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方案地图
1 2 1.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叫缩尺。 (2)表示形式: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5千米)、数字式(1:500,000)、直线式( )。 (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4)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方格状或圆弧状经纬网图:从纬度看,北纬纬度变大的方向为北方,变小的方向为南方,南纬反之;从经度看,东经经度变大的方向为东方,变小的方向为西方,西经反之。②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面都为南方;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西方。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取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度的弧,即劣弧定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一般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用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称为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注记。 特别提醒 野外辨别方向: ①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北半球北极星正对的下方为北方。 ②利用日影判定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指向北方。春秋分日,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方;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东方。北半球夏半年,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南,日落时朝向东南。北半球冬半年,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日落时物体影子朝向东北。 5 ③利用树木年轮定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同一颗树,向南一面,年轮稀疏;向北一面,年轮密集。 ④利用手表定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中午12点以前,按顺时针,时针与12点的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正南方;在中午12点以后,按逆时针,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正南方。(手表所示时间应为地方时) 6 定义:所谓等高线,就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特点:①同线等高:处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处处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图等距:在同一幅地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③在同一幅图上的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陡崖外);④都是闭合曲线(除非图幅被截断),等高线不会在图中出现中断;⑤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凸出处为山谷;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凸出处为山脊;⑥等高线越密,说明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说明坡度越小;⑦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定存在有两条数值相等的相邻等高线;⑧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这种短线叫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它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7 特别提醒 ①相邻的两条等高(值)线的数值关系可以同值,也可以相差一个差值(大于或小于)。②等高(值)线数值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转折处,必须出现在两条同值线之间,而不能出现在某条等值线上,即数值由递增(减)转变为递减(增)处,必须出现两条相邻的同值等值线。 8 9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 山峰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符号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 山脊线 等高线 凸向低处 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10 山谷 山谷线 等高线 凸向高处 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由一对山脊 和一对山谷 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 特别提醒 (1)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若等高线的数值自中心向外递减,表示为山顶;若等高线的数值自外向中心递减,表示为盆地。 (2)当一组等高线明显弯曲时,若弯曲处向数值较小处凸出,表示为山脊;若弯曲处向数值较大处凸出,表示为山谷。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山顶之间的相对低洼处,表示鞍部。 (4)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表示陡崖。 11 1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步骤(如下图): 13 ①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而垂直比例尺需要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这是为了更好地显示沿线的地形起伏。 ②按等高线图上AB线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度。基线高度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度。如图中河流最低处高程约为170米,基线高程可定为150米。 14 ③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度,如170米,180米…… ④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度决定。如地形图上1点的高度为250米,则剖面图上过1′点的垂点在代表250米的平行线上。 ⑤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的剖面图。剖面线为水平方向时,地形剖图绘图制示意如下。 15 16 特别提醒 (1)根据剖面图确定观测点的通视情况 通过作剖面图也可以确定地面的通视情况,方法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连接观察点到目标点的直线作为剖面线,沿剖面线作出地形剖面图,在剖面图上由观察点向目标点画出视线,如果视线全部高出剖面线,则表示两点互相通视,否则两点间不能通视。 17 (2)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①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悬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②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是否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③最后,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18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山脉走向、阴坡或阳坡等特征,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判断水系和水文特征 ① 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易发育成河流的是山谷地形,河流流向的确定可根据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19 ②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的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m。盆地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的空气也不易扩散。 (3)判断植被状况:垂直分异表现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植被出现垂直分异。两山坡分异表现为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较高。 20 (4)判断地质状况:一般而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不能简单根据地形来确定背斜和向斜。 (5)确定工程区位:①确定水库的位置与坝址:选择修建水库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应重点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形,“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第三,库坝的选择应考虑被淹区域的城市、村落、交通设施的损失情况,水库周围地区森林覆盖率要高,以减少泥沙淤泥。库址不应选择在喀斯地貌区。为保证大坝安全,坝址应避开断层带和喀斯特地貌区。②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或者河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③确定公路、铁路线: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 21 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④确定引水线路、输油线路:尽可能选择较短线路,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地形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自流。输油管道的路线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⑤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开辟梯田(坡度小于25°)。⑥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形区。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 22 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建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水源地等。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还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⑦确定气象台和疗养院地址:气象台应建在地势较高、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⑧ 确定飞机场场址:飞机场宜选址于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23 特别提醒 (1)某地区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①河流水量大 ②河流落差大(如我国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均建在我国二三阶梯交界处,龙羊峡水电站建在我国一二阶梯交界处) ③地处峡谷,有良好坝址,修建水库,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2)泥石流爆发,游客逃生路线的选择:泥石流爆发时,游客正确的逃生路线应为与等高线垂直,向高处逃生。 (3)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描述:一般是从海拔、地面起伏和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来进行描述。 24 (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有关计算方法: 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海拔大数减小数;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②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高差乘直减率;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C/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③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海拔大数减小数,再加两倍等高距。④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海拔大数减小数,再加两倍等高距。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5)山坡上降水后水体的流动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流。 25 【例1】 (2009·广东茂名5月)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 (2)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引水到丙 B.从丁引水到乙 C.从戊引水到甲 D.从丁引水到戊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应用能力,属于基本能力考查题。瀑布形成条件有两个:落差大,有水流经;图中乙位于陡崖处,且乙附近等高线向数值大处弯曲,说明乙处在谷地,可能有河流流经。自流引水必须由高向低流,图中由丁到戊符合。 【答案】 (1)B (2)D 27 【例2】 (2009·山东滨州4月)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公路沿河分布。据图回答(1)~(3)题。 28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西北向东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2)图中路基最可能被侵蚀、冲毁的路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四地中,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 ) A.W B.X C.Y D.Z 【解析】 本题组考查判读等高线及其应用的能力,是一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经典考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流向;丙处在河流的凹岸,受河水冲刷严重,易被洪水冲毁;Z在地形上属于山谷,其他三地属于山脊部位。 【答案】 (1)C (2)C (3)D 29 【例3】 (2009·河北石家庄5月)下图为海洋沿岸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30 (1)下列各处,区位选择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处适宜建临海型钢铁厂:市场 广阔、海运条件好 B.乙处适宜建盐厂:地形平坦广阔、 蒸发旺盛 C.丙处适宜建海滨游乐场:海滩宽阔、海水较浅、邻近城市 D.丁处适宜建港口:水域宽阔、陆域平坦 (2)关于M、N两城镇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与N相比,M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更容易发展为大城市 B.与M相比,N环境优美,水陆交通便利,应发展为旅游城市 C.与N相比,M对外联系便利,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与M相比,N地处山地迎风坡,易受泥石流危害[来源:学+科+网] 31 【解析】 本题组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判读等高线,以及区域区位选择、城市发展条件等应用性知识,是一组知识全面、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第(1)题,图中丙处等深线较稀疏、位于两个城市边缘,有建海滩的水域条件和市场条件;港口要有避风港条件,而丁不具备;甲处海水较浅,不利于通航;乙处在河流入海口,盐度较低。第(2)题,M处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而具备水运条件,M、N都有铁路经过,所以从交通条件上看,M有优势,同时M较N地势平坦,故M更易形成大城市。 【答案】 (1)C (2)A 32 【例1】 (2009·全国)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1)。读下图,完成(1)~(3)题。 33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m B.110m C.170m D.220m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34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及定点、定线能力。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甲、乙分别为150m和260m,两地相对高度差为110米。第(2)题,可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道路①最长,且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形,不一定是直线;②沿线最高海拔小于350米,而③沿线海拔有超过350米的路段,③线最短。故可排除A、B、C。图中道路①与②6000—7000m的路段剖面线局部区出现相交,部分路段可能重合,故D正确。第(3)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起伏是最小的。 【答案】 (1)B (2)D (3)B 35[来源:学*科*网Z*X*X*K] 【例2】 (2009·全国卷Ⅱ)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3)题。 36 (1)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2)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 A.15℃ B.18℃ C.21℃ D.24℃ (3)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37 【解析】 第(1)题,考查等高线知识的应用。等高距为200米,所以甲与H之间的高差介于1400~1800m之间。第(2)题,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按照垂直气温递减规律(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知,H地气温应为8℃(17℃-15×0.6℃=8℃),而实际气温为12℃,增加4℃,这是H地受高压影响的结果。甲聚落位于河谷地区,天气系统每天约东移200千米左右,每小时约8千米,两地相距40千米,到15时,该聚落位于高压控制之下,按照H地的增温幅度,甲地气温应大于21℃(17℃+4℃),再加上是气温接近最高的时候(14时气温最高),因此,上午10时为17℃,下午15时最接近24℃。故D项正确。第(3)题,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过境,该地仍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再加上是谷地,因此选C项。 【答案】 (1)B (2)D (3)C 38 【例3】 (2009·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9 40 (1)此时,A城镇风向是________。A与D相比,睛天概率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 。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_____,原因是_____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解析】 第(1)题,考查天气形势图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的知识。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A城镇的风向应为西南风。A、D两地相比,A地在冷锋的锋前,晴天概率较大。第(2)题,A、B、C、D四个城镇中,只有D城镇位于海拔400~600米处的山脊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第(3)题,根据城市区位理论可知,A城镇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另外A城镇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规模应该最大。第(4)题,由题中信息可知,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耕地,因此该处适宜发展林业,退耕还林。E地是峡谷,且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极易形成堰塞湖。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应使用遥感技术。 【答案】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 遥感 41 42 w.w.w.zxxk.c.o.m www.ks5u.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