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跳出题海高考地理 师生纠错专题讲解试题研究漏洞扫描地形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复习
“地形”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地形、地貌与地势 (1)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一般从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常见陆地地形有五种,每种地形都有自己的海拔范围,如平原在200米以下,而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 (2)地貌指地表起伏的形态,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种类。主要有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每大类还可以细分,如流水地貌包括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注意没有搬运地貌)。每种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 、演变规律。 (3)地势是地表形态高低起伏、险峻的总体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海拔、相对高差及坡度的陡缓等。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从成因看,二者都是外力侵蚀地貌;从名称看,一字之差,极易混淆。但是二者形成的背景不同:丹霞地貌分布在湿润地区,属流水侵蚀地貌。其形成过程是:沉积的红色砂砾岩、屑岩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岩层山块形成了丹霞地貌。而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属风力侵蚀地貌。其形成过程是:早期沙漠里的基岩平台高地,基岩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昼夜温差和偶尔的暴雨促进了风化。由于风的长期磨蚀作用,上部松散的岩层垮塌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壳变动引起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叫地质构造。由此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痕迹在地层中的保留,构造地貌是岩层运动后的地表形态。如岩层弯曲后形成 褶皱构造,构造地貌上表现为褶皱山;岩层断开并错位形成的地质构造叫断层,地表上的构造地貌常为沟谷、洼地。 2.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误区:地形特点与地势特点的描述相同。 矫正 : 地形特点指该区域中的地 形种 类、分布、海拔 、地势起伏、地貌类型等 ;地势特点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 态势 ,属于地形特点范畴 。该题的答案是 :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中、东部高,西部低。 拓展:描述地形特征有四个部分: (1)地势特点(海拔高度、地势高低起伏); (2)地形类型构成(由哪些地形组成、哪几种为主);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有特色或典型的地貌形态。如我国的地形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定向排列明显。而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问题2】对右图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 .Q处 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 误区:判断地质构造只看 地貌形态而不看岩层分布状态。 矫正:判断地质构造类型的关键是岩层分布状态。图中P处是外力侵蚀后的向斜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新。②岩石所属类型是沉积岩,是由早期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所以答案为D。 拓展:已被侵蚀的地貌, 可根据地层“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来判断。油、气与水常在同一沉积层,油、气比重轻,常聚集在背斜顶部,水则聚集在向斜槽部。 3.教学诊断研究 (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改区直接考查初中地理知识的试题很少,但初中是高中的基础。地图、各大洲地形、地势及地质成因,主要国家地形概况等知识是掌握本部分内容的基础。 (2)概念不清,答题犯晕。本专题中的专业地理名词较多,但因高考一般不直接考查概念,导致平时教学中教师重视不够,概念容易混淆,理解有偏差,经常答非所问。如地形与地貌、地形与地势的区别等。 (3)转换不熟悉,图物两张皮。等高线图是本专题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高考的重点,但平时教学时没有训练学生将等高线图与实际地形、地物熟练地进行转化。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高考对地形部分的考查范 围较广,各地试卷均涉及到,所占分值也较大,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以地形、地貌的景观图片为情景材料,考查地形分布、地貌种类、地貌形成原因、地质循环、地球圈层构造等内容。 (2)通过等高线图判读地貌类型、小区域气候特点、农业布局、工程建设、景点情况、陡崖高度等。此类问题要结合地图和其它地理 的相关知识才能很好解 (3)以经纬网图或区域轮廓图为背景,隐含考查区域内的地形分布,以此为背景,进而考查其它地理知识。如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旅游等的影响,包括水能开发、流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 (4)以某一地质灾害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灾害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灾害防治。如日本福岛海啸、火山爆发等。 2.内容整合 (1)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的数值特点:①同线等高,相邻两 条等高线的高差为一个等 高 距 或 为 0 。 ②曲线闭合。等高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因图幅所限,一幅图上的外围等高线不一定闭合。 ③大于大的 , 小于小的。如图,P区域中各处海拔低于400米;Q区域内各处海拔高于600米。 ④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因为同一地点不可能有两个高度。 ⑤0米线表示海岸线;4000米以上反映青藏高原或高山的特征。 等高线形状与地形的关系:①高凸为谷。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倒V字形,中部海拔较两侧低,此处为集水区,易发育成河流。 ②低凸为脊。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向低处凸,呈V字型,中部海拔较两侧高,此处为分水岭。 ③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数值对称,也叫山的垭口。 ④几条等高线相交处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 集的河流峡谷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工程量小),且要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安全);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的地方;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等深线较密(港阔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航道易淤塞的河流。 ②选“线”: 山区建公路要利用地形地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坡度,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断崖、沙漠、沼泽、冻土及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水库库区宜选在河 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来水量大;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不易被淹没的地区;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河的上游;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3)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理事物 ①判断河流水文:由山谷的分布 ,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由等高线的疏密判断落差、流速和水能蕴藏量。 ②判断农业生产:根据等高线地 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可以判断农林牧渔业布局是否合理。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4)岩石圈与板块活动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漂 浮在软流层上相对运动,构成了全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板块边缘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 ①板块生长边界:板块间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海岭(大洋中脊)等。 ②板块消亡边界:板块间相互挤 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全球消亡边界主要有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集中,海啸多发。 (5)部分特殊地形单元的成因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原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 成;死 海(贝加尔 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是因内力作用导致断裂陷落;北美五大淡水湖和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庐山、华山、泰山属于断块山;东欧平原是冰川堆积的结果,所以地表呈波浪状,并且土壤不肥沃;南极大陆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了丰富的石油,说明南、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6)河流地貌的分布 ①河流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分布 形成原因 地貌特点 冲积扇 山前 水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流速放慢,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平原 中下游 水速减慢,泥沙沉积成河漫滩 , 或洪水沉积 成洪积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入海口处 河流入海口,流速减慢,加上海潮顶托,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洼 ,河网稠密。 3.方法点拔 (1)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 形为盆地或洼地;外低内高,等高线较密集,且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500米 以上,等高线较密集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可参照上述方法判断。 (2)山脊、山谷的判断 山脊线与山谷线是等高线 地形图上很重要且易弄错的信息,它是进一步解答题目的基础。有两种方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注】可以进行区别: ①山脊部位等高线向低处 凸出(低凸为脊),山谷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高凸为谷)。 【纵向比较——注】 ②内部等高线海拔高,外围海拔低,即“内高外 低”为山脊;外围等高线海拔高,内部海拔低,即“外高内低”为山谷。【横向比较——注】 (3)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①等高线“上密下疏”为 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②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如山脊、山顶、房屋等)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否则不能。但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 图中要求是仰视还是俯视,注意陡坡下方附近的地点可能不能通视。 (4)前因后果联系法 比如:沉积地貌的上游必 然有侵蚀地貌,两者的关系在下图中得到体现。图中a为风力侵蚀,b为风力搬运,c为流水搬运,d为流水沉积作用。 (5)地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如何快速 、准确地判断出图中的岩石种类和岩浆的位置? 方法是 :先找出岩浆,后确定岩浆岩,最后确定其它类岩石。这类示意图无论怎样复杂或简化,只有一个箭头向外的位置必是岩浆,而岩浆所指向的必然是岩浆岩。很明显,图中d为岩浆,b为岩浆岩。 (6)蝴蝶法求陡崖高度 陡崖相对高度的通用公式为 (N- 1)d≤ H<(N+ 1)d(N为通过陡崖 的等高 线条数 ,d为等高距)。但其取值范围会随情况不同而缩小,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 用“蝴蝶”法可化繁为简。如图,根据等高线图的基本知识,可知A、B两点的海拔范围。然后在数字上画“蝴蝶”,交叉相减,得出陡崖相对高度的范围。但要记住其最小值中总有等号。 三、试题研究 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读下图,完成1~2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误区分析】:第1题中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的位置不清楚,加上前3个选项均是地壳部分,对学生干 扰较大。第2题误选A,没有抓住“在地球表层”。 【解题思路】:第1题着重考查岩浆来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火山喷发中的岩浆冷凝,而岩浆来 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因此岩浆仍属地幔部分。第2题,该山体的岩石的确为喷出岩,但在地表经外力作 用后,可转化为沉积岩。 【参考答案】:D C 考点2:各大洲地形、地势概况、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误区分析】: 随着新课程对空间定位和区域 地理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各大洲地形、地势及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学生也不太清楚。 【解题思路】: 该题用南美洲地形剖面图考查 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推理及巴西的工业、农业等。该剖面在南美洲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区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巴西的工业集中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热带草原区。 【答案】: C 考点3:等高线地形图、地图 读下图,回答4~6题。 4.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5.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误区分析】: 第4题将等高线与河流、交通线等线形地物混淆,数不清等高线的条数,也就判断不出最高和最低海拔数值。第6题确定不了建坝位置或找不出另一条50米等高线。 【解题思路】: 第4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20—25米,所以最大高差接近65米,但未到65米。第5题,图中四处,③(而非②)处等高线最密集,高差最大,流速最快。第6题,题干要求坝高13米,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顶端最高与50米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米等高线,由图例比例尺可知坝顶长约40米。 【答案】:C C B 四、漏洞扫描 1.下图中A处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A处为山前一扇面地形,再根据两侧的河流及西北部较陡的山地,可判断A为冲积扇。冲积扇主要是峡谷中的河流冲积泥沙在山前缓坡堆积的结果。 【答案】B 300 200 400 a b c d 图例 等高线 山峰 房屋 471 以下两幅图中,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3.右图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入射时间最长,且受左图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图中三地的植被、岩层、地质构造及所受的外力作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A.植被:植被不同主要体现了降水的差异 B.岩层:河床以下的基岩均为沉积岩 C.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背斜和向斜 D.所受外力:分别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答案】:B 5.如果对该条河流流域进行开发,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地势高,可以修建大型水库以开发水能资源 B.B 处是储油构造,一定能够开发出油气资源 C.C 处以下河段流量较大,可考虑开发水能资源 D.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开发方向和利用方式 【答案】:D 下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6~8题。 6.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6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答案】:B 7.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0℃ B.20℃ C.30℃ D.40℃ 【答案】:C 8.一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D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形成此地貌的原因是 。 10.该地区准备修建a村到b村的公路,较为合理的是图中①、②两个方案中的 。相比另一方案,这一方案的优势是 。 11.河流I、Ⅱ相比,开发航运潜力更大的是 。此河流开发航运的有利条件有 。 【答案】9.河口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0.② 线路②沿谷地修建,地势平坦,难度小,成本较低。· 11.Ⅱ 河流Ⅱ中下游河道宽,通航里程长,并且能够实现河、海联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