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8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卷)
训练8 苏联经济建设、西方经济政策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B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潍坊模拟)据统计,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在1950年进入快速恢复与发展时期。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就比1949年前的最高年份1936年还高出20%,提前完成战后经济恢复任务,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21.1%。这主要表明( ) A.我国的经济基础差,发展潜力大 B.人民群众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C.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发挥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党和政府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C项符合题意。 2.(2018·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答案 B 7 解析 从企业的空间分布中,不难看出,将民用和军用企业布置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B项正确。 3.(2018·清远模拟)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鉴于此,政府开展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B 解析 土地改革未改变分散经营方式,故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从农民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工业化建设集中提供原料,故B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为迅速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实行的“一大二公”的冒进运动,故C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出现的“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4.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导致了所谓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的出现,反映了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选项B符合题意,正确。 5.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答案 C 7 解析 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不符,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与题意相符,故选C项。 6.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悖,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均主义盛行的人民公社体制,故D项正确。 7.《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 A.都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 8.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 )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 B 7 解析 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的开始,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 9.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干精神 C.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答案 B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开始了,故A项错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特区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口号,体现了经济特区的实干精神,故B项正确;特区的做法是在社会主义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典范,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1992年才开始,故D项错误。 10.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故D项正确。 11.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381.4 1154.4 4722.9 38671.2 引进外资 (已利用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270.5 1028.9 5935.6 11329.4 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 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 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 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不断增长,说明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故C正确。 7 12.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 ) A.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B.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以后GDP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在1984、1990、2007年前后波动较大,这是因为1984年前后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2007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 4 600亿斤 4 300万担 1 100万吨 方案二(1956年1月) 6 400亿斤 7 000万担 1 500万吨 方案三(1956年8月) 5 000亿斤 4 800万担 1 050万~ 1 200万吨 材料二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8分) (2)材料二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8分) 7 (3)材料三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9分) 答案 (1)材料一中的第二个方案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第三个方案反映出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追求高速度,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中的错误: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之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3)实质是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材料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出现异常严重困难的局面。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出对“左”倾错误的认识不足,“左”倾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的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倾错误。 14.(2018·临汾一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变化统计表。 词语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左” 16 5 11 1 侵略 12 1 3 2 阶级斗争 13 4 4 1 制度 34 77 46 64 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 3 5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 37 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 4 16 非公有制经济 2 6 社会保障体系 1 4 ——摘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政治报告的词语 变化来看中共十六大的特点》 提炼材料中的一种变化趋势,并运用中国现代史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可以对整个用词趋势进行分析或者提出新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语言组织合理,无政治性错误。)(12分) 答案 示例一: 趋势:意识形态色彩(阶级斗争)逐渐淡化。 7 说明: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危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拨乱反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中共十四大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并不断深化发展。国际方面,冷战结束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意识形态的斗争日益淡化。因此,意识形态色彩逐渐被淡化。 示例二: 趋势:政府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说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等词语不断增加。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炼变化趋势。可以从表中数据来看,哪些在减少,哪些在增多,哪些持平。如:意识形态色彩(阶级斗争)逐渐淡化。其次,从所学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中提取支持该趋势的史实,加以论证说明。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危害。最后,根据论证说明,得出结论。如:淡化意识形态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长期经验教训的总结。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