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最后一套模拟试题
2011年高考语文最后一套模拟试题 班级: 姓名: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锦瑟(sè) 粗糙(zāo) 湍急(tuān) 掎角之势(jǐ) B、浣女(huàn) 石栈(zhàn) 谄媚(xiàn) 相形见绌(chù) C、惘然(wǎng) 哨卡(qiǎ) 癖好(pǐ) 锲而不舍(qiè) D、穿凿(zuó) 歼灭(jiān) 暴殄(tiǎn) 心无旁骛(wù)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蔡元培到校的那一天,校工们排队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习以为常、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的礼帽,煞有其事地向校工们鞠躬,这使得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其人其品,可见一斑。 A、毕恭毕敬 B、习以为常 C、煞有其事 D、可见一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B、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 C、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6个月。 D、我们坚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奔小康这个宏伟蓝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②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③也就是真正把钱看做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将到手的,都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以放弃。④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 ⑤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④②⑤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④毒:怨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访于众僧 访: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行 C.蔓草被径 被:覆盖 D.委舆于地 委:丢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 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舆者安坐于草间 委舆于地 C.至崖而反者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夫 舆 者 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 怀 怒 蓄 怨 至 此 况 小 人 毒 正 侧 目 于 君 子 之 道 以 为 不 利 于 其 私 者 哉 此 严 光 管 宁 之 俦 所 以 匿 迹 销 声 而 不 敢 以 身 试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3分)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怀吴中冯秀才 唐 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计邮程②岁月遥。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①长洲苑,吴中古迹;②“邮程”即旅程。 客意 金 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2分) 答: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锦瑟》) ②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荒野、城市与文明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荒野与文明是对立的,现代人则认为,城市才代表着文明。荒野是充满野物的地方,在其中生存的一切只遵循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则,如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对文明的人来讲,荒野是危险的、残酷的、粗暴的,是与文明人相敌对的。欧洲人到了美洲大陆以后,就是通过征服荒野(包括印第安人)而建立文明的。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扩大,人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栖居地。寻找新栖居地的过程就是征服荒野、开垦新土地的过程。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还曾迫于粮食短缺的压力,而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垦新土地。例如,开发“北大荒”。被开垦前的“北大荒”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当人们这么形容“北大荒”时,绝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荒野越少,这个世界就越文明、越美丽。 生态学知识的逐渐普及,让我们看到了荒野的重要价值。荒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绝不仅在于为在城市呆腻了的人们提供某种新鲜的美感,荒野的存在甚至是文明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是个“科技万能论者”,你当然不会这么看。你仍然会坚持认为,荒野与人类文明是敌对的,只有彻底消灭了荒野,把地球彻底人工化,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好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科技万能论”,接受了生态学。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只能生活在生物圈之中,不能凌驾于生物圈之上;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生物圈的健康,人类必须让其他生物好好繁衍、生长,自己才能好好繁衍、生活;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人类不能像“上帝”那样通过说话(逻格斯)而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人类的食物只能来自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归根结底只能来自作为“生产者”的植物等自养生物,人类无法用泥土(或无机物)直接合成有营养的食物;森林是地球生物圈的“肺”,湿地是地球生物圈的“肾”,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维护地球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而森林和湿地就是典型的荒野!可见,生态学对文明的启示是:文明必须与荒野相伴,文明必须与荒野共存!彻底消灭荒野之日就是生态系统总崩溃之时,从而是人类文明总崩溃之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在法国生态学家克洛德•阿莱格尔看来,城市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对抗最为激烈的地点”,是“威胁整个地球、最大量的污染的源头”。城市地面被水泥或沥青硬化的比例最高,城市每天都产生巨量的垃圾,大城市用水极为浪费,城市人的粪便不再返回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它是文化集中的地方,是医疗水平高的地方,是娱乐活动丰富的地方,是发财机会多的地方,是竞争卓越性的地方……现代化过程必然也是城市化过程。一个国家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其城市势必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中国正迅速推进其现代化进程,其城市建设也便随之迅速发展。如今许多城镇之升格为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人口(包括暂住人口)的迅速增加,都是明证。 这是福,还是祸?要看我们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走对了是福,走错了是祸!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能简单地步欧美的后尘。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面对那么广袤的一片土地,至今美国的人口密度也远比中国的低。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只有走生态化小城市建设之路,才能既实现城市化,又避免生态崩溃。中央政府应该像当初(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那样着手建设生态化小城市示范点(也可称之为生态文明建设特区)。这比任何工程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应列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议事日程。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现代性反生态的方向推进城市化建设,例如,继续扩大像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城市,劳民伤财地兴建南水北调这样的反生态的大型工程,不让城市人的粪便作为植物营养(或庄稼肥料)返回生物圈,利用城市经济优势把农村、林区的大树移栽城市(必造成部分大树的死亡),最终的后果可能是彻底的生态崩溃。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也不行,决不能缺了生态化这一关键环节!缺了这一环节,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和小城市同样可以导致生态崩溃。 (选自《环境教育》2010年2期,作者卢风)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现代人认为城市代表着文明,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着征服荒野、拓展生活世界的艰难历程。 B、“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不是在赞颂“北大荒”,而是形容“北大荒”的荒凉。 C、人类的制造活动只是物质变换而已,并没有从无到有地创造事物。 D、尽管城市有许多的生态缺陷,它仍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建设。 E、作者认为,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是反生态的。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有13亿人口,却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且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少,是在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要考虑自己独特的国情。 B、现代城市不仅与荒野相对,而且是反生态的,所以最好不要发展现代城市。 C、只讲建设小城镇或小城市而不谈城市建设的生态化,也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灾难。 D、不是要将所有的荒野都征服,才显示人类的文明的程度和高度。 14.如何理解文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4分) 15.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作者持怎样的观点?请联系中山市城市建设的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不是乡长 快下班时,老婆打电话让柳雨早回去一会儿。 柳雨从乡政府大楼出来,经过昨天悬挂起来的政府人员全家福照片前,被一个老汉拉住了,老汉说道,乡长啊,我可找到你了。柳雨一愣,赶紧解释说,我不是乡长,你认错人了。老汉不听解释,说乡长你可要给我做主啊。柳雨四下瞧瞧,一边挣脱一边说,我真的不是乡长。这时,旁边一个人说,不会吧,你看这张照片,你可在正中间坐着呢。柳雨急了,说,和你们解释不清。一下挣脱了老汉,头也不回的出了乡政府。 一进村,老歪凑上来,说,雨哥呀,你行。说着还竖起大拇指晃着。柳雨对老歪素没好感,不耐烦的说,去去,正烦哩。老歪没像以前那样走开,一路跟着,说,雨哥,当了乡长了,不能忘了我这个穷弟弟啊。柳雨停下脚步,正色道,我告诉你老歪,不要胡说,我不是乡长。老歪朝远去的柳雨背影呸了一口,低声说,不就是破乡长么,这么冲! 到家进院后,柳雨把车支好,先闻到了扑鼻的饭香,进了屋,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菜,还有一瓶好酒,瞧见老婆又端着一盘炒好的菜进来,就问,有客人?老婆笑容满面的回答,今天是喜事儿啊。老婆说完,扭身又进了厨房。柳雨纳闷了,想来想去想不出是什么喜事儿。 回来了。有人进来问到。柳雨转脸一看,是父亲,赶紧起身,过去扶父亲坐下。父亲这段时间在东头的哥哥家住着,柳雨问,父亲,您怎么来了?有事叫人告诉我我过去。 父亲坐下,指着桌上的菜说,这是我叫媳妇儿弄的,今儿个咱爷俩闲扯一回。柳雨一听,觉得父亲肯定有事,小心的陪着笑脸说,父亲,是不是儿子我哪儿有不对的地方?您直说。父亲说,呵呵,没啥事儿,我想给你打打预防针。柳雨愣了,不解的看着父亲。 父亲说,这升了职啊,你还是我儿子,我还能说你是吧?看柳雨要说话,就摆摆手,接着说,以后啊,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全心全意把你的工作搞好,可有一样,要是你敢贪啊腐啊,我就饶不了你。 柳雨苦着脸,说,父亲呀,您的话我记住了,可是,我…… 老婆又端来一盘菜,放在桌上,说,你还支吾个啥哩,前街的王全说了,他去乡里办事,看见你们楼前的大照片了,你在正中间坐哩。你想,谁能坐正中间?我就赶紧告诉了咱爹,是吧,爹? 柳雨哭笑不得,他说,父亲,你们误会了,我不是乡长。 老婆格格笑着,说,瞧你那样吧,和咱爹还不说实话。 这时,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老婆过去接了,一听是在省城上大学的儿子打来的,立刻说,儿子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啥?叫你爹接电话?好好。柳雨过去拿起话筒,儿子说,爹啊,你上网了。柳雨莫名其妙,说上啥网了?儿子说,爹,你升乡长了,也不能那样待老百姓啊。柳雨一听又说是升乡长的事,急了,说,我啥时候升乡长了?你给我提的?儿子说,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不承认,你完了老爹。我告诉你,我就在电脑前坐着,你和一个老汉拉扯的照片还有你们的全家福照片,这全是证据,还有文字,你知道是怎么写你的吗?我咋说你呢老爹,刚当上乡长就这样?你当不长了……儿子又说了些什么,柳雨已经听不清了,他撂下电话,回到椅子上坐下,几乎哭着说,父亲,我真的不是乡长,我没有升乡长…… 父亲觉出了事情有些蹊跷,问,你们的全家福照片是真的吗? 柳雨点点头。 父亲又问,你在正中间坐是真的吗? 柳雨又点点头。 父亲也有点不可思议了,继续问,如果你不是乡长,你怎么可能坐在正中间? 柳雨回答说,我们乡里新来了一位年轻乡长,他说要重塑政府形象,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就照了这张乡政府人员全家福,悬挂了出来。乡长别出心裁,照相时是抽签抽的座位号,我正好抽的是1号。 16.请简要谈谈小说中柳雨是个怎样的形象?(5分) 答: 17.试简析小说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巧妙之处。(4分) 答: 18.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你觉得这篇小说反映了当前社会哪些方面的问题?(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访谈录(有删改) 问:回顾过去,你如何看待你父母对你的世界观和科学观的影响? 答:那是一个难题。因为所有的父母对人的塑造都是潜移默化的。我父母来自于中国,他们是学生,他们来这里是到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课程。像很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国人一样,他们很尊崇教育。他们很清楚地跟我和我的两个兄弟说,你们能够立志做的崇高的事情是做学者,只为了学术本身,而不是作为干其他工作的跳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说“读书”,但他们并不怎么在乎我们读什么,只要我们读书,这对我们当然有所帮助。 问:但是在中学时候,你就对科学感兴趣,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答:有两件事情,其中一个是我在三年级时候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物理老师,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会被认可的人,他因为杰出的自然科学教学而获得过奖励。 我有两个很优秀的数学老师,一个是九年级的几何老师,一个是十二年级的微积分老师。那里的数学跟其他的数学不一样,在其他的数学里,你学习如何做代数和三角一类的,而在那两门学科主要是关于逻辑和思考,如何把逻辑论据摆在一起,很不一样,我变得很痴迷于物理、逻辑与数学课程。 问:你很早就喜欢建造东西和做实验,把你妈妈的起居室弄的乱糟糟的。讲一点这方面的事情,这些对你后来的成就有什么益处? 答:我也不清楚。但是从我很小时,我就喜欢做东西,我喜欢用手做东西。在圣诞节,我会得到飞机、船等的模型,我喜欢把它们拼在一起。我叫父母给我买成套的安装器,这些是小金属器具和螺丝钻子。这些跟建造机械器具的塑料块不一样,你事实上要把他们螺在一起,它不是事前设计好的让你做船或其他东西,我喜欢做那些东西。 在那方面,我跟我的两兄弟很不同。在很多方面,我兄弟和我都很相似,但我似乎喜欢机械器具。从某种程度说,也是我父母培养起来的,他们说:“他喜欢做这些东西,我们就给他买这些玩具。”但是我的兄弟不喜欢这些。 后来,我做科学家时发现用手做东西可以给你一种空间方面的直觉,这是很宝贵的。我在大脑里能够把东西搞的很清楚,把它们转来转去,把事物的几何属性放在大脑中一直是我思考的一部分。门外汉不是用物理学家的方法去思考,他们是用数学等式的方式去想,我只是后来发现大部分物理学家是那么做的。 问:总体而言,你在伯克利受到的教育对你有哪些帮助?我确信你会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你在这里的导师是谁? 答:我的导师是尤金•康民斯,他是一个很好的教授。他教过很多成就卓越的研究生。他也被尊崇为一个善于教学的老师。他做事情的方式,他对待生活的方式,我能够想得出的每个方面,他都是我的导师,不仅在科学方面,还有在应对各种处境、如何处世方面。他有一个我希望我能够仿效的优异品质,那就是他使他的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不同凡响,感觉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他使我们能够实现最大潜能。而他从来不说“你必须做这”,也从来没有使我们感到压力或负疚,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他与我们一道工作,常常到深夜,他更像一个同事,而不是一个教授。在那种环境下成长是很美妙的经历。 我在这里学到的另外一个事情是尽力想出那些在科学方面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在科学上有很多东西你可以研究,有些聚焦于大的问题。不仅跟我的导师学习,也跟这里的教授学习,那时物理系有六七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活跃。你可以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并不是能从正规的讲座里学会的,而是从学术讨论会的非正式谈话中学习的,看他们如何处理问题,如何考虑问题。这是通过潜意识学习的,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伯克利有这么多优秀的毕业生的原因。 19.综观全文,本文采访者围绕朱棣文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5分) 答: 20.请你概括朱棣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答: 21、结合文章问容,请谈谈本文对我们获得事业成功的有益启示有哪些?(6分) 答: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图为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吉祥物“UU”的图片,请描述图片内容,并简要说说你对该吉祥物寓意的理解。(6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将下面文字空格的地方所缺内容补写完整并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两条以上的读后感想。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① ”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 ② 。 ① ② 读后感想: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总结出现代人的“另类生存”:我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 要求:选择上述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思考,联系社会和自我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糙cāo B谄chǎn D穿凿záo) 2、C(煞有其事: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应为“郑重其事”。) 3、C(A“阳光、空气、水”和“一切有用的东西”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残缺。B缺宾语中心语,在“工作”后加“的建议”。D“蓝图”与实现“搭配不当) 4、B ⑤③①是正面论述,其中5是中心论点,③①是进一步论证和阐释,④②是反面论述。 5、A(访:咨询,询问。) 6、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连词,表目的,来。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 7、B ①说众僧所讲事实;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8、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 9、(10分) (1)(4分)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每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也可) (2)(6分) ①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译对“伤”、“俟”字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伤:妨害。俟:等到。)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译对“耀”、“证”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耀:炫耀。证:证实。)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10、(7分)(1)“客意”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归家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2分) (2)相同: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不同点: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现自己的思亲之情。(相同点2分,不同点3分,共5分) 11、(6分)○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眄庭柯以自娱,审容膝之易安;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参考答案】A、D。A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是一般规律,不能混同。D后半句结论错误。 13、【参考答案】B。此为因噎废食的论断。 14、【参考答案】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荒野的重要性。皮指的是与荒野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毛指的是人类文明。消灭了荒野,也就破坏了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人类文明的总崩溃,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句意1分,皮和毛的分析各1分,两者的关系1分,共4分) 15、【参考答案】主要观点是只有走生态化小城市建设之路,才能既实现城市化,又避免生态崩溃。中山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森林、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考虑,宜居城市建设等都可以简单分析。(观点2分,结合中山实际分析2分,共4分) 16、【参考答案】柳雨是一个较为真实的基层乡政府的干部形象。(2分)从对待妻子和父亲的态度上看,他有善良、孝顺的品质;(1分)但从他对待“老汉”和“老歪”的态度上看,他对待百姓缺少耐心,漠视群众,反映了乡干部的一些不良作风。(1分)在明白事情的真相后,他如实说出了真实情况,表现出他较为诚实的性格特点。(1分) 17、【参考答案】1、小说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如老婆的电话,柳雨对老汉的反应。2、中间情节的发展多角度反复铺垫。如老歪、父亲、儿子对柳雨当上乡长的误会。3、最后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每点2分,答2点4分,共4分) 18、【参考答案】 (1)揭示了当今官场论资排辈的社会现象。官场上历来重视职位的高低,主要领导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条潜规则,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因此,当柳雨在乡政府的“全家福”上坐在最中间位置时,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柳雨当了乡长。就连柳雨的父亲、妻子、儿子也都认为柳雨当了乡长。 (2)揭示了人们依附、屈从政府官员的社会现象。从老汉、老歪对待柳雨的态度以及妻子“得知”丈夫升乡长的喜悦可以看出这一点。 (3)表达了人们希望杜绝腐败现象的愿望。柳雨儿子批评父亲不应该如此对待百姓以及柳雨父亲希望柳雨不要腐败的情节反映了人们的这一良好愿望。(答对2点即可,每点答案中,意义2分,分析1分,共6分) 19、【参考答案】要点:(1)父母的熏陶影响。 (2)学校、名师的培养教育。 (3)自身的兴趣、爱好、努力。 (4)做事的态度与方法。 (每一点1分,答出任意3点给3分,答出4点给5分) 20.【参考答案】(1)对科学的痴迷(刻苦钻研)。 (2)喜欢动手实验。 (3)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优异品质,如能够仿效导师的优异品质。 (4)虚心好学。比如,不仅跟自己的导师学习,还和其他的教授学习。 (每一点1分,共4分) 21.【参考答案】(1)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例如,传主朱棣文的父母很尊崇教育,让自己的孩子立志一生做一个学者,对孩子的读书内容从不干涉。同时,还支持朱棣文做实验,给他买一些喜欢的玩具。 (2)对事业的痴迷与刻苦钻研。例如,传主朱棣文在中学读书时对物理、逻辑和数学的痴迷等。 (3)有一个好的导师的引导。例如,导师尤金•康民斯以及伯克利大学一些教授对传主朱棣文的良好影响。(每点2分,其中,观点1分,举例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2、【参考答案】本图片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一笑脸模样的吉祥物,下部分是吉祥物的名字及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吉祥物的英文翻译。(2分)“UU”的形状酷似一张欢乐的笑脸,寓意深圳人民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代表的热情欢迎;同时其外形又是英文字母“U”的变形,具有"UNIVERSIADE”(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首写字母“U”的形态,寓意着本届大学生运动会是世界大学生或青年的一次盛大的聚会。(本问主要回答要点为“U”的联想意义,与青年、世界以及运动有关即可,2点4分) 23、【参考答案】①忙忙碌碌而无所得。(或者劳而无功);○2他变得坚强起来。(意思对即可) 读后感:(1)有成功心态者处处能够发现成功的力量;(2)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结论会截然不同。(前两空各2分,读后感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4、作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