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质量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质量检测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山西专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质量检测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年南昌调研)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 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0.3 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解析:2 min内B的浓度减小0.6 mol/L,则v(B)==0.3 mol/(L·min),B项正确;由于A为固体,不可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C项错误;在同一时间内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变化趋势是相同的,D项错误。‎ 答案:B ‎2.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生成 B.将除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前者速率大于后者 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 解析:加入硝酸银溶液,铜与其置换出的银形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变为HNO3溶液,铜为负极,失去电子,没有氢气生成,A项错误;由于镁比铝活泼,在相同条件下,镁条与盐酸反应比铝条要快,B项正确;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粉末状的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大理石大,所以反应速率快,D项正确。‎ 答案:A ‎3.(2012年长沙名校模考)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0,在一定条件下由NH3(g)和O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B.反应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反应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O2(g)的消耗速率与NO(g)的生成速率之比一直是4∶5‎ 解析: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在平衡前的反应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不断地变化(一减一增),故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不断变化;O2(g)的消耗速率与NO(g)的生成速率之比一直是5∶4。‎ 答案:B ‎4.(2013年孝感统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 ΔH<0并达到平衡。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 选项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的转化率变小 B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 X的浓度变小 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 D 使用适当催化剂 X的体积分数变小 解析:‎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将变小,A项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将降低,故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状态,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离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B.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C.电离常数大的酸中的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中的c(H+)大 D.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解析:电离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所以A项错误;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故B项正确;酸中c(H+)既跟酸的电离常数有关,还跟酸的浓度有关,所以C项错误;碳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1=,第二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2=,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2年郑州一检)在水溶液中,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CO、OH-、Na+、H+   B.Al3+、Na+、AlO、Cl-‎ C.Ba2+、HCO、K+、SO D.S2-、H+、SO、Cu2+‎ 解析:A项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H++OH-===H2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溶液中,Al3+和AlO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溶液中,因Ba2+和SO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溶液中,发生反应S2-+2H+===H2S↑、Cu2++S2-===CuS↓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7.(2012年银川质检)常温下,稀释0.1 mol·L-1Na2CO3溶液,图中的纵坐标可以表示 (  )‎ A.CO 水解的平衡常数 B.溶液的pH C.溶液中HCO的数目 D.溶液中的c(CO)‎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稀释时CO水解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稀释Na2CO3溶液时,随着溶液体积的增大,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故B错误。稀释时CO+H2OHCO+OH-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CO)逐渐减小,HCO的数目逐渐增多,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8.(2013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常温下a mol/L HCl稀溶液和b mol/L NH3·H2O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 A.若a=b,则c(OH-)=c(H+)‎ B.若a=b,则c(Cl-)=c(NH)‎ C.若a>b,则c(OH+)c(NH)‎ 解析:若a=b,则n(HCl)=n(NH3·H2O),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形成NH4Cl溶液,NH+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c(NH)b,则盐酸过量,所以c(H+)>c(OH-),C正确。若ac(H+),所以c(Cl-)5∶4‎ D.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并调节pH为3~4,然后过滤,可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 解析:铁粉优先与硫酸铁发生反应,然后才与硫酸铜反应,加入少量铁粉可能无固体析出,A项错误;根据Ksp和假设一定数值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计算出首先得到的是红褐色沉淀Fe(OH)3,B项错误;如果不考虑水解,硫酸根离子浓度与金属阳离子浓度之比为5∶4,由于阳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其浓度会减小,C项正确;加入氯水会带入杂质Cl-,D项错误。‎ 答案:C ‎10.(2012年石家庄质检)可逆反应A(?)+aB(g)C(g)+2D(g)(a为正整数)。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a=2,则A为液态或固体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T2>T1,p2>p1‎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 解析:由题中图2可以确定p2>p1,加压时C%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气体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小于气体产物的计量数之和,若a=2,则A为非气体,A项正确;由题中图1可以确定T2>T1,温度升高C%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增加B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K不变,D项错。‎ 答案:D ‎11.(双选)(2012年南通一调)在容积为‎2 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 投入量 ‎3 mol A、‎ ‎2 mol B ‎6 mol A、‎ ‎4 mol B ‎2 mol C 到达平衡的 时间(min)‎ ‎5‎ ‎8‎ A的浓度 ‎(mol/L)‎ c1‎ c2‎ C的体积分数 φ1‎ φ3‎ 混合气体 密度(g/L)‎ ρ1‎ ρ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x<4,则‎2c1>c2‎ B.若φ3=φ1,可断定x=4‎ 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D.容器甲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平均速率为v(A)=0.3 mol·L-1·min-1‎ 解析:乙中投料是甲的2倍,则乙相当于加压,如果平衡不移动,则‎2c1=c2。实际上由于x<4,加压平衡必将正向移动,则‎2c1>c2,A正确。若x=4,当丙中投料为1.5 mol A、1 mol B时,甲、丙可达到等效平衡,φ3=φ1。实际上丙中投入2 mol C相当于1.5 mol A、0.5 mol B,不可能与甲达到等效平衡,故B错误。乙中气体的总质量是甲的2倍,由于容器的体积相等,故有2ρ1=ρ2,与x的值无关,C正确。若甲容器中A完全反应,则达到平衡时v(A)==0.3 mol·L-1·min-1,事实上可逆反应中3 mol A不可能完全反应,故D错误。‎ 答案:AC ‎12.(2012年合肥二检)相同条件下,在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B.等体积的①、②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①‎ C.若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D.将四种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解析:pH=2的CH3COOH溶液与pH=2的HCl溶液相比,前者的浓度大,则与足量铝粉反应时前者生成的H2多,故B错误。将四种溶液分别稀释相同的倍数,则①、②的pH增大(但小于7),③、④的pH减小(但大于7),并且①、③的pH变化量小,②、④的pH变化量大,所以稀释后溶液的pH大小关系:③>④>②>①,D正确。‎ 答案:B ‎13.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nS的Ksp比CuS的Ksp大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c(Cu2+)‎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析:MnS和CuS是同类型物质,沉淀转化反应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进行,因此Ksp(MnS)>Ksp(CuS),A项正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c(Cu2+)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B项错误;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Mn2+)变大,C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项正确。‎ 答案:B ‎14.(双选)(2012年苏北四市二调)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某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一定有:c(OH-)+‎2c(A2-)=c(H+)+c(H‎2A)‎ B.0.1 mol·L-1CH3COONa 溶液与0.05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c(Cl-)‎ ‎>c(CH3COOH)>c(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N溶液和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CN-)+‎2c(OH-)=‎2c(H+)+c(HCN)‎ D.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c(NH3·H2O)+c(Fe2+)=0.3 mol·L-1‎ 解析:A项中由电荷守恒得c(Na+)+c(H+)=c(OH-)+c(HA-)+‎2c(A2-),由物料守恒得c(Na+)=c(HA-)+c(A2-)+c(H‎2A),处理得c(OH-)+c(A2-)=c(H+)+c(H‎2A),错误。D项中NH、Fe2+均发生水解,错误。‎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15.(10分)(2013届长春市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 ‎(1)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为盐,D为强碱,A的水溶液显酸性,则 ①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B+A→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其pH随时间t变化可能如上图的图b或图c所示(不考虑D的溶解和水的挥发)。‎ ‎①若图b符合事实,则D为________(填化学式),此时图b中x________7(填“﹥”“﹤”“=”)。②若图c符合事实,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转化时能量变化如上图a,请写出A+D→C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Fe2++4H++NO===3Fe3++NO↑+2H2O ‎(2)Al(OH)3 Al3++3AlO+6H2O===4Al(OH)3‎ ‎(3)CO2 > 2HSO+O2===2SO+2H+‎ ‎(4)C(s)+1/2O2(g)===CO(g) ΔH=-110.6 kJ/mol ‎16.(8分)(2013年辽宁六校联考)常温下,将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入20.00 mL 0.1000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HA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点所示溶液中,下列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c(Na+)=c(HA)+c(A-)‎ b.c(Na+)+c(H+)=c(A-)+c(OH-)‎ c.c(Na+)>c(A-)>c(H+)>c(OH-)‎ ‎(3)图中③点所示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__(填“>”、“<”或“=”)20.00 mL。‎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0.1000 mol·L-1的HA溶液的pH大于1,所以HA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保留化学式。‎ ‎(2)观察图像可知,图中②点溶液中含有等浓度的NaA与HA,并且pH小于7。a是正确的物料守恒表达式。b是正确的电荷守恒表达式。c错误,应为c(A-)>c(Na+)>c(H+)>c(OH-)。‎ ‎(3)图中③点溶液呈中性,由于NaA水解呈碱性,则二者混合时应该酸过量,所以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 答案:(1)HA+OH-===A-+H2O ‎(2)ab (3)<‎ ‎17.(12分)在T℃时,向‎1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Z(g)+W(g) ΔH=-Q kJ/mol(Q>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___。‎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 c.容器内Z的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3)维持T℃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2 mol X、1 mol Y和1 mol Ar(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4)维持T℃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4 mol X和6 mol Y,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分子数目减少10%,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5)维持T℃温度不变,若在一个和原容器体积相等的恒压容器N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题给反应并达到平衡,则________(填“M”或“N”)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X的质量分数M________N(填“>”、“<”或“=”)。‎ ‎(6)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温度/℃‎ ‎200‎ ‎250‎ ‎300‎ ‎350‎ 平衡常数K ‎9.94‎ ‎5.2‎ ‎1‎ ‎0.5‎ 若在某温度下,2 mol X和1 mol Y在容器M中反应并达到平衡,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________℃。‎ 解析:(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表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题中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x只能为1。‎ ‎(2)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时,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正确;当反应正向进行时,压强减小,而密度和质量一直保持不变,b、d错误。‎ ‎(3)同温同体积下,加入与各组分不反应的气体,不影响化学平衡,放出的热量保持不变。‎ ‎(4)     2X(g)+Y(g)Z(g)+W(g)‎ 起始浓度 4 6 0 0‎ 转化浓度 2x x x x 平衡浓度 4-2x 6-x x x 由已知条件可得(10-x):10=90%,解得x=1。参与反应的X为2 mol,放出的热量为Q kJ。‎ ‎(5)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容条件下,压强不断减小,而恒压条件下的压强保持不变,因此容器N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更快,先达到平衡,而且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X的转化率较高,质量分数较小。‎ ‎(6)        2X(g)+Y(g)Z(g)+W(g)‎ 起始浓度(mol/L) 2 1 0 0‎ 转化浓度(mol/L) 1 0.5 0.5 0.5‎ 平衡浓度(mol/L) 1 0.5 0.5 0.5‎ K==0.5,则对应的温度为‎350℃‎。‎ 答案:(1)1 (2)ac (3)Q1 (4)Q (5)N > (6)350‎ ‎18.(8分)(2012年长春四校联考)(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100℃‎时1 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mol·L-1,KW(‎25℃‎)________KW(‎100℃‎)(填“>”、“<”或“=”)。‎25 ℃‎时,向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已知如表数据。‎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25℃‎)‎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①‎25℃‎时,有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25 ℃‎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则c(Na+)________c(CH3COO-)(填“>”、“<”或“=”)。‎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00 ℃‎时,KW=10-12,1 mol·L-1的NaOH溶液中,c(H+)=1×10-12mol/L。‎25 ℃‎时,KW=10-14,KW(‎25 ℃‎)HCN>HCO根据越弱越水解原理,可确定溶液的碱性: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②混合后的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Na+)+c(H+)=c(CH3COO-)+c(OH-),因为溶液显碱性,即c(H+)c(CH3COO-)。③根据酸性:H2CO3>HCN>HC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CO2===HCN+NaHCO3。‎ 答案:(1)1×10-12 < 促进 ‎(2)①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 ②>‎ ‎③NaCN+H2O+CO2===HCN+NaHCO3‎ ‎19.(10分)(2012年吉林一模)镍电池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电极材料由Ni(OH)2、炭粉、氧化铁等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由于电池使用后电极材料对环境有危害,某兴趣小组对该电池电极材料进行资源回收研究,并设计出相关实验流程图。‎ 已知:①NiCl2易溶于水,Fe3+不能氧化Ni2+;‎ ‎②某温度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的Ksp及沉淀析出的理论pH如表所示。‎ M(OH)n Ksp pH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Al(OH)3‎ ‎1.9×10-33‎ ‎3.43‎ ‎4.19‎ Fe(OH)3‎ ‎3.8×10-38‎ ‎2.53‎ ‎2.94‎ Ni(OH)2‎ ‎1.6×10-14‎ ‎7.60‎ ‎9.75‎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步骤②依次析出沉淀Ⅱ________和沉淀Ⅲ________(均填化学式),则pH1________(填“>”、“=”或“<”)pH2,控制这两种沉淀析出可利用________。‎ A.pH试纸  B.石蕊指示剂  C.pH计 ‎(2)已知溶解度:NiC2O4 >NiC2O4·H2O>NiC2O4·2H2O,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步反应后,过滤出沉淀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阳极反应产生的气体E为________,验证该气体的试剂为______。‎ ‎(4)试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①加入的是盐酸,则随着溶液pH增大,依次析出的沉淀是Fe(OH)3(沉淀Ⅱ)和Al(OH)3(沉淀Ⅲ),且pH1小于pH2。‎ ‎(2)由于NiC2O4·2H2O的溶解度最小,故最易从溶液中析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NiCl2+Na‎2C2O4+2H2O===NiC2O4·2H2O↓+2NaCl。‎ ‎(3)阳极是Cl-放电,故产生Cl2;验证Cl2可用淀粉碘化钾溶液。‎ ‎(4)反应⑥是Ni(OH)2被氯气氧化为Ni(OH)3的过程,离子方程式为2Ni(OH)2+2OH-+Cl2===2Ni(OH)3+2Cl-。‎ 答案:(1)Fe(OH)3 Al(OH)3 < C ‎(2)NiCl2+Na‎2C2O4+2H2O===NiC2O4 ·2H2O↓+2NaCl 漏斗、玻璃棒、烧杯 玻璃棒划破滤纸、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3)Cl2 淀粉碘化钾溶液 ‎(4)2Ni(OH)2+2OH-+Cl2===2Ni(OH)3+2Cl-‎ ‎20.(10分)(2012年吉林一模)目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S4、Fe8S7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Ⅰ]确定硫的质量:‎ 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 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 mL 0.1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加入品红溶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中溶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洗涤试管B后定容。取25.00 mL该溶液用0.01 mol·L-1的草酸(H‎2C2O4)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记录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50‎ ‎23.70‎ ‎2‎ ‎25.00‎ ‎1.02‎ ‎26.03‎ ‎3‎ ‎25.00‎ ‎0.00‎ ‎24.99‎ 相关反应:①2MnO+2H2O+5SO2===2Mn2++5SO+4H+‎ ‎②2MnO+6H++5H‎2C2O4===2Mn2++10CO2↑+8H2O ‎[实验Ⅱ]确定铁的质量:‎ 将实验Ⅰ硬质玻璃管A中的残留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后取滤渣,经充分灼烧得‎0.6 g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撤去C装置对实验没有影响,你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数据可确定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滴定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该KMnO4溶液颜色褪去的速率较平常滴定时要快得多。为研究速率加快的原因,小明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温度/℃‎ 酸化的H‎2C2O4‎ 溶液/mL KMnO4‎ 溶液/mL 溶液褪色 时间/s ‎1‎ ‎25‎ ‎5.0‎ ‎2.0‎ ‎40‎ ‎2‎ ‎25‎ ‎5.0(另加少量可溶于 水的MnSO4粉末)‎ ‎2.0‎ ‎4‎ ‎3‎ ‎60‎ ‎5.0‎ ‎2.0‎ ‎25‎ ‎(4)分析上述数据,滴定过程中反应速率较快的一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第1次滴定时H‎2C2O4溶液体积误差较大,舍去,第2、3次取平均值,V(H‎2C2O4)=25.00 mL。与H‎2C2O4反应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L-1×‎0.025 L×=0.0001 mol,与SO2反应的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5 L×0.100 mol·L-1-10×0.0001 mol=0.004 mol,n(SO2)=0.004 mol×=0.01 mol,n ‎(S)=0.01 mol;‎0.6 g固体为Fe2O3,n(Fe)=×2 mol=0.0075 mol,==,所以该铁硫簇结构的化学式为Fe3S4。(4)对比实验1、2知,Mn2+可使反应速率加快;对比实验1、3知,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1)当滴入最后一滴草酸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2)验证SO2是否被酸性KMnO4溶液完全吸收 同意 当B中溶液不褪色,即可证明SO2已被酸性KMnO4溶液完全吸收 ‎(3)Fe3S4‎ ‎(4)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或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