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文档介绍
江苏小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全
1. 江苏小高考复习提纲 物质的量 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B 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B 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B 认识并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B Ⅱ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表示物质含指定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注:专有名词,表示微观粒子 单位:摩尔(mol),简称为摩 规定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1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6.02×1023mol-1 计算公式:n=N/ NA 2﹑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或 g﹒mol-1 计算公式:M=m/n 二﹑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微粒的距离 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距离 固体、液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单位:L/mol 或 L﹒mol-1 标况下Vm=22.4 L﹒mol-1 , 常温常压下Vm=24.8L﹒mol-1 计算公式: Vm=V/n 3﹑等温等压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它们的体积相等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三﹑物质的量浓度(cB) 1﹑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 / L 或 mol﹒L -1 计算公式:cB=nB/V 或 cB=1000ρw/MB 27 实验安全 知道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能识别和绘制简单的仪器装置图 A b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A Ⅲ 一﹑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药品,严格按要求量取 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 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的药品一般不放回,也不乱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内(并非所有药品都不能放回原容器,如钠﹑金等) 4、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里,液体盛放在细口瓶里,见光分解的放在棕色试剂瓶里 5、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二﹑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2、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用漏斗加) 3、熄灭酒精灯用灯帽 4、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抹布盖灭 三﹑加热的注意事项 27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3、加热前应将仪器外壁的水擦干,烧的很热的仪器不能用水立即冲洗 四﹑其它注意事项 1、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2、制备有毒气体要在通风厨中进行,还要进行尾气处理 3、若用加热法制气体,排水法收集时,为防止倒吸,结束时要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在尾气处理中,吸收一些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氨气),也要防倒吸(常见防倒吸装置有:倒立漏斗式,安全瓶式等) 五﹑实验事故处理方法 1、酒精等易燃物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磷着火用细沙盖灭,更大火情拨打119 2、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用大量水冲洗,边冲边眨眼 若为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再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3、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如氯化钡中毒) 4、汞洒落后,应洒上硫粉,并打开风扇通风 5、浓酸﹑浓碱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再用大量水冲洗 熟悉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P4) 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B b 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A a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b 一、蒸馏和萃取 1、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分离组分或除去易挥发﹑难挥发的杂质 蒸馏水的制备实验(P8) 2、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方法 碘水的萃取实验(P9) 步骤: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二﹑过滤和蒸发 1、粗盐提纯:溶解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主要用于不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3、蒸发: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容量瓶-长颈梨形平底玻璃瓶 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使用:不可用于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或反应容器,使用前需先检漏 2﹑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2-3次),定容,摇匀 常见物质的检验 了解Cl-、SO42-、CO32-、Fe3+、NH4+、Na+、K+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D b 离子 常用检验方法 27 Cl— 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 CO32— 加入HCl产生无色无味的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42— 先加入HCl溶液,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 Na+ 焰色反应为黄色 K+ 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为紫色 Ag+ 加入HCl溶液有白色沉淀 Fe3+ 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或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Fe2+ 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再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常见金属 关注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B Ⅲ 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B 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B 了解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 B 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 了解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的受热分解 B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 B 初步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D b 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B 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 B 能列举钢、铝合金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A Ⅰ 通过对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B Ⅱ 一、钠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H2产生) 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说明生成的溶液碱性)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4、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5、4Na+TiCl4== 4NaCl + Ti 27 6、Na的用途 ①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 ④钠光源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 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 ——— 2NaHCO3== Na2CO3 +H2O+CO2↑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比Na2CO3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 ——— NaHCO3+NaOH==Na CO3+H2O 相互转化 8、除杂 Na2CO3固体(NaHCO3)加热 Na2CO3溶液(NaHCO3)NaOH 9、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或着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10、转化关系 二、铝 1、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2、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固体,密度2.70g/cm3,较强的韧性、延展性,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3、化学性质: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①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所以铝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4Al+3O2====2Al2O3 ②铝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 2Al2O3+6H2O=====2Al(OH)3↓ 一般情况下 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与水的反应 ③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④与强碱反应 2Al + 2 NaOH + 2H2O===2NaAlO2+3H2↑ ⑤铝热反应 2Al+ Fe2O3===2 Fe + Al 2O3 (焊接铁轨) 27 4、Al2O3为两性氧化物 ①与硫酸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 ②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5、Al(OH)3两性氢氧化物 ①与盐酸反应Al(OH)3+3HCl==3AlCl3+3H2O ②与烧碱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反应: Al(OH)3+OH-==AlO2-+2H2O ③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6、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7、实验室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8、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酸性,是因为Al3++3H2O==AL(OH)3+3H+,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吸收了水中悬浮物而下沉 9、转化关系 三、铁 1、金属铁 铁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具有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 , Fe+S FeS 与纯氧反应3Fe+2O2 Fe3O4 ②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Fe3O4+4H2(g) ③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H2SO4== FeSO4+ H2↑ Fe+2HCl== FeCl2+ H2↑ ④与盐反应 Fe+CuSO4==FeSO4+Cu 2FeCl3+Fe ═3FeCl2 2、铁的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 Fe的氧化物:Fe2O3 俗名铁红 与HCl反应:Fe2O3+6H+=2Fe3++3H2O Fe的两种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颜色 白 → 灰绿 → 红褐色 化学性质 ① 4Fe(OH)2+O2+2H2O= 4Fe(OH)3 ②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Fe2+和Fe3+鉴别 27 Fe2+ Fe3+ 水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加入NaOH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白→灰绿→红褐色 Fe3++3OH—==Fe(OH)3↓ 红褐色 加入KSCN 无现象 Fe3++3SCN—=Fe(SCN)3 血红色 通入Cl2 2Fe2++Cl2=2Fe3++2Cl— 4、Fe2+和Fe3+相互转化: FeCl2溶液跟Cl2反应: 2FeCl2+Cl2══2FeCl3 2Fe2++Cl2=2Fe3++2Cl-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3+Fe ═3FeCl2 2Fe3+ + Fe ═ 3Fe2+ 5、转化关系 四、合金 1、定义: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特点: 合金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合金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优于各成分金属 3、常见合金 铜合金:青铜(铜锡、我国最早的合金)、黄铜(铜锌)、白铜(铜镍) 铁合金:生铁(铁、碳,含碳2%~4.3%) 钢:碳素钢(低碳钢C <0.3%、中碳钢C 0.3%~0.6%、高碳钢 C>0.6%) 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优良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 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用于飞机汽车火箭船舶制造 钛合金:密度小,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主要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尖端领域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B B 27 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其与水、碱的反应 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 A 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 B 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A 知道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A Ⅰ 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 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 B 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 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 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B 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铜、C木炭的反应 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 B 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B Ⅰ 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 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 Ⅱ 通过对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C Ⅱ 一、硅及其化合物 1、硅及二氧化硅 物质 硅 二氧化硅 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均是化合态,可制成晶体硅和无定形硅 硅石﹑石英﹑玛瑙﹑硅藻土 结构 每个硅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的空间网状结构 (类示于金刚石) 每个硅连接四个氧,每个氧连接两个硅,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物理性质 高熔﹑沸点高﹑硬度大﹑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良好的半导体 高熔沸点﹑硬度大﹑难溶于水 27 化学性质 a 常温下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与其他物质都不反应 Si + 2F2 = SiF4 Si+ 4HF = SiF4↑ + 2H2↑ Si+2NaOH+2H2O=Na2SiO3+2H2↑ b 一定条件下与氧气﹑氯气等反应 Si + O2 SiO2 Si + 2Cl2 SiCl4 a 常温下除氢氟酸和强碱外,其他都不反应 SiO2+4HF=SiF4↑+2H2O (刻蚀玻璃) SiO2+2NaOH =Na2SiO3+ H2O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b高温下二氧化硅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SiO2 + CaO CaSiO3 用途 制半导体材料 制耐火材料,如坩埚 制作饰品 如水晶项链﹑石英表等 光导纤维等 2、硅酸、硅酸盐和硅酸盐材料 硅酸-不溶于水 Na2SiO3+2HCl=2NaCl+H2SiO3↓ 硅酸盐:由硅﹑氧﹑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a 表示方法:盐:Na2SiO3 氧化物:Na2O·SiO2 b 硅酸钠:可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可用于制硅胶﹑防火剂﹑防腐剂 硅酸盐材料 硅酸盐材料 玻璃 水泥 陶瓷 原料 纯碱,石灰石,石英 黏土,石灰石,石膏(调节水泥凝结时间) 黏土 设备 玻璃窑 水泥回转窑 \ 反应 SiO2+CaCO3 CaSiO3+CO2↑ SiO2+Na2CO3 Na2SiO3+CO2↑ 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成分 Na2SiO3﹑CaSiO3﹑SiO2 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 硅酸盐 3、转化关系 二、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有毒,易液化 化学性质 27 a 与金属反应:2Na + Cl2 2NaCl 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 b与非金属反应:H2+Cl2 2HCl c与化合物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氯气的用途:自来水消毒,漂白,制盐酸等 氯气的制备: 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氯离子检验: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3、氯气水溶液—氯水 氯水含有的微粒:H+、Cl-、ClO-、OH-、H2O、HClO、Cl2 氯水的性质:浅黄绿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 4、卤素单质的互相转化: Cl2 + 2NaBr =2NaCl + Br2 Cl2+2KI══I2+2KCl Br2 +2KI = I2 + 2 KBr 三、硫、二氧化硫与浓硫酸 1、硫 硫的存在:游离态,化合态(黄铜矿、硫铁矿、石膏﹑芒硝等) 硫的物理性质: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的化学性质:S+O2 SO2 2、二氧化硫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SO2 + H2O H2SO3 2SO2 + O2 2SO3 SO2 + CaO=CaSO3 SO2 + Ca(OH)2 = CaSO3 + H2O 3、三氧化硫 SO3 + H2O = H2SO4 SO3 + Ca(OH)2 = CaSO4 + H2O 4、浓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油状液体,98%,密度为1.84g/cm3 化学性质:a 吸水性 b 脱水性 c 强氧化性: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5、转化关系 27 放电 〓〓 四、氮及其化合物 1、氮气——稳定 N2 + O2 2NO 2、NO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有剧毒气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2NO+O2=2NO2 3、NO2 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3NO2+ H2O =2HNO3+NO 4、NH3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喷泉实验) 化学性质:NH3 + H2O NH3·H2O NH3 + HCl = NH4Cl 5、氮循环 氧化还原反应 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C 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C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B 27 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B b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A Ⅰ 一﹑氧化还原反应三大定义 1、综述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被还原→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2、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被氧化→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失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4 -1 +2 0 △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得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注: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②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化合价要发生变化) ③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注:①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②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③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得失电子数相等) 四﹑氧化还原方反应程式的配平 配平步骤:先标价,列变价,求倍数(最小公倍数),配系数,查相等(三大守恒) 注:三大守恒:质量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即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 如: 3 Cl2 + 8 NH3 = 6 NH4Cl + N2 ↓1×2×3 ↑3×1×2 五﹑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1﹑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3﹑据置换反应 4﹑据化合价: 最高价——只具氧化性 最低价——只具还原性 27 中间价——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注意:①含有同一种元素的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当有中间价态时,才有可能反应 若无中间价态,肯定不反应,且反应时,元素化合价不发生交叉 ②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 ③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 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 ④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难得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失电子 分散系和电解质 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A 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A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A 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B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B 一、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二、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 3、按分散质分类: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 胶体粒子(如氢氧化铁胶体) 4、胶体的性质: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二﹑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电解质有:酸、碱、盐 、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非电解质有:蔗糖、乙醇、CO、CO2等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需要拆,其余都不拆)、删、 查(三大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守恒) 元素周期表 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A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B 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27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B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B 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知道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A 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A 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A Ⅰ 一、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定义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2、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3、同位素:含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4、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 ②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③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④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 个电子 ⑤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⑥另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①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②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如:Na Mg Al Si P S Cl C N O F ③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27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8 ④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S>P>Si, ⑤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2> Al(OH)3 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放出 能量 当 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吸收 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化学反应符合 质量 守衡定律和 能量 守衡定律 ,从能量形式上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所有的燃烧反应都要 放出 热量。 2、根据化学反应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如果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 ;如果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 实验2-1结论: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类似的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实验2-2结论:Ba(OH)2·8H2O和NH4Cl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吸热反应。 实验2-3结论:盐酸和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树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光能。 化学能与电能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A Ⅰ 27 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A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B Ⅱ 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 电能是一种 二 次能源。 2、我国发电以火力发电为主。 3、火力发电中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 4、原电池是一种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的装置 所以一个化学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 5、铜锌原电池: 现象:锌片 不断溶解 ,铜片 有气泡产生 。 其工作原理是,负极:Zn - 2 e— = Zn2+ ,发生 氧化 反应。 正极:2H+ + 2e— = H2 ,发生 还原 反应。 电子流向:沿导线由Zn流向Cu。 原电池的两电极需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通常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一 次电池)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会逐渐溶解,写出离子方程式 Zn - 2 e— = Zn2+ 。 2、充电电池( 二 次电池) 放电时 化学 能转化为 电 能。充电时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3、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反应所放出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 B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 B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B Ⅱ 一、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_快慢_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_来表示。 单位: mol / (L·S) 或mol / (L·min) 。 计算公式v= △c(反) / △t= △c(生) / △t,只有正 值。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 化学反应的速率总是一开始最快,越往后越 慢 。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 平均 速率。 二、课本中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本质、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快 使用(正)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 三、课本第47页图2-20说明了任何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只能到达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动态平衡”,这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27 不再改变,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但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而改变。 甲烷 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甲烷的来源 A 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B 一、结构 1、分子式:CH4 2、结构式: 3、电子式: 4、空间结构:正四面体 二、甲烷三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三、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CO2+2H2O 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 CH2Cl2+ HCl CH2Cl2+Cl2 CHCl3+ HCl CHCl3+Cl2 CCl4+ HCl 四、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乙烯 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工业制法 A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化学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B Ⅰ 一、石油炼制:石油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1、催化裂化:相对分子量较小、沸点教小的烃 2、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气态短链烃 石油的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二、结构 1、分子式:C2H4 27 2、结构简式:CH2==CH2 3、结构式 4、空间结构: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三、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四、化学性质 1、可燃性 C2H4+3O2 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原因:含碳量高) 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有机物中双(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4、加聚反应 定义: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五、用途: 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3、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苯 知道苯的分子结构,知道苯的来源 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 B Ⅰ 27 认识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B Ⅱ 一、结构 二、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 1、氧化性 2C6H6+15O212CO2+6H2O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与Br2的反应: + Br2 + HBr 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硝基苯: —NO2 + HONO2 H2O+ 3、用途:基础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等 乙醇 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其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等性质 A 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一、结构 1、结构简式:CH3CH2OH 2、官能团-OH 3、结构式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 CH3CH2OH+3O22CO2+3H2O 2、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 CH3CHO+2H2O 断1 、3键 27 2 CH3CHO+ O22 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 +H2↑ 三、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乙酸 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 A 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一、结构 1、分子式:C2H4O2 2、结构简式CH3COOH 二、化学性质 1、酸性:CH3COOHCH3COO-+H+ 酸性: 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2、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三、总结CH3CH2OH 乙醇 CH3CHO 乙醛 CH3COOH 乙酸 CH2BrCH2Br -[-CH2—CH2-]n- 聚乙烯 CH3COOCH2CH3 乙酸乙脂 CH2=CH2 乙烯 油脂 认识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 A 认识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27 油:植物油 (液态) 一、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二、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1、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2、酸性条件下: 油脂+H2O甘油+高级脂肪酸 三、应用:食用、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糖类 认识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 A 认识糖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一、分子式通式 Cn(H2O)m 二、分类 糖类 单糖:葡萄糖C6H12O6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三、性质 1、葡萄糖 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光亮的银镜) 与新制Cu(OH)2反应(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6H2O(l) △H=-12804KJ·mol-1 C6H12O62C2H5OH+2CO2↑ 2、淀粉水解 3、蔗糖水解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27 蛋白质与氨基酸 认识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 A 认识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Ⅰ 知道人体必需的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A 一、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 二、性质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2、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4、颜色反应:蛋白质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6、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 三、结构 ①结构通式: ②甘氨酸 ③丙氨酸 四、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丝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苏氨酸 谐音:(姓)史携来一本淡亮(色)书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B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A Ⅰ 一、简单有机合成 27 CH3CH2OH 乙醇 CH3CHO 乙醛 CH3COOH 乙酸 CH3COOCH2CH3 乙酸乙脂 CH2=CH2 乙烯 二、有机高分子合成 1、乙烯合成聚乙烯------食品包装袋、保险膜 2、聚苯乙烯 ----- 玩具、泡沫塑料 3、聚氯乙烯----薄膜 四、有机高分子的合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知道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摄入途径 A 知道维生素C的重要性质 A 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B Ⅰ 知道人体所需的常见微量元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A 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B Ⅱ 一、维生素 1、维生素的作用P19 2、维生素C分子式:C6H8O6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维生素C容易失去电子,是较强的还原剂,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 维生素C溶液可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溶液褪色(含碳碳双键) 二、微量元素 1、微量元素16(含量在0.01%以下) Fe、Cu、Zn、Mn、Co、Mo、Se、I、Li、Cr、F、Sn、Si、V、As、B 碘:智力元素。缺乏会甲状腺肿、克汀病、IDD 盐中加KIO3、海带 铁:造血元素 人体血红蛋白中含Fe2+,缺乏会贫血。铁强化酱油、蔬菜水果。 2、常量元素11(含量在0.01%以上) C、H、O、N、Na、Mg、Ca、P、S、K、Cl 27 合理选择饮食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 Ⅱ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B Ⅰ 知道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作用和合理使用 A Ⅰ 一、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约占人体体重的2/3 2、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3、水是进行体内反应的介质和反应物 4、水能调节体温 二、食物的酸碱性 1、食物的酸碱性指的是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 ①酸性食物:由C、H、O、N等非金属元素组成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为弱酸性 ②碱性食物:含K、Ca、Na、Mg等金属盐的水果、蔬菜代谢产物为弱碱性 2、注意食物酸碱性的意义: ①人体血液PH为7.35-7.45 小于7.35酸中毒,大于7.45碱中毒 尿液偏酸性叫多酸症 ②人体细胞内酸碱平衡 三、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着色剂:分天然和人造 胡萝卜素、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苏丹红) 婴儿食品不加色素 2、调味剂 食盐过多会高血压,味精过多会过敏口渴等 3、防腐剂 食盐、糖、醋、苯甲酸钠、硝酸盐、二氧化硫、亚硝酸钠 4、营养强化剂 食盐中加碘(KIO3)、酱油中加铁、粮食中加赖氨酸、食品加维生素、钙、硒、锗 正确使用药物 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A Ⅰ 知道安全用药常识和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A Ⅰ 一、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俗名阿司匹林) 1、结构式: 分子式:C9H8O4 2、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白色晶体,难溶于水。 3、阿司匹林的合成: ①原料:水杨酸、乙酸酐 ②原理 27 4、水杨酸反应是中毒表现,立即停药,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二、抗生素,即消炎药(英国弗莱明发现) 1、青霉素能阻止多种细菌生长,有青霉素F、G、X、K、V,有效成分是青霉氨基酸,简称青霉酸。 2、青霉素G的钠盐叫盘尼西林,良效的广谱抗生素。(与原子弹、雷达为三大发明) 3、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要皮肤敏感试验 三、抗酸药:胃酸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痛,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Al(OH)3的两性) 四、天然药物(中草药) 麻黄碱(生物碱),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可用作兴奋剂。 五、R—表示处方药,OTC—表示非处方药。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知道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A 知道金属防腐的常用方法 A 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B Ⅱ 一、定义: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本质:金属单质失电子而被氧化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 二、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三、电化学腐蚀: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腐蚀。 四、钢铁电化腐蚀 1、析氢腐蚀:水膜为酸性 负极Fe:Fe - 2e- = Fe2+ 正极C:2H+ + 2e- = H2 ↑ 2、吸氧腐蚀:水膜为弱酸性、中性。更普遍、危害大。 负极Fe:Fe-2e- = Fe2+ 正极C:O2+ 2H2O + 4e- = 4OH- 五、金属防护方法 1、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加塑料、搪瓷、金属等 3、电化学保护法:加一块更活泼的金属 塑料、纤维和橡胶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区别简单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A 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A 知道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A Ⅰ 知道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A Ⅰ 一、塑料:主要成分合成树脂(高聚物) 27 1、热塑性塑料:线形结构受热会熔化,冷却会硬化,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等。 2、热固性塑料:受热会交联成立体网状结构,一次使用。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 二、纤维 1、天然纤维 属纤维素:棉花、麻等;属蛋白质:羊毛和蚕丝等 2、人造纤维:用木材等为原料加工成的人造棉、人造丝、玻璃纸等 3、合成纤维: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等为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六大纶:锦纶(尼龙)、涤纶(的确良)、腈纶(人造羊毛)、维纶、氯纶、丙纶。 三、橡胶 1、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合成橡胶: 一般橡胶:线型结构,可塑性好,但强度和韧性差 硫化橡胶:加硫后通过硫桥交联成立体型的网状结构,强度和韧性高、弹性好、化学稳定 四、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玻璃纤维熔化后拉丝加入到合成树脂中,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韧性好。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