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练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基础巩固组]‎ ‎(2017·商丘模拟)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的气温、降水量折线呈波动上升状态,所以气候趋向于暖湿化。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黄淮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有棉花、玉米、小麦等,故气候变化对该地玉米生产影响较大,A项正确;水稻、甜菜、甘蔗均不是该地主要农作物,影响较小。‎ 答案:1.A 2.A ‎(2017·天津红桥八校)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3.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  )‎ A.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 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 7‎ C.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 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 解析:陆地径流增加量除了水汽输送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外,还有陆地蒸发、蒸腾增加量带来的降水,则A正确。气温升高,蒸发、蒸腾作用都会增强,但全球整体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 ‎(山东济宁2017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读图完成4~6题。‎ ‎4.1960~2010年,该地(  )‎ A.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 B.草地面积逐年萎缩 C.荒地比重较为稳定 D.水体面积不断萎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1960~2010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小,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先减后增。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C ‎5.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草原转化为耕地 B.荒地转化为耕地 C.新活动地域的开垦 D.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图中看,草地、荒地、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所以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活动地域的开垦,C正确;不可能是草原、荒地、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A、B、D都是错误的。综上所述,C项正确。‎ 答案:C ‎6.据图推测,1990年以来该地可能(  )‎ A.冰川融化加快 B.河流水量减少 C.气候逐渐变干 7‎ D.台风灾害增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1990年以来该地水体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面积不断增加,说明该地水源增加,而该地位于农牧交错地带,可以推测是冰川融化造成的。综上所述,A项正确。‎ 答案:A ‎7.(2016·高考全国卷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及成因,难度中等。根据图示不难看出,河南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发生年数较多,南部较少。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降水变率影响。由图示纬度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一线经过河南中部,河南跨我国南、北方地区,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上差别较大。‎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能力提升组]‎ ‎(2017·广东韶关期初摸底)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为‎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 7‎ ‎1.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副热带高压 D.亚洲低压 ‎2.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3.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产生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  )‎ ‎①正值天文大潮 ②位于浅海大陆架 ③人海河流正处于汛期 ④围海造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风暴潮多由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引起,渤海湾纬度高,不会发生台风,应为温带气旋,B项对。第2题,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根据等值线疏密,渤海湾西南部海水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上涨幅度小,所以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D项对。第3题,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①对。位于浅海大陆架,渤海湾海水浅,海底的阻挡加剧了潮势,②对。此时是春季,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③错。与围海造陆关系不大,④错。A项对。‎ 答案:1.B 2.D 3.A ‎(河南安阳2017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4~6题。‎ 7‎ ‎4.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 B.山前洪积扇 C.峡谷 D.台地 ‎5.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6.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值线较为稀疏,说明该地坡度较缓,由图例可知,甲地为砂石层,而且位于河流沿岸,因此为河流地貌。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以判断,该地的河流流向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西北部为山地,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到达甲地时,由于地形变得开阔平坦,流速减缓,并向四周发散沉积,从而形成冲积扇,故答案选B项。第5题,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速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爆发,故答案选C。第6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作物需水量大,易出现春旱,应对春旱的有效措施是抽取地下水灌溉,D正确;植树造林、拆除库坝、禁止开矿等措施,都不能缓解旱情,A、B、C错误。‎ 答案:4.B 5.C 6.D ‎(2015·高考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第6题,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项。第7题,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4 ℃‎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第8题,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答案:7.B 8.A 9.A ‎10.(2017·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7‎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 ‎7‎ ‎64‎ ‎38‎ ‎731‎ ‎83 748‎ 蓄水量 ‎(万 m3)‎ ‎4 114‎ ‎3 017‎ ‎417‎ ‎1 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解析:第(1)题,特征描述类题目。在答题过程中需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第(2)题,考生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第(3)题,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水块与积雪。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 答案:(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