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岳麓版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南怀化模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材料旨在反映( ) A.内阁阁员持掌宰相之职 B.内阁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 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 解析 据材料中“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可知有宰相之职的是太监,故选C项;材料中“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内阁掌握宰相之职,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模拟)《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史官个人才识 B.史著编撰意图 C.史料运用方式 D.史著编撰体例 解析 《明实录》是明朝官修的史书,《明史》则是清朝学者编制的史书,与史官个人才识无关,体现的是官方编撰的意图,故A项错误,B项正确;史料运用方式两部史书没有区别,故C项错误;史书编撰体例的差异不能出现对历史相反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7·河北沧州联考)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立为太子。这场国本之争反映了( ) A.文官体制对皇权的制约 B.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皇帝失去了太子册立权 D.历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 据材料“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立为太子”反映了文官体制对皇权的制约,故选A项。 答案 A 4.(2018·江西赣州模拟)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 A.扩大地方的权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整饬地方的吏治 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5 解析 根据材料中明清总督的职能“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可知总督将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集于一体,以改变各省权力分散的局面,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选B项。 答案 B 5.(2017·晋冀豫高联考)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 105 5 344 频率 0.85 次/年 1.7 次/年 2.7 次/年 5.31 次/年 18.5 次/年 19.9 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解析 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和频率与以前相比显著增加,明清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故选C项。 答案 C 6.(2017·湖南娄底期末)清朝雍正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详细记载了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卖双方。除了买卖双方及证人签字画押以外,官府也加盖了官印。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的主要作用是( ) A.进一步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B.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依据 C.致使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份地契详细记载了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卖双方,并双方签字,官府盖印,说明以法律的形式承认田主的土地所有权,故选A项。 答案 A 7.(2018·湖北武汉调研)《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载“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 620 吨流入了中国(约占世界银产量的一半)”。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 A.彻底废止海禁政策 B.拥有先进的手工业 C.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D.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解析 材料中现象得益于中国对外贸易中输出产品(主要为手工业产品的精美),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明末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此时中国并未废除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达,但封建政府仍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明末中国未进行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8·四川德阳模拟)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 5 节庵方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 ) A.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 B.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C.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解析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相符,故选D项。 答案 D 9.(2018·山西太原期中)明清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市镇相比其主要的区别是( ) A.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不同 B.城市的密度前所未有 C.城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解析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新繁荣,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大量新型的工商业城市兴起和发展,经济职能更加突出,故选A项。 答案 A 10.(2018·广东肇庆调研)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对外贸易发达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根据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反映了明代境内交通南北东西畅通,商品交流无碍,国内市场统一,故选A项。 答案 A 1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 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 A.经世致用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古今贯通 解析 据材料“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得出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故选A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古今贯通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2018·河北邯郸模拟)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5 解析 根据材料“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吉林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短长,不待言也。……谓见有短长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俗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 ——《李贽文集》 材料二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至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许苏民著《李贽的真与狂》南京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妇女观。指出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进步作用。(13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学说是如何体现“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12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可以得出肯定妇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据材料一“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孤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谓见有短长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得出认为男女在智力上平等;据材料一“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俗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得出批判了把国家败亡的罪过归之于妇女的观点。第二小问,从批判了封建礼教、宣扬了男女平等、有利于个性解放等方面回答。第(2)问,“政治走向”可以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社会风尚”是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平等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思潮变迁”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日趋活跃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 答案 (1)妇女观:肯定妇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认为男女在智力上平等;批判了把国家败亡的罪过归之于妇女的观点。(9分)作用:批判了封建礼教;宣扬了男女平等;有利于个性解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体现: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是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平等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日趋活跃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12分) 14.(2017·广东肇庆三模)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5 综合所有图片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答案 示例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一 主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同特征。(3分) 论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达,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明清时代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及推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9分) 示例二 主题: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3分) 论证: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而西方则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英国议会大厦表明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法治取代人治。 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到顶峰,耕耘图表明传统农业并无质的突破;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蒸汽机带来了工业文明时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出现质的突破。 科技文化上: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实用和经验技能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和推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9分)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