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三轮精选试题二及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三轮精选文档(二)及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年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2019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汉初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并识记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中档。学生只要准确记忆汉代经济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即可答对,但答对的前提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整体看并不难,但要读懂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才能甄别出D项是无关项,要准确记忆A项的现象出现在明朝时在可以。 3、(2019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能够从全局把握。 高频考点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760年到1850年”说明这一时期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前,故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在工业革命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生产,不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故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原棉数量的增加,这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次: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之后,火车经过的道路上树木一片焦黑。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领域迅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伦敦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都是化学污染的直接体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开始注重环保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如何平衡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5、2019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契合当今养老问题的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题目设置比较平和,容易理解,因为这是历史的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只要对罗斯福新政掌握准确,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可能有考生在D项上受到迷惑。罗斯福新政虽是主干知识,但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很少专门考查到,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主干知识上的冷点,注意高考有轮考的现象。 高频考点二:现代欧美巨变 6、(2019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C 【考点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名师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7、(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 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 C. 经济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 D.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德国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等信息可知经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给世界各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结构,排除A。题干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的关系,排除B。题干信息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激化了国际矛盾,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8、(2019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分) 【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北宋政治制度•陈桥兵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紧扣“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设置问题,极具历史感,直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是一道非常好的试题。史料实证在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历史的理解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由此,教师在历史教育中要加大史料实证的应用。 9、(2019年北京卷37)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10分)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14份)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力,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14分) 【答案】(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䈂、舞象、弱冠。 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2)18—19世纪的成就: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 20世纪的新特点: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3)略。 【解析】 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即可知。其背景根据时间内,与儿童保护关系密切的大事件分析即可,包括思想文化领域的启蒙运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工业革命,政治领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是以儿童保护为主体的综合性历史大题,通过儿童保护来贯彻考查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本题的第三小问就体现的比较明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