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全国卷I奖惩之后审题立意分析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奖惩之后”审题立意分析 常州武进 刘中凯 题目: 该漫画是围绕教育这一主题而作,其理解的角度很多,意蕴内涵比较丰富,试分析如下: 一、 教育方式的思考: 1、 人(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横看:第一个孩子被“亲”后考了100分,第二个孩子被“打”后考了55分;竖看:第一个孩子被“打”后由100分降到98分,第二个孩子被“亲”后由55分提升到61。无论纵比还是横比,都告诉我们:鼓励教育往往起正面促进作用,而棍棒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这是大部分考生能够发现的立意。 2、 鼓励教育不是万能的。可以这样看:第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后,被“亲”了一口,第二次只能考98分了。说明鼓励并不一定带来成绩的进步,鼓励教育要讲究时机、方式等。 3、 棍棒教育有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这样看: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后,被“打”了一巴掌,第二次提高到了61分。这告诉我们:棍棒教育虽然粗鲁了些,但其效果还是明显的。现实中,“狼爸”“虎妈”虽然凶了些,但其孩子的成绩还是斐然的,古人也讲“棍棒底下出孝子”,道理是一样的。 4、 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这个观点是在前三个观点基础上得出来的,有的孩子适合鼓励,有的孩子需要棍棒,只有因人而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5、 教育手段不能简单化、粗暴化。孩子的成绩有波动很正常,既不能一看到成绩差就靠打的方式解决,也不能稍微看到些进步或取得100分就表扬。除了打、夸的方式,还有很多教育手段。 6、 教育不能以成绩论英雄。漫画中,我们看到家长只是以成绩的好坏而施以简单的教育方式,眼里只有成绩,只有分数,这是不可取的。 二、 有关教育对象的思考: 1、 教育要承认个体差异。左边的孩子不管是被打还是被亲,都是高分;右边的孩子,总是低分。说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是习惯差异,有的是兴趣差异,还有的是智力差异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学习内容、评价标准、教育方式都应该区别对待,甚至可以提出对现行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陋之见,并不权威,思考不一定周全。定有不当之处,难免遗漏之点。仅供交流,并非参考。 附: 2016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点评:大咖点评 奖惩之后 今年广东高考语文使用了全国卷,和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安徽、福建等省的作文题目相同,是一道“看漫画作文”。 如何理解这幅四格漫画,从哪个角度切入可以写得“高分”?羊城晚报第一时间找了各路“大咖”解题—— 1、点评人: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 这个题目可以从两层意思进行分析,一是反映了当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退步的态度。这个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命题符合教育部考试大纲要求,和往年难度相比稍难,但由于贴近考生生活,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较好完成。(羊城晚报记者王倩) 2、点评人:广州市第五届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老师肖刚 高考作文命题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题目本身首先有点“意料之外”,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常见的纯文本形式,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其次,题目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再次,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 3、点评人:著名作家迟子建 这个作文很有意思,难度倒是不大,一般考生都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发挥。但这个题目,可发挥的空间,可展现个人想象力的空间不大。从立意来说,题目不算新颖,不过作为考题来说,考生应该比较喜欢,很好答,很贴近考生的真实生活,也有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体现出了积极的一面。考题定位也很准,考生不容易走偏。当年我高考作文就是写跑题了,如果有这个题目,或许就不会跑题了。我认为,考察一个考生,考察他的作文、思辨能力,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题目,让大家有多重写法的题目,会更容易发挥考生的个人才能。(羊城晚报记者张璐瑶) 4、点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 今年的考题挺有新意的,作文题目的创造性会比作文的创造性强。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大量图片给人以愉悦和快感,适合年轻人;题目本身孩子们也有得谈,因为这是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大人对孩子考分的在乎,孩子们对分数的反应,这个感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过这样的作文题比较难促使孩子挖掘更深一层含义的东西。因为读图都是快餐时代,都是表层反应,往往深一层的感受和想法没有,这是视觉时代和网络时代的问题。没法挖掘深一层的东西,学生另外一种能力很难体现。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很好,很有创意,但希望明年不要全国各地作文题都是漫画,希望还有别的新意,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往深一层思考。(羊城晚报记者张林) 5、点评人: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 这个题出得不错,是开放性的,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挥,比如奖励和惩罚比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但是这个题如果要写得好,就不能太拘泥,不要只一味批判家长的做法,家长是不是做的不对,对在哪,错在哪,可以怎么改善,考生要打开思路。 题型上来说,不是材料作文,因为全国都在培训考生进行驱动型性写作,但我认为还是要扎扎实实让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这道题还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羊城晚报记者张林) 6、点评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 这个作文题我个人是不喜欢的,出得一般。它看起来可以发挥考生的观察能力,就自己所观察的,审题、构思、找角度。但它最大的局限是指向性太明确,有比较清楚的价值暗示,这种价值暗示甚至是结论性的,无非就是不要以分数论输赢,拒绝暴力教育、苛责教育,或起点低的哪怕进步一点也是进步,起点高的退步一点也会被另眼看待等,大多数考生都会往这个方向想的,容易写得千篇一律,要独辟蹊径,要出彩,很不容易。除非有特别想象力和角度的学生,大部分人是会按图中的价值暗示来写的。我个人觉得,好的作文题不该有明晰的价值暗示,应该是开放的,有无穷可能性的,这样才能彻底解放考生的想象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