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笔记化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状元笔记化学

高考状元化学笔记精粹 具有惟一性的现象 ‎(1)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2)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N0‎ ‎(3)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Na202‎ ‎(4)遇SCN-显红色,遇苯酚显紫色,遇OH-生成褐色沉淀:Fe3+‎ ‎(5)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 ‎(6)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AI(OH)3‎ ‎(Zn(OH)2不作要求),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化物:Al2O3(Zn0不要求)‎ ‎(7)能与NaOH溶液作用产出H2的金属:A1;非金属:Si ‎(8)能与盐酸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通人品红液使之褪色,加热又复原的:SO32-或S2O32-‎ ‎(9)能与新制Cu(OH)2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酸性物质:甲酸(先碱化)‎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与漂白原理 漂白原理:氧化作用 变化类型:化学变化 过程是否可逆:不可逆 常见物质举例:Cl2、O3、Na2O2、NaClO、浓HNO3‎ 漂白原理:化合作用 变化类型:化学变化 过程是否可逆:可逆 常见物质举例:SO2、H2SO3‎ 漂白原理:吸附作用 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过程是否可逆:可逆 常见物质举例:活性炭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1.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2.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3.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4.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5.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6.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7.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8.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能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9.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 ‎(一)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 ‎1) 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 ‎2) 磷与氯气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 ‎3) 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 ‎5) 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6) 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 ‎7) 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 ‎8) 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 ‎9) 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 ‎10)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 以上7、8、9、10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于“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 ‎(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1) 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12)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温度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盐 (微热时为硫酸氢钠,强热时为硫酸钠)‎ ‎13)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度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度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4) 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O2, 稀硝酸还原成NO)‎ ‎(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5) 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6) ‎ 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中学化学试剂归纳 ‎1.氧化剂:指得到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氧化剂有:Cl2、KMnO4、浓H2SO4、HNO3、FeCl3等。‎ ‎2.还原剂:指失去电子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还原剂有:Na、Al、Zn、CO、C等。‎ ‎3.干燥剂:指能从大气中吸收潮气同时与水化合的一种媒介。中学化学中的干燥剂有:粘土(即蒙脱石)、硅胶、分子筛、无水CaCl2、碱石灰、P2O5、浓硫酸等。‎ ‎4.漂白剂 吸附型:活性炭 氧化型:过氧化钠、次氯酸、过氧化氢,臭氧,过氧化氢.‎ 化合型:二氧化硫 ‎5.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如KClO3分解中的MnO2,SO2氧化中的V2O5。‎ ‎6.酸碱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中学化学中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甲基橙等。‎ ‎7.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中学化学中的消毒剂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次氯酸钠、甲醛、戊二醛、乙醇、异丙醇等。‎ ‎8.防腐剂:指可防止、减缓有机质的腐败变质(如蛋白质的变质、糖类的发酵、脂类的酸败等)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防腐剂有:无机防腐剂如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等;有机防腐剂如苯甲酸 (安息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 ‎9.吸附剂:固体物质表面对气体或液体分子的吸着现象称为吸附。其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等。 ‎ ‎10.脱水剂:指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纸屑、棉花、锯末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物质。脱水剂有:浓硫酸等。‎ ‎11.灭火剂:指能够灭火的物质。中学化学中的灭火剂有: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Al2(SO4)3、NaHCO3)等。‎ ‎12.定影剂: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 ‎12.磺化剂:指硫酸,在与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时提供磺酸基(—HSO3)。‎ ‎13.净水剂:能除去水中的杂质使水净化的试剂。化学中的净水剂有:明矾(K2Al2 (SO4)4·12H2O)、FeCl3等。‎ ‎14.铝热剂:指铝与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可发生铝热反应制取金属。‎ ‎15.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称为钠钾齐,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16.防冻剂:丙三醇 ‎17.收敛剂:七水硫酸锌 水参加的反应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l.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硅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作还原剂:‎ 水与单质氟反应 ‎ 水电解 ‎3.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l.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 无水硫酸铜水合 (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氨碱法制纯碱等与上述CO2水合,NH3‎ 水合有关;浓硫酸吸水,用硝酸镁吸水浓缩稀硝酸等也与相关物质的水合有关;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以制无水酒精)‎ 乙烯水化成乙醇 乙炔水化制乙醛 ‎2.水解:‎ 乙酸乙酯水解 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 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锌)‎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 NH4HCO3等)‎ ‎6.氨基酸 ‎7.有一些物质与特定酸碱反应如AgNO3与盐酸、强碱反应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功能与方法 使用功能:测定反应体系的温度 使用方法:置于液体混合物中 典型实例:实验室制乙烯 使用功能:测定水浴温度 使用方法:置于水浴锅内或烧杯中 典型实例:苯的硝化反应、电木制备 使用功能:测定溶液体系温度(溶解度)‎ 使用方法:置于溶液中 典型实例: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 使用功能:蒸馏时测定各馏分的沸点 使用方法: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典型实例:石油的分馏 请注意下列特殊反应 ‎①2F2+2H2O====4HF+02‎ ‎② 点燃 ‎ 2Mg+CO2====2MgO+C ‎③ △‎ ‎ C+H20(g)==CO+H20‎ ‎④ 高温 ‎ CO+H20(g)====CO2+H2‎ ‎⑤2H2S+SO2====3S↓+2H2O ‎⑥S2O32-+2H+====S↓+SO2↑+H2O ‎ ‎⑦2Na2O2+2H2O====4NaOH+O2↑‎ ‎⑧2Na2O2+2CO2====2Na2C03+O2‎ ‎⑨ 高温 ‎ 3C+Si02====SiC+2CO↑‎ ‎⑩ 高温 铝热反应:2A1+Fe203====A1203+2Fe ‎⑩常见的电解反应:‎ ‎ 电解 ‎2NaCl+2H2O====2NaOH+H2↑+Cl2↑‎ ‎⑩4Fe(OH)2+O2+2H2O====4Fe(OH)3‎ ‎⑩遇水反应放出气体:‎ Mg3N2、Na2O2、CaC2 A12S3、活泼金属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化学规律 ‎1、燃烧规律: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 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5、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如:P2O5,SO3‎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 在中学阶段,掌握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也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第二步,再写出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第三步,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到负极反应式。下面对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三步法”具体作一下解释。‎ ‎1、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 因为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料燃烧的产物相同,可根据燃料燃烧反应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但要注意燃料的种类。若是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不随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变化,即2H2+O2=2H2O。‎ 若燃料是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就与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如甲烷燃料电池在酸性电解质中生成CO2和H2O,即CH4+2O2=CO2+2H2O;在碱性电解质中生成CO32-离子和H2O,即CH4+2OH-+2O2=CO32-+3H2O。 ‎ ‎2、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 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律是氧气,正极都是氧化剂氧气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可先写出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的本质都是O2得电子生成O2-离子,故正极反应式的基础都是O2+4e-=2O2-。正极产生O2-离子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与电解质有关的五种情况归纳如下。 ‎ ‎⑴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 ‎ 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 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 ‎⑵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 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2-离子只能结合H2O生成OH-离子,‎ 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2H2O +4e-=4OH-。‎ ‎⑶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和物) ‎ 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 O2-离子可结合CO2生成CO32-离子,‎ 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2+2CO2 +4e-=2CO32-。‎ ‎⑷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 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2-离子在其间通过,‎ 故其正极反应式应为O2+4e-=2O2-。 ‎ 综上所述,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本质都是O2+4e-=2O2-,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其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书写正极反应式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 ‎3、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 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种类比较繁多,可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相当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即按上述要求先正确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 一些物质的成分 ‎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 ‎ ‎2.黄铁矿 FeS2 ‎ ‎3.芒硝 Na2SO4·10H2O) ‎ ‎4.黑火药C, KNO3, S ‎ ‎5.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 ‎6.明矾KAl(SO4)2 ?12H2O ‎7. 绿矾FeSO4·7H2O ‎ ‎8.蓝矾(胆矾)CuSO4·5H2O ‎ ‎9.皓矾ZnSO4·7H2O ‎ ‎10.重晶石BaSO4 ‎ ‎11.苏打Na2CO3 ‎ ‎12.小苏打NaHCO3‎ ‎13.石灰CaO ‎14.熟石灰Ca(OH)2‎ ‎15.石灰石,大理石,白垩CaCO3‎ ‎16.王水(浓硝酸浓盐酸3∶1)‎ ‎17.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18.石英,水晶,硅藻土SiO2 19.菱镁矿MgCO3‎ ‎20.菱铁矿FeCO3‎ ‎21.光卤石KCl·MgCl2·6H2O ‎22.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23.锅垢CaCO3和Mg(OH)2 ‎ ‎24.铁红,赤铁矿Fe2O3 ‎ ‎25.磁性氧化铁,磁铁矿Fe3O4 26.铅笔芯材料—粘土和石墨 ‎ ‎27.煤—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8.焦炭—含少量杂质的单质碳 ‎29.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30.脉石SiO2‎ ‎31.高炉煤气CO,CO2,N2‎ ‎32.炼钢棕色烟气Fe2O3,CO ‎33.沼气,天然气CH4‎ ‎34.焦炉气H2,CH4,少量CO,CO2,C2H4,N2‎ ‎35.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还有甲烷,乙烷等 ‎36.碱石灰CaO,NaOH ‎37.氯仿CHCl3‎ ‎38.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39.电石气C2H2 40.汽油C5~C11的烃 ‎41.分子筛—铝硅酸盐 ‎42煤焦油—含大量芳香族化合物 ‎43.木精CH3OH ‎44甘油—丙三醇 ‎45.石炭酸—苯酚 ‎46.蚁醛—甲醛 ‎47.福尔马林--甲醛溶液 ‎48.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钠盐 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 ‎1.状态问题,如H2O、N2O4在标准状况(0℃,101KPa)时为固态;SO3在标准状况时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HF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而在标准 状况时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大于5的低碳烃,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 ‎2.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T2O、18O2、H37Cl等。‎ ‎(注:自然界中氢以1H(氕piē,H),2H(氘dāo,D),3H(氚chuān,T ‎)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 ‎3.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 、O3、白磷等。‎ 例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为三原子分子,白磷为四原子分子。‎ ‎4.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P4、CO2 等。‎ ‎(注:原子晶体是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无限延展,不能说有多少共价键的。)‎ ‎5.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注:如Na2O2+H2O(1mol Na2O2转移NA个e-)、1molFe与少量稀硝酸反应转移2NA个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3NA个e-等。)‎ ‎6.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7.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如Na2S溶液中: n (S2-):n (Na +)﹤1:2‎ 上述7项也往往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性因素,并常为学生疏忽之处。‎ 分子中的化学键 双原子分子:‎ ‎(1)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等 ‎(2)极性键→极性分子,如HCl、NO、CO等 多原子分子:‎ ‎(1)都是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如P4、S8等 ‎(2)有极性键 几何结构对称 a.直线型分子(键角180°)→非极性分子,如CO2、CS2‎ b.正四面体(键角109°28`)→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 几何结构不对称→极性分子,‎ 如H2O(折线型) O ‎ / ‎ ‎ H H NH3(三角锥形) N ‎ / | ‎ ‎ H H H 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的关系:‎ 水解大于电离的酸式酸根:溶液呈碱性 HCO3- HPO42- HS- ‎ 电离大于水解的酸式酸根:溶液呈酸性 HSO3- H2PO4-‎ 只电离不水解的酸式酸根: HSO4-‎ 物质颜色的变化总结:‎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 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 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9.明矾——净水剂 ‎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 ‎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 元素周期律——构、位、性的规律与例外 1.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2.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3. 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同位素,但Na、F、P、Al等20种元素到目前为却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 4. 一般认为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据有些资料说,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 5. 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增大,如18Ar的相对原子质量反而大于19K的相对原子质量。‎ 6.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结构式为 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 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2KOH + CrO3 == K2CrO4 + H2O;Na2O2、MnO2等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它们与酸反应时显出氧化性。‎ ‎18.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HF>HCl,H2O>H2S,NH3>PH3,因为液态及固态HF、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HClO4、HClO3、HClO2、HClO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 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一般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若是同周期的,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若是同主族的,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 2. 若几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 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中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因为同周期元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一定比阴离子少一层。‎ 4. 同种金属元素形成的不同金属离子,其所带正电荷数越多(失电子越多),半径越小。‎ ‎☆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总原则是:‎ 1. 电子层数不同时,看电子层数,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 电子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Fe2+)> r(Fe3+)‎ 4.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5. 若微粒所对应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既不相同又不相邻,则一般难以直接定性判断其半径大小,需要查找有关数据才能判断。‎ 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的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 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下降,其pH通常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等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幅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 ‎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 ‎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 ‎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 2Ag ‎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 S+6HNO3(浓)===H2SO4+6NO2↑+2H2O ‎ ‎ 3S+4 HNO3(稀)===3SO2+4NO↑+2H2O ‎2.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冷、稀4‎ 高温 Cl2+2NaOH=====NaCl+NaClO+H2O ‎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4.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浓H2SO4‎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 浓H2SO4‎ ‎3Fe+8HNO3(稀) 3Fe(NO3)3+2NO↑+4H2O ‎140℃‎ ‎170℃‎ ‎12、C2H5OH CH2=CH2↑+H2O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 Cl ‎13、   + Cl2       + HCl ‎ Cl l ‎ Cl Cl Cl Cl Cl ‎      +3Cl2       (六氯环已烷)‎ ‎14、C2H5Cl+NaOH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 、 、C=O 。‎ ‎ ‎ ‎ ( 和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 ‎ ‎2、能与NaOH反应的:—COOH、 、 。 3、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4、能与Na反应的:—COOH、 、 -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2=CH-C=CH2‎ (二) 无机 ‎ ‎ 1.-2价硫(H2S及硫化物); 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2价铁:‎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6FeCl2+3Br2=4FeCl3+2FeBr3 变色 ‎2FeI2+3Br2=2FeBr3+2I2‎ ‎4.Zn、Mg等单质 如Mg+Br2MgBr2‎ ‎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煤产品(煤焦油);‎ 7.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1.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 ‎+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 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 ‎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