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5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复习学案
2018 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复习学案 [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 国家。 [考纲解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海底 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准确识记世界 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和经济 地理位置。3.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 律及成因;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及成因。4.了解世界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 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分布规律 ①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 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 200_m,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 底部 洋盆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 板块的生长边界,又称海底山脉 海沟 板块消亡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4.海陆变迁(板块分布)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 在板块交界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5 2015·安徽文综,23~24 以海陆结合或海陆与经纬网结合呈现区域信 息,考查大洲尺度的粗略定位,以及海陆位 置关系。少数试题对大洲尺度的地形进行比 较。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 考向一 世界海陆位置判断 1.(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 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 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 D 解析 该区域的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红海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阿拉伯海 相连,该海上运输通道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程,便捷地连接了西欧和南亚。 考向二 海峡、运河位置判断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 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第 2题。 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答案 C 解析 徐州的产品运往甲国首都,最短海上航线为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巴拿马 运河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考点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 14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 大,沿海地区日较 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 7月 北半球 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 大,沿海地区年较 差小 南半球 1月 南半球 7月 (2)气温的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 7月还是 1月, 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 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 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 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 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 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 大陆比海洋冷,夏季 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 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 广阔) 同纬度 地带 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 线向低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 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地形(地势高低) 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 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气温降低; 暖流经过气温升高 洋流 特别提醒 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 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 (1)形成条件 空气达到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有足够的凝结核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环流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洋流因素 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赤道附近 降水多(2 000 mm以上)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 全年多雨 两极附近 降水少(200 mm以下)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 全年少雨 南北回 归线附 近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 mm以上)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 mm以下)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 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 全年少雨 中纬度 内陆 降水少(500 mm以下) 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全年少雨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 向陆地 常年湿润 南北纬30°~40°的大 陆西岸 降水较多(300~1 000 mm)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多雨 点拨 (1)世界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2)非地带性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位置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南美洲北部西海岸 地区 受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我国东南部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带来丰沛 降水,形成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北极圈内的摩尔曼 斯克港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区域海水,温度高,终年不冻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3·四川文综,5~6 2013·北京文综,4 2012·四川文综,8~9 2012·天津文综,10 该类试题材料信息多样,有区域图、景观图、气候要 素统计图、等值线图等。主要考查气候的类型、位置、 成因、特点等,需结合特定区域的相关信息分析作答, 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偏大。 考向一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成因 图 a 为“世界 1月平均气温 10~22°C范围示意图”,图 b 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 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1~2题。 1.世界 1月平均气温 10~22°C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 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看出,世界 1月平均气温 10~22°C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 变宽,22°C等温线明显向低纬(北)弯曲,说明该海域温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低,是受到秘鲁 寒流的降温作用所致。第 2题,根据图中气候资料可知,该地的气候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 草原气候,而图中甲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丙地位于南亚,丁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分别为热带 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只有乙地位于非洲东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考向二 区域降水类型和成因 (2013·四川文综)读下图,回答 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 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4.R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 3.B 4.A 解析 第 3题,根据文字材料、图示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为非洲西海岸。降水多时, 正值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从 海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从而形成了丰沛的降水。第 4题,R河段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 区,降水分干湿两季,因此 R河段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区域纬度较低,且海拔较低,没有 季节性积雪融水,因此 R河段没有明显的春汛;根据地形状况可知,R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 区且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R河段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 谷横剖面呈“V”型。 考点三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 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等地 黑色人种 非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 世界贸易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 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 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文综Ⅱ,7 2012·大纲全国文综,1~2 2016·北京文综,2 2013·重庆文综,4~5 以时事新闻事件为命题素材,考查人口分布, 国家、地区定位以及社会经济交流。以选择 题为主,难度中等。 考向一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017·江西调研)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 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成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 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 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 D.乙处受山脉限制 2.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根据陆地轮廓特征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非洲,图中甲处位于北非西北部地中 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于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乙地位于尼罗河 谷地,受水源影响,人口呈带状分布。第 2题,图中①③两地均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 恶劣,人口密度小;②地位于刚果盆地,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④地位于大西 洋,不在非洲大陆。 考向二 世界主要国家分布 (2016·北京文综)2016年 8月 21~25日,第 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 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下图,回答第 3题。 3.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 C.人口增长模式不同 D.南部沿海有寒流经过 答案 B 解析 图中举办地所在国家为中国、韩国、美国,韩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中国位于北半球 中低纬度,美国大部分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在北半球高纬度,A项错误; 三国都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B项正确;三个国家均为“现代型(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C项错误;三国南部沿海都有暖流经过,且韩国只有暖流流经,D项错误。 考向三 国家和地区间的社会经济交流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据此回答 4~6题。 4.“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 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 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6.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答案 4.A 5.D 6.C 解析 第 4题,“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中亚地 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 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欧洲经济发达,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第 5 题,“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和西欧。中亚与西亚 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 第 6题,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练 (2017·海南调研)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 1~2题。 1.从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可以看出( ) A.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C.甲面积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D.乙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2.关于图中纬线穿过的大陆,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B.3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C.6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小 D.90°S附近陆地跨经度最广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图中的纬度和甲、乙所占的比重判断,甲表示陆地,乙表示海洋, A错。北半球虽然陆地面积较大,但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对。甲在中纬度地区 面积最大,C错。乙在低纬地区面积最大,D错。第 2题,赤道穿过的地区以海洋和群岛为 主,陆地面积小,A 错。从图中看,30°N 穿过的陆地面积较广,但不是最广,B 错。60°N 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但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线穿过的陆地面积不是最小,C错。90°S附近 陆地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D对。 (2017·太原期中)读“等高(深)线地形图”,回答 3~4题。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 ) A.a——大陆坡 B.b——大陆架 C.c——海沟 D.d——海岭 4.图中 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答案 3.D 4.C 解析 第 3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处海拔在 0~-200米,属于大陆架; b处是向 c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属于大陆坡;c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 较平坦的洋盆;d处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第 4题,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 0°经 线穿过的板块是非洲板块。 (2016·天津十二校联考)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 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 5~6题。 5.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6.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 5.C 6.D 解析 第 5题,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者自 然带不同;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与 ⑤同位于赤道附近,但受地形影响,前者为热带草原气候,后者为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为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第 6题,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 气候区是重要的柑橘、葡萄、油橄榄产区;②地夏季高温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火 山、地震较少;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高。 7.(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 为马格里布地区。图甲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统计图”, 下表为图甲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① 5.8 6.5 7.5 8.5 9.4 9.6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月份 7 8 9 10 11 12 ① 10.2 9.9 8.7 7.6 6.3 5.8 ②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图中海峡的地理意义。 (2)说出图甲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 (3)比较图甲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答案 (1)欧洲和非洲分界线;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2)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 并产生位移。 (3)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较②地更 靠近沿海,且处于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 较晚。 (4)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 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 解析 第(1)题,图示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为欧洲和非洲分界线,是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 户。第(2)题,断层南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且数值相对小(海拔大于 500 m的为高原、200~500 m 为丘陵),北侧等高线分布较密集且数值相对大。断层的成因结合板块运动(该地位于亚欧 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附近)回答。第(3)题,分析日照条件主要从纬度、天气状况、昼长、海拔 等因素分析。注意只分析冬季。第(4)题,注意结合图示相应信息:气温高、降水少(多沙漠)、 盐碱,分析可推断出作物(椰枣树)耐热、耐旱、耐盐碱。 能力提升练 8.(2017·郑州期中)下图为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关于该地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 B.该地中部地区为刚果盆地 C.F地附近的山地为安第斯山脉 D.G地形区大部分位于阿根廷境内 答案 C 解析 图中经度为西经,可判断该大陆为南美大陆。南回归线经过的 F地为安第斯山脉,G 地为巴西高原。 (2016·大连高三测试)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读图回答 9~11题。 9.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不能说明此现象成因的是( ) A.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 B.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 C.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D.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有限 10.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11.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系密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9.D 10.D 11.C 解析 第 9题,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湄公河、刚果河、易北河和圣劳伦斯河河口地区。 刚果河流域多热带雨林,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刚果盆地,泥沙沉积;河口地区地势落差大, 河水流速快,故没有形成三角洲;刚果河虽然短小,但流经热带雨林区,降水量大,河流径 流量大。第 10题,易北河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圣劳伦斯河地区气候 冷湿,土壤贫瘠。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第 11题,从纬度与 海陆位置判断,易北河流域地处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河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 密切相关。 (2016·冀州模拟)读图回答 12~13题。 12.夏季甲城较乙城温度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3.夏季乙城较甲城降水总量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答案 12.B 13.A 解析 第 12题,根据两城经纬度可知,甲城位于北美洲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作用较 显著,气温偏低;乙城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气温偏高。第 13 题,乙城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 吹向陆地,降水较多;而甲城位于北美洲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 流,不易形成降水。 14.(2017·重庆月考)图 1是“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图 2是“荷兰与我国江苏省的地 理位置图”。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以东图示地区海岸线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该特征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2)简述开凿甲、乙两条运河的不同地理意义。 (3)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特征的共同点。 (4)荷兰和江苏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简要分析两者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 共同原因。 答案 (1)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港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变小;最高气温 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推迟。 (2)甲:沟通海域(北海和波罗的海),缩短海上航程;乙:沟通河流,组成四通八达的内河航 运网。 (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 (4)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或陆地面积)。 退耕还海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降低对海岸的侵蚀,减少土地盐碱化。 [最新考纲] 东亚、南亚、东南亚、北非、欧洲西部、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北美、拉丁美洲、极地等地区 的区域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俄罗斯、 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和 人文环境特征。 [考纲解读] 1.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和重要国家的海陆位 置、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2.掌握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学会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和人文地理特征。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亚—日本 中亚 1.东亚 (1)自然特征 ①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为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③气候: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④灾害:东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同时为台风多发地区。 (2)人文特征 ①人口:人口稠密,人口密度自东向西递减。 ②经济:沿海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为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的重要 产区;西部、北部经济较落后,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日本 (1)范围:由 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数千个小岛与其周围 的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A岛和 B岛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B岛南部、C岛和 D岛 (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6)工业区 ①主要分布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②五大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濑户内海工业区 3.中亚 (1)地理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第二亚欧大陆桥和著名的“丝绸 之路”都穿过该地区。 (2)自然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②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③水文:河流主要为内流河,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流径流量小;湖泊为内陆湖、 咸水湖。 ④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业为各国主要经济支柱。 (4)农业生产: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灌溉农业发达。 (5)环境问题: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使湖泊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严重。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4·海南地理,16~17 2012·四川文综,3~5 以区域图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和人 文特征。该类试题综合性强,选项信息量大。以选 择题为主,难度中等偏大。 考向一 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1.(2012·四川文综)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 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 1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答案 D 解析 判断是否是内陆国,依据为是否靠海,而不是取决于有无内流河,该国由于不靠海而 成为内陆国;城市分布数量的多少不完全取决于平原地形,即平原处不一定多城市,事实上 该国中、东部属于高原地形;该国 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是由于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 响大;温带地区的 1月平均气温不一定都在 0℃以下,如英国;该国降水少且东西呈条带状 分布,由南向北越来越多,故自然带呈现出荒漠带—半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的变化,植 被景观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014·海南地理)某年 3月 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 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 2~3题。 2.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 2.C 3.A 解析 第 2题,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 P地泄漏的核物质顺 着洋流带到丙地。第 3 题,P地位于日本东海岸,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P 地位于亚欧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考向二 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4.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 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下表是图中所示区域四个 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3~5月 (占全年%) 6~9月 (占全年%) 10~11月 (占全年%) 12~2月 (占全年%) 年均降水 量(毫米) 雄基 15.8 70.5 11.0 2.7 767.8 新义州 15.9 72.9 7.9 3.3 1 050.0 全州 17.9 66.9 7.5 7.7 1 240.7 西归浦 29.5 52.2 8.8 9.5 1 675.7 (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 (3)表中 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__。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 (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3)新义州 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 6~9 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④降 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在原料、燃料、水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第(2)题,浦项 的钢铁工业布局在资源贫乏的地区,说明资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 业的影响增强。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 6~9 月降水占全年最高的是新义州。降水总量特征 要从多少上判断,时间特征要从季节分配和夏秋季降水在全年所占比重上分析,空间特征则 应从降水的空间分布上分析。 考点二 东南亚 南亚—印度 1.东南亚 (1)位置与范围 ①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沟通 了印度洋与太平洋,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②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复杂 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气候湿热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众多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矿产丰富 锡矿 锡矿、石油 (3)人文特征 ①人口特征和城市特征 人口稠密,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a.农业特征:以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b.工业特征:劳动力丰富廉价,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2.南亚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南临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2)自然特征 ①地形: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②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发;西北部为热带沙 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③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注入印度洋。 (3)人文特征 ①人口:人口稠密,增长速度快,人口压力大。 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印度软件产业蓬勃发展。 知识拓展 南亚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 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印度洋吹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 集到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 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 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 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其中孟加拉国洪涝问题最为严重,其原因主要有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 形雨;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 海。 3.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月~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 次年 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 b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4)城市:首都新德里,d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e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f班加罗尔 是电子工业中心。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重庆文综,10~12 2015·安徽文综,27~29 以热点事件引入,以区域图、统计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对区 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进行设问。以综合题为主,难度中等。 考向一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 国于 2016年 3月 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 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 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 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 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 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其 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 ________。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 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 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 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解析 第(1)题,图 2中气候资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结合图 1,只 有昌都符合题意,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凉,原因主要是其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势高。第(2) 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湄公河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 丰富,以雨水补给为主,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造成河流径流变化大;4 月份左右,处在 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降水少,故河流流量小,水位低。第(3)题,旱季为 10月至次年 3月, 为当地冬半年,此地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气温仍较高,蒸发旺盛,较为干旱;河口 三角洲地区,因降水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河口受海水入侵,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第(4)题,流域开发方向有航运、发电、防洪、 旅游、灌溉、养殖等方面,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 方面考虑。 考向二 南亚的地理环境和农业 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 1为某区域略图,图 2为图 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 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 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 2亿吨的泥沙,图 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 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 洲。 (1)图 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5 250 米)和丙地(海拔 2 000 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答案 (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 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 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热量和降水量的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 流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 物为青稞;乙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主要从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乙地(海拔 5 250米)位于喜马拉 雅山的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高山草甸带;丙地(海拔 2 00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道路沿线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流域面积、 地势起伏、降水的强度和时间、植被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考点三 西亚和非洲 1.西亚和北非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①“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 ②“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 ③“五海”:a.阿拉伯海、b.红海、c.地中海、d.黑海、e.里海(湖泊)。 ④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2)石油资源丰富 ①“三个最”——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②“三条线” ③主产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等。 (3)干旱的气候与灌溉农业 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4)数量稀少的河流 主要河流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等。 特别提醒 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主要地形区:“高原大陆”;图中 a处为东非高原,b处为刚果盆地。 (2)主要河流:图中 c为尼罗河,d为尼日尔河,e为赞比西河。 (3)气候类型:f处为热带草原气候,g处为热带沙漠气候,h处为地中海气候。 3.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水源。 (2)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3)经济:长绒棉为重要传统出口商品;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为主要经济支柱。 (4)主要城市:开罗(最大城市、首都)、亚历山大(最大港口)。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40 2015·北京文综,40(2) 2015·海南地理,1~2 2014·山东文综,36 2014·福建文综,7~8 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 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综合题为主,难度中等。 考向一 西亚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读图回答 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是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 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 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第 2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 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考向二 北非 3.(2015·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 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上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 90km/h、40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 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 影响。 答案 (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 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3)①能促进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解析 第(1)题,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经济腹地是影响该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中 铁路的建设使该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大大扩展,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 吐量(运输量)增大。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地形角度”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路段 位于沿海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因此列车设计速度高。而乙路 段地处沿海平原到高原的过渡地带,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线路弯道多,因此列车设计 速度低。第(3)题,结合题干要求,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结合我国山西能源基 地建设进行知识迁移,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能促进该国石油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 利于石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能促进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 提高石油工业经济效益。 考向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 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 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 (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 要冲,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劣: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 输成本较高;好望角航线有风浪危险。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 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 大批鱼群。 (3)甲地为地中海型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或以抗旱耐热的 经济作物为主,如葡萄、油橄榄等。 (4)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原因: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 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 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解析 第(1)题,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海陆位置优越, 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劣势主要考虑航线距离和风浪因素。第(2)题,南 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西部、南部沿海带 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 鱼群。第(3)题,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农业农作物 以耐旱品系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其次是燕麦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榄, 以及无花果是该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第(4)题,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 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 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考点四 欧洲西部、俄罗斯 1.欧洲西部 (1)地形区:图中 a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b为西欧平原。 (2)气候类型:图中 c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处为地中海气候,e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f处 为寒带苔原气候。 (3)经济: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发达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2.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 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鄂毕河,叶尼塞河,f勒拿河,发源于我国的是鄂毕河。 (3)城市:h莫斯科;港口城市——g圣彼得堡,i摩尔曼斯克,j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4)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①东欧平原中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有伏尔加河和顿河流经,水热配合较好, 为主要的农业区。 ②俄罗斯北部气温较低,是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世界上 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区。 ③中南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水热配合欠佳,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不利于种植 业发展。 ④东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多为山地,制约了种植业发展。 (5)俄罗斯工业、科技基础雄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 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36 2015·海南地理,15~17 2014·广东文综,10 2014·四川文综,14 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特 征和人文特征。综合题和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欧洲西部 1.(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 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 B 解析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流出北冰洋的寒流增强,暖流减弱,导致欧洲西 北部冬季温度偏低。 考向二 俄罗斯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 2~4题。 2.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答案 2.D 3.C 4.B 解析 第 2题,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由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第 3题,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第 4题,20世纪后期以来,俄罗斯开发了新资源, 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考点五 北美-美国 1.北美地区 (1)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 地形特征 成因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 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 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山势低缓,海拔多在 1 000 米以下 外力侵蚀 中部宽广的中央大平原 南北纵贯、面积宽广、地 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北部多 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河流 ①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仅次于里海居世界第二位。 ②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等。密西西比河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流程最 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③密西西比河的作用: a.航运便利——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b.水源、水能丰富。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没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美国 (1)地形区:图 1中 a阿巴拉契亚山脉,b中央大平原,c落基山脉。 (2)气候:图 1中 d温带大陆性气候,e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地中海 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 2中农业带: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 产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城市:图 2中 e纽约,f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g休斯敦,h洛杉矶。 1.北美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大的科 迪勒拉山系 ①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递减; ②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海岸山脉限制地中海 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 沿海地区;④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风坡, 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呈 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气候 东部古老的高 原、山地 ①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② 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③东南坡面对 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④因东部山地高度低 缓,且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 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也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中部宽广的中 央大平原 该地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因为中部平原地 区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 无阻。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骤然降温,形成大风雪 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 东部普遍暖热 2.美国农业带 农业带(区)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土地贫瘠,不 适宜种植粮食,适宜牧草生长;城市 和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雨量适中,无霜期约半年 小麦带 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 溉便利;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 麦 棉花带 分布在中部平原南部(35°N以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纬度低,热量 充足;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 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西部落基山及其山间高原和盆地 干旱少雨,面积广阔,是占地面积最 大的农业带,多天然牧场 3.美国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发展条件 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中心 东北部 地区 开发早;煤(阿巴拉契亚山脉)、 铁(五大湖区)丰富;平原广阔; 水运便利;水源充足;港口优良 钢铁、汽车、化学等 纽约、底特律、芝加哥 南部 地区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充足;阳光地 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石油、飞机、宇航、 电子等 休斯敦 西部 地区 矿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 优美;高科技产业密集;交通便 捷(机场、高速公路);军事订货 宇航、电子、飞机制 造等 旧金山、洛杉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文综Ⅱ,9~11 2015·山东文综,36(1)(2) 2012·广东文综,40 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 和人文特征。综合题和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北美洲 (2017·厦门调研)读“某区域 1月气温等值线图”,回答 1~2题。 1.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分布和降水 B.海陆分布和地形 C.地形和大气环流 D.暖流和地形 2.图中甲海域多雾的原因是( ) A.寒流流经,降温明显 B.寒暖流交汇,气温变化大 C.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D.下降补偿流明显,降温快 答案 1.B 2.A 解析 第 1题,海陆同纬度等温线出现弯曲,是由于海陆分布;陆地上等温线弯曲是由地形 引起的。第 2题,甲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因此多雾。 考向二 美国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C) 9.3 4.7 7月气温(°C) 17.1 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 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等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 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解析 第(1)题,中国新疆棉花产区位于冲积扇上的绿洲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美国位于密 西西比平原的亚热带地区,两者在光照、地形和生长期三方面具有相似性。新疆的交通运输 和技术条件较美国差。第(2)题,由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美国西部沿海多、内陆少,西北 部年降水量线分布复杂,空间差异大。成因应从地形分布和水汽来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 气温差异应对冬季和夏季分别比较。地形决定两地受北方冷气流影响程度不同,也是冬季气 温差异的原因;夏季差异应从洋流和盛行风两方面分析。 考向三 加拿大 4.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后 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 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矿产符号和标记,适当作出概括和总结。注意要从分布和种类上 总结。第(2)题,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可知该海域的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位于拉布拉多 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第(3)题,石油加工中心一般有两种区位选择,一是靠近市场, 二是靠近原料产地。从图中可以看出,埃德蒙顿有石油分布,而蒙特利尔位于沿海城市稠密 区,进口石油发展加工工业。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 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 5.(2012·广东文综)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 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 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 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 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由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水分 (3)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 昼夜温差大;纬度和海拔都较高,秋季葡萄成熟后气温迅速下降,使葡萄自然冰冻。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合理放牧;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控 制人口增长。 解析 第(1)题,维多利亚位于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梅迪辛哈 特位于落基山脉东部,海拔较高,纬度较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从温哥华到梅迪 辛哈特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为草原,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 础。第(3)题,读图可知,欧肯那根河谷海拔较高,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光照充足,葡萄 品质高。纬度高、海拔高,秋季葡萄成熟后气温下降快。第(4)题,草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 放牧导致草场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等,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政府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合理 放牧,解决牲畜饮水等问题,保护生态。 考点六 拉丁美洲—巴西 1.拉丁美洲 (1)范围: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 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北部为墨西哥高原;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面积最大)。 (3)气候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巴拿马运 河在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5)自然资源丰富: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巴西高 原河流的水力资源,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等。 6人口分布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区和沙漠区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7)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巴西 (1)地形区:图中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2)气候:图中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e热带雨林气候。 (3)工农业:热带经济作物中的咖啡、甘蔗、香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钢铁、造船、汽车、飞 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4)人口: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 牙人。 (5)城市: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图中 f巴西利亚,g圣保罗,h里约 热内卢。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丙卷,36(1)(2) 2014·北京文综,1 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 和人文特征,综合题和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南美洲 (2014·北京文综)北京时间 2013年 12月 21日 0时 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读图,回答 1~2题。 1.玻利维亚( )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2.卫星发射当日( )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 90° 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答案 1.C 2.C 解析 第 1题,玻利维亚的西南部海拔较高,有两座海拔在 5 600 m 以上的山峰,且该处纬 度较低,因此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由图可知,玻利维业并不直接濒临太平洋。玻利维亚西部 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阻挡,秘鲁寒流对该国气候基本没有影响。玻利维亚地形以高原 为主,城市也多分布于高原地区。第 2题,12月 21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回归线上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 90°,赤道与南回归线相差 23°26′,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66°34′, 故 B错误。12月 21日,南极圈内绝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圈 以内,故出现极昼现象。 考向二 巴西 (2013·海南地理)巴西东南部 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 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 3~4题。 3.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 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4.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3.A 4.B 解析 第 3题,从文字材料中可以看出 S州有丰富的原料甘蔗,燃料乙醇厂属于原料导向型 工业,需要接近原料产地。第 4题,乙醇的大量使用可以降低矿物能源的比重,改变能源的 消费结构,减少碳的排放。由于燃料乙醇需要甘蔗为原料,所以导致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 而热带草原的面积会因过度开垦而减少。 考向三 中美洲 5.(2013·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 A城;首都 B城 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 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二 2012年 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 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 2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 入,依序经过 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 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 洋面,完成航行。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 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 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 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 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降水丰沛,注入 水闸的湖水充足。 解析 第(1)题,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 回答。第(2)题,结合图例、图示,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要从总量多少、具体分布、城市 级别三方面回答。第(3)题,首先,服装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其次,服装生产企业的主 要区位因素要从自然(原料、土地价格)、社会经济(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 第(4)题,据图 2可知,湖水水位高于两侧海洋,水能自流。该湖泊地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气候区,降水丰富。沿湖泊、河流开凿,可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考点七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1.大洋洲 (1)位置范围: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群 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共有 1万多个岛屿。 (2)位置特点: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跨日界线,处两洲两洋之间。 2.澳大利亚 (1)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有大分水岭。 (2)气候特征:①干旱区面积大;②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③以热带气候为主。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 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 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 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 和西北沿 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 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 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 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 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3)河流:墨累河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4)生物:由于与其他大陆分离较早,因而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特殊性,被称为“世界活化石 博物馆”。 (5)资源:铀、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6)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湿润、交通运输便利、开发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 (7)农牧业: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墨累—达 令盆地,农业生产以小麦—牧羊为主,为典型的混合农业。 (8)工矿业:采矿业发达,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出口国,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新西兰 (1)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北岛是政治、经 济中心。 (2)受西风带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环境优美。 (3)经济发达,已经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工业为主,出口羊肉、粗羊毛、奶制品等。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3·北京文综,36 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 征。综合题和选择题均常见,难度中等。 考向一 澳大利亚 1.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 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 B、C、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 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答案 (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 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 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 B地;D地位于西 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少。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 B地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 地在背风坡, 而 D地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 种植业。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 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 2 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 3 为“图 1 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 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偏 转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 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 第(1)题,从图 1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在中西部,出口地为东亚。出口的 条件一般从资源本身、交通条件、市场供求等方面分析。第(2)题,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第(3)题,从降水看,③地水资源明显多于②地,②地虽然降水少, 但地下水丰富。 考向二 新西兰 3.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贸易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 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金属制品、化学成品等为 主;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林产品、毛毯、食品、造 纸、木材等。 材料二 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 游业为主。 (1)新西兰享有“绿色生态”,植被覆盖率约 80%。810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 78%, 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2)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 (3)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4)新西兰出口“绿色产品”。概括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贸易特点对中国社 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1)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西兰为南太平洋岛国,远离大 陆,受外界的影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 (2)地热能、水能、风能。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岩浆 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 多由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 风带,风力较大,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3)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 (4)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 中,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这一贸易 特点可以部分满足我国人民对安全环保优质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增加贸易收益;节约有 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解析 第(1)题,动植物资源丰富与气候、地形(涉及垂直差异)、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等自然 因素有关。第(2)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均为绿色环保能源, 可结合新西兰实际进行分析说明。第(3)题,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排放少, 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第(4)题,从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内容来总结特点。 4.(2013·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 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以及岛国的特点,可以看出该国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航 空与海运,航空运输成本高,因此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第(2)题,从纬度可以看出,南岛 处在 40°S以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西侧迎风坡降水较多。第(3)题,新 西兰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火山旅游活动,包括游览火山 形成的地貌景观、地热资源(温泉)的利用等。 考点八 两极地区 1.南极地区 (1)海陆位置 ①大洲:图中的 A是南美洲,B是非洲,C是大洋洲。 ②大洋:图中的 D是大西洋,E是印度洋,F是太平洋。 (2)自然环境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②气候:酷寒、烈风、干燥。 (3)科学考察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G是长城站,H是中山站,I是昆仑站,J泰山站。 2.北极地区 (1)图中 A是白令海峡,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是北冰洋,D是大西洋。 (2)国家:①俄罗斯,②美国,③加拿大。 (3)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4)特征:主体是被浮冰覆盖的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降水 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4·海南地理,9~11 2014·安徽文综,29~30 以极地科考站或科考活动为素材,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呈现 信息,考查极地的自然特征。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 考向一 南极地区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第 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 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 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 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________时 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 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 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等。 (4)分析 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海拔高,空气稀薄 污染小(任选 2项)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 GPS) (3)狂风巨浪 洋流 冰山 低温(任选 2项)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 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解析 第(1)题,首先明确大气透明度主要与空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有关,然后结合南极洲 的地理环境进行相关的分析。光学望远镜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下观测,24小时不间断地观测只 能是在极夜时期。第(2)题,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功能的差异作出回答,GPS能够提供精确 的三维坐标,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第(3)题,从中山站往返于乌斯怀亚港之间主要在大西 洋中航行,属于盛行西风带,风大浪高,并且有西风漂流,同时又有从南极大陆冰盖断裂进 入海洋的冰山,这些都会造成航行的困难。第(4)题,P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的分布 呈明显的半环状,从南北方向看,纬度地带性明显,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东 西方向看,经度地带性明显,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主要受水分的影 响,纬度地带性主要受热量的影响。 考向二 北极地区 (2014·海南地理)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 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 2~4题。 2.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 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3.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通航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4.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答案 2.D 3.C 4.B 解析 第 2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第 3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北极航线浮冰较 多,航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护费用较高;北极 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导航。第 4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 近得多,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练 (2017·湖北重点中学调研)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其境内不仅湖泊众多, 而且森林资源丰富,有“北欧锯木场”之称。读“芬兰略图”,回答 1~2题。 1.芬兰号称“北欧锯木场”,与此称号关系最紧密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 B.纬度较高,蒸发量小 C.地表起伏大,多山地 D.降水丰富,光热充足 2.某日 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则此时赫尔辛基的地方时为( ) A.12:20 B.11:40 C.0:20 D.23:40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锯木场”说明森林覆盖率相当高。该区域纬度高,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 相对冷湿,蒸发量小,发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关系最密切的为 B选项所述。第 2题, P点观测到太阳从正北方日落,即 P地刚好出现极昼,地方时为 24时亦为 0时,赫尔辛基位 于 P地以东,经度相差 5°,时差为 2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该地地方时为 0:20。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 1988年的 12亿澳元增加到 2012年的 170多亿澳元,2013 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 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 答 3~4题。 3.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 A.石油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C.金属矿开采 D.交通设备制造 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3.C 4.C 解析 第 3题,对比图中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商品和服务可知,铜是由澳大利亚出口 到马来西亚的金属矿产,故推断澳大利亚的金属矿开采业具有一定优势。两国间互有原油出 口,且马来西亚出口量大于澳大利亚,后者无石油开采优势。第 4题,由图中澳大利亚和马 来西亚的位置可知,两者的地缘关系很近;根据图中两国的出口商品和服务可知,两国的经 济互补性强,所以两国间经济贸易额增长较快。 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水汽不易到达。 (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 强、________。 (3)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 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_______量小,而湖区__________量大。 (4)“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简述“中哈 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1)乌拉尔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2)水源 昼夜温差大 (3)入湖径流 蒸发 (4)中国:增加能源供应量;实现能源供应地多元化。 哈萨克斯坦: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 第(1)题,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图中为乌拉尔河。影响 降水多少的因素有大气环境、海陆位置、下垫面状况、洋流性质等,本区域居于亚欧大陆中 部,海陆位置决定了其降水量的多少。第(2)题,农产品品质优良与内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密切相关。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烈,制造大量的有机质;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 弱,消耗的有机质少,积累的有机质多,所以该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第(3)题,矿化度大小取 决于矿物质数量的多少和湖泊中水量的多少。而湖水的多少又取决于湖水的收支差异,收入 是大气降水产生的注入湖泊的河流水,支出主要是蒸发。第(4)题,中哈输油管道是把哈萨克 斯坦的石油输送到我国,输出地区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 社会发展;对输入地区,是得到了相应的资源,缓解了这种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 能力提升练 (2017·石家庄期中)历经 27 天的航行,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于当地时间 2013 年 9 月 10 日 15时停靠在荷兰鹿特丹港,成为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如下图所示)完成亚欧航行的第一艘中 国商船。读图,完成 6~7题。 6.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 ) A.形成新的全年通航航线 B.缩短了大连和鹿特丹之间的航程 C.保证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航运安全 D.促进北极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 7.“永盛”号船员在航行过程中可以( ) A.遥望堪察加半岛山峰 B.欣赏白令海峡峡湾之美 C.感受北冰洋漫漫长夜 D.远眺鄂毕河口沿岸森林 答案 6.B 7.A 解析 第 6题,由于地球呈球体形状,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极地航线长度要 短于较低纬度的航线长度,故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后,会缩短大连和鹿特丹之间的航程。第 7 题,依题意,“永盛”号是由大连经北极东北航道驶往鹿特丹的,从图中可看出,航道绕堪 察加半岛而过,则能遥望堪察加半岛山峰。 (2013·重庆文综)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回 答 8~9题。 8.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9.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 8.A 9.D 解析 第 8题,图形显示,美国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而能源产出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均 高于巴西。第 9题,“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即单位城市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的总和;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根源是科技发达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 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2017·攀枝花月考)下图是“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 10~11题。 10.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是( )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西部高原山地、东部平原 11.伊斯兰堡比卡拉奇降水多的原因有( ) ①夏季气温高,多对流雨 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距离印度洋近,多台风雨 ④ 终年受低气压控制,多锋面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 10题,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可判断出巴基斯坦的西部地形为高原山地、东 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 11题,由气候资料图可看出,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与夏季风有关。由于伊斯兰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因此降水多。同时伊斯兰堡夏季气温高, 易形成对流雨。 12.(2016·贵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隧道启用后伦敦至 巴黎 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 1 800万人,货运达 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 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 520万,至 1841年爱尔兰 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 (1)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 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意义:缩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旅行时间;完善了欧洲的交通运输网;受气象因素影响 较小,提高了运输能力;加强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任答三点即可) (3)影响: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利于土 豆生长。土豆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生长周期短,弥补了谷物的不足。由于粮食充足,促进 了人口增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