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精编(十七)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精编(十七) (考试用时: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高效性 C.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2.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较强 B.该植物从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H点临近傍晚,在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D.FG阶段CO2浓度下降减慢,可能是由于植物的“午休”现象,此时植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面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科学家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现出暗亮暗三层结构,大胆提出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C.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分离色素的作用 9 4.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5.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6.图1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与分裂时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发生于图2的EF段 B.②图像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于图2的CD段和EF段 C.若③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主要发生于图2的CD段 D.图1中①②③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有①变化的结果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选 择 题 答 题 栏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 29.(10分)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________。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 ℃,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或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30.(9分)对种子的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最能被人们接受的是Kham和Waters提出的“植物激素三因子”假说,其模型如图所示,其中GA、CK和ABA分别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1)由图可知,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 (2)通过________组对照可以看出,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________(“促进”或“抑制”)作用。 (3)CK并不单独对萌发起作用,它在种子萌发时起到________(填“抵消GA”或“抵消ABA”或“促进ABA”)的作用。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上三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1.(8分)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光合作用产生的O2 9 来源于________的分解,该分解反应发生于________(场所)。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2)与甲图A点相比,B点对应的乙图中的C点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由甲图可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在栽培作物时需要________。 (3)土壤中无机盐也将影响A、B两点对应的速率,其中________(回答2种)是通过影响叶绿素的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32.(12分)水稻的高秆、矮秆(A、a),粳稻、糯稻(B、b)是两对相对性状,粳稻花粉中所含的淀粉遇碘变蓝色,糯稻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甲、乙、丙、丁四株水稻完成两组实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A和B位于________同源染色体上,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由实验1的结果推知①产生了4种相同数量的配子,它产生4种相同数量的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 (3)丙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用该水稻的花粉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植株产生的花粉。 请考生在第37、38两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 (1)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________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________,导致________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2)某同学尝试用罐头瓶制作果酒,在培养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________,二是避免氧气进入和杂菌污染。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__来检测果酒发酵是否成功。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9 (4)在果酒制作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酵母菌与杂菌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二是由于果酒中的________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38.(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为牛胚胎移植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牛胚胎移植过程中,①通常是利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然后②用________激素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 (2)③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时,胚胎应发育到________或________阶段。 (3)④胚胎的移植一般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法。 (4)⑤过程产生的犊牛的遗传物质与⑥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5)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9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精编(十七) 1.D 核酶特异地结合mR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因此有氢键的形成,核酶能切断特定的mRNA,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且不需加热,A错误;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核酶具有催化作用,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最好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B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因此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 2.C H点临近傍晚,光照减弱,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在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强度逐渐减小,C正确。H点CO2浓度最低,是因为H点之前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导致的,H点光照变弱,光合作用也随之减弱,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CD段,即4时后,有微弱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该植物在D点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FG阶段CO2浓度下降减慢,此时植物气孔部分关闭,但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仍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 3.B 细胞膜在电镜下观察呈现暗—亮—暗三层结构,因此科学家提出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B正确。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在细胞学说的发展中提出的,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提出的是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没有涉及分裂这一概念,A错误;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剂加速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因此使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使用的是层析液,成分为石油醚、丙酮和苯的混合物,D错误。 4.B 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正确。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而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因此若以针刺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错误;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由于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则该过程不可以称为反射,C错误;Ⅰ位于传出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D错误。 9 5.B 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部分结构发生变化,说明该生物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进化,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可能发生了改变,B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题目中没有给出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的交配信息,也就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该蜣螂取食粪便和蜈蚣在内的千足虫,说明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错误;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6.D 若①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图①基因B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为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此时每条染色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CD段,A项错误;图②中两条子染色体部分片段颜色不同,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为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变异,发生于图2的CD段,B项错误;图③表示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由A突变为a,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对应图2的BC段,C项错误;图①染色体变异、图②基因重组和图③基因突变均属于可遗传变异,但只有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项正确。 29.解析:(1)实验1用同一底物,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目的是探究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的高低;除了分别要加入两类催化剂外,还需要加入底物过氧化氢溶液。(2)A、B曲线两次实验的唯一不同条件即加入萝卜提取液的量不同,即酶量不同,导致反应物剩余量不同。(3)由实验2图像可知,当pH≤2或pH≥11,反应物剩余量均为100%,即酶失去活性,不体现其分解作用。(4)实验1说明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实验2说明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酶的高效性(或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的高低,合理即可给分) 过氧化氢溶液 (2)酶含量的不同 (3)≤2,≥11(或0~2,11~14) (4)产物的生成量(1分) 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1分) 30.解析:(1)由图可知,当种子萌发(1、2、4组)时,GA处于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而CK在4组中处于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ABA在2、4组处于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可推测GA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2)由图中3组可知,ABA和GA同时处于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与4组进行对照,说明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3)凡是能萌发的种子中均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的GA,但是存在生理活性浓度GA的种子不一定都能发芽,如果种子中同时存在GA和ABA,则GA诱导萌发的作用就受到抑制,而若GA、ABA和CK三者同时存在,则CK能起解除抑制作用而使种子萌发成为可能,因此GA是主要的调节因子,而CK仅在ABA存在时才有必要,CK并不单独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GA和CK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AB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GA与ABA、CK与ABA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1)GA(1分) (2)3、4 抑制 (3)抵消ABA (4)GA与ABA、CK与ABA 31.解析:(1)光合作用产生的O2 9 来源于光反应中水的分解,该反应发生于类囊体薄膜上。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白天光合作用总量-一昼夜呼吸作用消耗量=白天O2净释放量-夜晚O2吸收量,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O2净释放量,横轴上方白色面积表示夜晚O2吸收量,所以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小于白天O2净释放量。(2)与甲图A点相比,B点种植密度过大,单株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乙图中的C点表示光补偿点,单株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将增大,需要向左移动。由甲图可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在栽培作物时需要合理密植。(3)土壤中无机盐也将影响A、B两点对应的速率,其中N、Mg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可通过影响叶绿素的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1)水 类囊体薄膜 小于(2分) (2)左 合理密植(或控制种植密度) (3)N、Mg(2分) 32.解析:(1)据实验1结果可知,子二代分离比9∶3∶3∶1符合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推测基因A和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性状,粳稻对糯稻为显性性状,①的基因型为AaBb,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AB、ab、Ab和aB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3)实验2中丁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B-,而结果中高秆∶矮秆=3∶5,粳稻∶糯稻=3∶5,推测②的基因型必有多种,所以丙基因型为AaBb,代入验证,符合实验结果。(4)欲用该水稻的花粉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基因型为Bb植株产生的花粉,遇碘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 答案:(每空2分,共12分)(1)2对 AABB (2)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AaBb 高秆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若为AA,则子二代高秆与矮秆的分离比为3∶1,若为Aa,则子二代高秆与矮秆的分离比为3∶5,粳稻与糯稻也如此,只有当两对相对性状分离比都为3∶5时才会有实验2的结果。 (4)Bb 37.解析:(1)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发酵容器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2)酵母菌发酵时产生二氧化碳,如果不及时放气发酵瓶可能会爆炸,因此在制酒阶段,每隔12 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打开瓶盖是为了防止氧气和杂菌进入发酵瓶。(3)酒精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若要进一步检测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数值往往偏低,原因是两个或多个酵母菌会形成一个菌落。(4)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酒精更不利于杂菌生长,从而淘汰掉杂菌。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乳酸 发酵装置密闭不严 醋酸(1分) 9 (2)放掉发酵产生的CO2 (3)重铬酸钾 稀释涂布平板 (4)竞争 酒精 38.解析:(1)牛胚胎移植程序:①通常是采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②用促性腺激素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2)③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时,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3)④胚胎移植过程一般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方法。(4)⑤过程产生的犊牛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公牛和母牛,因此与⑥受体母牛的遗传物质不同。(5)胚胎移植充分发挥了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促性腺 (2)桑椹胚 囊胚 (3)手术法 非手术法 (4)不相同(1分) ⑤犊牛的遗传物质与⑥无关(合理即可给分) (5)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