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专题整合演练提升15
专题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30分钟)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取池塘中的5种生物,并对其进行食物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 河蚌 √ 泥鳅 √ √ 水蚤 √ (注:“√”表示捕食关系。) A.调查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水蚤和泥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流向水蚤的能量是小球藻净生产量的10%~20% D.池塘中水蚤和河蚌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绘制这5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 乌鱼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其种群密度,选项A正确;据所画食物网分析,水蚤和泥鳅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选项B正确;水蚤、泥鳅、河蚌同为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小球藻真光合生产量的10%~20%,选项C错误;水蚤和河蚌减少,则泥鳅可获得的小球藻增多,乌鱼获得的能量增加,种群密度上升,选项D正确。 答案 C 2.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3.(2014·湖北天门调研)以下是生活在①、②两地区的人的食物结构,其对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栽培土壤含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解析 单就“一个人”而言,吃玉米未必比吃牛肉获得的能量多,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但能量“传递效率”不逐级递减,重金属盐沿食物链具“富集”作用,故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多。 答案 C 4.(2014·南通三模)(多选)右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海域三个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种生物处于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 B.碳在三种生物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C.鱼鹰鹗等的捕食离不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三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 该捕食关系中无生产者,不能确定其营养等级关系,A错误;三者通过捕食关系,使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B正确;鱼鹰鹗等的捕食需依赖于信息传递获取被捕食者的信息,C正确;如捕食者增加.被捕食者减少,后捕食者数量随之减少等,反之亦然,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三种生物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 答案 BCD 5.(2014·河北衡水模拟)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3条食物链 B.从能量关系看,③最多占到①的0.04,因为①②中能量均不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该生态系统共有五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均可有多种生物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利用,使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解析 图中只显示了营养级之间的关系,而同种生物也可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中,不能依据图示判断有几条食物链;任何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不可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图中只有4个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答案 B 6.(2014·南通二模)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解析 图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是消费者,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生物;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 B 7.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图所示能量金字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间的关系是捕食 B.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C.该水域受到酱油厂废水的污染后,生产者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D.该图要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该群落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应有三个营养级,A错误;该群落中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都小于10%,B错误;该水域受到酱油厂废水的污染后,生产者光合作用会降低,生产者的数量会明显减少,C错误;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答案 D 8.(多选)下表是工人在池塘中单独养殖和混合养殖甲、乙两种鱼类时所统计的它们摄取池塘中生物种类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单独养殖 混合养殖 食物 浮游动物 水草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水草 底栖动物 鱼甲 43% 37% 15% 47% 46% 5% 鱼乙 40% 34% 20% 10% 49% 38% A.池塘内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在垂直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 B.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池塘严重干旱后经次生演替会形成一片草地 C.不需外界投入能量该生态系统就能达到能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D.鱼甲、乙在生态系统中所处营养级一定有第二、第三营养级 解析 表中池塘内生物的分布明显体现了垂直结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鱼甲、乙所摄食表中生物的总量都小于100%,且该池塘为养殖鱼塘,需要不断输出鱼类,因此要不断投入饵料,不投入能量则能量的输出大于输入;鱼甲、乙的食物有水草和浮游动物,因此可以推测所处的营养级一定有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答案 ABD 9.(2014·南京、盐城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B.引进互花米草后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双向的 D.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 解析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更多,能把更多的废弃物中的能量加以利用,A正确;引进互花米草后造成生态灾难的原因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的是双向的,也有的不是,物质能循环利用,但在食物链中也不能双向进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D正确。 答案 C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10.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 )。 A.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 B.物种多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 解析 简单生态系统若达到稳定,其中的生物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也相近,故A错;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故B正确;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不止一条,而且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又不止一种,因此当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它的位置可以由同一营养级上其他生物来取代,故D正确。 答案 A 11.(多选)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弱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 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据此分析坐标图,可找出随时间(横轴)推移,甲、乙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表明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恢复力稳定性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故只有C选项正确。 答案 AC 12.(2014·苏锡常镇二模)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某地区将拦河筑坝兴建大型水库,则下列有关推论中,不成立的是( )。 A.将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区域的小气候受到影响 C.改造后形成的地理隔离必将导致新物种产生 D.利用水能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 解析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筑坝属于典型人类活动,A正确;湿地对局部气候有影响,筑坝会增加水域面积,可能会改变区域气候,B正确;地理隔离后如果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化不大,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也就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相比于传统热电厂发电,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可降低CO2的排放量,D正确。 答案 C 大题冲关练 13.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大气C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CO2浓度升高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_______。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若蛇数量减少,则蟾蜍天敌减少,其数量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2.46×108(kJ)。当蛇的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 ÷20%÷20%+3/4÷20%÷20%÷20%=100(kg)。当蛇的3/4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20%÷20%÷20%+3/4÷20%÷20%=50(kg)。故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3/4可节省草100-50=50(kg),这部分能量传递到人,则人比原来增重50×20%×20%=2(kg)。(3)分析图2可知,正常大气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大气CO2浓度组,说明CO2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减弱。 答案 (1)样方 自我调节 (2)2.46×108 2 (3)抑制 增强 促进 减弱 14.(2014·苏锡常镇二模)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原理来设计的。 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原因有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2)图1中的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最为关键。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独立的沼气池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__________。 解析 (1)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利用的原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过合理使用动物粪便,减少秸秆的焚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2)生产者必须是自养生物,图中自养生物包括水稻、大豆。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所以人的作用最关键。(3)将进料口开口在沼液层可以防止进料时充入氧气,影响微生物代谢。独立的沼气池中虽然有多种微生物,但都是以分解者的形式存在的,所以不能看作生态系统。 答案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减少了动物粪便的污染,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等) (2)水稻、大豆(出现蘑菇不得分) 人 (3)保持沼气池中无氧的环境 不能 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 15.(2014·南京、盐城二模)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请画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_______。 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_______的大量减少,则会加剧温室效应。 (2)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精确到百分位)。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该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2中的A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解析 (1)根据题意,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可以判断出A、B、C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根据能量流动的10%定律,可以判定a是初级消费者,b和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因此,食物网可以表示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即环境容纳量(环境承载量)。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一方面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破坏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所以人为因素导致图中A(生产者)的大量减少,则会加剧温室效应。(2)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可以假设C同化的总能量为1。则当C的食物比例为A∶B=1∶1时,A同化的总能量为0.5÷10%+0.5÷10%÷10%=55,当C的食物比例调整为A∶B=1∶2时,A同化的总能量为÷10%+÷10%÷10%=70。而事实上A同化的总能量是不变的,故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为原来的倍,约为0.7857倍,题目要求精确到百分位,即0.79倍。根据下图可以发现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在于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案例表明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2中的A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是通过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实现的,表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答案 (1)K值(环境容纳量) A(生产者) (2)0.79 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