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测评高考生物一轮课后巩固提升必修阶段质量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智慧测评高考生物一轮课后巩固提升必修阶段质量检测

阶段质量检测 ‎1.(2013·辽宁沈阳、大连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其活性 B.都只能催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D.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具有高效性 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类酶,少数是RNA酶,A错误;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B错误;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仅仅限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的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D ‎2.(2013·龙岩教学质检)下列物质与其作用的对象不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是(  )‎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B.载体与其转运的离子 C.ATP与其参与的生理过程 D.鸟嘌呤与胞嘧啶 解析: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其转运的离子的结合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子或离子;生物体内的很多生理过程的进行都需要ATP提供能量;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 答案:C ‎3.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 B.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 C.O2由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使肝脏细胞内的ADP含量迅速下降 D.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可逆反应 解析:在动物、植物和人细胞的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A正确。动物、植物和人的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细胞内ADP和ATP含量不多,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并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ATP形成过程中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在能量上,①、②之间不可逆,D错误。‎ 答案:A ‎4.糖类、脂肪等有机物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它们含有大量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需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 C.图中显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以全部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解析: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转化成ATP中的能量后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还有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 答案:D ‎5.(2013·潍坊三县市联考)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解析:线粒体不为叶绿体提供ATP,叶绿体进行暗反应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可以产生ATP,而叶绿体不能;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参与,第三阶段需要O2参与,叶绿体合成ATP不需要O2参与。‎ 答案:B ‎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和绿藻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的场所不同 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不能选用斐林试剂 D.若人体通过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至少要穿过4层细胞膜 解析:静脉注射ATP后,ATP直接进入毛细血管。ATP要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和心肌细胞的细胞膜,而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故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答案:D ‎7.(2013·潍坊模拟)适宜温度条件下,向一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C6H12O6溶液至离瓶口1/3处并密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的速率与瓶中氧气含量有关 B.丙酮酸能够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瓶中会有酒精产生 D.可以用目测估计法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解析:‎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酵母菌,该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协助,能量的产生与瓶中氧气含量有关;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开始时瓶中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随着瓶中氧气减少,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通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答案:D ‎8.(2013·江苏三校联考)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动物细胞或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此时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故D项错误。‎ 答案:D ‎9.(2013·山东烟台质检)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无氧条件下产生了CO2,这说明该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不会是乳酸,A错误;b条件下,氧气消耗的相对值为3,可计算葡萄糖消耗的相对值为0.5,无氧呼吸产生CO2的相对值为5,可计算出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2.5,B正确;有氧呼吸时,消耗葡萄糖最少,C错误;d条件下,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 答案:B ‎1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青藏高原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 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它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NA和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 答案:C ‎11.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加入酶后,加快反应速度,所以反应物浓度下降速度增大,由于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所以最后反应物都消耗完。‎ 答案:D ‎12.下表表示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mL 3%淀粉溶液 ‎+‎ ‎+‎ ‎+‎ ‎-‎ ‎-‎ ‎-‎ ‎2 mL 3%蔗糖溶液 ‎-‎ ‎-‎ ‎-‎ ‎+‎ ‎+‎ ‎+‎ ‎1 mL 2%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 mL斐林试剂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在60℃时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解析:①~③号试管中均有淀粉和淀粉酶,且均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砖红色越深,说明淀粉酶活性越高,B正确、C错误;④~⑥‎ 号试管均未呈现砖红色,说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A、D错误。‎ 答案:B ‎13.甲图和乙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在a′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在b′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或CO2浓度 B.从乙图可以看出,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D.若光照强度突然由a变为b,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增加 解析: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析甲图中某点上的限制因素时,要看曲线是否达到饱和点。如果没有达到饱和点(如a′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即光照强度;当达到饱和点以后(如b′点),则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或CO2浓度。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更多的[H]和ATP,短时间内C3的还原速率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故C3的含量会减少。‎ 答案:D ‎14. (2013·广东佛山质检)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与图1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图2中的(  )‎ 解析:AB段表现为释放CO2,因此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一部分扩散入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另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 答案:A ‎15.图甲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g·cm-2·h-1)和O2产生总量(mg·cm-2·h-1)的变化。图乙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B.根据图甲可知图乙中a点的值是6 mg·cm-2·h-1‎ C.图乙中限制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温度 D.若将空气中的CO2浓度降低,则图乙中b点向左移动,X点向右移动 解析:从图甲可以看出,小麦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为6 mg,而光照强度为c时,O2产生总量为6 mg,即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图乙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中c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限制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空气中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弱,则光补偿点右移,光饱和点左移。‎ 答案:D ‎16.(2013·河北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条件下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在黑暗条件下全部扩散到细胞外 解析: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叶绿体白天也进行ATP的合成与水解;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当CO2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就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线粒体产生的CO2有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另外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 答案:A ‎17.某班同学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 mL糨糊,再各加入2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 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50~65℃水浴条件下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同一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设计进行了简要评价,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2)某小组同学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很感兴趣,并设计了实验操作步骤:‎ ‎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l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小组讨论1:________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2:操作步骤中存在缺陷,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3:若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实验步骤不正确,应先对底物和酶做同温度处理再混合;②温度设置合理,包括了低温、唾液淀粉酶的较适宜温度和高温;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改变了本实验的自变量。因此,本小题的3种说法中,①和③正确。(2)小组讨论1: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随着pH的变化,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改变,所以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可以通过底物被催化的速率、产物产生的速率得以表现,其中氧气的产生量即气泡的产生情况的观察更容易操作,所以可以将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作为观测指标。小组讨论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自变量具体值的设置要有代表性,需要增加中性环境下的实验。小组讨论3:该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前,并不明确实验结果,但结合所学知识,至少可以预测两种情况: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多,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 答案:(1)①和③ (2)小组讨论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小组讨论2: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操作与甲、乙试管相同 小组讨论3: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多,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18.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1)在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氧气时可在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将丙酮酸和[H]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因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再继续分解;无氧气时可在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将葡萄糖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故C、E试管中均可产生CO2和H2O,B、F试管中均可产生酒精。F试管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未分开,无法确定无氧呼吸的场所,而与B、D试管的结果进行对比,能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H]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关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水,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影响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能量未用于合成ATP,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试管E中可发生有氧呼吸全过程,加入DNP后,该过程不受影响,但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1)C、E B、F B、D、F (2)线粒体内膜 能 ‎19.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_。‎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解析:(1)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阶段Ⅲ种子新陈代谢强度比较大,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2)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的激素主要是赤霉素,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重力因素的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根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使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的快。(3)题目中种子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3,由于有氧呼吸中氧气的消耗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体积相等,所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 ‎2,根据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氧呼吸中葡萄糖与释放二氧化碳比为1∶6,则消耗葡萄糖为1/6,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与释放二氧化碳比为1∶2,消耗葡萄糖为1,可计算出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比例为6∶1。(4)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消耗的C5减少,由于光反应不变,短时间内原有的C3仍还原成C5,所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生成的C3减少,消耗光反应中[H]和ATP的量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通风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1)自由扩散 自由水 ‎(2)赤霉素(或GA) 生长素(或IAA) 抑制 ‎(3)6∶1‎ ‎(4)增加 增加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0.(2013·豫北五校教学质量检测)屋顶种植植物既利于室内降温又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出下列四图。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甲中a物质的形成过程中,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________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2)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在温度为10℃时,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千勒克司后,该植株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由4千勒克司瞬时上升至12千勒克司,此刻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图。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________倍。‎ ‎(4)图丁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无机盐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该无机盐离子的浓度比根细胞中该无机盐离子的浓度________(填“低”或“高”),幼根表皮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吸收土壤中该无机盐离子。只依据“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20~60 mm部位对该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促进ATP的形成。(2)由图乙可知,温度为10℃时,当光照强度大于4千勒克司时,植株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为20℃时,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光反应增加,被还原的C3增多,生成的C5增多,而消耗的C5量不变。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因此,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3)氧气浓度为b时,O2的吸收量为3个单位;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个单位,释放的CO2为3个单位;CO2总的释放量为8个单位,说明还有5个单位的CO2由无氧呼吸产生,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5个单位。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5倍。(4)一般情况下,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在自然情况下,土壤中该无机盐离子的浓度比根细胞中该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低。幼根吸收的无机盐离子一部分向茎叶输出,一部分在幼根相应部位积累,因此,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量等于积累和输出量之和。‎ 答案:(1)色素 (2)4 升高(或增加) 光照强度 (3)5 (4)低 主动运输 吸收量=积累量+输出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