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考生物复习之课后强化训练必修
必考内容 必修2 第7章 一、选择题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2.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A 解析 随机交配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判断、分析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属基因突变,C、D属染色体变异。A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 4.(2010·临沂)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 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该物种在一代代交替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展,该物种的基因库也得以保持和发展。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6.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 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 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 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地理隔离在人类中也有广泛影响,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把地球上所有合适年龄的异性作为自己的选择对象,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地理的因素是阻碍人类基因交流的天然屏障。当然对人类来说与别的动物不同,政治的、社会的隔离因素的影响,有时更为重要。 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答案 D 解析 首先计算出甲种群Aa=72%,乙种群AA=36%;然后分别计算出甲种群A=(24%+36%)=60%,乙种群A=(36%+24%)=60%,。即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没有进化。 8.(2010·潍坊)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变异 ③自然选择 ④隔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9.下列分别针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施用农药后害虫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图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答案 B 解析 由乙图可知,A点和C点害虫抗药个体基本相同,但C点其害虫总数减少,故B正确。 10.(2010·厦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进化的理解。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新物种的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故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2010·威海)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答案 A 解析 A的基因频率为[12000×2+(26400-12000)]/(30000×2)=0.64,则a的基因频率是1-0.64=0.36。 12.(2010·威海)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 D 解析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3.(2010·烟台)生物生殖方式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内容之一,下列有关生物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加了自然选择的原材料,加快了进化的速度 B.胎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体,所以胎生动物的卵细胞比卵生动物的卵细胞小 C.双受精现象保证了种子萌发的营养,是被子植物占优势的原因之一 D.进行卵式生殖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答案 D 解析 本题采用直接法较简单。D项明显错误,混淆了卵式生殖和卵生动物的概念。卵式生殖是指精卵结合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胎生的哺乳动物都是卵式生殖。 1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标志,属于识记内容。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12.5% B.50% C.25% D.无法估计 答案 B 解析 杂合子生物连续自交n代后,在后代中杂合子基因型所占的比率是()n,所以经过自交三代后,后代中Aa基因型占(),而且纯合子AA和aa基因型的比率相等,各占()因此可以通过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16.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知,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_____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决定于_____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5% 45% (2)42.5% 32.5% 55% 45% (3)没有发生进化 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4)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由题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假设该群体有100个个体,则A基因的总数=30×2+50=110,100个个体含有A、a基因的总数=100×2=200,所以A的基因频率=110/200=55%,则a的基因频率=45%。 若该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比例为:AA=30%+1/4×50%=42.5%;aa=20%+1/4×50%=32.5%;Aa=1/2×50%=25%。同法可求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55%,a=45%。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后代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发生进化。可见,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17.(2010·泰安)下图是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 (2)③过程发生了________,这种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3)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但是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 AA Aa aa A地区 95% 3% 2% B地区 3% 95% 2% 问: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B地区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决定两地区基因频率变化方向的是________。 答案 (1)细胞核 核糖体 (2)基因突变 间 (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活动而控制性状 (4)96.5% 49.5% 自然选择 18.(2010·广州)地球上的人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等不同的人种,但按生物分类学上划分,地球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种都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不同的民族的人群在肤色上、生理特征上等有各种细微的差别,基因组成上有少量的差异。请分析回答: (1)说明为什么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同属于一个物种? (2)不同民族人群之间的通婚,将对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性产生何种影响?说明理由。 (3)你认为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将来会演化为不同的物种吗?说明理由。 答案 (1)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能够婚配并生育出可育的后代。 (2)将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减小;因为不同民族人群之间通婚,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基因交流,从而使一个民族的基因库流入了另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的基因流入了另一个民族的基因库。 (3)不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不可能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通婚现象普遍(答案只要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正确即可算对)。 解析 (1)物种的判定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而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能够婚配并生育出可育的后代,属于一个物种。 (2)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不同民族人群之间通婚,使不同民族基因库之间进行基因交流,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减小。(3)目前交通条件便利,人类的活动范围可以遍及全球,不同肤色的人不可能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且通婚现象普遍,所以不会演化成不同的物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