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6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教师版
☞基础早知道 一、我会读 投奔(bèn) 恣意(zì) 轶(yì)事 封妻荫(yìn)子 电荷(hè) 讪笑(shàn) 比较(jiào) 面面相觑(qù) 斡旋(wò) 虔诚(qián) 楔子(xiē) 惝恍迷离(tǎng) 联袂(mèi) 猥亵(wěi) 莞尔(wǎn) 良莠不齐(yǒu) 戏谑(xuè) 龌(wò)龊 骸骨(hái) 退避三舍(shè) 二、我会写(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脑羞成怒(恼) 能曲能伸(屈) 泥砂俱下(沙) 消声匿迹(销) 弄巧成绌(拙) 盘根错结(节) 判若洪沟(鸿) 旁证博引(征) 如法炮治(制) 篷筚生辉(蓬荜) 蓬头诟面(垢)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厉胆(沥) 披艰执锐(坚) 披沙捡金(拣) 披红带花(戴) 辟头盖脸(劈) 凭心而论(平) 破斧沉舟(釜) 迫不急待(及) 铺张扬利(厉) 朴朔迷离(扑) 出奇不意(其) 文笔奇倔(崛) 气喘嘘嘘(吁) 三、我能背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8)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 (9)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10)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技能培训营 一、考点综述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二、应试技巧指南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④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常用表现手法的鉴赏: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⑦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基础提升练 1、(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村坞②。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②村坞:村落。 【小题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 “‘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小题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从“无事”可知,是属于直接抒情或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可结合着对诗歌的内容的感知及诗句关键词加以分析,如“宾主”,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的热情好客写出来,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答题时,可结合着对语句的大意的解说,来引出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 次 鄂 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小题1】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 (4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4届河南中原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直等交游唱和。 【小题1】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分) 【小题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应抓住“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尽交寂寞” 这些含有情感色彩的词句加以揣摩。另外要关注注释中对时代背景的交待。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4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①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答: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5分) 答: 【小题2】 试题分析:脑中要有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答题时,要把词人早年、中年、晚年赏梅花的不同感受联系在一起便理解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还可以从词的结构分析角度作答,如上阙写过去“醉”“伤心流泪”,下阙写现在的,“没有心思赏梅”,这是以过去感受来衬托现在的心情感受,故为衬托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还要把这种衬托表现手法的作用答出来,可从“晚年的处境和心情”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14届重庆巴蜀中学高三半期考)阅读南宋李好古的词《江城子》,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④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即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汉文帝时宦官,后投降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 ②馘guó: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计功。 ③治安:指西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④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小题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从全词来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考点1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能力闯关测 1、(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从两首诗中的“独”看出共同点“孤独”,从景物特征看出淡静与凄冷的不同,分析应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意象。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活情趣,而恰恰像是个恬淡自适的幽人逸士所追求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与禅子追求的恒常清净、自我解脱的境界并没有什么不同。 (2)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人。登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6)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仕五朝,宦海沉浮,居官廉明,直言敢谏,死而后已。是金代后期的着名文学家,继党怀英之後与杨云翼同为文坛领袖。主张宗唐复古、倡导风雅,大力纠正章宗后期浮艳尖新的创作倾向,为金代后期文学的正确发展作出了贡献。 2、(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3、(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案】 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侧重了对表达技巧赏析的能力。根据题意,要结合上片之景,分析所抒之情。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把握上片写了哪些景,这需要提炼概括,主要是提炼出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题干中有“怎样”的表述,这就需要考虑这些意象的特点,也就是诗人在这些意象的运用上融入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比如从形式上的对仗,意象本身的来源等等。最后要结合这些景分析出所抒之情。情感的抒发,有时可以从所写之景看出来,当然有时还需要联系题目、诗人和背景信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4、(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技巧和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5、(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