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届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基础知识(3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8题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回溯( sù )       慰藉( jī )      面面相觑( qù )‎ B.砥 ( dǐ )砺     不啻( chì )     自给( jǐ )自足 C.摄( niè )取      瞩( zhǔ)目     长篇累牍( dū )‎ D.执著( zhuó )     桀骜( ào )      信疑参( cēn )半 ‎2.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有条不紊   同仇敌忾    前仆后继     良秀不齐 ‎   B.中流砥柱   一蹴而就    飞扬跋扈     铤而走险 ‎   C.相形见拙   比肩接踵    防微杜渐     拨乱返正 ‎   D.委曲求全   一仇莫展    未雨绸谬     故伎重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4.现在大街小巷经常挂满横幅,但横幅上也经常出现病句,下列横幅上的标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热烈欢迎参加暑期特殊体育培训的各位同学们 B.坚决反对制止经济普查中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   C.热烈祝贺洞庭土菜馆连续蝉联“中国湘菜名店”‎ ‎   D.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5.一位商贸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碰到一位顾客用完餐,却忘记结账,正要离开,这时这位学生及时赶上,并对那位顾客说:“                       ”。下面四种说法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先生,你穿的这么气派,一定是个大老板,可是这几百元钱都付不起吗?‎ B.先生,你想吃霸王餐,在这里没门!‎ ‎   C.先生,实在很不好意思,刚才太忙了,没有及时给您送账单,给您添麻烦了。‎ ‎   D.先生,你年龄不大,记性却跟我外公差不多,看来你要多喝脑白金了。‎ ‎6.依次分析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 ‎(1)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 ‎(2)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4)       老拴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A.比喻  引用   对偶   借喻          B.拟人   引用    夸张    借喻 C.拟人  反语   夸张   借代          D.比喻   反语    夸张    借代 ‎7.下面句子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现在深深明白了如今参军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B.肯定什么,奋斗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都要通过文中对具体材料的描述和议论传达给作者。‎ C.老师勉励我说:“你要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封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才有周转的时间。”‎ ‎8.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 ‎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9.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余阳马生序》)‎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将所穿的红袍丢弃,后来又割断长胡子,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 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三国演义》)‎ E.曹操只给祢衡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 ‎11.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  湘莲反不动身,拉下手绢,拭泪道:“ 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是我没福消受。”‎ 选段中说的“刚烈人”是谁?因为什么事湘莲才会说出此话?请简述。   ‎ ‎(2)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陆逊追到“鱼腹浦”时遇见诸葛亮布下的什么阵?结果如何?请简述。‎ ‎    答:选(   )题 ‎ ‎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0~12 题。‎ 文化诉求:音乐教育的深层意蕴 曲 凯 ‎  ①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民族文化教育,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音乐中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在这样的音乐教育中,每一个人都将被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感染,油然而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更由此激发了内心的爱国情感。因此,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识,音乐教育对于人们认识本民族的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②音乐是最能深入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在表演还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它都可以激发和调动起人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的反应和心理活动。音乐教育不仅在宏观上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强化作用,而且还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一种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往拄通过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些音乐反映了社会发展、创新奋进的精神,一些音乐作品表达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感受,还有一些体现了人类面对灾难的痛苦等等。因此,音乐教育应该在反映和传达文化价值观的优长,发挥自身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促进社会的文化价值向更高尚、更美好的标准进发方面作出自己特殊的贡献。‎ ‎③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凸显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美育教育。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更注重的是具体音乐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培养,例如声乐方面的发声训练,乐器演奏方面的配乐和指法练习等等。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强调仍显不足。事实上,音乐教育应首先树立一种观念,即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古往今来,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音乐对于唤起民族精神,推动历史发展,歌领进步精神,批判丑恶力量都产生过巨大作用。《义勇军进行曲》 的铿锵有力唤起了人民不畏压迫反杭侵略的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让雷锋精神的平凡与伟大在新时代继续唱响,《走进新时代》 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的歌领。这些音乐和歌曲在百姓中间流传不衰,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民道德素养,宣传高尚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音乐教育同样面对普通大众。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是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 ‎                                 (选自《光明日报》 2013 年l月5日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需求,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音乐能使人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因此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民族文化教育。‎ C.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往往能表现出这个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 D.《义勇军进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走进新时代》是发挥了自身社会文化的导向功能的典范歌曲。‎ ‎13.音乐的民族文化教育意义是什么?(3分)‎ 答: ‎ ‎ ‎ ‎ ‎ ‎14.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追求音乐的真、善、美?(3分)‎ 答:‎ ‎ ‎ ‎ ‎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5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 指添了一道小上的疤痕。     ‎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幢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 ‎ ⑤‎ 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 ‎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 ‎ ⑦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     ‎ ‎⑧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  (选自《光明日报》 2013年2月8日有删改)‎ ‎15.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文章第② 段说,在漫长的冬季之前,全家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彼此“甚至有些生疏”,表现了处于农村的一家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和辛劳。‎ ‎  B.文章描写小妹的细节只有寥寥几笔,但这几处细节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表现了小妹的天真活泼和顽皮可爱。‎ ‎  C.文章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母亲干活时“飞针扬线”“从容雅致”,动作熟练还富有美感;虽然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讲故事。‎ ‎  D.炭火是冬 天里的一团火,是文章的重点描写和 抒清的对象;文章结尾让“一团火”以另一种形式在春天继续“燃烧”,使“火”的意象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  E.作品叙写的时间从秋天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活动的地点以家人生活的 房子为主,油画般地展现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睦温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16.请分析第①段划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作用。(5分)‎ 答: ‎ ‎ ‎ ‎17.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  ‎ 答: ‎ ‎ ‎ ‎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 ‎  ‎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8.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张良出,要项伯。‎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3分)‎ A.夜驰之沛公军 / 且为之奈何           ‎ B.且为之奈何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不如因善遇之 / 因击沛公于坐              ‎ D.沛公默然 / 然力不足者,不能至也 ‎20.请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大王来何操?‎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忌不自信。‎ ‎21.翻译题(6分)‎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分)‎ 译:‎ ‎ ‎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译:‎ ‎ ‎ ‎ ‎ 四、语言运用(18分)‎ ‎22.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  ①对于“仁者乐山”的“乐”的读音,当代学术界的意见是一致的,早已盖棺定论。②余先生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③当然,余先生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厚非。④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    ) ,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1)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歇后语后的括号里,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 ‎     A 多此一举   B 冒充神龟    C死趴    D硬撑 理由:                                     ‎ ‎                                                                                       ‎ ‎ (2)上面这段文字有一处用语有误,请指出并修改。(2 分)‎ ‎  错处:                ,可改为                ‎ ‎23.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意思相对的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例句:只要心胸豁达,即使人生的旅程风雨交加,你的头顶也有阳光普照;如果心胸偏狭,纵然生命的天空万里无云,你的心中依然阴雨连绵。‎ 仿写:‎ ‎ ‎ ‎ ‎ ‎ ‎ ‎24.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北京青年报10月2日电  昨天早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11万人冒雨观看升旗仪式。据央视网报道,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2辆清扫车和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30分钟才将垃圾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 有网友批评说,“垃圾的数量折射出现场市民的素质”,“爱国,请从自身素质做起”,“感觉大煞风景,个人失德竟让国家形象蒙羞”…… ‎ 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网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述,150字左右。‎ 答:‎ ‎ ‎ ‎ ‎ ‎ ‎ 五、作文(60分)‎ ‎25.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宁愿做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你怎么看待这句话?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 要求:‎ ‎① 自拟标题 ‎② 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③ 不少于80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4届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 一、语文基础知识(32分)‎ ‎(一)(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 ‎ ‎ ‎ ‎ ‎ ‎ ‎ ‎ ‎ ‎ ‎ ‎ ‎ ‎ ‎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9.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余阳马生序》)‎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 ‎10.(    )(     )5分 ‎  11.(5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2.(    )3分 ‎13.答:                                                                                  ‎ ‎                                                                                       ‎ ‎                                                                      (3分)‎ ‎14.答:                                                                                   ‎ ‎                                                                            ‎ ‎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5.(    )5分 ‎16.答:                                                                                  ‎ ‎                                                                                  ‎ ‎                                                                             ‎ ‎17.答:                                                              (5分)                                                                                          ‎ ‎                                                                               ‎ ‎                                                                                ‎ ‎                                                                      (6分)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 ‎18.(   ) 3分     19.(    )3分     20.(    )3分 ‎21.(1)译:                                                             (2分)‎ ‎(2) 译:                                                                         ‎ ‎                                                                      (4分)‎ 四、语言运用(18分)‎ ‎22.(1)(   )                                                              ‎ ‎                                                                             ‎ ‎                                                                      (4分)‎ ‎(2)                           ,                          (2分)‎ ‎23.答:                                                                               ‎ ‎                                                                              ‎ ‎                                                                     (5分) ‎ ‎24.答:                                                                               ‎ ‎                                                                              ‎ ‎                                                                     ‎ ‎                                                             (7分)‎ 五、作文(60分)‎ ‎2014届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32分)‎ ‎(一)(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B D C D D A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9.(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岸芷汀兰                  (4)濯清涟而不妖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 ‎10.( B D )5分  解析:B项,第一个“徐庶”,应为“庞统”; D项,“赶走刘备”“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的说法有误。‎ ‎11.(1)尤三姐。(1分)情节要点:尤三姐自遇柳湘莲后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湘莲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遂上门索剑,欲退亲。尤三姐猜想湘莲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即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4分)‎ ‎(2)遇见了“八阵图”。(1分)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见前方杀气冲天,便怀疑有埋伏。打听之后才知道,诸葛亮入川时曾于此堆石列阵。陆逊轻敌,误从“死门”进入石阵,却陷于阵中出不来。后来,陆逊等人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并从黄承彦口中知道,诸葛亮早已预知会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4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2.(B)3分 ‎13.能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和增强凝聚力。(3分)‎ ‎14.要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重视其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认识,要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与追求。(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5.C E ( C 项“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错;E项“无忧无虑”错)5分 ‎16.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雪的威猛和凶狠,(2分)为下文写冬天里的炭火的作用作铺垫;( 2分)天气的严寒更突出炭火的温暖以及炭火中体现出的亲情。(l分)‎ ‎17.这一段排比的语句强调木炭火在我们一家人生活中的意义:木炭火帮助我们度过了艰准的岁月,祛除了痛苦,让我们体验到农忙时无法得到的温暖与亲情; 在炭火的映照下,甚至一些心酸的往事也变成了难忘的生活馈赠;同时木炭火也给家庭带来了生活的信心,使家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意思答对即可6分)‎ ‎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18.(A)(3分)   19.(C)(3分)  20.( D ) (3分)‎ ‎21.(1) 您怎么会与项伯有交情呢?(“安”“故”各1分,共2分)‎ ‎(2)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所以”“非常”各1分,句式1分,句意1分,共4分)‎ 四、语言运用(18分)‎ ‎22.(1) D ( 2分)理由一,以乌龟之躯是承受不了床铺之重的,所以只能硬撑;理由二,余先生明明错了,却为了自己所谓的身份和面子,强词夺理,这种挂不住还硬撑的情形与歇后语的意思最吻合。(2分)‎ ‎  (2)盖棺定论   早有定论  (各1分)‎ ‎23.(5分)答案示例:只要意志坚定,即使拼搏的路途峭壁林立,你的脚下只是细浪微波;如果意志薄弱,纵然前行的道路平坦宽阔,你的眼中却有怪石嶙峋。(内容2分,句式2分,修辞1分。)‎ ‎24.(7分)‎ ‎【示例一】我赞同“爱国,请从自身素质做起”这一观点。(2分)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留下的5吨垃圾,无异于一面“集中”正衣冠的镜子,照出了文明素质中的短板,照出了爱国热情背后的差距。我们要培养自尊自律、群己权界的现代公民意识,要强化自豪自信、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感,请从力所能及的文明小事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做起。(5分)‎ ‎【示例二】爱国是高尚神圣的情感,是具体而微的行为,是深入每个人内心的感受。(2分)国庆日冒雨观看升旗仪式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谁也不能否认。但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尽管不能说完全抹杀了爱国情感,却势必使爱国情感大打折扣。5吨垃圾是个警醒:没有国民的强大,就难有中国的崛起;追求你自己的素质,就是争取中国的进步!(5分)‎ ‎(观点2分,理由3分,表达2分)‎ 五.作文(60分)‎ ‎25.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做山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宁愿做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你怎么看待这句话?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想。‎ 审题提示:‎ 山林中的大树与大海中的扁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前者是指在一个相对安逸、竞争范围小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让心境淡然,恬静,也可能更容易取得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小成就;是一种“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人生价值观。‎ 后者是指在危机重重,惊涛骇浪的生活海洋中,不可避免地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平凡渺小与脆弱。面临的生活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我们也许会绝望、胆怯、迷盲、无助,但我们可以获到深山老林中难以企及的胸怀、境界、视野。‎ 学生任取其一即可。‎ 注意:一定要有观点和立场,不可二者均力,观点应统一,不能割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