)‎ ‎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 ‎ ‎(3)材料三表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重大突破? 试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分析取得突破的原因。‎ ‎13,【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消灭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2)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 ‎ (3)突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中苏两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14,【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联合国”‎ ‎【命制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 ‎ (2)从材料二中看出,联合国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的努力。‎ ‎14,【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意思相近答出2点即给满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 ‎(3)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发展同世界大国关系,致力于地区性和平与稳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意思相近,符合史实,即给分 )‎ ‎15、【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 ‎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 ‎15,【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 谋取世界霸权。‎ ‎(2)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 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也可得分)。两极格局形成。‎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出现多极化趋势。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6,【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 ‎――《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16,【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推动经济全球化,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3)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振兴民族工业,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科技创新,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17【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命制试题】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l%。‎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里根政府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编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一重新表述》‎ ‎ 材料三 里根时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人民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2)里根政府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为解决上述经济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美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 ‎17,【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问题: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影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每点2分。若答出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等,也可酌情给分。)‎ ‎ (2)措施:里根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政府干预等措施。(每点2分)‎ ‎ (3)趋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增长。说明:里根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是有效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当时美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美国经济体制仍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8,【所猜考点】近代史部分的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命制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下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四 (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18,【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问题: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 ‎(2)正:①洋务运动引进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反:①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②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①原因:德国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劳动力成本增加。②影响:造成德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失业问题严重。③措施:削减德国工人的福利。‎ ‎(4)①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 ‎19,【所猜考点】“近代中国”中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中国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材料一: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请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6分)‎ 材料二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该片第三集《中国新生》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 ‎(2)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3分)‎ ‎19,【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2分)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封建陋习,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④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继续探索与奋斗。(1分)(共6分)‎ ‎(2)①政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②经济: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莫定了外交基础。(6分)‎ ‎(3)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等。(3分,答出三项即可。)‎ ‎20,【所猜考点】“近代中国”中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命制试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就堕入了灾难的深渊。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各种办法拯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但都没有成功。‎ ‎(1)试分别举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拯救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但最终失败的事例。(3分)他们失败的共同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毛泽东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进程概括为两步:一是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二是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2)请问,毛泽东同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两步上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十七大代表们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2分)这两项重大理论的共同精髓是什么?(2分)‎ ‎20,【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3分)失败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2分)‎ ‎(2)贡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4分)‎ ‎(3)飞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 ‎21,所猜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的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和“现代中国”中的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命制试题】(25分)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出自中国。然而,不象在西方,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在这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远洋船只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对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太受约束。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就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最鲜明、最重大的表现。——(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这种迟滞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10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图片放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4分)‎ 材料三: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3)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实现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8分)‎ ‎(4)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学校校报计划推出“日志中国”栏目,来报道社会生活的“标志性”事件。请你帮助学校列出报道提纲的主要内容(至少三项)。(3分)‎ ‎21,【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1)原因:推行抑商、禁海政策;实行专制统治;忽视科技发展。(共6分)后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日渐衰微,遭受列强入侵,社会陷入危机之中。(4分)‎ ‎(2)图一: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分)图二: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分)‎ ‎(3)史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化了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6分)‎ 关键因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2分)‎ ‎(4)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家麦当劳快餐落户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辆国产家庭轿车下线;信用卡进入中国家庭;中国第一座住宅楼盘上市等。(3分。只要言之有理,答对一条得一分)‎ ‎22,【所猜考点】中国现代史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的考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就。”‎ ‎【命制试题】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为中国喝彩——‎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迅速在各地各行业展开,历时将近10个月,多层面、多视角多形式地系统反映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一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全球化的背景。当今的中国的发展已经须臾离不开世界,正是改革开放把中国带进了世界,融入了世界。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世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同频共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开放性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在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不但能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社会经济,也使改革本身得到巨大的促进。在经济竞争中,在技术引进中,在文化交流中,在全方位的合作中,中国不断学习,中国不断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解放军报》‎ 材料二 注:①亿千瓦小时。②亿米。③万台。‎ 材料三下面图片选自联盟中国网(http://union.china.com.cn/gaige/)‎ 请回答:(1)某学校拟举行“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请你为他们盘点一下改革开放的关键词(至少写出四个)。‎ ‎(2)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为适应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三的图片设计一个主题。‎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22,【标准解答及评分标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中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TO)。‎ ‎(2)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积极参与各种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 ‎(3)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中国经济30年变迁”、“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经济巨变”、“历史的见证: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等。‎ ‎(4)改革开放带来了近代中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改革开放打破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体制坚冰;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和GDP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改革开放把中国的发展融入了世界的发展,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3,【所猜考点】少数民族封建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美建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北京市一座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国际大都市。她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迎接奥运会,展现城市风采底蕴,北京奥委会决定举办一次风采展览:‎ 展示一:悠久的历史 ‎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来,……期间所生豪英,皆为其所用。得中国土地,称中国帝号,仿中国官署,读中国书籍,车服法令,皆与中国矣! ————————《续资治通鉴》卷150‎ ‎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五百年而人忘南顾之心这矣。 ————-余靖《武溪集》‎ 1、 指出契丹在哪些方面接受当地文化?(6分)材料中“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当时的什么问题?(4分)‎ 展示二:悲壮的史诗 难忘西郊的那把大火,它不仅烧毁的是一座故园,而且戏虐了中国人的尊严!‎ 难忘侵略者坐在龙庭上的一幕,它并不仅代表对皇权的亵渎,而是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难忘卢沟桥上的那声声怒吼,它不仅表明了对侵略者的反抗,而且宣告中华同胞的觉醒!‎ ‎ __________作者《北京的叙述》‎ 2、 通过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几件大事?(6分)在这个过程中,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怎样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读这段材料后的感受。(8分)‎ 展示三:峥嵘的岁月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同时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3、 从材料三可以了解到新中国走过的风雨历程。它反映了共和国哪些成就?(8分)‎ 结束语:2008年8月,盛装的北京将迎来最盛大的节日。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3【答案及解析】‎ ‎1、重用汉族人才;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的文化。‎ 由于民族的融合,当地已经与其他汉族地区没有差别。‎ ‎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发动全民侵华战争(七七事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