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6广东生物高考试卷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生 物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 30%的蔗糖溶液比 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 95%所需 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 素是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4.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 D D.核酸 5.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 X 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1~5 BDADB 6.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 叙述,错误的是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与抗癌药物结合和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 B 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效应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7.由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8.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A.叶片蒸腾剧烈,水分散失快 B.植物体温度下降,气孔关闭 C.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减少 D.根系渗透吸水下降 9.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储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1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 400 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 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下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 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6~10 CCCCD 11.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 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 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 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 浓度超过 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L 13.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A.[H]减少 B.储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 D.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15.右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11~15 CDAAC 16.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几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7.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 该图和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玉米籽粒黄色对无色显性。现用无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 籽粒中出现无色籽粒,说明可能是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外来花粉授粉 ③多倍体不育 ④未受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 SO2 和颗粒 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 CO 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 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 是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该反应属于 A.神经—体液调节 B.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应 C.条件反射 D.应激反应 16~20CBABD 21.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22.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23.下列关于以近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24.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请问幽门螺杆菌与硝化细菌的共同特点是 A.异养型 B.基因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C.厌氧型 D.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 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25 BDBDA 26.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A.用 m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 DNA B.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 DNA 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 mRNA 26 B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下表是探索淀粉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mL3%淀粉溶液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mL 斐林试剂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 60℃比在 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28.右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29.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也不表达 D.若生产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30.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错误操作是 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 B.随时调整 pH 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 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 31.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 100g,然后每隔 1h 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 制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a、b 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B.a 在 1h~2h 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C.b 在 1h~2h 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D.b 在 2h 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元所致 32.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27.BC 28.BD 29.ABD 30.ABC 31.AB 32.C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80 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个小题,共 80 分。 33.(8 分)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1)植物根系 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区。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根的 _____区细胞为材料; 若要观察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_____区细胞为材料。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 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_____关系。 (3)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应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 _____(多项选择) A.核 酸 B.NADP- C.纤维素 D.酶 33.(1)根毛区 分生区 根毛区 (2)共生(互利共生) (3)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载体多于钠离子; 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硝酸根离子 (4)ABD 34.(8 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_____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 _____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 白质需经过______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 (3)红细胞膜内 K+浓度是膜外的 30 倍,膜外 Na+浓度是膜内的 6 倍,维持这种 K+、Na+分 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______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 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______。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_____(多项选择) A.污水处理 B.食品保存 C.海水淡化处理 D.人造器官材料 34.(1)核膜 核孔 (2)脂质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载体 抗原 (4)ACD 35.(9 分)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也(b)是显性,这两对性 状独立遗传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 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 AaBb 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A 与 a 的分开时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F1 中基因型为 AABb 的几率 是____。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_______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 遗传的幼苗。 (5)番茄叶片内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若用 14CO2 饲喂番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 放射性 14C 最先出现在________化合物。 35.(1)AaBb aaBb (2)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 (3)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1/4 1/8 (4)组织培养 (5)三碳(或 C3) 36.(6 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 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 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 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____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___营养级。 (3)据调查, 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生物防治 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 (2)次级 2 (3)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差。 37.(9 分)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 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 X 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 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 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 螺)(300 只),解剖 镜,有机污染物 X 溶液,养殖池,正常 A 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 30 天,A 螺为雌雄异体,性 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拟定课题名称: (2)设计实验步骤: (3)预测实验结果: 37.实验名称:有机物 X 对 A 螺雌体的致畸作用 实验步骤: 1、在清洁的 1 号和 2 号养殖池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后,分别投放 150 只长势相似的雌性 A 螺; 2、在 1 号池中加入有机物 X1000 毫升(或适量),同时在 2 号池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在恒定 室温下养殖 30 天。 3、从两池中捞取后分别在解剖镜下解剖,对比标准性别解剖图谱予以坚定,并记录结果。 结果预测:1 号池中雄性个体数明显多于 2 号池。 38.(6 分)细胞分裂间期是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物质积累的过程。 (1)在 DNA 的复制过程中,DNA 在_____的作用下,双螺旋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 条单链为模板,采用______复制方式合成子代 DNA 分子。 (2)某基因中的一段序列为┅┅TAT GAG CTC GAG TAT┅┅,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推测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码 子 : CAC UAU AUA CUC GUG UCC GAG 氨基酸 : 组氨酸 酪氨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缬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3)真核生物 的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前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 _____和______的 出现。 38.(1)解旋酶 半保留 (2)异氨基—亮氨基—谷氨基—亮氨基—异亮氨酸 (3)纺锤体 染色体 39.(8 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 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 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39. (1)减少 缺乏光 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少 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二氧化碳 (4)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光照 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40.(10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_______,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 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____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 _________。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 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 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_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 (5)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 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嘀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 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 补充_______________。 40.(1)电信号或生物电 (2)轴突末端 突触间隙 兴奋或抑制 (3)肌 细 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4)躯体运动神经 (5)饲喂含雄性激素 的饲料后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 偶行为 41.(6 分)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 X 染色体上基 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请回答以 下问题: (1)该患者为男孩的几率是_____。 (2)若该夫妇再生育表现正常女儿的几率为_____。 (3)该夫妇生育的表现正常女儿,成年后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结婚,后代 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____,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是_____。 41.(1)1(或 100%) (2)3/8 (3)1/48 1/4 42.(10 分)材料 1:1642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 盆里栽种了一棵 2.3kg 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 90.8kg。以后 的 5 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 没有称重和计算。5 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 76.7kg,泥土烘干 后的重量为 90.7kg,比原来只减少 0.1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 74.4kg 物质只是来源与 水。 材料 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 结果列于下表: (1)根据你所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 0.1kg,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 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入右图。当外界 CO2 浓度处于 A 时,植物叶片 光合作用所固定的 CO2 量与______________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 CO2 应控制在_____(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42.(1)不确切 因为柳树干重的增加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土壤中的矿质离子被柳树吸 收 (3)绘图略 结论: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呼吸释放 CO2 的量 C 2007 年全国高考广东生物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 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 DNA、RNA 和蛋白质的交换 答案:A 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 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答案:B 3.高等植物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 I 和 II 通过 a、b、c、d 四种物质紧 密 联 系在一起(见右图),其中 a 和 d 最可能是 ①CO2 ②O2 ③葡萄糖 ④ATP⑤H2O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答案:D 4.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 答案:B 5.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答案:D 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6.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酯酶 B.固醇酯酶 C.脂肪酶 D.磷脂酶 答案:C 7.现有一长度为 1000 碱基对(by)的 DNA 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 R1 酶切后得到的 DNA 分子仍是 1000 by,用 Kpn1 单独酶切得到 400 by 和 600 by 两种长度的 DNA 分子,用 EcoRI、Kpnl 同时酶切后得到 200 by 和 600 by 两种长度的 DNA 分子。该 DNA 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答案:D 8.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 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 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 W 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答案:D 9.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 包括 ①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 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10.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A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 复制 B.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 DNA 分子 C.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 DNA 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答案:C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03 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 高 1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答案:B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 B 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 T 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 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答案:B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C A.图 I、II、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 I 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 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 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 候特点 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 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答案:D 16.“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 ( 人 ) 和 沼 气 生 产 ( 微 生 物 ) 四 个 子 系 统 构 成 。 该 生 态 农 业 模 式 答案:C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 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 外部投入 17.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垂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C 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 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 们?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1/9" 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1/16" 答案:C 19.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答案:A 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7%。现有一对表 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 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 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答案:ABD 22.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 此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 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答案:AC A.F1 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 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 F1 代的父方 C.F2 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 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23.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 3H 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 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A.细胞核内不出现 3H 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 3H 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 3H 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 3H 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答案:CD 24.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 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 答案:BCD 2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 位 可 通 过 仪 器 测 量 。 A 、 B 、 C 、 D 均 为 测 量 神 经 纤 维 静 息 电 位 示 意 图 , 正 确 的 是 答案: AC 26.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 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答案:ACD 27.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r)显性。现已克隆到 控 制紫 色的 基因 R , 如 果 你 打 算 利 用 上 述 材 料 开 展 研 究 , 那 么 下 表 选 项 中 , 合 理 的 是 答案:AB 选 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 判断基因型 B 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 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 C 将 R 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 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 D 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 株 用于育种 28.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 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 ATP 合成的相关酶系 答案:ACD 29.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 10 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 趣 , 通 过 大 量 杂 交 实 验 发 现 , 这 些 性 状 都 是 独 立 遗 传 的 。 下 列 解 释 或 结 论 合 理 的 是 答案:ABD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 10 条非同源染色体 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30.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 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 NO3 —、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答案:BC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 80 分。本大题包括 11 个小题,40,41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 分)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 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 是具有包膜的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请简述 HIV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3)除了 AIDS 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 方法进行部分治疗。 ①骨髓移植,其实质是_________移植,能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 ②基因治疗,取患者的___________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的 ___________转染受体细胞后,再 回输体内,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 答案:(1)RNA(逆转录)。 (2)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 DNA,然后分别指导合成大量 的病毒遗传物质和病毒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3)①造血干细胞(干细胞);②淋巴细胞(脐带血细胞),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立意:考查考生对生物科技进展对健康的影响和意义的了解,对免疫学和遗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正确理解 生理专业术语、综合运用遗传学和动物生理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人体健康相关问题等能力。) 32.(5 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 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 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 溶液的___________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 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 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叶绿素 b。(2)吸收光谱。(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 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 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立意: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 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33.(7 分)人 21 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 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 21 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 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 21 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 的基因型为++一,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母亲该遗传 标记的基因型为-一。请问: (1)双亲中哪一位的 21 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_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图中 A 一 G 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一 方的基因型(用十、一表示)。 (2)21 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___________ 中。 (3)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 21 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其依据。 答案:(1)父亲,并正确填出图中 A 的基因型;正确填出图中 B、C 的基因型;正确填出图中 D、E、F、G 的 基因型。(A、B、C 圆圈中括号内、外的内容相对应) 请严格参照下图评分:(2)细胞核。 (3)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21 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立意:考查考生对遗传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构建 知识网络的能力,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解释、判断相关遗传学现象和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4.(8 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 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 12 只(体重 2kg/只,雌雄各 6 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 12 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 及 12 小时的尿量,每天 1 次,连续 3 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 4 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 组数据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_________;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 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可推断出___________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________,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_________,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答案:(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 (4)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立意:考查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逻辑推理、以及正确判断和预估研究内容和方向的能力。) 35.(8 分)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 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 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 Bt 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 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____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 Bt 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______________。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答案:(1)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 竞争: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 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 上; 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任答对两种关系得 1 分,共 2 分)(2)化学。 (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 性)。(4)见下图(写对图中所有的箭头给 3 分,(或其他草食动物);正确写出具体生物给 1 分,共 4 分)。 (立意: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的能力。) 36.(5 分)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 A、B、C、D、E 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 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来源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十 — + 灰分 + — + — — 染 色 反 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 为红色,检测 A 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 Fe 元素。 ③将适量的 E 溶液加入盛有 D 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A、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血红蛋白; B、脂肪: C、染色质(体); D、纤维素(半纤维素);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立意:考查考生对细胞分子组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推理与归纳以及读表获取 信息等能力。) 37.(9 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 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 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 查结果见表 37 一 1 表 37 一 1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 污 染 河 流 的 距 离 (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而 不 同 类 群 的 土 壤 动 物 具 有 ________ 。 过 度 污 染 的 农 田 会 丧 失 生 产 能 力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 37 一 1 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 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答案:(1)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2)相对稳定性;不 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 的崩溃。(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 (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森林。(立意: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 理解与运用,考查读表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能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 38.(8 分)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 1 mol 谷氨酸 分解为 1mol r-氨基丁酸和 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 为 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 pH 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 38 一 1 和图 38 一 2。 图 38-1 产物 CO: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8-2 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38 一 1 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 50%或降低反应温度 10℃,请在图 38 一 1 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 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 "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 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 38-2 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 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见曲线 1(评分依据:每分解 1 mmol 谷氨酸则产生 1 mmol CO2,根据 CO2 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 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当谷氨酸脱竣酶的浓度增加 50%时,见曲线 2,其原因:酶量增加 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 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当温度降低 10℃时,见曲线 3,其原因:温度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但酶并不失 活,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增加。 (3)见曲线 4(注:曲线 4 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平行直线,平移距离不限)。原因: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 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入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入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 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 (立意:重点考查酶的作用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 理、运用图表形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以及推理能力;考查考生对建立模型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39.(9 分)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 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图 39 一 1 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D 和 d, E 和 e ,F 和 f 表 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图 39 一 1 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几种基因型?并写出 基因型。 (3)如果图 39 一 1 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请问由它产 生的配子类型有几种?并写出基因型。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 献更大?为什么? 答案:(1)2 种或 1 种(有 2 种可能,一种可能出现 2 种基因型,一种可能出现 1 种基因型)。DdEeFF 和 DdEeff 或 DdEeFf。(不考虑字母顺序) 若答案为:有 2 种可能,每种可能出现 2 种基因型,基因型写为 DEF/deF 和 DEf/def 或 DEF/def 和 DEf/deF, 才给分。提供这种答案是考虑到考生可能运用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效应知识回答该问题。 (2)2 种。DEF 和 def。(不考虑字母顺序) (3)4 种。DEF、DEf、deF、def。(不考虑字母顺序) (4)减数分裂的贡献更大。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到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 体的局部有影响。(立意:综合考查考生对细胞学和遗传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和读图获 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遗传学现象进行推理、做出合理解释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注意:40、41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40.(生物技术实践,15 分)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 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 10 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 C4 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 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 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 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 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 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 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 4:根据___________ 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 2、3 和 4 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 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 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_________________。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 技术相当重要。PCR 扩增 反应中加入引物和 DNA 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1)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 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 pH 值;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 pH 值,达到抑菌的目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 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 菌目的。 (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酵母菌中转入分解酶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 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6)引物的作用是结合在模板 DNA 上,提供 DNA 延伸起始位点;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从引物的 3' 端开始催 化 DNA 链的延伸。(立意: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的植物组织培养、特殊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 酶的应用以及 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等内容的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研究,设计 实验路线,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东省 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 DNA 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 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种质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香蕉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 ) 脱 毒香 蕉 苗 的 获 得 , 可 采 用 _____________ 的 方 法 , 此 方 法 的 依 据 是 和 _______________。 (3)建立可靠的 BBTV 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请问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病毒的存在? (列举两种方法) (4)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 afp 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基 因可以从这些鱼的 DNA 中扩增得到。试述在提取和纯化 DNA 时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及其依据。 (列举两点) (5)如何利用 afp 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 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列举两点) (6)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其依据。另外,抑制果胶裂解 酶的活性可以延长香蕉果实储藏期,请描述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降低该酶活性的一般过程。 答案:(1)选取香蕉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 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茎尖(分生组织)组织培养;茎尖不带病毒(或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植物细胞全能性。 (3)①BBTV 病毒基因的检测(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BBTV 病毒蛋白的检测(获得抗血清,利用抗原一抗 体的杂交反应,判断病毒是否存在)。 (4)①选择 NaCl 溶液的合适浓度,利用 DNA 和其它杂质在不同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达到分离目 的;②加入一定量酒精,使部分蛋白质杂质溶解于酒精,与 DNA 分离;③加入蛋白酶,除去蛋白质杂质的干扰; ④控制 DNA 提取的温度,使大多数蛋白质杂质变性。 (5)将 afp 基因插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的转化导入香蕉受体细胞,成功转化的香 蕉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生态安全问题包括:①外源基因扩散到其他物种(外源基因漂移);②转基因植 株扩散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③转基因植株扩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④转基因植物残体或分泌物对环境 的影响。 (6)体细胞杂交育种,其依据是将不同品种的香蕉体细胞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融合成杂种细胞后培育出抗寒香蕉 品种(或体细胞诱变育种,其依据是利用诱变剂等方法使香蕉离体培养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然后筛选培育出抗寒 品种)。 蛋白质工程方法的步骤为:①果胶裂解酶蛋白的功能分析,②果胶裂解酶蛋白的结构预测和设计,③果胶裂解 酶基因的改造。(立意:引导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考查考生对细胞工 程、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内容的掌握,考查考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理解;考查合理 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生 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B D C A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D D C B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D BC AD ABD BCD ABC ABC A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 B.红细胞 C.胰岛 A 细胞 D.流感病毒 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 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3.观察在 0.3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 ATP 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ATP 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 ATP 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 色椭球形 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7.21 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 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9.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10.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了 X 染色体 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11.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1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a 较过程 b 和 c 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 CO2 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 b 或 c 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 ③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 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17.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形态学下端生根 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形态学上端生根 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 B 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 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 STZ 是否成功破坏胰岛 B 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选不全得 1 分,有错选或不答得 0 分。 21.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间期 DNA 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 DNA 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22.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是 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23.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2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 1 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26.DNA 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在细胞核内进行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 27.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 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采 样 的 点 距 化 的 距 离 (km) 0.01 1 10 30 ( 远 郊 农 用) 铬浓度(mg/kg) 0.25 0.25 0.12 0.08 螨类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28.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人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 86 分。本大题包括 11 个小题,38、39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29.(8 分)机体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受刺激的____细胞内____转录为 mRNA,mRNA 通过__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内的核糖 体 上 合 成 抗 体 蛋 白 。 此 过 程 中 mRNA 携 带 的 信 息 是 如 何 通 过 tRNA 准 确 表 达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内何种结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该 细 胞 核 内 何 种 结 构 被 破 坏 , 上 述 抗 体 合 成 将 不 能 正 常 进 行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浆 DNA 核孔 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密码子),mRNA 携带的特定的信息以特定的密码子的形式存在。 每一种 tRNA 上的一端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另一端有三个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tRNA 的反密码子通过和 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将各种氨基酸按照 mRNA 携带的信息(密码子)合成特定结构的蛋白质。 (2)主要由 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 (3)核仁。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蛋白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30.(6 分)请回答以下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和功能的问题: (1)细胞中含有 N 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 3 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_____。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的二糖是______。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癌细胞转移与细胞膜上_______减少有关。 30.(1)B (2)单糖 麦芽糖 (3)磷脂和胆固醇 (4)糖蛋白 31.(9 分)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 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 ②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 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 (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 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果肉变甜是因为____(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 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 31.(1)这是因为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 (2)催熟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以,第二条 黄色的色素带逐渐加宽,第三、第四条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色素带逐渐变窄。 (3)B 它是由淀粉 转化而来。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转化成可溶性糖。 32.(10 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 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 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 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挺水植物 消费者. (3)种间关系的主要变化: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 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3.(8 分)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 和 T 同时存在 (B T ) T 存在,B 不存在 (bbT ) T 不存在 (B tt 或 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 bbTt 的雄株与 BBtt 的雌株杂交,F1 的基因型为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F1 自交,F2 的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 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 1:1。 33.(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2)bbTT bbtt (3)bbTt bbtt 34.(8 分)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 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 TRH 及 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 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____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___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 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 产生的?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 结果?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 TSH 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 TSH 受体而充当 TSH 的作 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_____,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疾病。 34.(1)① ③ (2)寒冷剌激→皮肤中冷觉感受器→相关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 (3)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 (4)亢进 自身免疫病 35.(8 分)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 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一)材料与方法 (1)家兔 12 只,2.5kg/只,随机分为 3 组(甲、乙及丙组),每组 4 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 1.5%NaCl 溶液,乙组滴注 0.9%NaCl 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 为 200mL,0.5h 滴完。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 2h 内兔的尿液量。 (二)结果与分析 (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讨论 (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 1 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 1 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 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比较:甲<乙<丙 (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 1.5%NaCl 溶液、0.9%NaCl 溶液和蒸馏水。 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 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 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36.(8 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 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乙病属于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 X 染色体隐陛遗传病 E.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2)Ⅱ一 5 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Ⅱ一 6 的基因型为______,Ⅲ一 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 (3)假如Ⅲ一 10 和Ⅲ一 13 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 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 36.(1) A D (2)1/4 aaXBY 8 (3)2/3 1/8 7/24 37.(11 分)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 100℃ 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检测的 是底物还是产物?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25 43 67 83 65 22 2 0 0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37.(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 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 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3)绘图,略。 注意:38、39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8.(《生物技术实践》,10 分)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 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 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_____ (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 ( 2 ) ④ 为 对 照 , 微 生 物 在 ④ 中 不 生 长 , 在 ⑤ 中 生 长 , ④ 与 ⑤ 培 养 基 的 主 要 区 别 在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 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38.(1)苯酚 A 稀释涂布平板法 (2)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⑤培养基的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使用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可以在(6)上获得单菌落。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以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5 支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相同培养基(加等量的苯酚,用 pH 试纸检测这 5 支瓶内培养基的 pH,用苯酚 调试使之相等,苯酚是唯一的碳源)→分别接种 5 种等量的来自不同菌株的菌种→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 的时间→再用 pH 试纸检测这 5 支瓶内培养基的 pH。 苯酚显酸性,不同菌株的菌种降解苯酚的能力不同,5 支瓶内培养基中的苯酚被分解的量不同,所以 pH 不同。 用 pH 试纸检测这 5 支瓶内培养基的 pH,从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略,具体内容见人教版选修 1 P15 39.(《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 分) 天然酿酒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作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才能被 利用。研究者从某丝状真菌中获取淀粉酶基因并转人酿酒酵母菌,获得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可直接利 用淀粉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淀粉酶基因切割下来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将淀粉酶基因 与载体拼接成新的 DNA 分子,下一步将该 DNA 分子___________,以完成工程菌的构建。 (2)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插人酿酒酵母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若要鉴定淀粉 酶基因是否翻译成淀粉酶,可采用_____________检测。将该工程菌接种在含淀粉的固体平板培养 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加入碘液,工程菌周围出现透明圈,请解释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3)如何进一步鉴定不同的转基因工程菌菌株利用淀粉能力的大小? (4)微生物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39.(1)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 导入受体细胞 (2)DNA 分子杂交技术 抗原抗体杂交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生 物试题类型:A 本试卷共 10 页,39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卷 B D D A C D C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卷 B A D C D A D B B A 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C.动武细胞 D.植物细胞 2.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 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 C.为协助扩散 D.为主动运输 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 效分解淀粉, 该物质 A. 在 4°C 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 C、 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4.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 2CO 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事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6.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①③ B. ② ③ C. ①④ D. ②④ 7.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 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8.右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 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 色体组成正常。Ⅲ-9 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 菌 转 化 实 验 和 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 染 细 菌 试 验 都 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这 两 个 实 验 在 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 DNA 片段,研 究 其 表 型 效 应 B.诱发 DNA 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 DNA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12.在 5 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 1—5 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 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 5 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 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 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 最大 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 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 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 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 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 1 升清水及饮 1 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 是 A.饮清水后约 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 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 度降低 C.在 3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 尿量多 D.3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18.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 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 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19.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 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选不全得 1 分,有错或不答得 0 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 卷 ABC BD AC AD ABD AD AC BCD 21.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A.构成生物膜 B.调节生理代谢 C.储存能量 D.携带遗传信息 22.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23.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24..有关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 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磷基相连接 D.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链的基本骨架 25.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 tRNA 只运转一种氨基酸 C. tRNA 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 mRNA 上移动 2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 150 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27.右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 A.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 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28.关于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与 H5N1 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 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 86 分。本大体包括 11 个小题,38、39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29.(8 分)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___细胞,④为____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_,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 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9 (1)T,B;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mRNA,合成蛋白质;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立意: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基本知 识,从图中获取生物学基本信息,综合运用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 等能力。 30.(10)在充满 N2 与 CO2 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 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 和广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 间,光合速率______(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 O2 含量_______,CO2 含 量_______,植株干重______。 (2)9~10h 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10h 时 不再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______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 O2 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 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_______停止 ATP 的合成,________成为 ATP 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 8h 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30.(1)大于,上升,下降,增加;(2)光照强度,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3)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酶的活性因降温而下降。 立意: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器功能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图表获得相关信息以及 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等能力。 31.(8 分)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 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 液 中 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尿素含量 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 推 测 其是__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 主 要 作用是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 要 通 过 _________ 作 用 , 为 细 胞 提 供 __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 与 合 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 出 胞 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 可 能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31.(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立意:考查考生对物质运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生物学基 本信息,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等能力。 32.(8 分)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 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 2)一 段 时 间后, 湿 地 中 出 现 了 轮 虫 等 浮 游 动 物,可 控 制 绿 藻 等 浮 游 植 物 的 增殖; 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 面影响。 32. (1) (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立意: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循环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完善图表,解析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相关生物学现象和问题等能力。 33.(8 分)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 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 幼苗。 (2)用 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 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___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表明 抗性是隐性性状。 1F 自交,若 2F 的性状分离比为 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________。 33 (1)单倍体; (2)诱发摹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二倍体; (4)(纯合)敏感型植株,F,都是敏感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立意:考查考生对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植物育种基奉方汝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多种育 种方法的遗传学原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34.(8 分)妊娠期糖尿病(简称 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 GDM 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 GDM 筛检 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 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 25 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 12 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h),然后在 5 分钟内口服完 400mL 葡萄糖 水(含 75g 葡萄糖),开始服糖后 1 小时、2 小时、3 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 1h、 2h 和 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 个样品中有 3 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 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 此 可 判 定 该 孕 妇 _________。 (四)讨论 (1)若 GDM 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 5 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 GDM 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 过程。 34.(三)患 GDM; (四)(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的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 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的最大血糖调节能力; (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 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立意:考查考生对血糖调节有关知识的掌握,应用知识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相关问题的 能力。 35.(8 分)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_____。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 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___(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 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__________ 及丘脑。 ( 3 ) 途 中 此 人 肾 上 腺 分 泌 增 加 , 使 垂 体 的 _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 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____(A.非特异性免 疫 B.特异性免疫) 35 (1)兴奋,①; (2)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 素),B。 立意: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得相关信息,综合应用有关神经 调节、激素调控以及免疫调节等知识,正确解释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理及相关人体健康问题等能力。 36.(8 分)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 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 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 0—10000Lux,温度、湿度 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测试: 36. (1)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选出 180 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 6 组,每组 30 粒,在培养皿中培养。 ②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0、2 000、4000、6 000、8 000、10 000Lux;温度 25℃,培养一周。 ③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注:要求至少分三组(三个处理),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 0 Lux(黑暗)。 (2)实验结果预测: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立意:考查考生从身边自然现象及生产实际总结发现相关规律,设计实验方案井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 的能力。 37.(10 分)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 体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 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 不存在,不管 B 存在与 否(aa Z—Z— 或 aa Z— W) A 存在,B 不存在 (A ZbZb 或 A ZbW) A 和 B 同时存在 (A ZBZ—或 A 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____种,灰鸟的基因型有____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_____,此鸟的羽色是_____。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 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________。 37.(1) 6, 4; (2)黑色,灰色; (3)AaZBW,AaZBZB; (4)AaZbW,AaZBZb,3:3:2。 立意:考查考生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遗传学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在理解 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基础上,从表格中正确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应用遗传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第 38 题(生物技术实践)和 39 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选做题,考生只需作答其中一题。...........请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第 38 题或 39 题。 材料:饲料原料中的磷元素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植酸中,猪、禽等动物由于缺乏有关酶,无法 有效利用植酸,造成磷源浪费,而且植酸随粪便排除后易造成环境有机磷污染。植酸酶能催化植酸 水解成肌醇和磷酸,因此成为目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 38.(10 分)生物技术实践 (1)商品化植酸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在产酶菌株筛选过程中,常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溶于水的 植酸钙制成固体平板,植酸钙被植酸酶分解后可在平板上产生 ,可根据其大小 选择目的菌株,所得菌株需要进一步测定植酸酶活性。活性测定可以植酸钠作为底物,活性可用一 定条件下单位时间 表示。 (2)利用上述所得菌株制备植酸酶的流程如下图: Ⅰ中的主要成分为 ;Ⅱ中包含多种酸酶等多种蛋白质。请写出一种纯化得到植酸酶的方法 及其依据。 (3)为建设基因工程菌,可用 PCR 等技术从上述菌株中克隆植酸酶基因。PCR 反应包含多次循环, 每次循环包括三步: 。反应过程中打开模板 DNA 双链的方法是 。 38. (1)透明圈, 植酸钠的消耗量(减少量)或磷酸(肌醇)的生成量(产量); (2)小分子杂质,凝胶色谱法:根据蛋白质之间的分子大小、吸附性质等差异进行纯化; (或电泳法:根据蛋 白质之间的电荷、分子大小等差异进行纯化); (3)变性、复性和延伸(长),加热(或高温处理);(4)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 立意:考查考生对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蛋白质纯化、酶活性测定、PCR 等基本技术的掌握,并考查考生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9.(10 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 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然后改变植酸酶的 ,从而得到新的植 酸酶。 (2)培育转植酸梅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 常用的方法是 。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可通过 方法,从而一次得 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3) 若这些转基因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39.(1)空间结构,氨基酸序列; (2)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外源植酸酶基因→农杆菌口→大豆细胞→大豆植株再生→鉴定; (3)显微注射法,胚胎分割; (4)减少环境中磷的污染,但基因可能扩散到环境中, 立意:考查考生对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引子考生能合 理应用现代科技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010 年高考生物广东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图 1 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C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2.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3.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 主要的原因是移 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B A.正常生长 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 抗体 D. 杀死 各种病原菌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 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 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 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 24.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BD A.PCR 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2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 10),恰当的做法是 AC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 b 通气 C.一直关紧阀 a,偶尔打开阀 b 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 4℃冰 箱中进 行试验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182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 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 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 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 A、B 两个不 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 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 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 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答案:(1)光合 呼吸 (2)A 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 (3)稳定性 CO2 (4)光反应 葡萄糖 27.(16 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 11 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 是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 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分泌减 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或 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 、______和 ______等 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 胞呼吸产 生的_______直接提供。 答案:(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3)核糖 体 内 质 网 高尔基体 ATP 28、(16 分)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 病。现有一 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 盲的男孩, 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Y。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 (色盲等 位基因以 B 和 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_____(填 “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 行___________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 患者?_____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_____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 条染色体的碱 基序列。____ 答案:(1)见右图: (2)或母亲 减数第二次 (3)不会 1/4 (4)24 29、(16 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 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 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 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 色应为__________。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 A 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 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 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A、研究目的: 探究 A 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B、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 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 动物蛋白。 C、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 小鼠数量(只) 饲料 饲养时间 (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 1(含 6% A 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 2(含 12% A 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 3(含 18 %A 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 4(含 24% A 动物蛋白) 21 6 10 Ⅰ 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D、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 6 中,Ⅰ应该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Ⅱ应该为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1)③双缩脲试 剂 紫色 (2)①普通饲料 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作为对照组 21 实 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②体重 饮水量 2011 年高考广东理科综合 1.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理解细胞的各种结构,核糖体有 2 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游离的核糖体,一种是附 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因而 B 错。 2、艾弗里和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 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 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 型 ② R 荚膜多糖 R 型 ③ R DNA R 型、S 型 ④ R DN A(经 DNA 酶处理) R 型 A.①不能证明 S 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 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 S 型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⑤ 5.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理解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技术。当相对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 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 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因此血红蛋白比分 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快。 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 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 1).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来源:www.x+k++100.co B.II-5 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来自:中国+学+考++ 频 ww.x..k1.0..0.com)*X*X*K][来自:中国学考频道] C. II-5 和 II-6 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 D.III-9 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来源:www.x+k++100.com 来自:中国+学+考++频+++道 (w.ww.x..k1.0..0.com) 24.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流动 激素分泌调节 A B 血糖调节 能量流动 C D 答案:AB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高。主要考查了体液的三种成分间的物质流动,激素的反馈调节,血糖平衡调 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组织液中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 淋巴液 血浆 组织液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葡萄糖 淀粉 肝糖原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 全身的血液循环;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和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 进入组织液,A 正确。下丘脑能够分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素; 促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 分泌活动,B 正确。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当 血糖减少时,肝糖原能够水解为葡萄糖,以满足生命之需,但是淀粉和肝糖原不能直接转化,C 错。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可以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也可以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但是不能从 分解者再流向生产者,D 错。 25.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 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 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26.(16 分)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 CO2 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 在夜间吸收 CO2 并贮存在细胞中。 (1) 依图 9 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 0~4 时 (填“有”或“无”)ATP 和[H]的合成, 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10~16 时 无明显 CO2 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 (2) 从图 10 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 ,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 栽培时还需适当 。 (3) 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 化的根本原因是 。 27.(16 分)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 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 的复制。为了获 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 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或 B 基因 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 交配,F1 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 ,F2 群体中 A 基因频率 是 。 (3)将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B 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 11),将该 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 是 。 28.(16 分)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 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 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 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 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 生 改 变 (如图 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 软 体 动 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 蚕 等 多 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 研 究 的 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 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 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NaCl、H2O 和琼脂。中.国.学.考.频.道 2 9.(16 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 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X 碳酸钙 II.探究 pH 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 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 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 pH 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c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 X 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 Y 应该为 ,原因是 。 绿色叶片 提取液 叶绿素粗产品浓缩液过滤液 (3)若用作视频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 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C 【解析】A、任何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 ATP 的参入提供能量;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 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入;D、几乎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组织培养 B.细胞杂交 C.显微注射 D.核移植 【答案】A 【解析】草莓植株分生区的细胞含病毒的量比较少,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脱毒幼苗。 3.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 “++”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 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高考资源网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 A 错;土 壤中动物的中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 B 错;土壤表层只 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 D 错。 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 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B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 A 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 淋巴 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 C 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6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 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4、小杨对 4 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 【答案】BC 【解析】胚胎干细胞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不会存在核仁。 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 8 中 II —3 和 II—4 所生子女是(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 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 的基因型为 BbXAXa,II4 的基因型为 BBXAY。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 的基因型为 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4XAXa,1/4XAXA, 1/4XAY,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0,有 1/4 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182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 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 分)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 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 量 气孔相对开 放度 净光合速率 A 新叶展开前 19 — —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____”表示未测数据. (1)B 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___________,导致 _______________。 (2)将 A、D 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 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_________;D 的叶肉细胞中,ATP 含量将__________。 (3)与 A 相比,D 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__;与 C 相比,D 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 构是_______________。 (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______的结果;D 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 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高考资源网 【答案】 (1)气孔开放度相对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酒精 增多 (3)低 基粒 (4)细胞分裂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外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深度等)和内因(叶绿素的含量、酶等),结 合表格中的信息,B 组叶绿素含量为 1.1mg/g.fw,叶绿素含量低,气孔开放程度为 55%,开放程度比较低,二氧 化碳吸收量比较少,导致光合效率较低。 (2)A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8mg/g.fw,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内 氧气越来越少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叶片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导致容器 内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多。 (3)相比成熟叶片,幼嫩的叶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分之一;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 从表格中可推知,由于总叶绿素含量增长,因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基粒明显增多。 (4)细胞分裂使个体增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性表达。 27.(16 分)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 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 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 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见图 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 a~b 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 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 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 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 FNE 体内的途径。 【答案】(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2)J b K2 (3) 【解析】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会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 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2)根据图示罗非鱼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呈“J”增长,从 b 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 b 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 K2 附近波动。 (3)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获得不是关系: ,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 集。 28.(16)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 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 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 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___________。 (2)Y 基因和 y 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 SGRY 蛋白和 SGRy 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 11。据图 11 推测, Y 基因突变为 y 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 蛋白和 SGRy 蛋白都 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 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高考资源网 (3)水稻 Y 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 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 Y 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答案】 (1)A (2)替换 增加 ③ (3)(一)突变植株 y2 用 Y 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和突变植株 y2 (二)能 不能维持“常绿” (三) Y 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 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 10,B 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 B 代表野生型 豌豆,则 A 为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 11 可以看出,突变型的 SGRy 蛋白和野生型的 SGRY 有 3 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 T 变成 S,②处氨 基酸由 N 变成 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 增添;从图 11 中可以看出 SGRY 蛋白的第 12 和 38 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 题意,SGRy 和 SGRY 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 SGRy 蛋白功能的改 变就是有由③处变异引起。 (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境考查对照实验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 Y 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 y2,然后用含有 Y 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 y2,培育出 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变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 染常绿突变植株 y2 作为对照。 29.(16 分)高考资源网 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1)pH 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 12 可知,___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 是________。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__的量来表示。 (2)该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 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 pH 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 0.02-0.06mol/L 范围内, 酶活力较高;提取液 pH 在 6.0-8.0 范围内,酶活力较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美活力,以达到最 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 pH 进行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称,设计实 验结果记录表。高考资源网 【答案】(1)木瓜蛋白酶 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 PH 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时间内 底物消耗(产物产生) (2)课题: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最适 PH 单位时间 内底物的消耗 量 提取液的 PH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酶 保 护 剂 0.02 0.03 的 浓 度 0.04 0.05 0.06 【解析】(1)审题结合图形和文字,在题目中已经提供了信息“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所以选择的食品 添加剂应该有广的酸碱适应范围,从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适应范围最广,所以可以选作食品添加 剂。酶的活力,我们一般用酶催化的底物消耗量或者底物生成量来表示。 (2)实验设计,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这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酶保护剂的最适浓度和提取液的 PH 值,所以我们可以将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 PH 值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