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战斗手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战斗手册》

‎《高考战斗手册》‎ 作者:林中白狼 ‎ ‎2010年高考:以“狼”为本 应该承认,现代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同古代科举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封建科举制度将读书、应考和做官联系在一起:“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虽然是旧式士大夫制度的写照,但在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高考的成败也一样主导着年轻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考取理想院校或专业堪比科举登第,金殿唱名,一时间春风得意;名落孙山者则信心受挫,遭人白眼。对那些不具备地区优势、身处穷乡僻壤的莘莘学子来说,高考与命运之间关联更切,恰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所言:“人生在世,除了这事,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 只有读书中榜才会有前途,这已成为千古不易的金科玉律。时下应考书目繁多,考生除必看的模拟考题、参考试卷或科目指导书,怕不会再有余暇涉猎其他文字的。不过,有些书倒是很值得读上一读,甚至是先读为妙,这类读物能帮助你调整状态,提早布设投考方略,以便全身心投入这场战斗。林中白狼的《高考战斗手册》就是这样一本书。‎ 林中白狼何许人?此乃主持人林白的网络扩展名。右键点击属性: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第二学士→北大艺术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早年的林白更曾作为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志愿水手参与大西洋环保行动,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一步跨入主持界,被网友戏谑为“野播”,但该“野播”经过SOHU《名人有约》和TOM《大话新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夜空守望者》、河北卫视《白话天下》和江西卫视《杂志天下》,直到在北京电视台主持《非常网络》这一番历练,其“随意率性、口无遮拦”的主播风格已广为人知。这条“林中白狼”并非浪得虚名。自2003年在TOM网主持《大话新闻》开始,他“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的脱口秀风格便吸引了无数受众。2006年2月,一档“高考百天总动员”敲开了无数在夜阑人静时苦熬学子的孤寂心扉:他们太需要倾听这种声音了,他们不但倾听,还要倾诉。很快,“林中白狼”就成为无数考生心中的“狼哥”。其后,林中白狼连续四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高考百天总动员》,改变了无数考生的心态,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高考战斗手册》实际上是林中白狼对自己多年观察研究高考问题,以及同考生互动、碰撞积累出的经验总结。令90后心悦诚服,让枕戈“待考”的年轻人接受一个成年人的动员和点拨,并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冲刺能量,这实在是一门特殊的学问。‎ 平心而论,林中白狼的此番造诣说来容易做到难。对同时受到青春躁动和成年压力双重力量挤压的年轻人对话,居高临下的耳提面命或屈尊俯就的泛泛之谈是难以获得认同的。《高考战斗手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全没有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对高考本身和考生应对策略条分缕析,现身说法,循循善诱。七八万字的正文中并无长篇大论,句句实在,恺切之处,“狼心”拳拳,激越之时,“狼心”可鉴。‎ 对于高考,难道还有什么未被说尽道明的真理?诚然,林中白狼并非通神圣手,但在他的笔下,俗常的真理可以变幻出另一番模样。白狼告诉考生:高考很变态,对某些人来说,以变态之法应对,放弃中规中矩的油灯苦熬,也许会让你事半功倍;“高三无爱情”,道理浅显,但什么样的语言能让青春躁动的性情悬崖勒马?白狼从“爱情的资格”说开去,总结出几大恋爱类型,让经历此“病”者无法不对号入座,戒绝诱惑,顿悟人生取舍之要义。将高考比做一场战斗,以勇士比拟考生并非“狼才”独具,白狼类比古代年轻战士壮怀激烈的战役,为苦学者们展示一个特殊的历史景观,让考生清醒认识其人生和时代的关联,把持自我,当会获得一份泰然、一份勇气。‎ ‎70后的林中白狼以独创性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风格赢得了听众,遂担当起50、60后父母与90后子女之间的沟通桥梁。应该说,90后并不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他们缺的,是一个善心而严苛的师长,一个遥不可及又与之息息相通的人,听他的教诲,听任其斧正自己,更与之产生心灵的互动。如林中白狼所说:狼有情,但刀无情。林中白狼的言语和文字承载的就是这样的使命,容严苛于温情,寄教诲于鞭策。一封封的邮件印证了考生们的认同,他们宣泄苦闷,道出所思所感,把不能对老师、同学和父母说的话统统倒给了白狼。实际上,无论是《总动员》还是《手册》,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一个:为考生做一次心理的梳理与输导。对不少考生来说,见识林中白狼,帮助在他们在最后的迎考阶段跨越自我认识的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应考心态,并加固复习质量,最后有效地提升了高考成绩。‎ 林中白狼已游弋高考问题多年,其言其文的立题和风格已经十分“高考化”:简洁明快,逻辑清晰,不做作,不矫情。这也是高考之大项――作文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而“狼话题”不仅局限于高考本身,也常涉猎诸多年轻人所见的世相和社会问题。这就难怪09年高考一结束,狼邮便被雪片似的邮件充塞,考生们在来信中大呼神奇,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和庆幸,因为某地的高考作文题与考前不久一期《夜空守望者》的话题不谋而合!‎ 以“狼”为本,整理心情;与“狼”共舞,激发潜能。试着成为“狼语者”,听听“狼”的声音吧,至少它带领你得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你所面临的战斗。这套应对2010年高考的励志系列第一册《高考战斗手册》初印两万册,初印不多,实令狼心悻悻然,但若得此宝典真真如获胜人之法,流散越少岂不越好?‎ 套用一句林肯的著名格言:“一本书不能让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间受益,但可以让特别的人在特别的时间受益。”若真如此,“狼”心也就没有白费。‎ 文/于国君 作者简介 林中白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持人,在电波中他的名字是:林白。‎ 也被听众和网友们亲切地称呼为狼哥、狼博士、网络动物,连续四年策划主持的直播节目《高考百天总动员》,反响剧烈。其犀利的观点和务实的风格,为广大考生所喜爱。‎ ‎【教育历程】‎ 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 ‎【传奇经历】‎ 从推销员、公司经理、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助理、电台DJ、到电视主持人,涉足范围五花八门。‎ 身为“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秘书长的他,早年曾作为“绿色和平”的志愿水手,参与全球大西洋环保行动。‎ ‎【工作履历】‎ 创办并主持SOHU网、TOM网的在线访谈节目 奥运期间在推出每日十小时的“林白说奥运”网络直播节目广播 担任河北卫视大话天下的主播兼主编 江西卫视《杂志天下》主播兼制片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夜间直播谈话节目《夜空守望》主播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主播 北京电视台《非常网络》节目主持人 ‎【节目风格】‎ 主持风格随意率性,不拘泥章法,崇尚“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 目录 ‎00 林中白狼 ‎01 我们是战士 ‎02 90后登场 ‎03 中国式的“成人礼”‎ ‎04 为自己而战 ‎05 女战士 ‎06 用变态手段对付变态考试 ‎07 高三无爱情 ‎08 高考公正吗?‎ ‎09 武士不露饿相 ‎10 高考百日总动员 ‎11 假如高考成功 ‎12 假如高考失利 ‎00 考生战斗手册 林中白狼 大家好,我是林中白狼,在广播电台主持夜间节目。‎ 我在电波里的名字是林白,林中白狼是个网名。大约1999年的时候,在聊天室里跟网友争论问题,对方争不过我,气哼哼地在屏幕上打出愤恨的语句:‎ ‎“你,你这头林中白狼!”‎ 我大怒,回复她说:‎ ‎“说什么?!你竟敢叫我林中白狼……咦?这名字――倒是很拉风嘛。谢啦!”‎ 从此以后就自称为林中白狼了,经常在广播里也这么称呼自己。听众听了我的广播,给我写信的时候就会称呼“狼哥”。总之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狼是一种怪不错的动物,勇敢、团结、对家庭忠诚。因为一直不愿意像狗那样对人类社会俯首帖耳,所以被人扣了许多帽子。我很喜欢这种动物,而且现在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狼,喜欢狼。不过还是有不少老同志听到这种动物的大名就紧张。‎ 所以最近这两年,领导不让我在广播节目里自称为林中白狼了。可是还是有许多老听众习惯性地称呼我“狼哥”,新听众不明就里地跟着叫,但是经常不清楚这名字的来历,他们在发给我的邮件里写道:‎ ‎“浪哥”――觉得我比较“浪”,主持节目像波涛般起伏;‎ ‎“榔哥”――觉得我的风格像榔头,擅长在节目中砸人;‎ ‎“郎哥”――觉得我适合做伴郎?‎ ‎“廊哥”――该听众一定经常在走廊里听收音机;‎ ‎“螂哥”――……‎ 其实应该是“狼哥”,林中白狼。‎ 感谢出版社,这次写书允许我使用“林中白狼”作为笔名,可真是压抑了很久呀!‎ 我的节目是直播,播出时间是在午夜时分。听众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学生中有很多都是高三考生。他们在深夜里用功,无意间听听广播,就此沦为本狼的听众。‎ 时间长了,就会和听众产生感情。信不信由你,午夜时分,大地一片寂静,寂静也是一种声音,能穿透人的心灵。我觉得有时候似乎能让自己的声线随寂静而起伏,穿越空间的界限,这个时候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收音机那边的人,他们心中的苦恼与忧伤,他们不为人知的梦想……这个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帮助他们,或者至少是陪伴他们。‎ 曾有听众留言说听过林中白狼的节目后,晚上就会做梦:窗外的树林中有狼影闪过,醒来时床头似乎有温柔的爪痕――那正是本狼在陪伴着如此年轻的你,在守望着你那残酷的青春岁月。‎ 青春异常残酷,而高考正是残酷中的残酷。‎ 每一年,本狼都亲眼目睹无数高三同学被高考所摧毁、所压垮、所追杀。为什么是这样,原本不是应该大家一起追杀高考才对的吗?后来我才想明白,追杀同学们的,并不是高考本身,而是高考所凝聚的来自老师、家长,来自全社会的合力,这其中也有你自己的恐惧、惊慌以及深埋心中的巨大的期望与梦想。‎ 高考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就不该避免。‎ 关键是你的状态。本狼连续几年在节目中关注高考,然后意外地发现,大批的高三考生居然因为收听我的节目而变得状态神勇,最终战胜高考。也就是说,考生们完全可以从精神上、从心理上调整自己,进入某种针对高考的战斗状态,然后战而胜之。‎ 没错,战斗状态。‎ 这就是诀窍。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为什么高考是一场战斗,为什么你必须战斗,你又该如何战斗。老师和家长不必再为了担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遮遮掩掩了,这些年轻人没那么脆弱,他们早就应该正视自己残酷的青春、残酷的人生了。既然高考根本就不可避免,那就不如鼓励他们换种姿态,去面对,去战斗。‎ 如果高考是猛兽,你打算以何种状态去面对它?‎ 兔子?‎ 绵羊?‎ ‎……‎ 狼?‎ 正确的答案是,成为一个战士,然后去战斗。‎ 第一章 我们是战士(1)‎ 高考是一场战斗。‎ 参加者应该是战士。‎ 你愿意作为一名战士去参加战斗吗?‎ 许多人不愿意。‎ 他们不愿意参加任何形式的战斗。‎ 他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当什么战士。‎ 所以每年高考前后,本狼的电子邮箱里都会塞满惧怕作战的呻吟声。‎ 我们生活在和平岁月,躯体还未长成,怀揣着小小的秘密和忧伤,如果我们只想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地成长,那么为什么要被迫战斗?‎ 为什么我们被迫在兵营一样的高三向高考发起冲刺?一本本教材像沙袋,一张张卷子像弹坑,一次次模考似堑壕。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跌跌撞撞从沙袋后面发起冲锋,从一个弹坑扑向另一个弹坑,从一条战壕摔向另一条战壕;班级的名次、年级的排名,像战场上空不断升起的曳光弹,一次次照亮我们狼狈不堪的匍匐姿势,也暴露着我们内心的恐惧与慌张;我们的身边有无数同伴,所有人都密密麻麻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如此孤单无助?是否你已明白他们都和你一样自顾不暇,是否你正害怕会被他们所有人落下?‎ 这个国家为什么会任凭这一切发生,任凭每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轻人投入他们并不喜欢的战斗,任凭那些并不情愿战斗的少男少女违背自己的天性走上残酷的战场?‎ 听我说吧朋友,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国家需要自己的年轻人在必要时能够进行战斗。‎ 写下这些文字,正好在5月30日。午后的阳光和着微风轻轻掀动窗帘,窗外的城市仿佛凝固住的楼宇海洋。这已是高考考生迎接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考试近在咫尺,结果却已基本注定。然而在60多年前的这个中午,成千上万的年轻战士正奋力冲上山岗,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激烈战斗仍然胜负未卜。‎ ‎1943年5月,日军20万部队发动鄂西会战。他们所要攻击的核心目标,是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的石牌要塞。那时的长江三峡,还没有参天的大坝,风景异常美丽,山岭也异常险峻。石牌就位于如今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是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也是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中国军队就在石牌要塞据险而守。‎ 日军的计划是,全力夺取石牌要塞,然后溯江而上,直取重庆。为此他们在石牌方向集中了10万精锐大军,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守军。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四川的大门就会被打开,富庶的天府之国将会在日本师团的铁蹄下沦为一片焦土,残余的中国军队将无险可守,只能退向川康交界的大雪山,或更加遥远的西北荒漠,再也无法形成任何威胁到日本军事力量的战斗力。中国的本土可能就此彻底沦丧于东瀛之手,亡国的危机正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 ‎1943年的日本陆军,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当面临中国军队的时候,他们的优势似乎更加绝对。日军拥有更好的装备和给养,更多辅助攻击的舰艇和飞机,更多的大炮和机枪,他们的士兵受到严格的步兵操典的训练,并且被疯狂的武士道精神所鼓舞,好战、嗜血。此前中日两军相抗的战例似乎在告诉人们,虽然中国军队可以英勇抵抗并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但是日本陆军似乎总会最终攻克他们所要征服的任何城市与要塞。‎ 而在中国方面,希望正越来越渺茫。残酷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六年时间,这个国家丧失了所有的海岸线,国都被攻破被屠戮,军队屡战屡败向西一退再退。随着大量成年人力不断遭到惨重损失,军队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补充进更加年轻的士兵。所谓更加年轻的士兵,指的是少年兵。他们可能只有十###岁,或者十六七岁,甚至更加年轻,越来越多的连队几乎全部由少年兵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广大西南地区的农家子弟,此前从未接触过武器,一直宁静地与家人一起生活、劳作,不曾与人争斗,更不愿伤人性命。许多少年兵应征入伍后,仅仅接受简单的训练,便要穿着草鞋,背着老式的“汉阳造”步枪,步行几百里山路赶赴战场。1943年5月,参与石牌保卫战的中国军队陆续聚集到石牌要塞附近的外围阵地,对于其中的许多少年兵而言,这将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参加战斗――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第一章 我们是战士(2)‎ 直接驻守石牌要塞核心炮台上的是100名中国海军的水兵,他们早已没有可以驾驶的舰艇了――没有比这更能令人辛酸地反映出当年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了:1943年,日本帝国的海军仍旧拥有多艘航空母舰、“大和”级战列舰、重型巡洋舰、驱逐舰,并能够在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里与美国海军大打出手;而在石牌要塞,中国的水兵们只能把炮台当成军舰的甲板来坚守。他们一定希望外围阵地上数以万计的守军(尤其是那为数众多的少年兵)都能像他们一样坚决,然而他们对此一定没有十足的把握。‎ ‎5月28日‎,日军全线进攻,进攻的方式包括飞机轰炸,炮火覆盖以及密集冲锋。中国守军的阵地上任何一点只要稍微出现缝隙,日军就会集中全力进行锥形攻击。‎ ‎5月29日‎,越来越多的山头上出现以往战事的翻版:中国守军无力支撑或全体战死,日军攻克阵地或堡垒。与以往战例稍有区别的是,那些主要由少年兵组成的连队并没有像许多年长军官事前担心的那样崩溃,他们仍然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坚守着阵地。‎ ‎5月30日‎,越来越多的日军突破外围防御,开始强攻石牌要塞。几个小时之内,国家的命运就要被决定,而胜利的天平似乎又在向日本方向倾斜。越来越多的中日两军士兵开始上刺刀――他们已经近到能够清晰地看到彼此的面庞了。率领中国守军的胡琏将军接到询问电话:守住要塞到底有无把握?紧急之中,胡琏只回答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此话后来被许多人认作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但在本狼看来,这话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会战斗到死――但是可能已经无法阻止最坏的结果发生了。而这个时候,成千上万中日两军的士兵正端着刺刀冲向彼此。‎ 日本陆军以擅长白刃战而著称,在严酷的训练之下,普通的日军士兵都拥有良好的拼刺技术。那些缺乏训练,更缺乏杀人经验的中国少年,怎么能选择与如此强大的敌人拼刺刀呢?‎ 因为没有选择了,也没有退路了。国家没有退路,个人也一样。而如果用刺刀战斗,反而还有一线希望。‎ 抗战之中,中日两军的军力对比,不妨形容为轻武器对抗战斗机。每次战役,中国守军都不得不蜷缩在堑壕里挺过炸弹与炮火的轰击,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向日军射击的机会。而中国士兵所使用的“汉阳造”或“老套筒”,射击精度和距离都不及日本士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所谓的“武士道”战斗精神的真实情形是:日军狂轰滥炸,饱和射击,中国军队却常常无法打到对手。而白刃战、拼刺刀,双方必须面对面,实在是公平了许多。纵使单个的日军士兵擅长拼刺,在大规模的白刃战中,拼刺技术的施展也会打折扣。当上万把刺刀彼此绞杀时,更具勇气的一方会更加接近胜利。问题在于,那些尚显稚嫩的中国少年,他们能够比强悍凶残的日本武士更有勇气吗?‎ ‎1943年5月30日的午后,石牌保卫战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在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曾经有三个小时完全听不到枪声。两军并未停战,更不会休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他们在拼刺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日军像洪水一样攻上来,连续不断,白刃闪着寒光。成群的中国士兵端着刺刀正面冲向日本人,前面的刚刚倒下,后面的又冲了上去;成排的中国少年把瘦弱稚嫩的肩膀紧紧并在一起,彼此支撑着向前冲锋,他们战死后,尸体依然紧紧地靠在一起。‎ 第一章 我们是战士(3)‎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如果这被我们称作“祖国母亲”的大地有知,在那个惨烈的午后,她一定正悲哀地看着这一切,看着成千上万尚未成年的孩子正为她而战死,但是羸弱无助的母亲呀,她早已无力庇护她的众多子女!此时的她只能指望那些孩子了,他们是否仍然愿意为她坚持,愿意为她进行殊死的战斗?……‎ 许多国家的历史都曾记载,当国家面临败亡,成年人已然斗志消沉时,少年战士往往是最忠诚、最勇敢的,他们的鲜血最纯洁也最神圣。只要孩子们依然愿意战斗,愿意流血,国家的血脉就依然可以延续,种族不至彻底覆亡。‎ 在那个残酷的午后,无数少年的鲜血浸透了长江南岸的土地。三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帷幕。少年们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一天以后,日军全线溃逃。‎ 天见可怜,孩子们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国家何其有幸,在最关键的时刻,我们拥有最勇敢的战士。‎ 少年的鲜血,就这样洒在祖国的山岗上。山岗长满青草,不知名的野花至今仍在灿然开放。‎ 在1943年的那个午后,150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江山中。他们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犹如他们短暂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那样。这个国家此后享有无数个不再被异族威胁与欺凌的午后,但都不似那一天,轻风吹拂,花香遍野,少年们骤然停顿的青春正沿着江水静静流淌。‎ 他们没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他们是谁如今早已无人知晓。‎ 他们没有机会结识同样羞涩的异性,所有即将开始的爱情与生活都戛然而止。‎ 他们没有机会像与他们同样年龄的我们一样,准备参加高考。‎ ‎……‎ 这个国家其实希望年轻人能够战斗。‎ 一直是这样,估计未来很长时间还会这样。因为国家经常别无选择,我们也一样。‎ 在没有战争的年代,高考算得上是最近似战斗的锻炼形式。通过大规模地举办高考,每年都会有上千万年轻人接受基本的战斗方法培训,并进行低烈度的实战比拼。正是由于经历这个过程,我们才有可能从平淡无聊的生活中抬起头来,唤醒内心深处像密码一样传递下来的,那固执而又亲切、惟少年独有的战斗精神。‎ 别再叫苦连天了,各位至少不需要去拼刺刀,因为有些年纪与我们相仿的战士在六十多年前替我们拼过了。今天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参加一次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简称“高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证明自己可以进行战斗,我们应该证明自己可以成为战士。‎ 近年来的网络文学中,“穿越”一直是一个热门主题,主人公穿越时空并展开不可思议的冒险。为了增强现场感和说服力,本狼邀请正在阅读这一章的高三男生与我一起进行一次与战斗有关的“穿越”。‎ 假设你是某中学高三X班的男生,貌不惊人,学业一般。自从上了高三,你曾屡次打算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良言相劝或恶言批判,甩开膀子苦学一场,却似乎总下不了真正的狠心。你既在心里暗自梦想能够考上一个好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好大学,又觉得毫无头绪并由此憎恶教育体制憎恶高考制度。有时你真希望面对厚厚的复习资料眼前一黑,再醒来时你已完成复习结束高考尘埃落定爱谁谁……这件事一直没有发生,直到那天早操时,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正在操场上聆听教导主任声色俱厉的训话,突然有强光袭来,刺得你睁不开眼……‎ 第一章 我们是战士(4)‎ 等到你再睁开眼的时候,四周是青翠的大山,峡谷的尽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大江剧烈流淌。水声激烈,同时伴有某种不祥的声音,似乎是枪炮在轰轰作响。你周围的同学仍保持着做操时的队形,正彼此惊慌地议论着,某老师说大家被集体“穿越”了,而且似乎被传送到抗战时的一个战场了。许多同学试图拨打随身携带的手机,旋即发现完全没信号,有些女生已经在哭了。‎ 教导主任爬上高处声嘶力竭地喊着什么,因为没有音箱放大音量,他的声音听上去断断续续的:“……附近有战斗……军队要求我们派学生增援……”人群中抱怨的声浪越来越高,你看到教导主任把手拢在嘴边想让音量再大些:“……我们要对你们负责……绝对不会允许……”‎ 一枚日本九二式山炮的炮弹笔直地落下来,教导主任被炸飞了。女生的尖叫声响成一片,物理老师疯狂地打着手势扑向你们:“趴下!快趴下!”草绿色的飞机从头顶席卷而过,翅膀上分明有血红色的圆形标志。越来越多的山炮炮弹和航空炸弹在山谷里炸响,尘土和气浪压迫得你无法呼吸。人群中的惊呼声越来越小,他们都和你一样被吓住了,并且都和你一样在心里念叨: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这是真的。”校长的眼镜上有裂痕,但还是显得比所有人都从容镇定。按照他的说法,大家不知什么原因被集体“穿越”了,但“穿越”后所面对的现实却是真实的。中国军队正在周围的山岭上抗击日军,他们亟需增援。我们可以退向江边,但无法脱离战场,一旦山岭上的防线被突破,全校都将难以幸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且这场战斗对于国家至关重要。所以全体男生都需要留在这里参加战斗培训并志愿参加战斗,而全体女生将在女教师们的带领下暂时退到江边躲避。‎ ‎“我要回家!”高三X班学习委员、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双料宠儿、那个因为个头儿高而颇受女生关注的大男生突然爆发出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喊,却立即被校长以出人意料的严厉喝止:不许哭!你们已经到了可以当战士的年龄,现在需要你们去战斗,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比你们还小!――附近正有一群穿着草鞋的少年兵跑向山岭,一边好奇地扭头打量这边的师生。‎ 你开始明白了,这会儿学习好不管用,学习不好如果这会儿下决心好好学也不管用。山梁那边是铁石心肠的鬼子,跟他们商量肯定不管用。退向江边也不管用,你在历史书上读到过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你心乱如麻,有点担心这是不是对你不肯全力投入高考的报应。你想找你的死党商量,却发现他像青蛙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死了吗?你没有勇气上前翻过他的身体,生怕看到的是血肉模糊。你想哭,又想笑,你完全没了主意,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亲爱的兄弟,让我来告诉你后来你做了什么吧。你和其他人一样领到了武器,整个上午你都在机械地学着如何射击、如何拼刺。中午的时候你站到了进攻队列里,其实当女生们开始撤向江边的时候你就决心这么做了,因为她也在那里面――那个你一直暗恋的女孩。她在离开的时候曾经转过头来,是否也会顺便看到你呢?决不能让她有危险,哪怕她根本不知道你想保卫她,你就是这么想的。‎ 高三的队列组成得很迅速,尤其当校长和男教师们站在前排的时候。队尾起了一阵骚动,你的班主任,那位因为身材矮胖而被你们起过不少外号的中年妇女,正抱着步枪试图挤入你们班的行列,又反复地被男教师们拉出去。队列的后方也起了喧哗,高一高二组成了笨拙的方阵,他们竟然想越过高三站到最前列,结果激起了全体高三男生的怒斥。你也回过身怒吼:你们这些笨蛋,不想以后回去参加高考了吗?!当你转身向前的时候,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是个老兵。‎ 现在已经是午后了,山梁那边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了下来,可是你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清楚,战斗还在进行。‎ ‎“是时候了”,校长这么说着,他开始上刺刀,每一个人都跟着他这么做。不过当队列开始前进时,高三(3)班的几个男生冲到前面,把校长护在了身后。你吃惊地发现你的死党就走在你的身旁,死党没死,他刚才只是像你一样惊慌失措,他如今也像你一样决心战斗。高三的肩膀紧紧地靠在一起,刺刀迎向山岗。必须击退日军混成旅的进攻,决不能让鬼子突破防线,更不能让他们冲向江边。挡住他们,击退他们,打败他们,他们只配滚回小岛吃生鱼,他们只配掉到江里喂王八!‎ 冲上山顶时你在呐喊,所有人都在呐喊。你从前呐喊是为了掩饰内心惊慌,你现在呐喊是因为你已无所畏惧!而眼前迎接你的,是刺眼的强光……‎ 该死的作者本狼我在现实世界中迎接你。别急着骂我,我比你们都要渴望能够通过“穿越”到达1943年的石牌阵地,去增援那些要塞的保卫者。如果出生在那个年代,你们可能就是必须跟鬼子拼刺刀的他们;别小瞧那个时代目不识丁的农家少年,如果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们能轻松地把你们班所有喜欢泡网吧的家伙挤到三本去(可能还包括你)。‎ 他们和你们都面临战斗,他们需要面对面地和敌人拼刺刀,你们需要参加高考。因为他们当初拼赢了,你们如今才获得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去参加高考吧,就像去迎接山梁后面的战斗。你们仍然无法指望获得充分的火力掩护,也别对步枪的射击精度抱太大希望,想打赢就需要上刺刀。‎ 这刺刀早已深埋在你的心底,一直在等待你的唤醒。‎ 它的名字是“勇气”。‎ 高考是一场战斗。‎ 我们是战士。‎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第三章 中国式的“成人礼”(1)‎ ‎2009年5月17日‎,韩国首都首尔,阳光洒在草地上,一位身着传统高丽服装的少女趁无人注意时对镜梳妆。这一幕却被摄影镜头捕捉下来,并在第二天就传遍全球。这位少女与她的同伴们正要参加的,是位于首尔的庆熙宫所举行的第37届成人仪式。‎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成人仪式――常被称作“成人礼”。年轻人往往在参与了正式的“成人礼”之后,才会被认为真正长大成人,可以承担起成年人的义务与责任,可以开始着手成家立业,可以得到作为成年人所应该获得的尊重。‎ 韩国每年都会公开举办大型的“成人礼”,常会吸引到各国媒体和游客,其中当然少不了来自中国的。但是其实,这些仪式原本统统来自中国。‎ 与日本一样,韩国也是一个深受中华汉唐文化影响的国度。一年一度的”成人礼”上,彩衣舞动,韩服飘扬,背后却是儒风盛典,汉唐礼制。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极深,在历史上,朝鲜一直以中国的一部分自居,或者以天朝的藩属国为荣。历史学家葛剑雄说,他曾在韩国亲眼看到不少古代士大夫的墓碑,都题为“大明朝鲜国”、“大清朝鲜国”、“有清朝鲜国”。很自然地,来自中华文化的文字、书籍、服装、礼制,被原汁原味地传播到汉江两岸,就此生根发芽,或继续东渡,直达日本。这其中就包括“成人礼”。‎ 所以我的朋友,如果你有机会目睹韩国的成人仪式,与其视作独树一帜的韩风异俗,倒不如看作明朝的青年男女正在翩翩行礼;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每年1月15日举行的日本“成人节”,那迎面走来的东瀛少女,只怕像极了长安城里的唐代丽人……‎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式是男冠女笄,即男行冠礼,女行笄礼。昔日官府盛典浩大辉煌,远胜如今日韩的山寨版。即使是民间的寻常人家,也会为自家儿女精心准备简朴素雅但却庄重规范的“成人礼”。此风不行久矣,儒家风范的“成人礼”在它的发源地却几乎彻底没落。这就难怪如今许多成年人举止幼稚好似未成年,而许多未成年人却貌似成年到近乎脑残。‎ 近年来一些颇有勇气的汉服爱好者(尤其是女生),面向公众推出行笄礼等成人礼仪,很是抓眼球。惜乎观者众而从者少,此等古装礼仪尚未超越COSPLAY范儿,要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真是任重而道远。‎ 与此同时,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校园、不同机构正竞相推出各具特色――尤其是现代特色的“成人礼”。据上海媒体报道:2008年9月23日,复旦大学5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成人礼”。本狼断定这500位复旦新生应该基本上都是男生,因为报道称这场“成人礼”的主要内容是――集体刮胡须。有网友描述情景:彼时剃须泡沫横飞、吉列刀光闪闪,偶有生疏者手落刀起,顿时血染典礼、惨叫连连。想来500个下巴白花花,间或有血丝飞舞,一定蔚为壮观。‎ 复旦召集数百壮男集体演示个人卫生行为,此等仪式给参与者留下的记忆究竟是兴奋还是狼狈,这个很难说。本狼猜测该校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似乎应该同时另行组织500名大一女生,至于她们最后以何等壮举纪念自己的“成人礼”,这个很难猜。媒体的报道中完全没提这件事。‎ 不过若论举办此等“成人大典”的规模和创新,却另有高校抢风头。据湖北媒体报道:2007年9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近3000名男生在校内举行成人仪式。这次成人仪式上,著名影星与亿万富翁咸与到场,为宣誓的大学生们鼓劲加油。仪式结束后,参与主办活动的一家企业,现场为参加宣誓活动的大学生代表们每人发放了一本宣传责任意识的“成人手册”以及一个――安全套。不知那本“成人手册”‎ 中是否会为学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们详解安全套的生产工艺以及使用流程,也不知参与主办活动的企业是否恰好生产成人用品,更不知该校势单力薄的女生(工科院校通常女生较少)是否在数星期内都感到惴惴不安,反正本狼觉得这样的成人仪式似乎太豪放了些。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通常依然渴望庄重和规范,如果为他们举办仪式,可否尽量减少些喜剧感和雷人感?‎ 第三章 中国式的“成人礼”(2)‎ 除大学外,全国各地许多中学也都组织过类似于“五四成人礼”、“十八岁成人礼”等大型活动。其中一个通行的重要环节是集体宣誓,除个别词汇与段落外,誓词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乃至小学生守则并无本质区别。此类“成人礼”的效果需要根据你在仪式上的地理方位来判定:倘若你坐在主席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看到他们像小树林般密密地举起的右手,听到他们又一次保证以后会听话、守规矩――肯定感觉不错,而且可能会产生真正的属于成年人的自豪感。‎ 可如果你在台下,辉煌的主席台看上去离你很遥远,那上面坐着的小人儿更是看都看不清楚。面前晃动的众多后脑勺迟早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你的内心也许会在众人齐声诵读成人誓言的声浪中感到由衷的感动,但是你很难把这种感动保持到散场以后,甚至与其他人交流――因为你知道,这一切其实与距离主席台颇为遥远的你,没多大关系。‎ 此类仪式不妨用“成人观礼”来形容更加贴切,意思是成人们喜滋滋地坐在主席台上观看同学们行礼。至于全国其他学校其他绝大多数的少男少女,他们根本连参加这类“成人观礼”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百代之间,中原子弟在他们成年时,都曾享有代代相传、令人期待的成年仪式。然而让人泄气的是,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并不享有法定的、规范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成人礼”。孔子他老先生曾经说“礼失求诸野”,不知如今我们是否需要求诸于首尔或者东京这样的异乡之野?‎ 年轻人需要一个正式的“成人礼”,在阳光下,在草地上,在庙堂前,白衣胜雪的学子,衣袂飘飘的同伴,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成人仪式,一个成长岁月中的美好记忆。迟早有那么一天,这个国家将恢复为自己的年轻人举行庄重的“成人礼”的传统,家长和老师将会郑重地为孩子们举办仪式,甚至他们还将学会真正尊重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那么现在呢?当代中国的青少年是否注定会错过专属于自己的“成人礼”?‎ 一万年前。冰河期即将结束,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温暖。远方不时传来冰川断裂时发出的隆隆巨响,激荡山谷,也激荡着原始部落中正在成长的少年的心。狩猎季节即将在天明时展开,这意味着激动人心的成人仪式就要开始了。那时的成人仪式很猛很刺激,年轻人需要单枪匹马地逗引猛犸象群,将它们引入部落的成年勇士们所设下的圈套,然后捕获其中最不走运的一只。一象捕获,全族不饿。围猎成功的时候你也就长大成人了。不过,部落的长老补充道,也可能你会被踩扁然后巫师会把大象的心脏交给你妈,这可是无上光荣。那年头不兴走后门什么的,所以就算你是首领的儿子也得参加这种成人仪式,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你必须向最大的猛犸象发动挑战。少年兴奋不已,天明前才沉沉睡去。剑齿虎在远处咆哮,忧心忡忡的母亲在火光前缝着兽皮……‎ 人类早期的“成人礼”,通常是以成功捕杀猎物甚至敌人为标志。环境越艰苦,成人仪式就越残酷、越血腥。这种残酷版的“成人礼”,时至今日仍可在一些部落地区找到踪迹。比如澳洲土著人的成人仪式上,要把少男的门牙折断,必须在成年人制造的种种“恐怖音响”前镇静自若,然后还要接受三名成年男子的挑战,血洒脚面坚持到底就能成人。而在刚果的一些部落,倒霉的也是门牙,族长会在成人仪式上用挫刀把你的门牙挫成尖刀状,据说这种“铿牙礼”意味着少男就此长成“男子汉”,可以与任何野兽搏斗了。可以想象,该部落的许多猎物,都是被活活咬死的。‎ 第三章 中国式的“成人礼”(3)‎ 墨西哥海滨地区某部落的成人仪式是这样的:少男们必须每人携带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游过一条海峡,石头与人哪样沉底都算输。秘鲁的一些地区则盛行“跳崖礼”,少男们(看来世界各地的少男活得都不易)要从悬崖上往下跳,据说有点像高台跳水――只不过崖下通常无水,胆怯者、恐高者都没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大人”。最变态的莫过于加拿大洛基地区,那里的印第安少男在成人仪式上,必须生吞一物方可“成年”――此物有腿四条,活蹦乱跳,其实是一只活蜥蜴。本狼查到的少女成年仪式中,比较酷的当属爱斯基摩族少女,以驯一头鹿并独自跨越冰原来向族人宣告:“我已不再是孩子,我会独立闯荡北极的冰原!”‎ 总结一下,发展水平越低、环境越艰苦,“成人礼”就会越残酷,所代表的青春也就越残酷。而当文明发达、国家富裕时,“成人礼”就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雅致。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度,难怪那时我们会向邻国出口最规范的“成人礼”模式。‎ 还是关注下今天吧。随着原始部落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少年长大成人,猛犸象只好从地球上灭绝了,这样今天的我们就不需要在“成人礼”上跟大象玩儿命了。而对于中国的青少年,好消息是没人会跟你们的门牙过不去,不太好的消息是,鉴于我们的国家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远没有发达到能够为你们中的每一位举行优雅、规范的“成人礼”的程度,而且按道理,应该派遣大家去参加多少有那么点“残酷”的成人仪式才对劲。‎ 其实,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为18岁左右的年轻人举办这种明显带有残酷青春特征的、中国式的“成人礼”,该仪式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 其他国家也有高考,但是没我们这么规模浩大、严肃认真,没有我们这么强的仪式感。每年6月,全国各地上千万年轻人收拾好书包,走出家门去参加这个被称作“高考”的成人仪式。他们为这个仪式已经准备很久了,尤其是高三这一整年,上千万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磨砺,他们汗流浃背、头破血流、痛哭流涕,在焦灼与惶恐中怀疑自己、痛恨自己、鞭打自己、折磨自己……‎ 受折磨的还有他们的家人,一千万个中国家庭,其中单亲家庭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那些年轻人的已经不再年轻的父母,那些已经不再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多少梦想却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中年人,那些饱含对儿女的深情却经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家长们;他们需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惊慌,笨拙地试图安抚面对压力张皇失措的孩子;他们通常会陪伴个头儿已经超过自己的子女走向考场,看着他们走进考场,再看着他们走出来;多年前他们也曾是背着书包向前走的少男少女,如今他们站在那里,盼望孩子们能够顺利通过这成人仪式,能够走得比自己更远……‎ 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关注这盛大的成人仪式,并且尽量保护仪式能够顺利进行。每年夏季,各地官方都会出台专门的政令,要求企业停止夜间施工以免打扰高三考生――对于许多热衷追求GDP增长的地方政府官员,这是他们惟一真诚地希望机器停止运转的时刻;每一起高考舞弊案的发生都会激起全社会的公愤和舆论不依不饶的声讨,试图破坏高考公正性的任何人都将成为全民公敌,因为全社会都明白,那些人在破坏孩子们长大成人的机会;每年距离高考一百天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夜间节目的主播都会在电波里呼吁“高考百天总动员”,并在月光下发出狼嚎一般的呐喊,分散在全国各地苦读未眠的年轻人会随之而吼,就好像天明时就要出发去猎杀猛犸象……‎ 第三章 中国式的“成人礼”(4)‎ 这一切我的朋友,只说明一件事:高考,就是中国式的“成人礼”。我们都应该参加这个“成人礼”,然后长大成人。‎ 本狼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热心参与这样的“成人礼”。事实上,这年头根本不想成人的同学大有人在。在歌中唱道:“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节奏明快旋律动听,但是如果有谁把这话当真,那她/他就是脑残。这个国家要是发达富裕到大家停止发育都不打紧的程度,那根本也用不着每年为一千万人设计高考这样既残酷又冷酷还不怎么有人性的成人仪式,不是吗?‎ 小到成绩平平的高三(7)班某学生,大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都需要经历自己的“成人礼”。就好比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被许多人称作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成人礼”。各位想必还记得那富丽堂皇的夜晚吧?‎ 在那个神奇的夜晚,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度似乎突然在世人面前绽放开来,令全球为之瞠目。本狼以为,一个国家举办如此惊艳的“成人礼”盛典,并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迅速在整个世界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空前绝后。在外人看来,中国的“成人礼”之夜超级完美,据说还严重动摇了伦敦奥运会主办方的自信。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应该知道,2008年的这场“成人礼”有多不易。‎ ‎2008年4月,奥运火炬的传递在西方国家首都的街头遭到骚扰。大批80后的中国留学生涌上异国的街头,试图保护火炬的传递,试图捍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不熟练,但却绝不退缩。那个月过后,国内批判80后玩世不恭、自甘沉浮的声音戛然而止。许多人都记得在伦敦街头,一个中国的女孩子追随着火炬奔跑,一边努力抑制自己泪水的情景。她应该已经知道,一个国家面对挑战无法选择回避,一个普通人面对挑战同样无法选择逃避。‎ ‎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塌,更大的打击袭击了这个国家。伤亡惨重、瓦砾遍野,而整个国家迈向“成人礼”的步伐却坚定不可动摇。那些在夹缝中拼命求生的人,那些被石板压住还挣扎着说话的人,那些冲向废墟的士兵和志愿者,以及无数再也无法发出声音的人们,那些仍然握着圆珠笔的冰冷的孩子们,像被黑暗突然遮蔽的小星星,他们天真幼稚却再也不能实现的梦想依然撞击着我们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一切的挣扎、挽救、奉献,眼泪与汗水,痛苦以及重新燃起的希望,令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权要求免于灾祸并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令这个国家有资格要求一个盛大与荣耀的“成人礼”。‎ 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拒绝长大?是否可以在绝望与哀痛中一蹶不振,放弃国家的使命与理想,拒绝成长为成熟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天然地负有使命的,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全人类。如果我们甘心在二流国家的行列厮混,并且照会其他国家,说本国麻烦多多,尚无意成人,望各国宽宏大量容我继续保持天真――谁会相信?谁会善意同情而不是冷笑连连、鄙夷有加?谁会真诚抚慰而不是趁机占便宜甚至欺负上门?‎ 如果生来就是大象的命,为什么执意要去做猪!?‎ 国家如此,个人也是一样。国家需要以举国之力度过难关,去举办宏大的“成人礼”;我们需要整理书包,穿好外套,告诉自己以战斗状态去迎接高考――这中国式的“成人礼”。‎ 第四章 为自己而战(1)‎ 数年以前,本狼曾在网络上主持访谈节目。有一回采访的是刚刚在中国赛区胜出,即将参加世界选美大赛的佳丽。该佳丽眼波柔媚、身材曼妙,温言软语地回答着网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这个样子滴:在远离祖国的地方参赛,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女,是否会感到紧张?‎ 该佳丽闻听这个问题,立刻挺直纤腰,正色答道:不会,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站立着13亿中国人民!――网上顿时一片喝彩、撒花外加“挺”和“顶”。 霎时间,一个妖娆的选美小姐消失了,我的眼前恍惚闪现出从前结识过的某位女团支书的身影……‎ 记得当时本狼犹豫半晌,最后还是诚恳地建议佳丽小姐:倘若在国外参赛时遇到类似问题,能否不这么回答,能否不要提“13亿中国人民”之类的话?佳丽闻听此言,樱唇半张,她完全没料到这句处处赢得掌声的必杀句竟然没有征服此狼。美女瞪大杏眼怒目相向,那放射状的假睫毛眼看就要化作小箭射将过来。我急忙解释道:其实美女您出征选美大赛,完全靠的是自己的美貌、智慧以及征服人心的亲和力,只要能获胜,世界人民自然会对培养出此等佳丽的国土心驰神往;您的同胞虽然人数众多,却没办法身着比基尼集体出现在泳装环节为你助阵,再说那样人家会说你以势压人的。说到底,这事您只能靠自己……‎ 在我们传统的报道方式中,取得佳绩之后的体育健将们似乎最爱使用这样的必杀句:……‎ 因为我的身后站立着X亿中国人民!与此同时,国内的计划生育部门正为了减缓X亿上升到X+1亿的速度而忙得不可开交。人民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很难做到为了某体育项目而集体驻足――足球除外,但是偏偏国足战绩不佳,没机会让我们为他们站立。另外,此种思维的基础依然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似乎没太考虑一些小国的感受。‎ 比如飞人博尔特是牙买加人,该国总人口只有不到300万,跟北京市海淀区的人口差不多,但并不妨碍博尔特在2008北京奥运的百米大战中奋勇争先。黑壮小伙博尔特,当他在起跑点蹲下时,并不需要想到在家乡有几百万双眼睛正牢牢地注视着自己,鸟巢体育场里的眼睛就够多的了,他要做的是集中精力,牢记起跑要领;而当发令枪声响起,也没必要在心里念叨:为了牙买加,冲锋!他要做的,是不顾一切地把身旁赛道的选手甩到后面,在这一刻他必须一心一意地为自己而战,才有机会抢先撞线。而当夺取桂冠、功成名就的时刻,博尔特高举牙买加国旗绕场示意,此时他就可以把奋斗得来的荣耀愉快地、从容地奉献给自己的祖国。‎ 一个强大的国度之所以强大,一定不仅仅因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还应该是由于该国的国土上,生活着许多优秀而强大的个体。这些个体通常并不打算倚多为胜,却能够凭借自身的优秀素质在较量中胜出,从而惠及自己所从属的国度。这样的个体并非高不可攀,不需要跑得像博尔特那么快,也不需要拥有世界小姐那样傲人的三围,可以是任何人,但在关键时刻,必须要懂得并且善于为自己而战。‎ 一个国家最不需要的,就是那种嘴上高喊爱国,并且总是以偏激、极端的言行显示自己比别人更爱国,但实际上个人素质低下、生活一团糟、P本事都没有的乌合之众。他们总在呲牙咧嘴地到处挑衅,看似很好战,但却永远不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作战,结果只好在无聊的网络聊天与谩骂中浪费生命。而当真正的战斗来临,国家根本无法指望他们,因为作为个体他们实在太垃圾,战斗值基本等于零。这种人本质上是国家发展进步时的累赘,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避免自己沦为这等货色。‎ 第四章 为自己而战(2)‎ 那么,国家究竟需要我们成为怎样的个体呢?‎ ‎2050年,我国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知道,对于许多高三的同学而言,这些屡经背诵的文字只是文字而已,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能随我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假设这首先意味着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奔着发达国家水平猛冲――中国人口众多,是美国的四倍之多,这就意味着只要中国的人均产值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总量就可以与美国打个平手;如果人均达到一半,总量就是人家的两倍;而如果人均追平,那我们就很低调地不去想会发生些什么了。反正我猜那时国家又会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人均不拿第一坚决不罢休。‎ 这可真是史无前例的国家发展蓝图,是史诗般的国家复兴战略。而在这个现在已经开始的发展过程中,这个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这样的个体:自信、有教养、受到良好教育、超有竞争力、通过奋斗赢得富裕和成功。本狼真诚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成为令你的家人、令你自己感到骄傲的,优秀而强大的个体。‎ 要成为这样的个体,一定要懂得并且善于“为自己而战”。‎ 但是请恕我直言,你们中的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过“为自己而战”的概念,更不习惯于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要为自己而战!”‎ 在漫长的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诸位逐渐领悟到以下理论的表述是受欢迎的:学校是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是无微不至地爱护同学的,家长是呕心沥血地为子女打算的。这些基本上都是事实,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一定能够领悟到的。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似乎认定了我们天生愚钝无法看清这么明摆着的事实,要么就是害怕我们年纪轻轻地就患了健忘症不知感恩,所以总忍不住把这几条对大家反复提示,甚至强行灌输。虽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情急失控的时候都会说出真话来:“你总得为自己想想!”但是基本上,长辈们不提倡“为自己而战”的概念,以免下一代不好管教,忘记感恩戴德倒还罢了,倘若战斗的火焰烧到自己的脚面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于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之中产生了许多被大人唤作“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居然一点都不被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所感动,甚至当一些成年人自己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那些孩子仍然拒绝做感动状――其实那种感觉与吃多了肥肉没什么区别。他们拒绝为了没完没了的感恩和报答而战,但是通常也不晓得,其实还可以“为自己而战”。‎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真诚地“为他人而战”的好孩子,他们会为了不辜负学校的殷切期望,为了不辜负张王赵李诸位老师的精心培养,尤其为了含辛茹苦对自己寄予莫大期望的父母(“我爸妈真的太不容易了”),但是就是不会为了自己――很可爱,很无私,很谦虚,很低调,很符合传统教育对于我辈的期待。但是我跟你说吧,一个人如果不学会为自己打算,并且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战斗,那么你就算过得了高考,也迟早会在某个关口被PK掉,那也许是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也许是在公司中面临升迁时,也许是当你未来的爱情、婚姻来临时……‎ 第四章 为自己而战(3)‎ 一个人,只有当他/她全力以赴地为自己而战时,才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真实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发现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才有可能依靠自己独立生活,而不是多亏别人的溺爱、说教、忍让或者斥责。“为自己而战”的人是最有生命力、最有战斗力的。当他/她战而胜之,才能够惠及他人,惠及父母,惠及师长,惠及国家。高考就是这样的一次机会,高考是诸君第一次充分体验什么叫“为自己而战”的机会,请好好把握,为你自己战斗一回吧!‎ 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首先意味着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战。‎ ‎12年来,你们为了学习成绩这点事受尽折腾。多少人被老师点名批评,多少人被父母大声责骂,多少人受到同窗的冷嘲热讽,多少人付出了视力降低的代价。更别提多少次你曾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多少次你痛恨自己,自卑到家;多少次你悄悄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冷水无情浇灭,心中冷到结霜。‎ ‎12年了,这一切应该有个了结。没有一个人,应当永远在指责中生活,即使他/她身为凡人缺点多,达不到没有尽头的完美;没有一个人,应当永远在催促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哪怕她/他性格闲散,不求没完没了的上进;学校、老师、家长,他们无休止的督促与责罚必将有休止的那一天。那一天,我们去高考。‎ 说来真是好笑,由于所有人都对我们连哄带骗、连拉带拽、连踢带踹,所以我们本能地抵触、反抗那一天的到来。然而其实我们自己才应该是最盼望那一天的,因为那一天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将获得相对的独立和自由。‎ 高考是一艘渡船,它会载着我们穿越忧愁与烦恼的岁月河流,驶向成年的彼岸。彼岸并不完美,却至少会有独立的天空,和比较不被打扰的自由的空气,传说许多人都在那里找到了新的希望。渡船很拥挤,不配救生衣,每个人都得靠自己,认真划桨,拼命努力。船行一半你才得知,剩下的一半要靠自己游过去。河面上乱成一团,有些倒霉蛋直接沉底,有些人被河水卷走,随波逐流地漂向不知名的远方。而一些准备充分的幸运儿,则开始有条不紊地游向彼岸那金色的港湾。你也在水中挣扎,寻找着彼岸的方向。虽然人头攒动,你却无法依靠其他人――哪怕是你最好的朋友,你的拖拽只会让两个人一起被淹没,所以你只好靠自己,你只好开始独立面对。绝望的浪头一个个打向你,让你的泳姿变形,让你不时呛水,让你心生惧意。坚持住我的朋友,别去想那些闪闪发光的港湾,忘掉不切实际的庆典场面,只要能到达彼岸,哪怕只是个陈旧的码头,哪怕只是个小小的渡口,哪怕只是片人迹罕至的沙洲,爬上去,你就第一次有资格说,我终于为自己赢得了相对的独立和自由!‎ 对许多同学而言,高考为我们赢得了人生中第一次离家的机会,第一次去另外一个全新的城市、全新的学校、全新的环境――的机会。我们爱父母,但是别再每件事都要管我们了。既然我们通过了高考,我们首先所要的报偿就是独立生活的机会,是自由地呼吸大学空气的机会。‎ 在高考中“为自己而战”,还意味着为你的梦想而战。‎ 亲爱的90后们,你们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动荡,所以你们太爱忧伤,爱忧伤的人会软弱,会对那些经历过动荡的人无法抵抗。那些人是60后,你们的父母,经历过动荡的他们不会忧伤,只会选择对过去遗忘,对未来对你们设定梦想;这梦想如同襁褓包裹着你们那孤单的成长,这梦想如同鼓足劲的风帆不在乎你到底为什么忧伤。但这梦想其实并非你的梦想,它既有可能让你加速成长,也有可能像锁链窒息属于你自己的真正的梦想。‎ 第四章 为自己而战(4)‎ 第四章 为自己而战(5)‎ ‎“为自己而战”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我不知道高考对于部分考生而言是否近乎于生存问题,但是我知道在历史上,那些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的人们曾经写下最耀眼的诗篇。‎ 公元前401年,一万名希腊战士作为雇佣军深入波斯帝国腹地作战。这时战局突变,盟军背叛,希腊军队被数十万波斯大军重重包围。波斯国王以谈判为诱饵,逮捕和杀害了希腊军队的所有将领。看上去,这支小小的希腊军队注定在劫难逃,马上就要被碾碎了。‎ 然而这时,希腊战士们决定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他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回自己遥远的家乡――希腊去。这些战士突破重围,在强大的波斯帝国心脏地带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与波斯大军作战,与山地部族作战,与陌生的地形作战,与恶劣的天气作战。他们一路向西,且战且走。难得的是,在如此恶劣危急的情势下,来自希腊的战士们仍然保持着自由的天性,不征得他们的同意就不可以领导他们,在共同的事业上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协商。他们一边战斗,一边表决,被后人称作“行进的民主”、“游动的共和”。‎ 历经百战后的希腊军队终于来到一座大山前,当前面的部队登上山顶时突然爆发出大声的喧哗,后面的部队以为前军遇伏,拼命冲向山顶。随着越来越多的战士冲上山顶,响声越来越大。很快,全军都在山顶放声呐喊:“塔拉塔!塔拉塔!”(希腊语:海呀!海呀!)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生存而战的希腊战士们奇迹般地返回了故乡。一位来自雅典的平民,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领导和记述了这史诗般的军事行动,本狼向大家推荐他所撰写的《长征记》,等各位考上大学后可以去图书馆借来一读。‎ 但是为了获得在大学图书馆里阅读希腊战士光辉战绩的机会,你先得为自己而战,为通过高考而战,为获得办理大学图书馆借书卡的机会而战。‎ 眼前的高考,你会为自己的独立而战吗?‎ 会为自己的梦想而战吗?‎ 为改变自己的命运?‎ ‎……‎ 还是为了生存?‎ 请认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并抄写,建议每月抄写一遍,一共10遍:‎ 我是( ),我要在高考中为自己的( )而战!‎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向海致敬》‎ ‎――海涅 塔拉塔!塔拉塔!‎ 我向你致敬,你永恒的大海!‎ 我从欢呼的心里 向你致敬一万遍,‎ 像当年一万颗希腊人的心 那样向你致敬,‎ 那些克服不幸的、渴望家乡的、‎ 闻名于世的希腊人的心。‎ 潮水汹涌,‎ 它们汹涌、咆哮,‎ 太阳急速地注下来 嬉戏的蔷薇色的光辉,‎ 惊起的海鸥群 长鸣飞去,马蹄囊囊,盾牌在响,‎ 声震远方,像是胜利的欢呼:‎ ‎“塔拉塔!塔拉塔!”‎ 我向你致敬,你永恒的大海!‎ 你的水向我喧腾,你是故乡的言语,‎ 在你汹涌的波浪世界上 我看着水光闪烁像童年的梦幻,‎ 旧日的回忆又向我重新述说 一切可爱的美丽的玩具:‎ 一切光亮的圣诞节的礼品;‎ 一切红色的珊瑚树;‎ 金鱼、珍珠、彩色的贝壳,‎ 这些你都神秘地保存着 在下边透明的水晶宫里。‎ 啊,在荒凉的他乡我是多么憔悴!‎ 我的心在我的怀里,‎ 像一朵凋萎的花 在植物学家采集标本的铁盒里。‎ 我像是一个病人,‎ 在阴暗的病房度过漫长的冬天,‎ 如今我忽然离开了它,‎ 碧绿的、被太阳唤醒的春天 照得我眼花缭乱,‎ 白花盛开的树木风吹作响,‎ 地上幼小的花朵望着我 用彩色斑斓的、芬芳的眼睛,‎ 到处在放香、作响、呼吸、欢笑,‎ 小鸟们在蔚蓝的天空歌唱 ‎“塔拉塔!塔拉塔!”‎ 你勇敢的退却的心!‎ 北方的蛮女们怎样常常,‎ 怎样令人难堪地常常迫害你!‎ 她们从大的、胜利的眼里 射出灼热的利箭;‎ 她们用尖酸刻薄的语言 威胁我要劈开我的胸膛;‎ 她们用楔形方案的短筒 打碎我可怜的、昏迷的头脑 我徒然用盾牌去挡,‎ 箭飕飕地射来,刀不断在砍,‎ 我被北方的蛮女们 赶到了海边 我自由地喘一口气向大海致敬,‎ 可爱的、救命的大海,‎ 塔拉塔!塔拉塔!‎ 第五章 女战士(1)‎ 本章专为女生而写。‎ 因为本狼深知,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们是战士》令男生振奋,却让许多女生不满。我能听到如下抱怨:‎ 为什么要让女生退向江边?‎ 就好像只有男生才是战士!‎ 我同桌那么“娘”的男生能拼刺刀才见鬼了呢!‎ 女生也能战斗!‎ ‎……‎ 各位妹妹说得都有道理。所以我专为各位女同学写下这一章,并且真诚地建议男生不看也罢,以免受打击。‎ 事实的真相是:在高考考场上,女生更善战。‎ ‎2009年高考成绩已然揭晓,不出本狼所料,全国一多半的状元都是女状元。尤其辽宁、吉林、福建、广东、云南、新疆等省,文理科状元全是清一色的“状元花”。在广西,文科状元两人并列,加上理科状元,一共三朵桂花开。据说此种“状元花开红艳艳”的现象在许多省市都已持续多年。1999年的时候全国的女状元只占,等到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0%。全国范围内女状元持续增加,反映出的是高考“阴盛阳衰”现象不断加剧的现状。在北京,媒体很兴奋,因为五年以来这个城市第一次有一名学理科的男生幸运地成为高考状元――据说许多首都市民闻讯后都惊讶地表示:原来男生也可以考状元呀!‎ 清华建筑系以前绝对是男生一统天下,但目前男女生比例已经持平,若干年后这个国家的顶级女建筑师看来会多过男建筑师。中国政法大学一直被认为是绝对以男生为主,但其实早在2002年,这个学校的女生总数就已经超过了男生,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法庭上将会有更多伶牙俐齿的女律师,以及威严肃穆的女法官。‎ ‎2005年高考结束后,北京的许多媒体密切关注所谓的“北大高考涉嫌性别歧视事件”。一些报考了北大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的女生发现,自己考了高分却没能上北大,而一些分数不如自己的男生却遭到录取。据了解,北大在2005年的小语种招生过程中,男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文理科女生分数线分别比男生高出8分和17分。北京二中一位高分女生的母亲陈女士愤怒地对记者说:“这是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如果提前知道的话,我肯定不让女儿报考北大!”一位落榜女生感叹道:“是女生不是错,报小语种、分数又不能比男生高很多时就错了。”许多人愤愤不平,首都媒体的诸多女记者摩拳擦掌地准备为女生打抱不平。直到北大外国语学院的负责人出面解释:外国语学院女生比例已占到80%,录取新生时之所以男女有别,主要是为了缓解该院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而这是专门经过北京市和###学生司批准的。该负责人举例说本院某班有15名学生,只有两名是男生,他暗示某些学生已经因此出现了某种心理问题(本狼猜测问题主要出在男生身上)。而如此大费周章后,该学院当年最终录取的男生比例仅仅可怜地提升到30%。各位原本准备讨还公道的女同胞只得散去,总不能把男生赶尽杀绝,让北大外国语学院改名叫“北大外国女学院”吧?‎ ‎2007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安徽省的###门目瞪口呆地发现:当年安徽专科(高职)以上的上线率,每100个学生中就有85个是女生,15个是男生。85:15,这一数据创下了国内此类统计中女生所占比例的新纪录。本狼预言,未来几年之内,将会有一个又一个的省份不断刷新这项记录,最终全国范围内女生对男生的高考优势比应该达到――90:10。‎ 第五章 女战士(2)‎ 许多专家对此迷惑不解,并且各显神通地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发现现在的高考考题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生,不少考试题目都是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细心等学习习惯,这种考试制度更有利于女生的发挥;有人分析现在的男孩受到的诱惑太多,尤其是网络和游戏;有人认为学校里女教师过多,使得女生更容易与老师沟通,而男生越来越被排斥;有人指出现代社会正使得女孩子越来越早熟而男孩子却越来越不熟……‎ 而以本狼之见,高考根本就是为女生准备的。‎ ‎1977年到1998年,高考状元里男生比女生多得多。不是因为那时的男生比现在聪明多少,而是因为那时能够上到高中的女生远远少于男生。随着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面临高考,女生必然会越来越主宰高考。不仅是高考,所有公开并且相对公正的考试,其实都是为女生准备的,其中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专升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考试、各类职称考试……‎ 女性所有天生的美德都在原本用于选拔优秀男性的考试制度中大放异彩,女人更细心、更认真、更刻苦、更专一、更具耐心、更有韧性、更不易受到干扰――更有战斗力。‎ 男生在各类大小考试中早已沦为弱势群体,如果不依靠降低录取分数等等照顾性的倾斜,他们将会被女生彻底剥夺一切机会。想阻止女性在考试中取得压倒性的领先优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根本不允许她们参加考试。古代人就是这么干的,好比科举制度,所有的状元进士举子秀才统统都是男生。那是因为根本不让女生进考场,为了怕她们上京赶考还专门把她们的脚缠起来。假如那时就让女孩子受教育并且允许她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话,我告诉你吧,历史上一多半的年份一定会出现“金榜三甲皆巾帼”的喜人场面。‎ 上文说到北大外国语学院针对男女生设立不同分数线,据说某著名教育专家闻讯后勃然大怒,曰:“这显然属于性别歧视,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考生早已经诉诸法律了。”那么国外的情况究竟如何呢?‎ 在英国,目前女生上大学的比例约为49%,而男生上大学的比例只有38%。一位忧心忡忡的研究人员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男孩子根本就不想或是没有条件上大学。”除了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之外,其他高校普遍都是女多男少。就专业来说,学法律或医学专业的男生不仅考试成绩要比女生差,中途辍学的几率也要高。‎ 在挪威,统计数据显示:到2030年,挪威全国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将超过男性近一倍。‎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学里的男生远多于女生,70年代中期男女生比例持平,而到如今,美国大学里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40:60。另外一个有趣的消息是,自金融危机开始以来,美国消失的5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男性占到了将近80%。而美国的职业妇女,即使面对危机,她们的事业仍然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在伊朗,2003年之后的5年里,伊朗大学新生中的女性基本都占到60%以上,有些学校的女生录取比例甚至高达82%。伊朗保守派对此深表担心与不满,与其他国家懵懂无知或者不知所措的男性不同,他们决心限制女生入学人数并认真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的结果是:2008年伊朗大学女生的比例终于比上一年减少了一个百分点――降到了64%。‎ 第五章 女战士(3)‎ 在全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内都出现了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在几乎所有国家,女生都比男生成绩更好,更多地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每个国家的大学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降低男生的入学分数,以避免他们被女同胞们挤压得无学可上。女性强大的美德与战斗力正悄无声息地改变这个世界,她们先是让高等教育的天平彻底向女性倾斜,然后从大学走出的女性大军将逐渐占据职场的主要位置,占据社会的主要位置……直至占据整个世界。这才是我这一章真正想告诉各位妹妹的:你们可能恰好赶上了,女性时代的再次来临。‎ 古希腊神话曾经这样记载人类早期的“黄金时代”:神祗创造的第一纪的人类乃是黄金的人类,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没有劳苦和忧愁,差不多如同神祗一样。他们四肢润软,不生疾病,一生享受盛宴和快乐。大地自动地为他们生长出十分丰富的果实。他们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大家在和平康乐中幸福地生活……‎ 从前人们认为古希腊神话只是神话而已,可是1870年,一位考古学家根据却根据神话中关于特洛伊之战的描述,成功地挖掘出了特洛伊古城的遗址,甚至还找到了王宫的宝藏,从而证实了这座古城以及那场史诗般的战争的真实存在。这件事说明,许多神话其实都是对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忠实记载,只不过流传的时间太过久远,已经不像真的了。‎ 本狼倾向于相信人类曾有过漫长的以万年计数的“黄金时代”,那时大地丰润、气候宜人、果实遍地,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犹若无邪的赤子。考古学家证实,那个时期的原始人类,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包括打猎、采摘,远远低于现代社会的上班族。考虑到他们那时下班后不上网、不看DVD,本狼猜想他们一定有充足的时间互相陪伴、嬉戏、相亲相爱……那可真是偶尔会闪现在我们的梦中、属于祖先遗传并记忆下来的、史前的“黄金时代”啊。‎ 需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那时的原始部落都是母系氏族,就是说以女性为中心;老祖母支配着整个部落的生息;母亲们慈祥地爱护着她们自己和她们姐妹的孩子;女孩子要熟悉丛林里不同植物上的果实,为部落采摘足够的食物――研究人员认为现代女性热衷选择商品并购物的天性就发源于此。而男人呢,他们栖息在营地的边缘,帮忙采摘并从事狩猎,他们打猎时马马虎虎,反正采摘的果实足够大家不挨饿。男人们花了很多时间向女人们大献殷勤,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得到某位女性成员的青睐,然后得以进入营地,与心上人共处。20万年之间,女性以特有的温柔、慈爱、耐心和公正引导着人类社会走出最初的蒙昧,发展出语言,彼此和平相处,从而建立起人类社会最初的公平以及趋向友善的本能。这女性主导的“黄金时代”一直持续到上一个冰河期的来临……‎ 一万年前。冰河期即将结束,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温暖。狩猎季节即将在天明时展开,家中的少女却辗转难眠。即将参加成人礼的弟弟已沉沉睡去,母亲正忧心忡忡地在火光前缝着兽皮。部落长老昨晚来到家中对弟弟大谈如何捕杀猛犸象,少女知道,如果弟弟成功地把长毛大象引入圈套,那么最终成功杀死大象的人就将成为自己的男人。现在看来,长老的那个连脑门上都长毛的大块头儿子最可能是这个人――女孩们私下里都叫他“长毛象”。少女叹了口气,怎样才能不跟这样的男人呢?她不由得想起曾在山上遇到过的山那边部落的青年猎手,他的脸上就没那么多毛。老祖母过世前曾告诉她部落女人代代相传的秘密:从前没有这么冷,也不用猎杀长毛象,部落是由女人管理的,只有女人选男人,没有男人选女人……后来天冷了,大山都结了冰,没有可以采摘的果实,部落想不挨饿就只能靠男人们去打猎,于是部落变成了男人做主,他们靠争斗而不是商量选出最野蛮最强壮的,然后就可以随便挑女人,不管女人是否乐意。不过,老祖母的眼中闪现着回光返照的光彩,预言说总有那么一天,天气转暖、冰消雪融,如果你在巨石丛林里听到KA、KA的声响在回荡,那么女人当家的日子就要回来啦……‎ 第五章 女战士(4)‎ 晨曦映照着山顶的积雪,赤脚的少女敏捷地向山上攀爬。她想看清远方的冰川是否又在后退,她想寻找巨大的石头所组成的茂密丛林,她想知道那神奇的声响是否已然响起,她想为整个部落的女人寻找另一个未来……“KA”,身后的树丛中分明传来清脆的声响,是传说中的预言就要实现?是恰巧偶遇山那边部落的英俊青年?‎ 还是尾随而至的剑齿虎正在将树枝踩断?‎ 一万年来,男性继续倚仗体力上的优势宣泄着无止境的欲望。他们互相开战,向大自然开战,并且怪聪明地压制着女性,不让她们得到平等的机会,无论是考试的机会还是战斗的机会。然而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却明确地告诉我们,即使身处极端不利,女性仍然曾经英勇地战斗,与男性战斗,为自己而战斗。那便是伟大的亚马逊女战士。‎ 大约3500年前,在黑海之滨的小亚细亚,亚马逊女战士们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国度,女人的国度,不允许男人进入的国度。亚马逊女战士组成的军队包括骑兵和步兵,她们纪律严明、生死与共。女战士们作战时手持新月图案的盾牌,挥舞着长矛、弓箭和战斧。她们枕戈待旦,一生征战,战争、狩猎、简单的农业以及训练年轻的亚马逊女战士构成了她们全部的生活。作为战士,她们的战斗力如此之强,以致于经常会入侵男性主导的国度。许多亚马逊女战士由于精于骑射而以雇佣兵的身份出现在各国的军队中,几乎就是古代世界中的女性特种兵。诗人荷马用了很多篇幅去描绘亚马逊女战士,令她们流芳百世,同时也让我们知晓:这些女战士曾经不止一次地把古希腊的英雄们打得落花流水,其中包括在特洛伊战争中援助守方对抗希腊联军。‎ 根据习俗,男人是不能进入亚马逊国境的。为了传宗接代,女战士们每年会到访高加索的部落并召开联姻盛会,生下来的女婴都将成为女战士,而男婴据说一生下来就会被杀死或送回父亲身边(本狼倾向于相信后者)。传说亚马逊人拥有两个女王,一个负责战事,另一个则负责政务,并一同管理整个国家。另一个比较吓人的传说是:每一个亚马逊女战士长大成人时都会烧掉或切去右边乳房,以便投掷标枪或拉弓射箭。‎ 这些谜一般的女人,据说她们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森林与峡谷,是什么使她们如此强悍并决心与男性主导的世界分庭抗礼,如今已无从考证。她们的种族曾纵横驰骋千年之久,然后神秘地消失。但传奇并未终结,16世纪当西班牙人征服新大陆后,意外地从当地土著那里听到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英勇的女战士们从遥远的地方渡海而来。她们登陆美洲大陆后,在极短时间内征服了整个墨西哥高原。在那里,这些女性征服者们曾经建立起一个国家,名叫“女人之地”!‎ 伟大的亚马逊女战士,令本狼心驰神往的娘子军(除去不忍心见她们对自己的身体下那么重的狠手),她们曾经真实地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她们曾在男人称霸的世界里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她们证明了女性如果愿意野蛮地使用自己的战斗力会达到怎样的程度!她们的后代如今身在何方?是否有人也在阅读此书,是否也正准备参加高考?‎ 即将参加高考的少女们啊,残酷的史前时代正在落下帷幕,你们无需以野蛮的方式参加战斗,无需伤害自己的哪怕一寸冰肌雪肤,你们只需要去参加高考,去接受高等教育,然后就有机会迎接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不要担心这个世界仍然是男人的,是不了多久了。谁能阻挡你们呢?难道国内顶尖大学会拒绝那一朵朵盛开的状元花?难道北大外国语学院招收的女生不是仍然远远超过男生?难道全中国、全世界不是有更多的姐妹正在走入大学校园?‎ 第五章 女战士(5)‎ 即使招生时更照顾男生,即使毕业找工作更优先男生,又有何妨?这难道不是男性正在示弱?难道不是他们正在退缩?抓住这万载难逢的机遇吧,让自己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像亚马逊女战士握紧长矛、背起弓箭。别相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鬼话,更别理睬“学问太多不好嫁人”之类的P话,从前女人什么都听男人的时代,还不是受尽压迫和不公正的待遇!女性的人生决不能以依附男人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早在一万年前冰川融化时就该被淘汰了。如果你们真正了解男性,尤其是了解男性的弱点之后就会明白:男人本质上是不可被依附的动物,女性只有占据主动才能最好地与男性相处。‎ 好好考大学吧,考个好大学。女生既然享有高考优势就尽量地发挥它,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高考,你们就能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大的优势,占据主动,甚至是获得解放。而在这男性霸权遭遇挑战但尚未解体的时代,在这物欲横流、人欲横流的变革时代,教育水平偏低的女孩子面对那些已经没什么底线的男人时,一定会遭遇到很多麻烦,非常多。‎ 作为女权主义的同情者,本狼深信女性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而男性相对衰落的岁月正不可避免地开始上演。伟大与辉煌正在逐渐远离我所从属的这个性别,荣耀将会黯淡,没人会记得我们曾与大象和洪水搏斗,世人将讥讽从前那些男人为争夺和保护女人所进行的战争。由于男性自身的弱点,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机会,提升男性整体的机会,与女性平等相处的机会。所有的放纵与霸道最终都让我们这个性别走到自我放逐的死胡同。‎ 本狼预言,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选择彻底独立的生活,不再依赖男人,不再通过与某个男性的关系是否成功来判断自己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失败。请注意,在现代都市中,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美丽、能干、优秀的女性主动选择不与男性走入婚姻,而是独立生活,甚至独立生育并独立抚养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本狼曾遇到过这样的女性所发出的邀请:合作造人,孩子归她。虽然出于胆怯而婉拒,然而本狼内心却感受到巨大的震撼:是否我们男性正在彻底丧失女性的信任呢?‎ 英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前沿性研究结果,称不久后也许能从女性骨髓组织中提取出能制造精子的干细胞,从而实现单性别生育,因为他们此前已从男子的骨髓组织中成功提取并且培育出了精子细胞。不过,由于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通过这种方式产子只能生下女儿。另外一位人类遗传学家搞了个雪上加霜的研究,得出结论说: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由于无法自行修复基因变异造成的损伤,正在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步退化;根据Y染色体逐步消亡的速度计算,男性最终将难逃灭绝厄运,大约125000年后,男性就将从地球上灭绝,地球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女儿国”。‎ 我们会迎来“未来女世界”吗?男性会逐渐沉沦到底层,甚至某一天被斩尽杀绝吗?未来究竟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本狼希望当女性重新获得支配权时不要像男性那样犯下错误,不要被欲望与偏见蒙蔽自己的双眼,不要沉溺在征服与报复的快感中而变得像曾被你们鄙视的男人一样。本狼还希望正在偷看本章的男生们以后更加尊重女性――不要垂头丧气,我们这个性别最擅长在极端恶劣的时刻挺身而出、奋勇战斗,这样的时刻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再度出现。然而此时此刻,当和平笼罩家园,当田野青青风吹起,我们应该把大地交还给母亲。‎ 而你们,鲜花般的少女,即将参加高考的女生,好好考。这考试将决定你们的花期是否能更持久。所以我不管你是亚马逊女战士还是淑女、贞女、烈女、极品女,总之请用尽你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去对付高考。比如屏蔽韩剧等精神食粮、果冻等物质食粮以集中精力熬夜看书;比如毫不怜惜地撕碎男生的纸条以避免这些心理成熟度落后你五年的家伙打搅你的花样前程;比如在进考场前恰当地服用避孕药以推迟例假的来临……‎ 数年以后。行走在城市街道上的你将会是充满自信的白领,或者气定神闲的主妇;你行色匆匆,或者悠然漫步;在钢筋水泥所组成的、巨石丛林般的都市里,你那别致的高跟鞋正KA、KA作响……‎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1)‎ ‎2009年6月9日‎,高考刚刚结束,天涯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威力堪比炸弹的帖子:《现在的教育怎么了――重庆巴蜀中学作假“高考加分”》,该帖如是云:‎ ‎……2009年6月8日晚,原本是重庆高三学子应彻夜狂欢的日子;但一条消息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我们的热情,让我们震惊得无以复加。‎ 几乎是所有重庆学子都知道,重庆有常常被念叨的四大名校――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八中和巴蜀中学。近年来,南开和巴蜀之间的竞争更是势如水火。两校处处比拼着,如竞赛一等奖人数、保送人数、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升学率等。‎ 一切的竞争都很正常。但谁也不曾想过,这其中会有惊人的黑幕!‎ 据重庆沙坪坝区某重点中学的校长称:重庆巴蜀中学高三学生有近200名少数民族加分!‎ ‎200,对于一所高三人数不过千多人的学校而言,是多么惊人的数字。而平常的学校中,能有几十名少数民族学生已是很了不起的了,就其他三所学校来讲,一中和南开仅各二十来名,八中也不过十几名而已。而更可笑的是,这200名少数民族学生尽数来自于所谓的重点培育的“清北班”……‎ 初见此帖,本狼没明白“清北班”是何含义,莫非这巴蜀中学打算引领南方教育界北伐不成?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瞄准清华北大的特牛班级”的意思。北伐尚未成功,重庆各大高中却同“市”操戈,起了内讧。‎ 按照政策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可加20分。这可是多少考生三更灯火五更鸡都提不上去的分数呀。而对于许多水平在伯仲之间的尖子考生,20分足以决定谁入清北院墙,谁在墙外洒泪。所以重庆的许多家长群情激愤抗议巴蜀中学,而巴蜀中学网友则大呼委屈,指责南开中学的枪手造假、中伤巴蜀。有关部门闻风而动,予以彻查,证实巴蜀方面有70多名考生享受少数民族加分,南开也有30多名。‎ ‎6月22日‎,在即将公布2009年高考分数前夕,重庆官方正式通报,该市31名高考生违规变更民族身份,意图获取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资格,其中巴蜀中学有6人。经调查确认后,上述31名考生的加分资格被取消。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以659分勇夺重庆高考文科状元的南开中学学生何川洋,他的大名也赫然出现在违规名单中。这位状元男的父亲是巫山县招生办主任,久闻巫山云雨大名,果然胡天胡地非同一般。‎ 但是纵观这一事件的始末,本狼的判断是,情况并不像大家担心的那么糟糕。首先,巴蜀中学根本没有多达200名少数民族加分生,更不存在以此种手段大规模舞弊的计划;第二,此番干戈之后,存在于各校的少数漏网之鱼也被一网打尽――那位文科状元其实不需要加分就已经是状元,最后却被北大拒之门外,实在是弄巧成拙,以至于不少网友转而同情这位倒霉的状元男。结论是:重庆的高考并不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真正严重的是人们由于担心不公平而产生的严重恐慌心理。‎ 上文提到的那篇指责巴蜀中学的“炸弹帖”,发布时间是6月9日中午12:25:00。这个时候,最后一批参与外语加试的同学也已经在当天上午结束了他们的全部考试,因而不会有任何一位考生受到此贴引发的恐慌心理的波及,从而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 无论是南开中学的还是巴蜀中学的。可见发帖者虽然满腔怒火,却小心翼翼地不想影响任何一位考生的发挥。假设这帖子赶在高考之前发布,可以想象,一定会让许多重压之下的考生和家长崩溃,让许多学子名落孙山,而那帖子也会变成“杀人帖”!‎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2)‎ 不幸的是,这样的“杀人帖”早已泛滥成灾,在各地流传。在互联网的论坛里,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人们眉飞色舞地谈论着高考的种种不公平以及无数常人无从得知的黑幕(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得知了)。其中大多数纯属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可是却让恐慌与不信任蔓延开来。大多数蔓延的情绪都缺乏理性,并且越蔓延越没理性。有些人寄希望于这些情绪能对高考起到监督作用,但是本狼以为,所有的高考家庭都必须提防这种恐慌情绪,不要让它进家门。恐慌像毒素,将会严重干扰考生的信心,甚至进一步引发畸形的怨恨――之所以说畸形,是因为这怨恨根本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建立在错误地认为高考完全不公平的基础上。‎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必须对这一点有信心,各位考生才能怀着正常的心态投入复习,走入考场。那些成天在网上破口大骂高考不公平的,往往是一些LOSER――高考的失败者,生活的失败者。如果他们不是那么乐意让消沉与负面的情绪包裹自己,原本未必就会输掉。如果有的同学尚未高考就投入到这种谩骂中,那么请立即抽身出来,并且从心态上彻底摆脱掉那种负面影响,否则你的高考必输无疑!本狼诚恳地建议各位考生,在一生中都要尽力抵挡那些负面的垃圾信息,它们貌似有理但其实就是想拉着你破口大骂让你丧失正常人的底线。即使高考失利,也大可不必像他们那样就此输掉人生。 ‎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因为公众决不接受高考中的哪怕一星半点不公平,因为这涉及到孩子们的前途,涉及到每一个人,哪怕是习惯于麻木不仁的人――的良心底线。在这件事情上,全社会都会齐心协力、寸步不让。而国家机器也会顺从民意,坚定地纠正每一起被揭露的不公平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一有高考不公的事实被披露,媒体会蜂拥而至,网络会密切关注,社会公众会采取近乎追杀般的敌视态度对待当事者。‎ 这就是为什么重庆高考民族加分事件会一查到底,直至拨开巫山云雨,让涉嫌造假的高考状元他老爸丢了官职。‎ 这就是为什么罗彩霞事件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顶替上大学的行为被聚焦直至水落石出,冒名者身败名裂以后只怕连工作都不好找。‎ 这就是为什么吉林松原考场多起舞弊行为被披露后,整个地区的形象都沦为负面,甚至有媒体暗示大学招生以及用人单位面试求职者时应对来自松原的学生“区别对待”(注,本狼不赞成此等盲目株连)。‎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虽然有不少人坚持认为,以前的高考更公平、更严格、含金量更高。但是据我所知,在1977年的高考中,有高达570多万考生报名,而最后录取的人数仅为万人,录取比例是21:1,录取率是。对比一下吧,2009年高考考生总数高达1020万人,录取人数630万,录取率达到62%。正如本狼在前面的章节所述,如果把1977年的考生挪到现在,全体录取都还有富余。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断定2009年的高考比1977年的高考要公平得多的多,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大学,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这正是在1977年的寒冬里暗自落泪的543万落榜考生没能实现的梦想!‎ 尽管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从前吃香,但是朋友,我跟你说吧,要是少部分天之骄子吃香的同时,却有无数同龄人求学无门、升学无望、梦想被埋葬,那么那种所谓的“吃香”就毫无意义!尽管扩招带来种种问题,但是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增量,正在决定性地改变着我国人口素质的基本构成,并让全民知识水准显著地获得提升,这是件好到不能再好的大好事。‎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3)‎ 让更多人受教育,受更高的教育,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平。‎ 以下是本狼收集到的一些全国高考历史数据:‎ ‎1977年,570万人报考,录取27万,录取率。‎ ‎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万人,录取率。   ‎ ‎1979年,万人报考,录取万人,录取率。   ‎ ‎1980年,333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  ‎ ‎1981年,259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   ‎ ‎1982年,187万人报考,录取32万人,录取率。   ‎ ‎1983年,167万人报考,录取39万人,录取率。  ‎ ‎1984年,164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  ‎ ‎1985年,176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   ‎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录取率。   ‎ ‎1987年,228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   ‎ ‎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   ‎ ‎……‎ ‎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527万人报考,录取321万人,录取率。‎ ‎2003年,613万人报考,录取382万人,录取率。‎ ‎2004年,723万人报考,录取447万人,录取率。‎ ‎2005年,867万人报考,录取504万人,录取率。‎ ‎2006年,880万人报考,录取530万人,录取率。‎ ‎2007年,1010万人报考,录取567万人,录取率5。‎ ‎2008年,1050万人报考,录取599万人,录取率。‎ ‎2009年,1020万人报考,录取629万人,录取率。‎ 高考基本上是公平的。‎ 但不是没有漏洞。以英语考试为例,农村考生的英语基础显然远远落后于城市考生,但是他们的英语分数标准却是完全相同的。依本狼之见,这对农村同学就很不公平。‎ 每年高考都有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其中有些很有道理,比如烈士子女、驻边的军人子女等。但是有些就很值得商榷一下。‎ 比如“奥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呼吁取消散发着铜臭味道的“奥赛”, 更不该高考还要加它20分。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他甚至明确指出:“奥赛”对青少年的危害要大过“黄赌毒”,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再比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来的目的是发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但就是因为政策规定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加20分,导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越来越变味,许多作品干脆由“专家指导”变成了“专家制造”,据说现如今有的中学生选送参评的作品直接超越了硕士、博士生水平。为了加这高考20分,许多地方的“科技创新大赛”已经快要沦为“山寨创新大赛”了。‎ 有些省份给“品学兼优”的“省级优秀学生”加分,但是“省级优秀学生”不论是从名额分配、评选标准或是评选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获得“优秀学生”‎ 称号的未必真正优秀,其背后往往有着很复杂的人脉关系及家庭背景,甚至涉嫌腐败。直说了吧,怎么省级领导同志的子女就那么容易当上“省级优秀学生”呢?所谓“品学兼优”,既然学优那么有何必要再给你加分?而品优者首先就应当不乐意以加分的形式占其他同学的便宜。‎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4)‎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2009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多数都来自权势家庭。以某市一中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为例,其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副区长、银行行长、副局长、科长、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公司董事、副总等,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他们靠航模加了20分之后,浙江的航模水平仍在原地踏步,只有创收大幅提高。还是北京做得比较好,什么“三模三电”,统统取消加分。‎ 以上这些可能有猫腻的加分令人头疼,当初设立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在高考的变态重压之下,好东西也会变形的。据说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考虑取消类似于“奥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什么劳什子的航模加分。拜托你们马上就这么干吧,别再磨磨蹭蹭的了。不过,以上这些加分导致的不公平主要是针对尖子生之间的竞争。比如某农村考生,没机会练什么装模作样的航模,于是被挤掉了上清华的机会。本狼对于加分政策的建议是,大幅调整,能砍则砍。你就算不加分,优秀的还是优秀,喜欢钻研的还是会出科技成果,航模照样在天上飞呀飞,只是一定更纯粹。‎ 而最重要的建议是,本狼认为,应该给所有农村考生无条件地加20分,不行就10分,还不行就五分。城市同学别不服气,高考基本公平,但最让本狼耿耿于怀的不算特别公平的事,就这么一桩。‎ 说到高考公平的话题,不能不提一下广为诟病的“北京上海高考太容易”的话题。这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上网随便看一下,就会看到如下言论:“北京学生考四百多分就能上清华”、“我们这里只能上专科的分数人家上海人就可以上一本了”……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哀叹和斥责。本狼深深地同情各地学子,并认为这件事情上显然是存在不公平的,但是不认为这事值得大家大动肝火。‎ 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总数是1020万人,录取629万人,录取率。北京地区的报考人数是10万人,让我们索性把这10万人统统去除,剥夺他们的高考机会。全国的报考人数将会降至1010万人,录取率上升为。这意味着各位北京以外的考生仍然必须面对激烈到有些变态的高考,情况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许多同学,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认定北京的学生挤占了自己上北大、清华的机会。让我们以北大为例,该校每年招北京学生300多人,就算全部平分给全国各省,每个省份也只能增加十来个名额。各位不妨掂量一下,自己有无可能抢到本省新增机会的十分之一。其实,在北京400分是上不了什么好学校的,想杀进北清同样需要成为顶尖学生,好比2009年北京的文科状元考了688分,而理科状元的成绩是703分。此地教育气氛浓厚,高中名校荟萃,又多各地精英人才的第二代,出高分学生并非难事。倒是北京本科录取的分数线确实很低,原因很简单,这个城市大学多,光市属院校就足够北京孩子挑挑拣拣的了。这就是发达地区的优势之一: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正是这样的优势激励着更多的城市和省份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变得更发达。‎ 列举这些情况,并不是说本狼认为北京已经做得很公平无须改进了,非也非也。本狼以为最合理的方式是:所有在京的国家重点大学、部属院校,一律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事实上,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已经开始这么干了。我们应该一起推动北京的其他院校也朝这个方向努力。可是,我必须公平地说一句:在这件事情上,北京已经比其他许多城市要做得好很多了。北京的许多重点院校,包括北大清华,北京学生的比例只占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这是所有拥有重点院校的城市中做得最好的一个,在其他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里,重点院校本地生源的比例都达到50%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升之势。我们总不能一方面对本地大搞地域歧视的举措视而不见,一方面把板砖拍向在公平之路上走得最远的首都吧(2004年部分高校本地生源比例:北京大学17%、清华大学16%、复旦大学44%、上海交大47%、武汉大学50%、南开大学55%、浙江大学61%……)?‎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5)‎ 其实,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尽力维护的,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大家何不反过来想一下:考到北京,尤其是考到北大清华的学生,往往是各省年轻一代中精英的精英;他们一旦去了北京,多半就不会再返回家乡,而这种单向流动早已持续多年――请问一下,在这件事情上,北京与各省究竟谁占便宜谁吃亏?曾经有位黎叔在奔驰的列车上发问: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斗胆想象,倘若我是主政者的话,从前可将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亟需人才的各地,如今却只能眼看着自主择业的毕业生扎堆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那么我一定不会乐意北京借名牌院校之便招收太多的各省精华,为的是给那些即将展开大规模发展建设的省份留下些宝贵的种子……‎ 最近几年,各地呼吁高考改革的声浪此起彼伏。更有些名人专家呼吁要给予高校“招生自主权”。本狼真诚希望,各位不要因为曾经或正在遭受高考的摧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支持每一个掀翻桌子的建议。高考,纵然它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上千万中国青年所能享有的最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不要轻率地响应那些看似诱人的呼吁,既然中国社会仍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就无法阻止有些人“自主”地招来权贵公子、大款千金;既然法制与平等的理念仍未能在每个人的心中扎下根来,那么打着创新旗号的改革就难保不会成为权力与资本的盛宴,牺牲掉的是更多的农家子弟深造的机会、是更多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 高考,该死的老高考,我们要做的不是推倒它,而是齐心协力地维护它,维护它的带给我们的公平和希望。‎ 写作本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帮助各位考生拔掉心中的那一把草。要发自内心地相信,高考是公平的,是值得全身心参与的。你的身边一定有人怀着这样那样的负面情绪,沉溺在怀疑与抱怨中裹足不前。这本书,这一章,将使你区别于他们,将使你超越他们。‎ ‎【史上最短的一期《夜空守望者》节目:如何看待“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播出时间:2009年4月29日 ‎(由于临时增加了一档抽奖节目,当晚的《夜空守望者》被缩短到只剩一半时间。林白<林中白狼>用超高语速阐述了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林白:今天这期节目应该说是史上最短的一期《夜空守望者》,但是我还是要说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个话题真的非常重要,我一定要把它介绍给大家!有###门负责人表示:2009年全国一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今后的高考将会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从而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一次考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仅仅要看一次考试的成绩,一次高考的成绩,而且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也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取消这个所谓的“一考定终身”!‎ 浪之子:我已经听说这个事情了,确实应该改一改啦。高考真的不能只靠分数,就像有的人平时很优秀,他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掉链子,没有正常发挥,从而导致遗憾终生啊!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考试分数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平时其实非常优秀的学子失常了,迷失了!所以我们现在都在期盼着这种高考的变化,期待这次的高考改革可以让很多真正优秀的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6)‎ 银河的眼泪:“一考定终身”‎ 最容易培养出那种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的呼声。‎ 紫铜: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在校的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去努力,不荒废学生时代的宝贵光阴。而高考中出现的许多弊端和丑陋现象,应该也就不会再出现啦!‎ RICHIE0602:这种改变对考生更公平,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并且摘掉了高考的那个神圣的帽子。‎ 鱼儿爬树:与高考成绩相比,综合素质其实更为重要。许多学习成绩高的人,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优秀,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想当年云南大学的那位杀手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考定终身”对于选拔人才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如果大学生生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话,也许大学生的就业就不会出现今天的这种困难局面啦。‎ 青海手机9663:就是一名高三的考生,这种变化我太支持了,大家的素质要提高,不止是在分数,我一天到晚都快考死啦!‎ 以上这些朋友他们的看法就代表了许多一直以来盼望着高考能够变革,并且为这种变革而欢呼的朋友。反正我知道现在许多身陷于高考疲劳战术的同学,只要听到高考会有所变化,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但是你们未必赶得上这种变化呀,所以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请专心继续你们的复习。‎ 由于时间短暂,现在我必须直奔主题,鲜明地亮出我的立场和态度。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真正的原因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些地方是值得质疑的。我有些担心,原本是“一考定终身”,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好歹只有一次,长痛不如短痛。我有点担心这种变化之后,会把一考变成七考八考,甚至是十七考十八考,那可怎么办?从前我们需要一个高考的分数来决定我们要去哪个大学,将来我们可能需要七八门不同的考核,德智体美劳这就五门了,然后还需要综合素质的评价。把这些考核分解以后,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小考试。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是前门出老虎,后门进群狼呢?‎ 我的第二个担心可能更加严重些,以前高考所谓的“一考定终身”,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从出题到考试过程到监考,到最后的判卷等等,都会有一个起码的保证。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个考试进行分解,把考核标准分解到你的老师打分、学校打分,那么谁来监督他?谁来保证每个学校实施的时候标准都能达到同等的水平,都同样的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会不会出现部分学校为了使得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能够上更好的大学,于是对他们的打分就格外地宽限?甚至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上美术课,也给了他很高的美育分数?他体育课完全泡汤,可是照样让他通过?那这样会不会对其他学校的同学不公平呢?会不会导致更多的学校开始走过场?新的标准究竟在哪里呢,会不会反而让我们丧失了原本还算是客观公正的标准呢?我知道有些同学不爱听这话,说高考那么折磨人……但是这磨人的形式之所以存在延续这么多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至少还保证了基本的公平。我们的美好愿望,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会涉及每年上千万考生,当涉及到他们前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坦率地讲,我很担心,除非我们有非常强有力的具体措施,保证各项环节,保证全国的无数的学校,他们真的都能在这个考评环节上做到标准化、做到公正――否则的话,会出大乱子。‎ 第八章 高考公平吗?(7)‎ 还有第三个担心,最大的担心:很显然大家都在呼唤素质教育,我也赞成素质教育。但是问题在于农村,他们的师资跟不上,教育条件跟不上,甚至没有一个合格的英语老师。那么当我们提出来现在要考核大家的综合素质的时候,会不会变成只有那些在城市里的、享受优良的教育资源、有丰富的师资、有完善的教学设备、有各种教育手段的学生――‎ 才有资格获得这些综合素质的教育?而那些偏僻地区的学校、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如果他们的学校里根本连一个美术老师都没有,也请不到体育老师,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在综合素质上的评分上得分呢?是不是他们更加地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呢?那这是不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更大程度上的不公平呢?新的变化是不是正在向那些教育资源发达的地区、向城市的学生更宽广地展开胸怀,但是同时却封闭了许多穷孩子、许多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呢?‎ 我今天作这期节目的真正原因就是,我觉得“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这个口号实在太吸引人了,但是大家可能会忽略一些事情。“一考定终身”当然不合理,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每年有上千万同龄人参加考试的这么一个国度里面,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选择呢?‎ 江西宜春手机1986:我是个教师,反正我们江西省的体育考试就有这样的情况,只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体育我们一律给他们满分,他们最后比的其实还是那个考试分数。‎ 广东佛山手机4938:如果有些学校作假,甚至出现腐败问题,怎么杜绝?怎么阻止?会不会出现对其他考生权益的更大侵害呢?‎ 贵阳手机9343:我自己是个高考失败者,但我还是认为“一考定终身”其实还是蛮好的。‎ 湖北荆沙手机7238:个人认为这个方案暂时还不可取,高考是目前最好最公平最公正的方法,其他测评方法在现阶段是难以保证公平公正操作的。现在的加分政策已经不太切合实际,有失公平,操作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实行新政策真的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使得一些弱势群体更加弱势。‎ 荆沙这位朋友真是“于我若有戚戚焉”,您所说的这种情况正是我所担心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如果我们保留一种让大家头疼、让大家痛苦的方式,比如高考,并不意味着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它,而只是我们在综合考量之后不得不接受这种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最盼望的是什么,是再也不要参加这么严酷的高考了,让我们轻松些,或者让我们能够玩似的也能参加高考,也能上大学。但是当一个国家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的时候,还没有那么丰厚的教育资源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严酷竞争。如果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我们就不要试图蒙上自己的眼睛,去天真地相信我们现在就能够获得某种不痛苦的手段。如果这是必须经受的事情,那么所有人就应该去经受它。‎ 刚才有朋友讲到有些人就是关键时候掉链子,考试的时候压力太大所以就考不好,所以这结果对他们不公平。我看也不见得就不公平,所有人都在面对同样的压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也随时会面临一些紧急事件,必须作出立刻的选择判断。你在生活之中、在工作之中、在你的职业之中,在你的升迁道路上,都不可以掉链子,难道高考的时候就可以掉链子嘛?全国无数的考生都在面临着高考,都在承受同样的压力,既然所有人都在面对同样的压力,那么这个过程即使痛苦,也是公平的。如果你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掉链子,那不正好说明这种考试已经有效地测试出你的某些弱点? ‎ 我所担心的是,我们不仅在高考的领域里,我们在很多领域里都怀有很美好的愿望,可是仅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真的远远不够。假设一个美好的愿望没有切实的保障,它的实施手段过于天真或者失之偏颇的话,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更大的伤害,更大的不公正。尤其当这种伤害的承受者可能是被我们称作弱势群体、是那些没有资源来参与竞争的人们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格外地小心、谨慎。‎ 以上就是本期的《夜空守望者》节目,史上最短的一期《夜空守望者》,但是谈的问题很重要……‎ 尊敬的书友,本书已选择精华部分供您阅读,同时网上版本正在连载,我们随后会持续更新,请您继续关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