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板块一 科普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追踪逃亡者 气喘吁吁的逃亡者自以为已经逃过了追踪,殊不知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 在这座城市里,假如有一个叫罗杰的在逃犯,所有的警察都在追捕他:是他犯下了命案,就像卡里·格兰特在《西北偏北》里那样?还是他掌握了国家机密,一如威尔·史密斯在《全民公敌》里扮演的角色?或者和《第九区》里的沙尔托·科普雷一样,是名高危病患那样?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知道,借助夜色的掩护,他在遍布全城的监视摄像头下消失了。成功脱逃了?当然没有!因为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出卖自己的主人。首先是体温,它在红外线下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人类与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永远靠燃烧能量来维持身体活动,持续散发出相当于100瓦灯泡那样的辐射。再没有比使用特殊的望远镜或摄像头识别一个清晰浮现在稍冷背景前的热血两足动物更容易的事了。这种侦测手段甚至在几十公里外都是有效的。‎ 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常留下一些气味。为了帮助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条汗腺。汗液包含水和盐,还有尿素和氨水。汗液本身没有什么气味,但会由于寄生在皮肤上细菌的繁殖发出令人作呕的酸味。‎ 汗水和成百上千个从腋下和腹股沟的特殊腺体集中散发出来的号称信息素的气味分子,可以组成每个人特殊的气味线索。它可以影响到身边数米范围内的环境,并持续几个小时之久,足以让警犬大展身手。‎ 当然,罗杰可以穿上石棉防护服来隐藏体温,喷洒廉价古龙水来掩盖自己的气味。但是不呼吸对他而言实在太困难了。尽管呼吸的声音就连本人也很难觉察,但还是可以被几十米外的监听装置捕捉到。另外,罗杰一张嘴就会在空气里呼出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其中自然包括从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胃的丙醇和数种碳氢化合物(乙烷、2甲基戊烷、异戊二烯等)。在封闭空间中,这一混合气体能明白无误地指示有人存在。‎ 即使气味还不足以出卖罗杰,他的心脏也会改变这一切。首先,人类心脏以每分钟约70次的频率搏动,这一人类特有的节奏引发一种典型的振动,能够被一些仿地震仪原理制造的仪器在几米内探测到。‎ 另外,心脏细胞和所有的肌肉细胞一样,也有肌电活动。在医院中,医生往病人皮肤上粘贴电极测量这一活动,而更尖端的仪器现在已能对微弱的心肌电活动实施远程探测。最后,可能背叛我们的还有大脑。它由60亿至100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神经电信号进行交流,这样用于探测心电活动的仪器同样也能对此进行远程探测。但鉴于神经电信号比较弱,有效探测范围目前还不超过几厘米。或许几年后这个距离能大大增加。总之,即使在密闭的掩体内,罗杰也不太可能逃脱追踪。当然,这些探测器不仅可以用来制服暴徒,还能成为制造大团圆结局的神奇工具。想象一下其他的罗杰:这一个或许是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与妻子在参加野外滑雪时被雪崩掩埋;那一个或许是科学家在参加某地考察时与自己的组织失去了联系……体温或者心跳等都可能让他们得救。‎ ‎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1)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一下其他的罗杰:这一个或许是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与妻子在参加野外滑雪时被雪崩掩埋;那一个或许是科学家在参加某地考察时与自己的组织失去了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富有众多可以被检测到的信息。‎ ‎(2)运用了排比手法,生动地设想了人类可能遭遇的各种危险。‎ ‎2.本文第一段说“更多的线索”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红外线下最容易被察觉的体温;②汗水和气味分子组成的呼吸气味;③心脏的频率搏动与肌电活动;④能被远程探测到的大脑神经元。‎ ‎★3.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如本文虚拟出搜寻罗杰的情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②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如文章多次使用了设问句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如本文中将人说成“热血两足动物”,极为诙谐幽默。④语言准确,严密。如“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条汗腺”等数字。‎ ‎4.有人认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科技也是如此;②科技探测可以帮助警察找到犯人,可以维护社会治安,可以救助遭遇危险的人;③科技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也会“侵犯别人的隐私”,危害他人。‎ 板块二 调查报告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5.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 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 ‎6.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 ‎★7.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8.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