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突破练3 小说阅读(综合选择题)
专题突破练3 小说阅读(综合选择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钱就五十块钱,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是出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就到晌午了。雇户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心里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一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4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2.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玉卿嫂(节选) 白先勇 不知怎的,我老觉得这两姐弟跟别人很不一样。比如说吧,胖子大娘有一个干弟弟叫狗娃的,可是她对他一点也不热络,一径骂他做臭小子,狗娃向她讨些我们厨房的剩锅巴要吃一顿臭骂,才捞到几包;可是玉卿嫂对她干弟弟却是相差得天远地远。 平日玉卿嫂是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我妈的赏钱,她自己替人家织毛衣、绣鞋面赚来的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全放进柜子里一个小漆皮匣子中,每次到了月尾,我就看见她把匣子打开,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然后仔仔细细地用条小手巾包好揣到怀里,拿到庆生那儿去。 每次玉卿嫂带我到庆生那里,一进门她就拖着庆生到窗口端详半天,一径问着他这几天觉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为什么还不拿棉袄出来,早晚着了凉可怎么是好?天凉了,吃些什么东西?怎么不买斤猪肝来炖炖?菠菜能补血,花生牛肺熬汤最润肺——这些话连我都听熟了。 玉卿嫂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垫褥薄了,她就拿她自己的毡子来替他铺上;帐子破了洞,她就仔仔细细地替他补好;她帮他钉纽子、做鞋底、缝枕头囊——一切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要是庆生有点不舒服,她煎药熬汤的那份耐性才好呢,搅了又搅,试了又试。有一次庆生感了风寒,玉卿嫂盘坐在他床上,拿着酱油碟替庆生在背上刮痧,我只听到她刮了多久就问了多久:“痛不痛?我的手太重了吧?你难过就叫噢。”忽儿她拿着汗巾子替他揩汗,忽儿她在他背上轻轻地帮他揉搓,体贴得不得了。 4 玉卿嫂对庆生这份好是再也没说了,庆生呢,要是依顺起来,也算是百般地迁就了,玉卿嫂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然而我老觉得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点不对劲,不知怎么的,玉卿嫂一径想狠狠地管住庆生,好像恨不得拿条绳子把他拴在她裤腰带上,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地盯着。庆生的手动一下,她的眼珠子就转一下,我本来一向觉得玉卿嫂的眼睛很俏的,但是当她盯着庆生看时,闪光闪得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的,却有点怕人了。庆生常常给她看得发了慌,活像只吃了惊的小兔儿,一双眸子东窜西窜,似乎是在躲什么似的。我一个人来和庆生玩还好些,我们下着棋有谈有笑,他一径露着一嘴齐垛垛的牙齿,很好看。 要是玉卿嫂端坐在旁边,他不知怎么搞的,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心老是安不下来,时不时就拿眼角去瞟玉卿嫂一下,要是发现她在盯着他,他就忙忙垂下眼皮,有时突地两只手握起拳头,我看到他手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说起来也怪得很,庆生虽然万分依从玉卿嫂,可是偶尔他却会无缘无故为些小事跟玉卿嫂拗得不得了,两人僵着,默默的谁也不出声,我那时夹在中间最难过了,闷得好像透不过气来似的,只听得他们呼吸得好重。 有一件事情玉卿嫂管庆生管得最紧了,除了买东西,玉卿嫂顶不喜欢庆生到外面去。为了这件事,庆生也和玉卿嫂闹过好几次别扭。我最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妈到姑婆那儿去了。玉卿嫂带了我往庆生那儿,庆生不在屋里,我们在他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玉卿嫂一看见他马上站起来劈头盖脸地问道:“到哪里去来?” “往水东门外河边上荡了一下子。”庆生一面脱去外衣,低着头答道。 “去那里做什么?”玉卿嫂的眼睛盯得庆生好紧,庆生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我说过去荡了一下子。” “去那么久?”玉卿嫂走到庆生身边问着他,庆生没有出声。玉卿嫂接着又问:“一个人?”她的声音有点发抖了。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人!”庆生侧过脸去咳了几声,躲开了她的目光。 “我是说——呃——没有遇见什么人吧?” “跟什么人讲过话没有?” “真的没有?” 庆生突然转过脸来喊道:“没有!没有!没有!” 庆生的脸涨得好红,玉卿嫂的脸却变得惨白惨白的,两个人嘴唇都抖——抖得好厉害。 把我吓得不敢出声,心里直纳闷。他们两人怎么一下子变得一点也不斯文了呢?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胖子大娘对待干弟弟狗娃的行为与玉卿嫂对待干弟弟庆生的行为相对比,“相差得天远地远”突出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爱之深。 B.玉卿嫂平时不太花钱,她将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存放在柜子里,到了月尾又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这说明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玉卿嫂总恨不得拿条绳子将庆生拴在她裤腰带上,对庆生的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地盯着,这反映出玉卿嫂很疼爱庆生,总怕他出意外。 D.小说写的是家常小事,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节刻画,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怀体贴融入平常小事的叙述之中,凸显姐弟情深,令人感动。 5.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有人说,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庆生前后的表现矛盾,这样设计不合情理;有人则不以为然。请谈谈你的看法。 4 专题突破练3 小说阅读 (综合选择题) 1.C 解析 A项,是对小说中细节描写及作用的赏析,对父亲的一系列“动作”赏析精当;B项,是对父亲与“街坊”对话内容的分析,合乎人物性格;C项,“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D项,是对小说语言特点的赏析,举例恰当,赏析准确。 2.参考答案 ①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②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上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解析 此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这一情节与下文找钱情节的关系、与塑造父亲的形象等角度分析。 3.参考答案 ①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②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活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③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 解析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多种对比塑造“父亲”形象,如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父亲干活时和回家后的状态对比,父亲辛勤的劳作和回家后的生活对比,父亲的辛劳和满足的心态对比,等等。能从中答出三点即可。 4.B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是对小说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赏析,与小说内容一致;B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错,这主要是体现她对庆生的爱,因为她将这些钱全部给了庆生;C项,是对小说主人公玉卿嫂行为举动的夸张描写,符合小说内容;D项,是对小说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鉴赏,与小说内容吻合。 5.参考答案 ①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具有真实感。②“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看、所感、所想构成全文。③“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的孩子,从“我”的眼光角度来看玉卿嫂,令事件更真实,更突出,更吸引人。④使叙述的情节内容更加集中,不必花大量笔墨来交代相关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我”的作用,首先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分析,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具有真实感;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从人物塑造、结构和效果的角度分析。此题从结构看,“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看、所感、所想构成全文;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的孩子,从“我”的眼光角度来看玉卿嫂,令事件更真实,更突出,更吸引人;从表达效果看,使叙述的情节内容更加集中,不必花大量笔墨来交代相关内容。 6.参考答案 观点一:合乎情理。①开头玉卿嫂对庆生关怀备至,细微体贴,生怕他没钱用、怕他因受冻而咯血,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但正因为是爱之深、责之切,所以当庆生外出没有报告时她的态度就非常激烈,劈头盖脸地问,一点也不斯文了。②这样的设计能丰富玉卿嫂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性。③使情节产生波澜,强化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具有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观点二:不合情理。①开头玉卿嫂对庆生是关怀备至,细微体贴,但后来却写她管庆生太紧了,当庆生外出没有报告时她的态度就非常激烈,相互之间要闹别扭,前后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与前面的“爱之深”相互矛盾,不符合人之常情。②这样的设计让玉卿嫂这个人物具有矛盾性,使得玉卿嫂前面的表现显得虚假,从而人物的表现也就不真实了。③既然前面写庆生在玉卿嫂面前百依百顺,而玉卿嫂对庆生也关心备至,那么她就会考虑庆生的感受,而不会让庆生不高兴,因此后面的情节安排有些突兀,不符合生活真实。 解析 本题考查从多角度探究文本的能力。探究的内容针对文章的情节安排,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情节、人物和主旨等分析理由。从文章的情感看,玉卿嫂对庆生爱之深、责之切;从形象看,这样的设计能丰富玉卿嫂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性;从情节的推进看,使情节产生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如答不合情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