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7-2017北京高考古文阅读学生版
北京古文阅读2007-2017汇总学生版 2007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 ①镵(chá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被创流血,至难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2008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C.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D.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潁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2009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B. 及项梁之薛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D. 度吾所能行为之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阅读2010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 D.终不复言复:回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清优主之 B.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不以怠遇其人 C. 清其有道者欤D.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执其道不废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2011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2012)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 B.景淳竟死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人莫舍我然独好周人急 A B 吾宁舍之而受祸然其行最著 恐为他人得何以报为 C D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妻卧草中以号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 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2013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觌(dí):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受而籍之衣柜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仍: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二、2014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 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2015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 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1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参考答案】日月的光芒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顺行它们的品性于是万物都得以生长。 13.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䵍 14.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缴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 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 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不立强家世卿者,以鲁三桓、晋六卿、齐田氏为戒也。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4. 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