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8.3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8.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3周 今天复习:苏联建设经验教训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名师点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1)国际: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俄武装干涉 ‎(2)国内:①列宁开始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俄国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评价 ‎(1)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2)积极方面: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②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3)消极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1)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2)经济:①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 ‎(3)政治: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试题演练】‎ ‎1.1922年3月“十一大”‎ - 5 -‎ 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 ‎【答案】B ‎【解析】‎ 终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故C项错误;D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名师点睛】‎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涉及领域 集中体现 影 响 经济 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 政治 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终集中于斯大林手中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 思想 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思想理论单调,学术及艺术创作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 ‎【试题演练】‎ ‎1.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5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我要练习 ‎1、(2015年安徽卷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D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观点明确,陈述有点繁琐,需要学生能找准关键信息,本题属于判断推理的选择题,对学生来说在临场的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能通过史料的“弦外之音”‎ - 5 -‎ 获取有效信息,从而高效的解题。试题有难度、深度,没有直接来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而是通过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的感叹这一细节,考查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的变化。‎ ‎2、(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出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强调雅典民主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都上升到义务的层次,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民主性。‎ ‎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 5 -‎ ‎ ——摘编自(美)伯纳德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 ‎【答案】(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7分)‎ ‎【考点定位】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新课标高考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导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对唯物史观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主要包括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D.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E.继承和发展: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F.原因和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G.现象和本质H.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I.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中的继承与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完善。‎ -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