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化学实验基础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各步骤中选用的实 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 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解析】A、灼烧茶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泥三角,A 正确;B、溶解应该在烧杯中 进行,并且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用不到容量瓶,B 错误;C、过滤用到的仪器有: 漏斗、烧杯和玻璃棒,C 正确;D、检验溶液是否含有 Fe3+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试剂有 KSCN 溶液,D 正确。 2.(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A.用 KOH 溶液鉴别 SO3(g)和 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 Br2(g)和 NO2 C.用 CO2 鉴别 NaAlO2 溶液和 CH3COONa 溶液 D.用 BaCl2 溶液鉴别 AgNO3 溶液和 K2SO4 溶液 【答案】C 【解析】A、SO2 和 SO3 与 KOH 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Br2 和 NO2 均能使溶液中的 I-氧化 成 I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无法鉴别;C、CO2 与 NaAlO2 反应产生 Al(OH)3 白色沉淀,CO2 与 CH3COONa 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3.(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 pH 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 量偏大,则测得的 NaOH 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 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 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 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 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 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 NaOH 溶液浓度比实 际浓度偏大,C 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 错 误。 4.(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制氧气时,用 Na2O2 或 H2O2 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 NaHCO3 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 NaOH 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A、用 Na2O2 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 MnO2 催化下分解 H2O2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A 项正确;B、饱和 NaHCO3 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 项错误;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与空 气的密度相差不大,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C 项错误;D、NO2 与水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 +NO,产生的 NO 仍是有毒气体,故不能用水吸收含 NO2 的尾气,D 项错误。 5.(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T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 CH3CH2Br 在 NaOH 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 CH3CH2Br 与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 用稀 HNO3 酸化,加入 AgNO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 沉淀 B 检验 Fe(NO3)2 晶体是否 已氧化变质 将 Fe(NO3)2 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 KSCN 溶液,观察溶液 是否变红 C 验证 Br2 的氧化性强于 I2 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可 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 Fe(OH)3 的溶解度 将 FeCl3 溶液加入 Mg(OH)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 小于 Mg(OH)2 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答案】B 【解析】将 CH3CH2Br 与 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 HNO3 酸化,加入 AgNO3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可以检验 CH3CH2Br 在 NaOH 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A 正确;Fe(NO3)2 样 品溶于稀硫酸后,亚铁离子与氢离子、硝酸根不能共存,被氧化成三价铁,滴加 KSCN 溶液,变红,不能 判定 Fe(NO3)2 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B 错误;将少量溴水加入 KI 溶液中,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可观 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证明 Br2 的氧化性强于 I2;将 FeCl3 溶液加入 Mg(OH)2 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 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证明 Fe(OH)3 的溶解度小于 Mg(OH)2 ,D 正确。 6.(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答案】A 【解析】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物理变化)叫升华,所以升华分离法只与物质的熔沸点 有关,与溶解度无关,A 不选;B、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 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 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B 选;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 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 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C 不选;D、重结晶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 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先浓缩混合物,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一种物质形 成饱和溶液从溶液中结晶析出,D 不选。 7.(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0)右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 是 选项 X 收集气体 Y A 碱石灰 氯化氢 水 B 碱石灰 氨气 水 C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D 氯化钙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和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发生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 错误;B、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此方法收集氨气时应该是短口进,长口出,B 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 X Y 能用中性干燥剂氯化钙干燥,且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正确;D、一氧化氮 极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错误。 8.(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5)右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 NaHCO3 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 正确的是 A.a 通入 CO2,然后 b 通入 NH3,c 中放碱石灰 B.b 通入 NH3,然后 a 通入 CO2,c 中放碱石灰 C.a 通入 NH3,然后 b 通入 CO2,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 通入 CO2,然后 a 通入 NH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C 【解析】由于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 NH3 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要先通入溶解度较大的 NH3,再通入 CO2,由于 NH3 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时极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通入 NH3 的导气管的末端 不能升入到溶液中,即 a 先通入 NH3,然后 a 通入 CO2,ABD 均错误;因为 NH3 是碱性气体,所以过量的 NH3 要用稀硫酸来吸收,故答案选 C。 9.(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 酸乙酯 D.制取收集干燥氨气 冷水 a 饱和 NaCl 溶液 b c 【答案】C 【解析】A、该装置图代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容过程,定容过程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蒸馏水,A 错误;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使用酸标液滴定碱待测液,所以酸标液应为酸式滴定 管盛放,而图中的是碱式滴定管,B 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 Na2CO3 溶液来处理 产品,C 正确;D、因为 NH3 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和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在收集 NH3 时要把导气管的末 端深入到试管底部,且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D 错误。 10.(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g) CO2(g) NaOH 溶液、浓 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 溶液[来源:学|科|网 Z|X|X|K]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食盐水、浓 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灼烧 【答案】B 【解析】A、除去 CO 中混有的 CO2,当混合气体通过 NaOH 溶液时,除去了 CO2,再通过浓 H2SO4, 除去了气体中的水分子,A 正确;B、除去 NH4Cl 中的 Fe3+,当加入 NaOH 溶液时,被提纯的物质 NH4Cl 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我们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 +3NH4+,B 错误;C、HCl 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 NaCl 溶液除去 Cl2 中的 少量 HCl,然后再通过浓 H2SO4 对 Cl2 进行干燥,C 正确;D、NaHCO3 不稳定,加热时分解生成 Na2CO3, 所以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 NaHCO3 杂质,D 正确。 11.(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 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 KMnO4 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 NaOH 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 AgNO3 溶液可以鉴别 KC1 和 KI 【答案】B 【解析】A、SO2 使溴水褪色是因为 SO2 和 Br2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 2+2H2O= 2HBr+H2SO4), 乙烯使 KMnO4 溶液褪色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B、热的 NaOH 溶液虽然可 以中和乙酸,但也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B 错误;C、实验室制取乙烯实验中,由于电石和水的反应很 剧烈,所以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C 正确;D、AgNO3 和 KC1 产生 白色沉淀 AgCl,AgNO3 和 KI 产生黄色沉淀 AgI,D 正确。 12.(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 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A 【解析】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 正确;B、室温下,铁(或 Al)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 错 误;C、容量瓶的瓶体上只有刻度线而没有具体的刻度,C 错误;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 用水湿润 pH 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酸性降低 pH 值偏大,碱性溶液的 PH 偏小,中性溶液的 PH 不变),测定结果不准确,D 错误。 13.(2014·全国理综 I 化学卷,T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来源:学§ 科§网 Z§X§X§K][来 源:Z_xx_k.Com] 稀 硫 酸 [ 来 源 : 学 . 科 . 网] Na2S[ 来 源:Zxxk.Com] AgNO3 与 AgCl 的 浊 液 [来源:学+科+ 网 Z+X+X+K][ 来 源 : 学 _ 科 _ 网 ][ 来 源 : 学 科 网 ][ 来 源 : spK (AgCl)> spK (Ag2S)[来源: 学|科|网] 学§科§网] B. 浓 硫 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 性、氧化性 C. 稀 盐 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 与可溶性钡 盐均可生成白色 沉淀 D. 浓 硝 酸 Na2CO3 Na2SiO3 溶液 酸性:硝酸>碳 酸>硅酸 【答案】B 【解析】由于稀硫酸与 Na2S 反应生成的 H2S 会与 AgNO3 反应生成黑色 Ag2S 沉淀和强氧化性的 HNO3, 进而把 H2S 氧化为 S 沉淀,同时生成的 Ag2S 黑色沉淀遮盖 AgCl 浊液,不能观察 AgCl 转化为 Ag2S,A 错误;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与生成的 C 反应生成 SO2,使③中的溴水褪色, 通过蔗糖变黑、溴水褪色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B 正确;稀盐酸与Na2SO3 反应生成的 SO2 与 Ba(NO3)2 发生氧化还原生成 BaSO4,SO2 与 BaCl2 则不反应, C 错误;由于浓硝酸有挥发性,会有较多 的 HNO3 进入③与 Na2SiO3 反应,影响碳酸与硅酸酸性的比较,D 错误。 14.(2014·全国理综 I 化学卷,T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B 【解析】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A 错误;滴定管 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B 正确;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 定溶液的溶质增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C 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放弃重 配,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配得溶液浓度偏低,D 错误。 15.(2014·全国理综 I 化学卷,T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 spK 约等于 46 10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答案】A 【解析】该图像只是给出溴酸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无法判断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A 错误;由于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B 正确;60℃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 0.6g,n(AgBrO3) =0.0025mol,c(Ag+)=c(BrO3-)=0.025mol·L-1,Ksp≈6.25×10-4,C 正确;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程度 很大,而溴酸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D 正确。 16.(2014·全国理综 II 化学卷,T10)下列图示试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 【答案】D 【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不溶物采取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靠”指的是玻 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 错误;B、加热固体,试管 口要向下倾斜,B 错误;C、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气体要通过含有碱溶液的洗气瓶,要注意气流方向为长 管进气、短管出气,C 错误;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正确。 17.(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 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 MnCl2·4H2O 【答案】C 【解析】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 错误;气体除杂应深入浅出,B 错误;过滤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 化锰溶液,C 正确;氯化锰易发生水解反应,D 错误。 18、(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10)下列关于物质应用和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2O5 可用于干燥 Cl2 和 NH3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 C、CCl4 可用于鉴别溴水和碘水 D、Si 和 SiO2 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答案】BC 【解析】A、P2O5 属于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 NH3,A 错误;B、“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 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 状的结晶物质,所以“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B 正确;C、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四 氯化碳在下方,水在上方;萃取时,上层液体是水,溴被萃取到下方四氯化碳中,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橙 色;将碘水与四氯化碳混合,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故混合后Ⅳ中溶液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此下层为紫红色,所以 CCl4 可用于鉴别溴水 和碘水,C 正确;D、SiO2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Si 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 正确。 19. (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9)下列叙述 I 和 II 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 I 叙述 II A KNO3 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 KNO3 中混有的 NaCl B BaSO4 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 BaCl2 溶液检验 SO42- C NH3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 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 Ca(OH)2 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 2.0 mol∙L-1 的 Ca(OH)2 溶液 【答案】B 【解析】A 项、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 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A 错误;C 项、NH3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碱性溶 液,而 NH3 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 错误;D 项、Ca(OH)2 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 0.02 克左右。不可能配制出 2.0 mol·L-1 的 Ca(OH)2 溶液。 20.(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 NaCl、AlCl3、MgCl2、Na2SO4 四种溶液 B.将 NH4Cl 溶液蒸干制备 NH4Cl 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解析】氨水与氯化镁氯化铝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A 错误;氯化铵溶液蒸干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 B 错误;酒精和水互溶,C 错误;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丁达尔效应,D 正确。 21.(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11)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 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 Br2 和 CCl4 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 和 CCl4 混合物、蒸馏水 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 液 C 实验室制取 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 HNO3 D 测定 NaOH 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 溶液、0.1000 mol∙L-1 盐酸 【答案】B 【解析】A、Br2 和 CCl4 互溶,无法通过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离,A 错误; B、葡萄糖分子中有 5 个羟基和 1 个醛基,可以用鉴别醛基的方法进行鉴别,加入的试剂可以使银氨溶液 或者斐林试剂等,而蔗糖中没有醛基,B 正确;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当与金属反应时不会产生氢气, 会随着浓度的变化生成 NO2、NO 等气体,C 错误;D、酸碱中和滴定要有指示剂(甲基橙)显示滴定终点 (用标准盐酸溶液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选用酸式滴定管,待测液是氢氧化钠,滴入甲基橙后溶液颜 色是黄色,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的甲基橙时呈黄色,不断的滴加稀盐酸,溶液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的反应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当正好中和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就呈酸性,溶液的 pH3.1~4.4 之间显示橙色), D 错误。 22.(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和 的是( )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答案】B 【解析】A、乙醇为易燃物,不属于氧化剂和腐蚀品;B、HNO3 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且具有腐 蚀性,B 正确;C、NaOH 具有腐蚀性,但不是氧化剂;D、HCl 既不属于氧化剂也不属于腐蚀品,D 错误。 23.(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 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 NH4Cl 和 Ca(OH)2 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肥皂水冒泡,说明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该气体可能是空气也可能是铁粉与水蒸 气加热生成的气体,A 错误;B、加热 NH4Cl 和 Ca(OH)2 混合物生成 NH3,NH3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 正 确;C、NaHCO3 受热分解的气体是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反应 发生,C 正确;D、石蜡油的主要成分是 18 个碳原子以上的烷烃,不能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 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的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能发生,D 正确。 24.(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25)(15 分)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 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右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 Na2S2O5。装置 II 中有 Na2S2O5 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 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 I 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要从装置 II 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 。 (3)装置 III 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 (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 溶于水即生成 NaHSO3。 (4)证明 NaHSO3 溶液中 HSO3 -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 pH b.加入 Ba(OH)2 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 Na2S2O5 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 Na2S2O5 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 SO2 计算)的方案如 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 I2 溶液 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 SO2 计 算)为 g·L -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 HI 被空气氧化,则测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15 分)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 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过滤 (3)d (4)a、e (5)取少量 Na2S2O5 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 (6)① 0.16 ②偏低 【解析】(1)装置 1 是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 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要从装置 II 中得到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是过滤; (3)装置 III 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是 d,a 装置缺少与外界相通,错误;b 易发生倒吸, 错误;c 装置倒扣的漏斗进入水中,错误。 (4)证明 NaHSO3 溶液中 HSO3 -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定溶液的 pH,pH 小于 7,则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a 正确;加入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二氧化硫;无法判断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亚硫酸根和亚硫酸氢根都不能使品红褪色,不能采用;用蓝色 石蕊试纸检验,若变红则电离大于水解,e 正确。 (5)检验变质的方法是取少量 Na2S2O5 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 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 SO2+I2+2H2O=H2SO4+2HI。碘的物质的量为 0.0100×25×10-3=2.5×10-4mol, 则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 2.5×10-4mol×64g/mol=0.16g;若碘化钾部分被氧化,则需要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减 少,则所求浓度偏低。 25.(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32)(16 分)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 SiO2(7.8%)、 Al2O3(5.1%)、Fe2O3(3.1%)和 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注:SiCl4 的沸点为 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 150℃) (1)向反应器中通入 Cl2 前,需通一段时间 N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 I 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 由气体 II 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①为:搅拌、________、所得溶液 IV 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 (4)由溶液 IV 生成沉淀 V 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100kg 初级 石墨最多可获得 V 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图 19 防腐示意图, 并作 相应标注。 【答案】(16 分) (1)排出空气,作为保护气,防止石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损耗(1 分)。 (2)CO(1 分) , 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2 分) (3)过滤(1 分)。Cl—、AlO2—、OH—(3 分)。 (4)AlO2—+CH3COOCH2CH3+2H2O CH3COO— + Al(OH)3↓+CH3CH2OH (3 分),7.8Kg(2 分) (5) (3 分) 【解析】(1)开始前反应器中存在氧气,那么在加热的条件下,石墨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在反应 前必须排净反应器中的氧气,故通入 N2 的目的就是排出空气,作为保护气,防止石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化而损耗; (2)只能是 CO 不可能是 CO2,因为石墨与 CO2 高温下也会转化 CO;根据题目中的信息“SiCl4 的沸点 为 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 150℃”,所以气体 II 的主要成分就是 SiCl4,SiCl4 再与 NaOH 反应制 备水玻璃(Na2SiO3),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 (3)固体Ⅲ含 AlCl3、FeCl3、MgCl2 加过量 NaOH 溶液有沉淀 Mg(OH)2、Fe(OH)3 和溶液 NaAlO2、NaCl。 要分离出沉淀的操作是过滤;因为 NaOH 过量,所以溶液中必存在的阴离子是 AlO2—、OH—,反应由 NaCl 生成,则溶液中还存在阴离子 Cl—,那么所得溶液 IV 中的阴离子有 Cl—、AlO2—、OH—; (4)溶液 IV 中的阴离子有 Cl—、AlO2—、OH—。加入了反应物 CH3COOCH2CH3,能除去溶液中的 OH—, 且能促进偏铝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沉淀 Al(OH)3,则 V 是 Al(OH)3,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 AlO2—+CH3COOCH2CH3+2H2O CH3COO—+ Al(OH)3↓+CH3CH2OH ;由 Al2O3~2Al(OH)3 可以计算:Al(OH)3 的质量 m=100Kg×5.1%÷102×156=7.8Kg (5)铜的化学性质比石墨活泼,所以应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铜,所以石墨作阳极,铜作阴 极。防腐示意图如下: 26.(2014·全国理综 I 化学卷,T26)(13 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橡 胶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度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 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 A 中加入 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 50 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 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 ℃馏分,得 乙酸异戊酯 3.9 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 是: 。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7)本实验的产率是: A、30℅ B、40℅ C、 50℅ 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 (填高或者低)原因是 【答案】(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浓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解析】(1)仪器 B 是球形冷凝管 (2)第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浓硫酸和过量的乙酸。第二次水洗则主要是洗去上一步加入的饱和 NaHCO3。主要从物质的溶解性和存在的杂质考虑。 (3)乙酸异戊酯比水要轻,分液时下层必须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所以选 d。 (4)由于乙酸的沸点最低,所以会有较多的乙酸挥发损耗,加入过量的乙酸可以保证使异戊醇更多 的转化为产品 (5)无水 MgSO4 有较快的吸水性,且不与乙酸异戊酯反应,可以吸收水,便于下一步的蒸馏。 (6)a、d 的温度计位置错误,冷凝管应该用直形冷凝管,若用球形冷凝管,冷凝的液体不能全部流 下,所以应该用 b。 (7)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到乙酸过量,则按异戊醇计算。理论上可以生成乙酸异戊酯 6.6g。则产率 为:3.9g/6.5g×100%=60%. (8)会使产率偏高,溶于乙酸异戊酯的异戊醇会进入到产品中。 27.(2014·山东理综化学卷,T31)(20 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2S2O3•5H2O,实验 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 C 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 2H2S(aq)+SO2(g)=3S(s)+2H2O(l) (II) S(s)+Na2SO3(aq) Na2S2O3(aq) (III)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 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 是 。装置 E 中为 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 之比为 。 (3)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蒸馏水 b.饱和 Na2SO3 溶液 c.饱和 NaHSO3 溶液 d.饱和 NaHCO3 溶液 实验中,为使 SO2 缓慢进入烧瓶 C,采用的操作是 。已知反应(III)相对较慢,则烧瓶 C 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 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 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含有 。 a .烧杯 b .蒸发皿 c.试管 d .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 C 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 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 Na2SO3、Na2SO4 等 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 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已知 Na2S2O3•5H2O 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 溶液、AgNO3 溶液 【答案】(20 分)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NaOH(合理即得分) (2)2:1 (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得分) 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a、d (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 BaCl2 溶液,若出 现沉淀则说明含有 Na2SO4 杂质。(合理即得分) 【解析】(1)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 气密性良好;D 瓶的作用相当于安全瓶,防止 E 瓶中的溶液倒吸;装置 E 放在最后应该起到尾气处理的作 用,因为尾气中含有 SO2、H2S 等酸性有害气体,所以用碱性溶液(比如 NaOH 溶液、KOH 溶液等)来吸 收; (2)根据烧瓶内发生的三个反应: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2H2S (aq)+SO2(g)=3S(s)+2H2O(l)、S(s)+Na2SO3(aq) Na2S2O3(aq),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式: 2Na2S ~ 2H2S ~ 3S ~ 3Na2SO3,2mol Na2S 完全反应生成 2mol Na2SO3,所以还需要另外加入 1mol Na2SO3,则 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3)要观察观察 SO2 的生成速率,第一不能吸收或溶解 SO2,第二不能和 SO2 发生反应,a.蒸馏水(SO2 易溶于水),b.饱和 Na2SO3 溶液(与 SO2 发生反应),c.饱和 NaHSO3 溶液(溶解度较小且不发生反应) d.饱和 NaHCO3 溶液(与 SO2 发生反应),所以答案选 c;SO2 是由 70%H2SO4 和 Na2SO3 反应制取,所以 为了 SO2 使缓慢进行烧瓶 C,采取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和试管, 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和锥形瓶。 (4)加入盐酸,Na2S2O3 与稀盐酸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静置,取上层清液 (或过滤,取滤液),滴加 BaCl2 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 Na2SO4 杂质。 28、(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 四)(本题共 12 分)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 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O 和 CO2 等气体。铜液吸收 CO 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 +CO+NH3 [Cu(NH3)3CO]Ac 完成下列填空: 23.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减压 b.增加 NH3 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 24.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简述吸收 CO 及铜液再生的操作步骤(注明吸收和再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铜液的组成元素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氮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氮、磷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7.已知 CS2 与 CO2 分子结构相似,CS2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S2 熔点高于 CO2,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题共 12 分) 23.bc 24.2NH3+CO2+H2O→(NH4)2CO3 (NH4)2CO3+ CO2+H2O→2 NH4HCO3 25.①低温加压下吸收 CO;②然后将铜洗液转移至另一容器中;③高温低压下释放 CO,然后将铜 洗液循环利用 26.C>N>O>H; ;NH3 和 PH3 的稳定性 27. CS2 和 CO2 都是分子晶体,CS2 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 【解析】23.a.减压,导致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b.增加 NH3 的浓度,增大了反应物 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及时移走产物,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反应 速率减慢。 24.铜液中的氨水(碱性)能与 CO2 发生反应,当 CO2 适量时发生的反应为 2NH3+CO2+H2O→(NH4)2CO3, 当 CO2 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为 (NH4)2CO3+ CO2+H2O→2 NH4HCO3; 25.由化学方程式“Cu(NH3)2Ac + CO + NH3 [Cu(NH3)3CO]Ac ”以及“铜液吸收 CO 的反应是放热反 应”可知,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吸收 CO 最适宜的条件是低温高压,即①低温加压下吸收 CO;②然后将铜洗液转移至另一容器中;③高温低压下释放 CO,然后将铜洗液循环利用。 26.铜液的组成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有 C、H、O、N,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原子半径 C>N>O>H; 氮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最外层排布的轨道式是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元素气态氢化物低温稳定性或者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进行判断。 27.根据题目中的信息“CS2 与 CO2 分子结构相似”,根据 CO2 的电子式( )可以写出 CS2 的电子式( );因为“CS2 与 CO2 分子结构相似”,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强),熔沸点就越高,所以 CS2 的熔沸点高于 CO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