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时跟踪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时跟踪练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在少量食用碱中滴加食醋 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B 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 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 C 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 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 D 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AgNO3溶液 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 解析: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食用盐中加入的是化合态的碘,不能用淀粉检验,B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蛋白质不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D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C ‎2.化学实验中常将某些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或碱化。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  )‎ A.检验KClO3中的氯元素,可加入AgNO3和稀硝酸 B.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 C.检验蔗糖在稀硫酸中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应先用NaOH溶液碱化后才能进一步检验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时,先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稀盐酸酸化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现象 A 检验炭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B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中 C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9‎ D 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 将1 mL KSCN溶液与1 mL同浓度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解析:A项,应依次通过①CuSO4,②品红,③KMnO4(H+),④品红,⑤澄清石灰水;B项,使蛋白质变性,应加重金属盐;D项,应改变KSCN溶液的浓度。‎ 答案:C ‎4.(2017·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浓度小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 被氧化 C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D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 溶液中含Br2‎ 解析:该实验中苯酚不能过量,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苯酚中,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苯酚的浓度太大,A项错误;Na2S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于盐酸,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BaSO4存在,即部分SO已被氧化成SO,B项正确;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操作中未出现银镜,不能说明蔗糖未水解,C项错误;该黄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Fe3+,Fe3+可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Br2,D项错误。‎ 答案:B ‎5.关于下图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B.装置②中若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发生倒吸 C.装置③的实验可推断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9‎ D.装置④可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解析:A项,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中硝酸银过量,再加入硫化钠,硫化钠与过量的硝酸银反应会产生硫化银沉淀,故不能说明是氯化银转变为硫化银沉淀,不正确。‎ 答案:A ‎6.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 用同一电路测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溶液的导电性 B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C 证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向CuCl2溶液中投入金属钠 D 证明溶液中含有I-‎ 向溶液中加入淀粉 解析:通过导电性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必须使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A错误;金属钠投入CuCl2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u2+反应生成Cu(OH)2,金属钠不能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不能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C错误;淀粉只能检验出碘单质,D错误。‎ 答案:B ‎7.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B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SO2的还原性大于I-,A正确;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若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被氧化生成硫酸,FeCl3被还原成FeCl2,检验硫酸根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欲用KMnO4溶液检验FeCl2,但SO2也能与KMnO4溶液反应,使紫红色褪去,D错误。‎ 答案:D ‎8.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9‎ A.利用图1装置,可以研究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B.利用图2装置,可以利用乙醇制备乙烯 C.利用图3装置,可以利用生石灰和NH4Cl固体制NH3‎ D.利用图4装置,可以测定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体积 解析:Mg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Ca(OH)2有析出,说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A正确;实验室制备乙烯,用乙醇浓硫酸加热到‎170 ℃‎,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到液体中,但不能接触烧瓶内壁,故B正确;生石灰和氯化铵都是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防止形成对流,试管口用棉花,故C正确;NO2与水发生反应,故D错误。‎ 答案:D ‎9.下列实验所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均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光亮铁钉投入足量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血红色 铁还原浓硝酸生成NO2,铁被氧化为Fe3+‎ B 将氨气缓缓通入到少量AlCl3溶液中 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溶解在碱溶液中 C 向乙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微热 溶液先出现红色,后红色变深 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将装满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置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日光照射 烧瓶内有气泡生成 日光照射时,溶解在水中的Cl2逸出 解析: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没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故A错误;Al(OH)3‎ 9‎ 不溶于弱碱氨水,故B错误;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向乙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微热,溶液先出现红色,后红色变深,故C正确;氯水的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生氧气逸出,故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Mn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试剂,可作氧化剂和催化剂。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MnO2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欲探究MnO2的催化效果,需要用30%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 g·cm-3)配制浓度为3%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 g·cm-3)100 mL。简述其配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以验证MnO2的氧化性,可行的是________。‎ A.把MnO2固体加入到FeSO4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 B.把MnO2固体加入到FeCl3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 C.把MnO2固体加入到Na2SO3溶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把MnO2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3)该小组为研究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MnO2的氧化能力,他们控制KI溶液的浓度和MnO2固体的质量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 K,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验 酸或碱 现象 A ‎1滴0.2 mol·L-1 NaOH溶液 不变色 B ‎1滴水 缓慢变浅棕褐色 C ‎1滴0.1 mol·L-1硫酸 迅速变棕褐色 从上述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在酸性条件下,MnO2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二氧化锰的氧化性,让其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下列仪器可作为该反应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1)需30%的H2O2溶液100 mL×3%÷30%=10 mL,质量为‎10 g,需水‎90 g,即90 mL。‎ 9‎ ‎(2)B项MnO2固体不可能将FeCl3氧化,加入KSCN溶液也无实际意义;C项无论Na2SO3是否被氧化,都能生成白色沉淀;D项MnO2不能将稀盐酸氧化。‎ ‎(3)根据信息,棕褐色应该是I2溶液的颜色,因而MnO2将I-氧化为单质,本身被还原为Mn2+,据此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4)C为容量瓶,不能加热;B为烧杯,无法将制得的氯气导入集气瓶。‎ 答案:(1)用量筒量取10.0 mL 30%的H2O2溶液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0 mL水,搅拌均匀 (2)A (3)酸性越强,MnO2氧化性越强 MnO2+2I-+4H+===Mn2++I2+2H2O (4)AD ‎11.(2016·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9‎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图中给出了两种气体制备装置,一种是固固加热制气装置,一种是固液加热制气装置。如果选择A装置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如果选择B装置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首先要除去杂质,制备氨气的杂质只有水蒸气,由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因此要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干燥管的进出口方向为粗进细出,因此先接d后接c;其次要收集氨气,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要从短管进气,因此先接f再接e;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选择水吸收尾气,还要注意防倒吸,所以接i。‎ ‎(2)由题干内容“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反应为8NH3+6NO27N2+12H2O,NO2为红棕色气体,发生反应后变成无色气体,因此现象为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的压强小于外压,因此产生倒吸现象。‎ 答案:(1)①A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或B NH3·H2O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②8NH3+6NO27N2+12H2O ‎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12.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其熔点为-‎59 ℃‎,沸点为‎11.0 ℃‎,易溶于水。工业上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 ℃‎时反应制得。某学生拟用图1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9‎ ‎    图1       图2‎ ‎(1)A装置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 ‎(2)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高于‎60 ℃‎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NaClO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 ℃‎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___________;④在‎55 ℃‎干燥,得到成品。‎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浓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00 mL,稀释成100.00 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值为V2 mL(已知 2Na2S2O3+I2===Na2S4O6+2NaI )。‎ ‎①配制100 mL c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时,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步骤2所得溶液放置时间太长,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_ 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氯酸钾和草酸反应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二氧化氯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KClO3+H‎2C2O4K2CO3+CO2↑+2ClO2↑+H2O,制取温度是‎60 ℃‎,A需要温度控制,需要温度计。‎ ‎(2)二氧化氯的熔点较低,为收集二氧化氯,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所以应该采用冰水浴。(3)从溶液中获得溶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为防止析出晶体NaClO2·3H2O,应趁热过滤,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 ℃‎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所以用38~‎60 ℃‎热水洗涤,在‎55 ℃‎干燥,得到成品;‎ ‎(4)①配制100 mL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100‎ 9‎ ‎ mL容量瓶、量筒(可用可不用),故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ClO2很不稳定,步骤2所得溶液放置时间太长,ClO2分解相当于与碘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③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能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的原理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设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x,‎ ‎2ClO2 ~5I2 ~10Na2S2O3‎ ‎2 mol      10 mol  1×10-3cV2mol x=mol·L-1=g/L。‎ 答案:(1)温度计 (2)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 ‎(3)用38~‎60 ℃‎热水洗涤 ‎(4)①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偏高 ③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