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一轮过关测试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概况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是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D.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 2.下列关于图中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分界线 解析:由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可确定①为天山;②为昆仑山;③为秦岭;④为南岭;⑤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山河相间;⑥为贺兰山,大致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⑦为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⑧为大兴安岭,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 答案:1. B 2. 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完成3~4题。 3. 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A.南部沿海一带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解析:由题可知,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结合图中副高的位置,可知此时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D 4. 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台风已蓄势待发 解析: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为冬季。我国夏季受副高控制最明显;冬季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 答案:C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常年平均月均水位变化和月入库水量图,读图完成5~7题。 5. 该水库所在地区最可能是( ) A. 淮河流域 B. 太行山区 C. 松花江流域 D. 青藏高原 解析:该水库全年水位变化并不大,且常年有水入库;但其水位在5月份最低,且夏季入库水量最多,说明其兼有温带和亚热带的特征,由此判断该水库位于淮河流域。 答案:A 6. 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B. 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 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D.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解析: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错;5月份入库水量在增加,但水位却达到最低,故B错;由图可判断6~8月水库水位在升高,C正确;由图无法判断冬春季节的出库水量,D错误。 答案:C 7. 水库5月达到最低水位,其原因可能是( ) A. 5月入库水量少 B. 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C. 工业用水量增加 D. 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解析:5月入库水量在逐渐增加,可知水库达到最低水位是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答案:D 读“1982~2005年中国人口净迁出、净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完成8~9题。 8. 由图反映( ) A. 人口迁出地集中在东部经济地带 B. 人口迁入地集中在中部经济地带 C. 1990~2000年京津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 净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比净迁出重心明显 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可判读,人口迁出地集中在中部经济地带,迁入地集中在东部经济地带;图上并未显示京津地区的人口迁移状况;净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跨越的经纬度范围更广。 答案:D 9. 1995~2005年我国人口净迁入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最主要原因是( ) A.环渤海都市圈的崛起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解析:由经纬度判断1995~2000年人口净迁入重心为长三角地区,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9.3∶54.6∶36.1。下图为部分年份内蒙古自治区与全国城市化比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 图示期间,有关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城市化速度慢于全国 B.内蒙古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 C.内蒙古和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在增大 D.1998~2002年之间全国城市化速度最慢 解析:由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但其速度却慢于全国;随着全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内蒙古和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在减小;1998~2002年之间全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答案:A 11.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衰落阶段 解析:由题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的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9.3∶54.6∶36.1,可知其处于工业化阶段。 答案:B 二、综合题 12. [2014·温州一模]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一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二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 图三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一中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________(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4)简述图一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 (1)新疆所处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分布制约着人口的分布。水源条件好的山麓绿洲地带、河流沿岸有利于生产生活和交通发展,市人口集聚地带。由于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使得人口容量很低。(2)“古丝绸之路”实为古代商道。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和水源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是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3)南坡为阳坡和背风坡,热量条件好而水分条件差,北坡为阴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差而水分条件较好。这是造成两坡自然带高度和类型差异的原因。(4)“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得益于铁路、公路交通和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得益于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等。 答案:(1)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线分布(任答一点) 低 水资源 (2)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均衡。 (3)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比比坡高。北坡为阴坡,与南坡相比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 (4)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有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矿产资源、能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任答四点)。 13.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A省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近年来,某乳品集团还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兰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材料三 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材料四 西欧人的饮食结构以乳肉产品为主。西欧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下表为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状况。 国家 英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 90% 76% 90% 97% (1)A省在“奶牛带”上的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该乳品集团在上海建加工基地,主要目的是什么? (2)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许多地区地表植被退化严重,C地区尤为突出。简析由当地农业生产方式造成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3)由材料二、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与西欧乳畜业及乳品业发展条件的差异。 解析:(1)A省区为内蒙古,我国畜牧业基地,草场资源广阔。上海人口众多,消费水平高,乳畜产品需求量大。(2)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3)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概括即可。比较我国与西欧乳畜业、乳品业发展条件差异可从草场类型、分布和发展水平、技术状况、市场状况等方面回答。 答案:(1)接近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2)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原超载严重。②过度开垦,造成大范围植被破坏。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及大城市周围。 自然条件:我国牧草多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原、山地草场地区;西欧多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平原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我国发展技术水平低,多远离市场、交通不便,生产历史晚,乳肉加工、保鲜技术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较低。(或西欧发展水平高;饮食结构中乳畜产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紧邻市场,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生产历史悠久,乳肉加工、保鲜技术水平高)。 三、探究性学习 1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竹子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一般3~5月出笋成竹,6~7月新竹生长旺盛。竹子的用途十分广泛,除加工成食品、工艺品外,更可用于建筑、化工、饮料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2010年浙江省竹林面积占到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4.6%,而竹产业产值却占到全国的32.0%,形成了“两头向外”(原料从省外输入,产品向省外和国外输出)的外向型竹产业。 材料三 中国竹林分布图 (1)在我国北方竹林区种植竹子最好选择朝南的山谷、山麓地带,而南方竹林区却最好选择在朝北的山谷、山麓地带。请解释原因。 (2)分析浙江省形成“两头向外”的外向型竹产业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的竹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林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说明我国南方山区发展竹产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解析:(1)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差异是竹子种植的重要影响因素。北方水热不足制约竹子生长,南坡山麓向阳、降水多,水热条件好。南方烈日、高温不利于竹子生长,选择北坡适宜竹子生长。(2)浙江竹子资源不足,原料不足,产业基础好,产品种类多,市场需求量大。这导致竹子从外地引入。国内外市场竹制品需求量大,便利的交通条件利于竹制品出口。(3)竹产业产业链延长,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水土保持。 答案:(1)在北方林区内,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的干旱和冬季的严寒,所以要选择春、夏降水量大,背风向阳朝南的地方。在南方林区,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夏季的烈日和夏、秋的台风。所以要选择背风背阳朝北的地方。 (2)由于浙江省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较好,产品产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本省竹林资源供不应求,所以部分原料需要从省外输入;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国内、国际贸易(商业贸易)发达,所以产品行销国内外。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