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 ‎ ‎ ‎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地球上的大气部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多以示意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图表资料为载体,侧重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各种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今后,以区域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气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天气和气候特征的内容还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第一步:学前自检 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1. ‎ ‎2.气温空间分布→等温线图→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3.气温时间变化→气温曲线图→影响气温时间变化的因素分析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1]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 选B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3个重难点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1) ‎ ‎(2) ‎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2) ‎ ‎(3) ‎ ‎(4)→ 二、必须掌握的2个方法技巧 ‎1.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1)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2.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1.下图是沿29°N纬线所绘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大的原因是(  )‎ ‎①海拔高,空气稀薄 ②降水少,晴天多 ③空气洁净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有关②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北凸出 B.向南凸出 C.与经线平行 D.与纬线平行 ‎(3)下列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③地区小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④地区小 C.虽然④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③地区小,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虽然③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④地区大,但是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解析:(1)D (2)B (3)C 第(1)题,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该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原因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空气洁净等有关。第(2)题,②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小于同纬度地区,即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向南凸出。第(3)题,由于④地区海拔低,阴雨、云雾天气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所以④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第一步:学前自检 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1.大气运动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形成因素 ‎2.气压带、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3.降水地区分布年等降水量线图判读时间分配降水柱状图或折线图判读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 偏南风 C.东北风 D. 西北风 ‎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获取信息]‎ ‎1.从文字材料和设问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文字中获取“我国某地”“14日6时”“L为低压”“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第(2)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地的暴雨受图中低压系统影响而形成,根据比例尺可知,该低压系统在甲地西侧约‎100 km处。结合图中天气系统东移的速度可知,12~13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会控制甲地,导致甲地开始降暴雨,即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14日19时。第(3)题,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气压形势,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冬季时,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故在我国越往西北气压越高,而图中越往西北气压越低;春、秋季的北方地区也受高压控制,气压形势也不可能如图中所示;而东南丘陵自4、5月份开始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图中所示的气压形势。‎ ‎[我的答案] (1)B (2)B (3)D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2.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3)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二、必须掌握的2个方法技巧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少雨 ‎①‎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②‎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③‎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④‎ 锋面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⑤‎ 地形迎风坡 地形背风坡 ‎⑥‎ 迎岸风 离岸风 ‎⑦‎ 暖流沿岸 寒流沿岸 ‎⑧‎ 夏季风影响 冬季风影响 ‎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三、必须辨明的3个易误点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基于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迎风坡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不正确。迎风坡的降水是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到某一高度上,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越来越少。‎ ‎3.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符合上面的规律,但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面规律,如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四、必须弄懂的1个重要图示 等压面图和等温面图 解读程序:‎ 第一步,明确等压面和等温面的特点 若近地面冷热均匀时,等压面和等温面均平行于地面,且从近地面向高空等压面和等温面的数值越来越小;若近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和等温面均发生弯曲。‎ 第二步,读弯曲辨高低 等压面图: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高,如图中B、D点;等压面向近地面凹,气压低,如图中A、C点。四点气压大小是B>A>D>C。‎ 等温面图:等温面向高空凸,气温较高,如图中E、F点,等温面向近地面凹,气温较低,如图中H、G点。四点气温高低是E>H>F>G。‎ 第三步,根据冷热、气压高低,判断气流流向 等压线图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D→C→B→A。‎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2.(2013·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1)A (2)A 第(1)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第一步:学前自检 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1.气团冷、暖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变化(气温、气压、风、降水等)‎ ‎3.气旋、反气旋―→垂直气流、水平气流流向―→对天气的影响 ‎4.锋面气旋―→判断南、北半球―→判断冷气团、暖气团、冷锋、暖锋―→判断天气变化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3] (2013·北京高考)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获取信息]‎ ‎[解析] 第(1)题,本题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②等压线更加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②比①风速大;①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③‎ 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云量多;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②气压值高于1 015百帕,而③低于1 005百帕,②气压更高;②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第(2)题,本题以④地24小时风向变化图为背景,考查锋面经过时间的判定,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④地24小时风向变化图可知,在10时至12时④地风向、风速变化较大,根据锋前后的风向、风速差异较大可知,此时段锋经过该地。‎ ‎[我的答案] (1)B (2)A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3个重难点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二、必须掌握的1个方法技巧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三、必须辨明的2个易误点 ‎1.锋面过境一定会带来降水 不正确。锋面过境是否带来降水还取决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少,若水汽含量少则不会产生降水,如发生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则是冷锋带来的天气。‎ ‎2.冷锋天气只发生在冬、春季节 不正确。冬、春季节易发生冷锋天气,但夏季也会发生冷锋天气,如华北地区夏季的强降雨一般是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3.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下列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D.8、9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 解析:(1)A (2)C 第(1)题,从图中可知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气温明显降低,由此可知为冷锋。第(2)题,6、7日空中的云雾较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第一步:学前自检 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1.气候类型判断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典型植被等 ‎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不同两地气候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3.→→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4] (2013·江苏高考)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图1‎ 图2‎ ‎(1)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获取信息]‎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阴雨天气;丙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暖锋的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多在锋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第(2)题,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①为全年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位于欧洲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我的答案] (1)AC (2)AD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 二、必须掌握的2个方法技巧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 ‎(1)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三、必须辨明的5个易误点 高考试题对于大气部分的考查,一方面考查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另一方面考查某些地区的特殊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因此把一些形成特殊气候类型的地区总结如下(如图):‎ ‎(1)图中①为高山气候:受地形的影响。‎ ‎(2)②为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③为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后两处虽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4)④为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5)⑤、⑥、⑦均为受沿岸地区洋流的影响导致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扩大。⑤受日本暖流的影响使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扩大;⑥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导致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⑦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北极圈附近。‎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4.(2013·云南一模)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1)D (2)B 第(1)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第一步:学前自检 查漏拾遗]‎ 一、循知识线索,忆相关知识 →→→ 二、做高考典题,试自身能力 ‎[典例5] (2013·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 ‎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获取信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作物减产、农业设施受损上;由图可知,山地地形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我的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第二步:重点强化 认知清障]‎ 一、必须突破的1个重难点 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气象灾害 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综合防治 旱涝 东部季风区 春夏 主要是由夏季风强弱、进退引起 弱——北旱北涝强——南旱南涝;‎ 兴修水利,植树造林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 酷热少雨 抗旱灌溉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抗台风过境准备 春旱 华北 ‎3~6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 干旱少雨 引水灌溉 寒潮 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 强冷空气活动 降温、大风、雨雪、冻害 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 沙尘暴 北方地区 春季 干旱、土地沙化、大风 沙尘飞扬 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二、必须掌握的1个方法技巧 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分析方法 三、必须辨明的2个易误点 ‎1.干旱即旱灾 不正确。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当它作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危害时才会形成旱灾。‎ ‎2.伏旱指夏秋时节的旱灾 不正确。伏旱特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7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形成的干旱灾害。不是任一地区的夏秋时节的旱灾都称为伏旱。‎ ‎[第三步:活学活用 演练提能]‎ ‎5.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年降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甲可知台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台风雨季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从图乙中可知台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第(2)题,台风灾害可从台风本身的破坏力和人口、经济损失方面分析。防御措施可从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1)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年际变化较大。‎ ‎(2)台风频繁登陆,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该类题型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角度一 运用大气热力状况和热力环流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以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等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 角度二 运用等压线图判断气压数值、风力和风向 以等压线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 角度三 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角度四 分析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以气候资料图表、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角度五 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地理现象 以气候统计图表或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示例] 图a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压线(单位:hPa)图,图b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7月份的等温线(单位:℃)图,图c分别为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a中甲等压线数值可能是____________hPa,并在丁点画出此时的风向。‎ ‎(2)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c归纳图b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规律。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   第(1)问,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和风向的绘制。‎ 第(2)问,考查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3)问,考查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和降水分配规律以及影响年降水量的因素。‎ ‎[满分之答]‎ ‎(1)1 000或1 002 东北风(画在图中,保留作图过程)‎ ‎(2)北段沿东西方向延伸(或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南段沿南北方向延伸(或沿经线延伸),受地形影响,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 ‎(3)降水集中于冬半年(或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A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降水总量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降水总量较少。‎ ‎[失分提醒]‎ ‎(1)注意题干中为“甲地气压可能是”的“可能”两字。要注意画准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答一个要扣分。‎ ‎(2)不能分段描述等温线的分布特点,不能结合图a中的地形和纬度进行分析。‎ ‎(3)注意题中设问“降水季节分配规律”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等关键词,答成空间分布不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