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考前技能篇1】——精通选择题解题技法快速得高分 一、解答选择题遵循原则:细心。‎ 二、答题技巧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材料。文字材料,须注意时间、地点、新名词等;图像材料,须注意的有图名、图例、指向标等;表格材料,须注意单位、总量与比重等。‎ 第二步:审题干。须注意关键词、限定词。‎ 第三步:审选项。须注意选项的说法正误、选项是否符合题意、是否为雷同项等。‎ 针对选项,常见的错误有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与之对应的选择题题型有:‎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三、解答时主要通过排除法、比较法、优选法、逆推法判断选项正误。‎ ‎1.去伪存真——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择肢错误或题干与选择肢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答案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来自教材或信息,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多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当我们对某道题所要选的正确选项不能确定时,可用排除法,该方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全面分析题干和图表内容。审题干时要逐字逐句观察题干的文字性叙述,充分全面地挖掘题干的规定性要求。‎ 第二步:由已知条件出发,找出答案中的错误选项,并将其一一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 ‎2.排同存异——比较法 比较法往往用于选项的比较,在4个选项中,往往对题干信息分成两种判断,对两种判断再进行的不同表述。经过比较找出选项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深度、 广度和准确度,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考查学生对比较法的掌握程度。‎ 若在选项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表达意思一致时,可用比较(排同存异)法,该方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各个独立的选项进行分析,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初步确定正确选项。‎ 第二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对比、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再次确认正确选项。‎ ‎3.优胜劣汰——优选法 该法常用于人文地理选择题的判断。适合运用优选法的选择题的各选项都不同程度地与题干有联系,不同于一般的正误关系,因此,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选项,解题时要通过对比,分析其“质”、“量”与题干的相符度,从而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试题要求对每个选项都读明白,比较鉴别,优胜劣汰,在众多的答案中寻找最佳的答案。‎ 当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的设问又有限定词,如“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在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此时常用优选法,该方法应用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步:找出设问限定词。细读题干内容,尤其是设问,在设问中的“最”、“主导”、“第一”等限定词上做好记号。‎ 第二步:结合题干,比较选项,进行优选。优选时往往要结合题干信息,从题干信息判断最佳选项。‎ ‎4.追根溯源——逆推法 逆向思维包含多种形式,常见的形式有:逆用知识、逆向推理、反证法等。突破思维障碍的关键是结合题目给定的信息,逆向思考,合情推理,最终找到解题思路。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倒逆,选择出这一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或条件。逆推法(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利于拓展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利于防止思维的僵化、克服习惯性思维。‎ 当设问出现“原因”、“影响因素”、“结果”等词语时,该类选择题为因果型选择题,常用逆推法,该方法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逐字逐句审读题干,弄清“因”或“果”。‎ 第二步:假定选项正确,然后把它放到条件中去检验,从而逐一排除或确定。‎ ‎【考前技能篇2】——剖析综合题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综合题答题原则为“精炼”,答题技巧分“四步”:‎ 第一步:精准审题,注意审关键字词,分值分配等。‎ 第二步:迁移套用,主要是迁移所学知识,套用课堂归纳的答题模板。‎ 第三步:对接材料,套用模板表述时要和材料相结合,提取恰当信息,转换表述。‎ 第四步:规范作答,注意条理、简洁、完整。‎ ‎1.特征描述题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答题模板】‎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特点即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4.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 ‎5.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6.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7.聚落分布特点:从多少、分布地形差异等分析。‎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10.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2.问题列举题 列举问题时要注意解读分值,列举不重复。环境问题的列举主要从题意判断,若是城市环境问题,则从城市就业、交通、住房、治安、环境等角度说明,若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从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干旱缺水等角度说明。‎ ‎【答题模板】‎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直接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淡水、土地、矿产与能源的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获取 华北平原缺水严重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藏羚羊等数量减少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使用农药 伦敦的光化学烟雾 固体废弃物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城市垃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 汽车鸣笛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污染物排入海洋 海上石油泄漏等 城市问题 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失业率高;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贫民区集中,社会矛盾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问题 资源衰竭、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 ‎3.原因分析题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答题模板】‎ 地理要素 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 等温线走向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 降水 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 盐场形成 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 城市区 位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资源、科技、政治、开发历史、旅游、宗教等 商业中心 便利的交通条件、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广阔的市场、地价等 工业区位 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资源因素(原料、燃料)、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 价格、素质)、历史因素(工业基础)、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农业区位 自然因素:土地(地形、土壤)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数量、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工业基础 港口码 头区位 自然条件: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政策条件 ‎4.措施列举题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以下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题模板】‎ 问题表现 措施 外流湖缩小 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 旱灾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能源问题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如能源的调配、开发新能源;节约利用、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发达国家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 传统工业区 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发展交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水资源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保护水源地植被,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梯级收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等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生态问题成因及措施列举 地区 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防治措施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多大风;过度樵采、放牧、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物固沙,恢复自然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林牧;控制人口增长 东北地区 黑土流失 夏季降水较多,黑土地的开垦 ‎ 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保护湿地,减少沼泽地的开垦 华北平原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 改良灌溉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采用农业化学措施 黄土高原 水土流水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高原地形,坡度大;毁林开荒;开矿(煤矿)‎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矿区土地复垦 东南丘陵 水土流失,导致“红漠化”‎ 春夏季多暴雨,冲刷土壤;丘陵山区,坡度较陡,更易侵蚀;能源短缺,乱砍滥伐植被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山区能源利用,如山区小水电,农村沼气等 云贵高原 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 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对植被破坏、陡坡开垦 禁止陡坡开垦,退耕还林 ‎5.区位评价题 评价类问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分析利弊”“影响”等关键词,常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四大类问题的区位分析,答题模板比较相似,都是从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说明,但也有差异。该类问题设问时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直接评价,可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多角度分析利弊,如评价我国农业生产区位,利—地形多样、发展多种经营,不利—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第二,给出限定条件,如评价优势区位条件,就只能从优势分析。‎ ‎【答题模板】‎ 农业 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文、土壤、交通、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工业基础 工业 原料、能源、土地、水源、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安全、个人行为、工业惯性、环境因素 交通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合理布局、发展经济、地方需要、巩固国防、民族团结等 城市 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基础、政治中心、科技、旅游等 ‎6.影响阐述题 影响阐述类综合题的设问一般有“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分析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南水北调、能源跨区域调配等的影响。解答时要有整体性的观念,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 ‎【答题模板】‎ 地理要素 思维方向 水利工程(水库)利弊评价 有利影响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的大小,调节库区气候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等生态效益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对库区原有生态环境和疾病的影响等;对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海岸侵蚀状况、河口三角洲面积、生态破坏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迁入地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 城市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对人口合理流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生产效率、科技文化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与乡村交流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的影响 负面影响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产业转移的影响 转出地 产业升级、环境污染减轻、就业机会减少 转入地 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环境污染 调入地 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紧缺、缓解环境污染 资源调配的影响 调出地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环境破坏 交通建设的影响 有利 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需产品运入;巩固国防、民族团结,扶贫等 不利 破坏生态环境、占用耕地 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不利 耕地资源减少,污染耕地等 ‎【考前技能篇3】——答题过程中如何突破地理思维 技巧1 利用地理事实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事实即各种地理常识,主要由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内容组成。‎ 依据地理事实对选项进行判断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也是用来解答综合题的重要依据。该类试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提供一幅地图或一段地理事实材料,然后就这一幅地图或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地理区域、地理问题设问。选择题中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该地最可能是”“图中各数码依次为”等。综合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描述该地××的分布特点”“说明××的变化特征”等。‎ 技巧2 利用地理规律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解答高考试题经常运用的地理规律主要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演变规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等。‎ 技巧3 利用地理原理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原理是指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也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最主要依据。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的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网点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 技巧4 利用图表信息突破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其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文字性材料无法替代的。地图类型多样,主要有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读图时要明确观察对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要启发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技巧5 利用知识迁移突破地理思维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式,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巧6 利用图像突破地理思维 利用图像解答问题,是指将没有图或有图但需要转换的试题,通过描绘略图或把图形转换成自己较为熟悉的另一种图形,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图解法能显现答题的思维过程,避免由单纯地想象而产生的思维失误。灵活运用图解法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往往能事半功倍。‎ ‎【考前技能篇4】——地理图表的判读 一 地理统计图表 ‎【技巧归纳总结】‎ ‎1.坐标图的判读 ‎(1)平面直角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 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④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 ‎⑤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在判读时要掌握两种方法:‎ ‎①箭头指向法:‎ 第一步:先在坐标轴的外侧按照三角坐标值由小到大画三个箭头。第二步:从图中某点分别做平行于三个箭头的三个箭头,其与所对应坐标轴交点对应的值即为所读取的数值,如下图所示甲点:(a:20%,b:40%,c:40%)。‎ ‎②最小值法:‎ 从图中某点(如图中F)分别做三个轴的平行线,与每个坐标轴均有两个交点,取这两个交点中数值最小的点,即为该点的数值。如图中F点与第一产业有两个交点R、P,与第二产业有两个交点N、K,与第三产业有两个交点O、M,图中F点的数值即R、N、O对应的数值。‎ ‎(3)三维坐标图 三维坐标图可以用来表示某点的空间位置,如某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也可用来表示影响某一地理事物三个要素的关系(如图甲),图乙反映的是月份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读数时,要注意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 ‎2.扇形图与饼状图的判读 扇形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个扇形面,每个扇形承载一项数值,其大小用来表示相应数据项占该数据系列总和的比例,可以用来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饼状图是在扇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统计图。饼状图在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可反映总体的绝对值。‎ 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判读步骤:①审清题意,阅读图名;②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上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③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在脑海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④了解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对数值进行排序。‎ ‎3.统计表格的判读技巧 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二 地理示意图 ‎【技巧归纳总结】‎ ‎1.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2)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 ‎(3)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图通常是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该类图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的主题是什么。‎ ‎(2)分析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4)通过分析之后,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结关系,重新梳理一遍,对应设计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3.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1)识别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2)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3)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 地理景观图 ‎【技巧归纳总结】‎ 地理景观图是用画面直接展示地理事物的图,图中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地理景观图不仅能考查考生的图像判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自然原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景观图判读的方法如下:‎ ‎(1)分清地理景观图的类型。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图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和林地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2)读图名。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哪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3)读图中的地理要素。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4)分析景观图中的地理要素。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答题目。‎ ‎【考前心理篇1】——我自信 我成功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个考生不产生一丝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是过度的焦虑所引发的忧虑、烦躁、思维的迟钝僵化,记忆力的衰退,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动摇和对高考的恐惧感,对自己的焦虑所产生的焦虑--也就是焦虑的二次反应更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其实焦虑如果是适度的话,也有它有益的一面,那就是它会导致意识缩窄,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就好像运动员比赛前的适度紧张那样既正常又必须,对此不可反应过度。‎ 过度的焦虑是只有弊而无利,要加以适当的调整,虽然过度焦虑产生的原因因人而异,但基本原因是对高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知因素设想的过多和过于严重--考题太难,太紧张产生"晕场"反应,考前失眠,考的知识正好没复习到。粗心的习惯,感到自己复习的不充分,发挥失常……,把这么多意外均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在同一事件中出现,有着钢铁般神经的人也难以承受,况且常人?但这种庸人自扰的思维方法却是不少人所采用的,如果你知道这些未知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一定强度以上与焦虑度是正相关的关系的话,倒可能反而平静下来。把过度的焦虑弱化到一定强度以下,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建议的方法是:‎ ‎1、强化自信心。‎ 仅就高考复习的十个月内而言,题目做了成千上万,老师讲,自己练,一遍又一遍,该掌握的已经掌握,无需太担心了,考生要有几分“鸡一叫天就亮,管它天亮不天亮”的无畏气概,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要有种自我意识;万事俱备,只等高考场上把自己十二年培养的能力和智慧尽情展现的那一天的到来!‎ ‎2、不要过于关注预测高考的结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几十来天如何迎接高考的过程----把心态调整到最佳,把时间用到最能见成效的那部分知识的复习上,难题少做些,中等难度和基础的知识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做一方面是高考本身的特点所要求,另一方面这样的准备过程更加增强了自信心。‎ ‎3、希望考生真正知道,在心理上将你打倒的其实也许不是焦虑的本身,而是面对焦虑你产生的更深的忧虑、恐惧、不安,只要你能坦然面对,适当调整,焦虑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降到最低限度,而它的积极作用将会使你受益。‎ 准备高考的过程虽充满着艰辛,到今天甚至似乎已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认真体会一下,整个过程对自己的成长、培养自己面对挫折而不沮丧的意志品质,利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心理出现问题如何自我调整并寻求他人的帮助,男女同学间微妙感情问题的理智处理,对比高一、高二你成长了很多很多……正如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回顾高考的过程时所说:没有高考的人生也许不够完整,把它当作是人的一生的宝贵经历,你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有痛苦,但痛苦却含括着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和快乐。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陆幼青在《生命留言》一书中所体现的对生活的“慢慢走,欣赏啊!”的豁达心态对我们考生的焦虑将会起着很好的按摩作用。‎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基础知识上的查缺补漏,生物钟的提前调整,对历次重大考试中失分因素的详尽分析和对策的制定,错题的重温,松中有紧的生活节奏的安排,保证适当的学习强度,从而保持思维的快速和兴奋,自信而又有几份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不绝对而有弹性的高考目标,积极的心理暗示……所有这一切将铸成一个园满的结果——自我水平的正常发挥!‎ ‎【考前心理篇2】——天道酬勤 成功在望 记得王安石有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对于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广大高三学子来说,现在最后冲刺阶段,怎样飞上高层,俯览山河。‎ 距离2015高考已不足十天了,为了让学生适应高考,有些学校停课让同学们自由复习,有些学校要给高三学生放假让他们自由调整。高考来临,同学们应在饮食、睡眠、生理、交通、锻炼、学习及与同学老师交往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战斗的意志迎接高考,‎ 一、面对高考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不可怀疑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高考不仅仅是考知识,更重要是对考生各种能力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它要在分数上分出高低,为高等院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首先,要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实力。同学们一定要坚信自己三年的汗水不会白流,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获得的知识绝不会因一两次模拟考试而丢失。其次,给自己实力准确定位。自己的实力到底在什么位置,不可过高估计,也不可小看自己,要根据你所在的学校在省里、市里的位置,根据你在班里的相对位置来给自己准确定位。期望值可以适当降低一些,不要希望超水平发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第三,舍得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 确定好自己相对位置后,就要确定好对每一学科在一般情况下哪些有所为,哪些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时不会因为不会的题而焦躁,才能理智的对待它,并冷静的思考它,才能保证把该会的题拿下来,把自己会的题做正确,才有时间和可能冲击相对比较难的题,才会在整体上打赢一场高考总体战。高考是一场全省范围内选拔性考试,同学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足矣,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失易就难,把硬骨头啃下来,但是却失掉了大量的时间和分数,得不偿失。当然,高考时,同学们还要根据试题难易,做适当调整,但大方向把握住,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高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 二、要饮食有序、睡眠守规、锻炼有度,不要改变自己的日常习惯。‎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体力意志的较量,只有保持旺盛的斗志、充沛的体力才能争取考出好成绩。如何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模式或定论,就目前而论,尊重自己的习惯应该是明智选择。饮食一定要按时定量,要注意喝汤和大量饮水,切不可暴饮暴食,食物不可太油腻,要清淡而富有营养。不要临时性喝什么保健品和营养液,因为临时的饮用,可能造成胃肠不适。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平时吃什么,现在还要吃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给身体提供一个稳定养营和能源。“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一定要按照你自己的习惯,按时睡眠,按时起床和定时锻炼。什么时候睡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习惯,不可提前,也不要推后,要有耐心和一定的定力。运动不要太激烈,对抗性不要太强,要避免意外伤害。适当的锻炼使你斗志昂扬,学习效率提高,高质量的睡眠,会使你自己调节到复习迎考的最佳状态。‎ 三、要有计划统筹复习相关学科的重点知识,不可盲目行动也不可坐以待毙。‎ 高考是以知识为载体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考纲内的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温习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搞好高考的基础工程。一定要有计划有重点将各学科的主干知识或重点知识作为自己复习对象,一定要阅读思考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和环节。阅读教材并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本章本块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补充进来,搞清楚知识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勾勒出知识间的网络框架图。要和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联系起来,使自己思维发散开去,进一步完善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有两个观念需要纠正,一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实力已基本定型,不需要巩固和温习。高考时,有些同学将容易题做错,很大程度是想不起某个知识点,错失考分,这是对上述观点的有力批驳。另一个观点是遇到什么知识就复习什么,无目的无计划盲目行动也不可取,因为考纲内知识点考查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温习重点和热点知识,对提高高考考试成绩会更有效。‎ 四、保持一定的热度,每天必做相关学科的模拟试题,但习题的选择不可过难。‎ 高考是以考题的形式选拔学生,保持一定的兴奋度,避免自己在思维上懈怠,会使自己更好地适应考试,因此,建议同学们每天必须做相关学科各类型的考试题。考试题的数量一定要适度。不可太少,决不可过多,试题的难度以中等试题为宜,决不可过难。‎ 在试题选择上,可以做近来外地的模拟题,也可以做历年来的高考题,更要做自己做过但并没有做对的错题,尤其做本应该做对但在审题和表达方面出现问题的题。距离高考不足十天,时间对考生格外珍贵,选题一定要注重基础,决不可做那些难题怪题。在做题时间安排上,要科学安排,学科交叉。做题时,一定要在考试的氛围中进行,限时限量,要在答题卡上答题。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做题的秩序,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准确表达,力求满分。做后对于再三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找出自己的病根,梳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出自己问题,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对症下药,避免在高考中重犯此类错误。总之,通过每天的预热和练习,要在做题中找到自己的迎考方式,要在不断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战胜高考的信心和决心,使自己走进最佳的应考境界。‎ 五、要有稳定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关起门来搞复习。‎ 天气的燥热、学习的紧张、高考的压力和外界的不良干扰,都会使你情绪波动,这时,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用理智来战胜躁动。一是和父母要有良好的互动。孩子参加高考了,父母及全家都会全力以赴,但是否关心到位,或关心过度,作为孩子和考生,千万不要就此就向父母发脾气,这不仅仅是照顾家长面子,而是创造一定家庭氛围,只有平心静气的向父母倾诉和交流,父母才能更好的帮助你和恰当的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在家庭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你保持一种愉快的状态。当然,同学们的父母千差万别,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只要他们尽心尽力,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千万不可对他们提出苛刻要求。二是和同学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学习除了自主学习外,合作学习、互提互答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和同学交流,一个要积极主动,另一个要有实质内容,千万不可说闲话,使时间白白流逝。互相提问,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增添友谊将使你终身难忘。三是主动的和科任教师联系。毕竟他们拥有更多的学科知识和考试经验。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人际和谐精神爽”,稳定愉悦的情绪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考时提醒篇1】——养成良好考试习惯,决胜高考考场 高考当平时,平时当高考,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确保高考胜利。从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注意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第二,注意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我发现政治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词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词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第三,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我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第四,要注意由易到难。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第五,注意控制速度。平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道非选择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我觉得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六,注意书写规范,既对又全。试卷不是给自己批的,要给批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须书写规范,层次分明,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评卷人可能看不清,甚至找不到你的得分点,导致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却得了低分。因此做解答题时切忌只求结论,不顾过程,要力争既对且全,把该得的分都得到手。‎ 第七,注意防止慌场。所谓慌场,就是考试的时候,本来以为这个题对自己来讲难度不大,结果一看第一道题,当头一棒,怎么也找不着感觉。干脆把第一题放过去,再看第二题,发现第二题更难。连续碰上这么几个难题,心里就慌了。这一慌,脑子出现一片空白,本来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这种现象称为慌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当你慌场时,就想一想,如果是高考之前,遇到几次慌场,你能把它克服,到了高考的时候就不会慌场了。所以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遇到慌场,大可以这样想:多亏这次慌场不是高考,它提前到来了,高考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慌场了。这样一想,反而为这种慌场的到来感到高兴,一高兴可能就心态平和了。另外,就算高考时真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先闭目沉思,然后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就这么想:反正这一场考试已经这样了,我也别着急了,能做出一个是一个,也许我先把最简单的题目做出来,心态就平和了,头脑就冷静了,再回过头来看刚才这些题目,就找到思路了。所以把刚才遇到挫折的那几个题目放弃,去看其他的题目,而且看其他的题目时,也别指望有大的收获,这样很容易冷静下来,可能很快又找着感觉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应该这样想: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这个题目我既然不会,其他同学也不会轻松的,大家是公平竞争。这样一想,你不就不慌了吗?‎ 第八,注意考完以后千万别急着离开考场。考完试之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你的试卷集中了没有,一卷、二卷是不是都交齐了。高考经常会有老师把学生的卷子收走了,却把答题卡落下了,或者本来五张试卷,只收了四张。还有些考生考完了,把卷子放到桌面上走了,结果下一场来考试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一张卷子没收。这还是比较幸运的,交给老师以后,大不了老师受点处分,学生的卷子还没丢。但是你仔细想一想,要是你下一场没发现落下试卷,人家五张卷子,你只有四张卷子,受损失的是你本人。所以考完试以后,不要急于离开考场,要确认该交的卷子都被老师收走了以后再离开。‎ ‎【考时提醒篇2】——熟悉审题答题技巧,确保高考高分 一、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模拟训练(如下):‎ 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 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评价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比较两地水土流失带来损失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环境角度,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二、列出“模板”。所谓模板,就是教材中案例问题答案要点、平时老师讲的问题答案要点。具体见 ‎【考前技能篇2】‎ 三、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四、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五、确定“得分点”。得分点:从材料(文字、图表)中可以推测出来的,与问题联系最紧密的。记住把这是要点写在答案的最前面。‎ 六、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口语化)”、“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出现语法错误)”、“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Ⅰ、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尽量多使用地理术语作答 Ⅱ、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主动标明①②③④‎ Ⅲ、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分点 Ⅳ、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