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配角综合症”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点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广东省梅州一模)‎ ‎“配角综合症”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分析】‎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综合症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原因.如果以配角综合症为由头,在开头和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做主角或适合自己就好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1、配角也是一种美;‎ ‎2、甘当绿叶。‎ ‎【解答】‎ 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 近日一则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有“配角综合症”,即甘当常青叶衬托盛开的红花,更有人觉得不想承受太多而选择做一名配角.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人想退居后方做配角,此举实在让人惋惜.‎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往前走.不同的是,愿意的人是自己往前走,而不愿意的人是被拖着往前走.有一男子整日泡在网上各种社交上,年迈的父母为其找工作,他却因不会交流不上班,其父母说:“他虽然还活着,却如同死了一般.”他已经丧失了参与这个世界的资格,只是在幕后做一名衬托他人的网瘾君子.‎ 虽说有人在配角的行当里展现出最完美的故事,在影视界衬托出当红明星,他们由此获得最佳配角的奖项.但如此的奖项,也是辛苦打拼几年,甚至是半辈子,才有的殊荣.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去幕后,不出来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红花吗?‎ 我并不认同那些人说的,不想承担那么多,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其实,年轻人甘为配角是一种社会退缩的表现,这不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有的选择.站在新时代的大地上,你说你要做配角,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与无数片常青叶子一样,衬托红花,然后等待秋天的凋零?就连旧时的士兵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不是他不想当将军,就可以在战场上,退居到其他士兵身后.可能他认为保命最为要紧.‎ 而想当将军的人,想崭露头角的人,就不甘做绿叶,不甘做配角,才敢于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有所担当,才能绽放自己的理想.正如雄鹰不甘停留树梢,才会努力翱翔于蓝天;正如竹笋不甘被大石块压住,才会奋力破土而出.而我们这些年轻人,若不敢为人领头羊,止步不前,终将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都要敢为时代的弄潮儿,像雅虎的杨致远、腾讯的马化腾,始终引领着信息时代的风向.还有许多在影视界日复一日发展打拼的影星,他们心怀“主角”之梦,终成耀眼的星儿,如当红演员孙俪、范冰冰成为女神.我想,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甘当配角,他们的励志也许会鼓舞更多的人前行。‎ 我们要宁为红花落,不做常青叶。我们是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弄潮儿,这样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大红花。‎ ‎【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考点分析】‎ 该作文 题设置思路是,限定在思考人生价值观的范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要重点考查4项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理念,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考查创新能力.材料是针对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三位嘉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综合材料内容中的甲乙丙的三种说法,立意参考大致为:‎ ‎1.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 理想.‎ ‎2.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清晰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 ‎【解答】‎ 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我非常赞同嘉宾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进行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 梁某只能先认识自己,才能拨开迷茫的云雾.毫无疑问,拥有法律、金融硕士、新闻学传播三项清华学历的他被称为学霸是当之无愧.可是,正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学历,在择业时选择太多,反而带来了困扰.“自知者明是最难得的知识”,梁某缺的恰恰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擅长什么?…唯有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梁某才能在择业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好眼前而不苟且.在找对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才有意义.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时,梁某仍需要去认识自己,深层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择善者而坚持,不善者而改之.唯有这样,才是对得过且过的顽强抵抗,才是脚踏实地的有力实践.试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在领悟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人,哪个不是积极反思自身,勇敢面对不足,大力改进发展的呢?‎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抵达远方.远方并不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第一步在于方向,足下的每一步在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梁某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在金融、法律或新闻方面的更多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你看,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能够协助警方破案不就是认识到自己有超强观察力的前提下,不断发掘,进而为社会做贡献的强有力的例证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造社会不是天方夜谭,它在于以认清自我为前提的跬步之中,厚积才得以薄发.‎ 反观社会,随着毕业大学生的增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梁某般迷茫者并不是少数:有的眼高手低,空怀改造世界之大志,却无能屈能伸脚踏实地之大气;也有苟且一族,无聊度日,全然无人生追求,更别提诗和远方了.而这些,皆因认清自我的缺失.‎ 人是如此,社会不也是如此吗?鲁迅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面对着宏大的社会主义目标,第一要务是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的各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处理好生活中的结症,才能让远方不再遥远.‎ ‎“认识你自己.”真正的梁某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迷茫,创造个体的价值,就得主动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故嘉宾丙的意见更加合理。‎ ‎【点评】‎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重要角度.就本材料而言,核心角度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7•洛阳二模)‎ 前不久,世界经合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的学生比例”中国只有16.8%,不及成员国24.5%的均值,更不及发达国家的38%。‎ 记者随机以“长大后想做什么”调查身边的8个孩子。除了1个一年级孩子表示愿意当工程师外,其他的则希望成为明星、企业家、设计师、咖啡师等。‎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忧心忡忡:“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般说,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到内心的召唤、社会引导和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这一则材料从世界经合组织公布最新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的结果,中国学生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学生比例只有16.8%,还没有达到成员国加24.5%的均值,与发达国家38%比例更是相差甚远,国内一些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则对此忧心忡忡,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对于科学技术培养方面的一个缺失,科学技术的吸引力则关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在进行写作时一定要突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立意:‎ ‎1、 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 ‎2、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梦.‎ ‎【解答】‎ 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上世纪80年代,当科学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这也是之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科学技术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愿意从事科学、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孩子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孩子失去了科学梦?有些人认为是教育出现了问题,不可否认,教育也许不是很完美,但是,孩子失去科学梦,怎么能全怪教育?如此为之,实在有失偏颇.‎ 教育也许存在不完美,但绝对不是“摧残”孩子科学梦的“元凶”,我们的教育是经过无数前辈和时间的沉淀凝集而成,也许有人说,美国的教育怎么好,但是,我们应该搞清楚,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针对于国情而制定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惠民教育,我国的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乡村少年宫、教师假期培训等等,也正是体现着我国教育的先进性、发展性、可塑性,我们教师队伍的纯洁性、高尚性是毋容置疑的.很多人却认为是教师将孩子的探索精神教没了,这样的话,在笔者看来是极不负责任的,除了教育,其余方面更值得思考.‎ 纵观我们周围的环境,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我们正处在一个娱乐“爆炸”的时代,须知,社会才是教育孩子的活教材.我们可以随便问问身边的孩子,他们都能说出一连串的娱乐明星,但是记住近代科学家的却寥寥无几,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新闻,但是宣扬科学家的却没几个.的确,宣扬娱乐明星更赚钱,宣扬科学家无法给商人带来利益,因此,很多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科学家的报道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都被娱乐新闻“包围”,科学梦怎么还有成长的空间?‎ 我们更是常常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某某网红一夜成名得到多少钱”、“某某又在炫富”等等报道,须知,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孩子在学校,老师会刻意淡化金钱等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对这些负面新闻不进行筛选就报道,对我们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部分家长更是缺乏一定的素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像8月26日,5岁小孩被打,宝马被砸事件,这都值得思考,也许宝马车主不对,但是家长的处事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金钱是万能的”这样一个错误思想.所以,部分家长未能正确看待金钱、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孩子的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很多东西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正如宋庆龄说的:“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总之,孩子失去科学梦,教育有着一定的责任,但是,所有的责任全部让教育承担,是不科学的和不正确的,孩子生活在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除了教育对孩子有影响,社会、家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武汉模拟)‎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象,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雅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较强的矛盾性、权衡性、比较性和选择性.‎ ‎1. 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3.对象驱动 ‎(1)“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把你选择的理由阐述清楚,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2)“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以你选择的一种公益行动为重点,与其他两项加以比较、权衡,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从而体现你的价值判断.‎ ‎4.思维驱动﹣﹣选择的理由:‎ 表层问题:选“最佳”‎ 深层问题:最佳的标准,即价值判断.‎ 应该说任何选择问题都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你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你的标准,你的标准最终决定你的选择.如:两人落水,你先救谁?也是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你的价值天平倾向谁就会先救谁.‎ ‎“谁最佳?”,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权衡,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创意、效果、作用、社会意义、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态度、倾向.‎ 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一个,其中的任务就是论述的题目,你写作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个论述题的过程.不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看得太神秘,但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它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说理能力(即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都有较高要求,‎ 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否则累死也无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特别是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解答】‎ ‎“有趣”的公益才最佳 在经历长期的蛰伏之后,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国人的公益意识也日益苏醒.某报所推出的“最佳公益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普及之举.在我看来,第二项活动最有新意,因为它借助新颖的形式,巧妙地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主办者的公益理念.‎ 首先,让公益变得“有趣”,是为了冲击传统公益文化的“无趣”.‎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仁爱善良的民族,所谓“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是如此.但中华民族又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民族,我们自古至今,有着无尽的悲情.太厚重的文化,以至于中国的公益活动宣传,也总喜欢以“苦肉计”、“打悲情牌”来唤起民众的同情心,来吸引民众参加公益.宣传“希望工程”,就配上那位可怜的大眼睛姑娘的图片;宣传动物保护,就必然是小猴子遇害后猴妈妈悲戚的面容…沉重的“道德压迫”简直要使这个民族窒息.因而,材料中的创意,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看过之后,在会心一笑之余,悄然进入我们心灵的是对动物生存处境的担忧,是对“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的高度理解和认同.既然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让公益变得“有趣”,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我们早就进入到了“读图时代”.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信息令人目不暇接,直观形象的表意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尤其对于宣传活动最重要的受众﹣﹣青少年而言,新颖、有趣、轻松、富有亲和力是公益宣传成功的“杀手锏”.目前几乎所有的宣传机构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攻陷大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公益宣传也该放下身居“道德神殿”的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以“亲民”的姿态来迎合民众,获取认同.所以,上述公益组织应该是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时代汹涌的潮流,得风气之先,积极应对,灵活变通.他们的创意之举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深切认同和积极回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不能否认从事公益是一种善举,我们呼吁并且期盼全社会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材料中的一和三项公益活动亮点纷呈,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叫好.然而,在我看来,“叫好”还要“叫座”.只有像第二项活动一样,瞄准对象,紧扣时代,以“有趣”的方式做好宣传,才能在公益活动中脱颖而出,斩获最佳。‎ ‎【点评】‎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材料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任务型写作,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唐山二模)‎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由两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题.第一则用形象的事例告诉我们,损人者往往也害己;第二则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前者形象直观,后者高度概括;前者从反面入手,后者从正面论述.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内容上都指向一点,那就是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少犯,甚至不犯错误.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从正面立意,一个人应该选择性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从反面立意,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选择,心存害人之心,往往也会害了自己;从辩证的角度,不为不代表无所作为,相反,是为了更好的有为.写作时,还可以由个人的做事行为,延伸到人类的行为,并进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如果只是抓住“有为”来写作,则不是最佳立意角度.‎ ‎【解答】‎ 不为与有为 鹰击长空,是因为它不甘平凡,高远长空,方是它的归属;鱼翔浅底,是因为它淡泊宁静,柔波浅底,才是它的家乡;寒梅傲立,是因为它一枝独秀,冰凌冬季才是它的天堂.‎ 鹰不甘于低空徘徊,鱼不屑于尘世纷杂,梅不欲与百花争艳,它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而谱写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篇章,更为人们所赞扬铭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权贵所伏,坚守自己清白,是举世皆醉我的醒的超然达观.陶渊明,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他是一位农者,是一位隐者,更是坚持自我的杰出代表.他不肯为那区区五斗米折腰,更不愿因世间的浑浊搭上自己的清白,于是他归去来兮,于田园之中且行且歌,享受风飘飘而吹衣的快然自足,他虽误落尘网中,但他深知自己的归处,深知自己做人的原则.因此,他不为官,不入仕,只做那淡泊自足的隐者,门前五柳,诗中圣哲,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世文人墨客铭记,实现了自己别样的价值.‎ 无为与有为,是不为那庸俗之行,为那君子之义,是敢于剖析,坚持自我的高大正义.鲁迅,在日本留学途中,观看到国人麻木的影像,于是立即改变自己的志向,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此时的医术根本无法挽救国人,救其内心才是根本.于是,他弃医从文,于广阔的天宇间独自彷徨,他千夫所指,却以笔化剑,一遍遍剖析中国人的劣根.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他坚持自我,敲响了世人的警钟.他的无为与有为,改变了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为与有为,是面对困境,不为与小人同流合污,宁可为那感天动地的大义之行.李清照,寻寻觅觅,自赵明诚客死他乡后独身一人肩负之重,难以想象.再嫁那张汝周,想不到却是卑鄙小人,但易安坚持自我原则,宁可自己入狱,也要揭发那小人之行.一个柔弱女子,是以何等的勇气做了这样的事,正由于她的坚守,后人在记住了她那凄切婉转词作的同时,更记住了她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她是当之无愧的乱世中的美神.‎ 不为与有为,一对矛盾,一个选择,选择正确,为该为者,不为不该为者,坚持自我,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 材料作文的审题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说:“见名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大多数人是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格。”‎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分析】‎ 材料是两则名人名言,对于第一则材料,首先要理解其意思:名人因其名气大,他的形象和才能已经被放大许多,不一定真实,所以劝戒人们要不见其名,也就是不要因其有名而被其迷惑.见其人就是要根据你看到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他,要看他的为人.第二则材料的意思很清楚,也就是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品格.‎ 根据材料的内容,我们可以围绕“名声与为人”来立意,评价一个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 ‎【解答】‎ 品格的魅力 品格往往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松、竹、梅三种植物象征三种品格,松象征刚毅坚强;竹象征操守气节;梅象征高洁典雅. ‎ 青松,树干笔直挺拔,傲然屹立,没有一丝的媚态;树枝旁逸(溢)斜出,向上伸展,有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不像柳树那样甘愿俯首贴耳;树叶尖细像针,团团紧簇,有密切的团队精神,固守自卫. ‎ 松树的耐寒力惊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毅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像松树一样虽经风霜雪雨的侵袭依然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搏得四季常青!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时尽管历经背景离乡的艰辛和失去丈夫的痛苦,也绝不向封建的恶势力低头.她宁可“守着窗儿”,孤零零地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也决不去做失节的事来求得苟且偷生.她以松柏言志,毅然决然地说:“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知忠贞之节.”表现了出了女词人刚强的性格.“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巾帼不让须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崇敬!这就是松树的品格! ‎ 松树是栋梁之材,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它的浑身都是宝,松材自不必说,用途广泛;松树籽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佳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松树又像征那些甘愿默默奉献的人. ‎ 翠竹虽然没有松树那样高大的身躯,但有松树那样顽强的毅力.竹干拔节生长,腹内空空,有人把它比喻为华而不实的人.但它傲霜斗雪的精神和节节拔高的特点更象征具有高尚气节的人;竹子的枝细长有韧性,多么像竹的筋骨!即使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竹叶像鸡爪儿一样,翠色欲滴,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很善于沟通和联络,这是好人缘的象征.竹林是隐士和文人雅客们最喜欢的栖息地,有“竹林七贤”为证;曹雪芹也一定喜欢竹子,否则,他能给他喜欢的“娴静若姣花照水”的林黛玉安排到“潇湘馆”去住吗? ‎ 竹子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人类,他的干可以盖竹楼,可以加工高档的地板…;枝可以做扫帚;叶可以入药,用竹叶泡水喝,润肺沥尿.竹子也象征那些甘愿奉献的人. ‎ 腊梅,和竹子一样,虽没有挺拔的树干,但却有顽强的意志.娇小玲珑的身躯能抵御严寒的百般蹂躏;虬枝曲折,像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怎么加压,都不能阻挡它顽强生长的力量,它给人以启迪:“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梅花顶风冒雪昂首怒放,淡雅清丽,芳香四溢,花中君子压群芳.它启发我们:“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激励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梅花的俏丽和香气吸引了诗人,激发了他们的雅兴.王安石吟咏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以梅花自比,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 ‎ ‎“岁寒三友”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堂堂的人.我们应该像“岁寒三友”一样善于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既要具有松的刚强,又要具有竹的气节,还要具有梅的高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点评】‎ 松、竹、梅“岁寒三友”,是古今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描绘的最佳素材.作者从老题材中挖掘创新点,用形象说理,写出了个性色彩.分别将松、竹、梅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展示出古代名人铮铮铁骨.可是,文章并未停留在就物论人上,而是逐层深入,文末说“岁寒三友”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堂堂的人.应该像“岁寒三友”那样的刚强、气节、高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主要在表达上创新,达到了“有创新”的标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邯郸一模)‎ ‎2015年11月1日,淮阴师江阴学院女大学生刘缇萦在骑车路过淮安市区长江西路时,不小心刮蹭到了一辆私家车,虽然没人看到,可她仍留下了“诚信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小心刮到了您的车门,我是淮师的学生,十分抱歉,如果需要赔钱,请联系刘缇萦”。半小时后,车主丁女士发现车被刮后,与维修店取得联系,得知车门划痕的修补费用为600元,由于事发路段没有监控设备,丁女士只好自认倒霉。可就在她快到家时,她发现雨刮器的上面夹了一张纸条,看完纸条她不敢相信有人还真的会留下纸条并愿意承担责任,于是就按照纸条上的手机号码和刘缇萦取得联系,刘缇萦主动提出自己将承担全部责任,并很快通过微信给丁女士转了600元赔偿金。事后丁女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与家人商量后,她最终决定将这600元现金退还给刘缇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考点分析】‎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大学生刘缇萦在碰坏别人的车子后,因车主不在,便留下纸条,说明情况,提供联系方式,她的“诚信纸条”就是这种美德的具体体现.而车主丁女士在看到“诚信纸条”和收到赔偿金后退还的宽容、善意之举,同样令人感动.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能做的诚信与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因此,本则材料的立意可以围绕“诚信”和“宽容”展开.‎ ‎【解答】‎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当人们在世俗浅薄的喧嚣中慢慢沦陷时,诚信二字也就贬值了.‎ 还记得读古文时,向教师询问“尾生之约”的故事,教师讲解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没笑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有了停顿,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也许几千年来的读书人在关于“诚信”的问题上,都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诚信真就变得如此卑微了吗!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诚信.其实,不是所有的诚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诚信依然在那些纯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的一笑.‎ 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失去诚信,便失去创业根本,失去做人资格.1999年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曾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起诉.事件发生后,东芝对美国用户实行经济陪偿,对东南亚用户却一拖再拖,妄图轻描淡写敷衍了事.这种“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结果是东芝销售额暴跌,从此无法在东南亚市场上立足.‎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么?话说回来,人生苦短,更当以诚为本.再聪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几十年.然后,所有的伪装、心机都将在时间面前萎缩一个不堪回首的笑话.终将如雪泥鸿爪,慢慢无痕.要想从平凡中闪出辉煌,只能坚持诚信的原则.别忘了,我们为人一场也不过几十年光阴,与其庸庸碌碌虚度人生,哪如坦荡荡,气昂昂,捧一颗诚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纵然是短短的一瞬,也会因它真实的美丽而灿烂一生了吗?‎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应有一片诚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古老的诗句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理.只要心诚,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让我们紧握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点评】‎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之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