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地理试题及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高考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文科使用)‎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 ‎1. 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 ‎    A. 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         B. 热情奔放的探戈舞 ‎    C. 轻柔艳丽的纱礼服师         D. 风车乳牛田园风光 ‎【答案】:D             【解析】:荷兰属于西欧文化圈特征,特色风车,农业乳蓄业形成的乳牛田园风光。C选项的纱丽服饰是南亚文化圈的特征。热情奔放的探戈舞属于南美洲文化圈阿根廷特色。清真寺多圆顶尖塔,不符合荷兰特色。故选D。 2. 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 ‎    A.法国            B. 荷兰          C. 德国            D. 比利时 ‎【答案】:A             【解析】:法国的核电发电量占该国总发电量近80%。在世界上核能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 3. 访问期间,中德两国签署协议,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以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步伐。从这一合作项目中我国将获得的主要惠利是 ‎    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②提高汽车工业从业人口的比重 ‎    ③提升汽车工业水平            ④扩大在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    A.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 ‎【答案】: B            【解析】:题干是“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以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步伐”故选①③,与②无关,主要是技术合作;没有新能源,故淘汰④‎ ‎(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 ‎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4. 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 地价            B. 集聚           C. 交通            D. 市场 ‎【答案】:D             【解析】:“蔬菜食品类”需要新鲜保质,靠近市场既省运费,又省时间,故选D. 5. 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可以更靠近消费人群,使出行距离缩短。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与出行空间距离的缩短无关,只是更方便、快捷了③品种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去更大城市购物的概率,客观上缩短了出行距离④大型商场外迁市郊,会扩大出行距离。故选C。 6. 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 ③ ‎ ‎【答案】: B            【解析】:①与出行空间距离的变化无关;③说明家电行业利润更高,有能力在交通更便捷或市中心等高地租地段布局,不是导致出行距离变化大的直接原因,故排除①③ 组合。②④组合明显使出行距离增大。‎ ‎(三)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答案】:B             【解析】: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者是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总之,是应生态环境因素所致。故选B,三江源保护区的建立,需要移民,属于生态移民。A三峡库区移民首先是工程建设需要;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经济因素;地震灾民是自然灾害导致,不属于环境移民。‎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答案】:C             【解析】:题干关键词“深远意义”,故选C。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答案】:C            ‎ ‎【解析】:题干中“不远”,所以C正确;②已经迁出,将作为库区,无需便捷交通;④迁往城镇,不会保持牧民的原有的生产方式。 ‎ ‎(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答案】:A 【解析】:题干“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只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出,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排除BC,选A.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不符合。‎ ‎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11.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 ‎【答案】‎ ‎:D             【解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观。石英砂岩抗剪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故答案为D.‎ ‎(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它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 13.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 ‎【答案】:C             【解析】:由图可,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故选C、‎ ‎(六)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14. 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答案】:D             【解析】:根据东经度递增为自转方向,判读顺时针,故中心为南极点;根据“AC段为昏线”和自转方向,判读夜半球在右侧,120ºE为子夜0时;“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推出南极圈极昼,故选D。‎ ‎15. 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 120E 、23°26′S       B. 120E 、23°26′N     C. 60°W、23°26′S       D. 60°W、23°26′N ‎【答案】:C             【解析】:南极圈极昼,所以,直射23º26‵S,120ºE为子夜,故60ºW12时,故C正确。  (七)2013年12月14日晚21时11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面成功着陆。‎ ‎16. 嫦娥三号在月面着陆当日,北半球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月相,该日的农历日期大约是十月的 ‎    A. 初七                       B. 十二 ‎    C. 十五                       D. 二十二 ‎【答案】B             【解析】:初七是上弦月,二十二是下弦月,二者都是半个月面;十五是满月,只有十二接近满月,故选B。‎ ‎17. 当嫦娥三号平稳登月时,着陆区正处于月球一天当中的 ‎    A. 凌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子夜 ‎【答案】:A             【解析】:月球绕地球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公转方向相同,故图中右侧圆弧的方位为太阳的方向,曲线a表示晨线,故着陆区位于凌晨,所以A正确。‎ ‎(八)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问题。18.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答案】:D 【解析】: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CD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 ‎19.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           D. 无岛  【答案】‎ ‎:D             【解析】: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所以,选D.‎ ‎(九)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问题。20.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答案】:D 【解析】: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低,故在南半球;低温期少雨,高温期多雨,且最低温度在15ºC以上,故排除地中海气候,选D.‎ ‎21.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    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答案】:A 【解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位于低纬度,降水多是受低压带的控制,故选A.西风带在中纬度;信风带控制干燥。‎ ‎22. 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 甲站—乙站—丙站           B. 甲站—丙站—乙站 ‎    C. 乙站—甲站—丙站           D. 乙站—丙站—甲站 ‎【答案】:B            【解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纬度相当的三站,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值判断,甲站平均温度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最低的;故得答案B.‎ ‎(十)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23.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故选A.‎ ‎24.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答案】:B             【解析】: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选B。‎ ‎(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km²)‎ 人口密度(人/km²)‎ 内圈(1-6km)‎ ‎113‎ ‎21764‎ ‎21206‎ ‎19544‎ ‎20416‎ 第一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二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三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0‎ ‎1765‎ 第四圈(33km—)‎ ‎—‎ ‎—‎ ‎—‎ ‎—‎ ‎—‎ ‎25. 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答案】:C 【解析】:人口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故答案C.‎ ‎26.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答案】:A 【解析】: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可能影响的是答案A。‎ ‎27.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 ‎ ‎【答案】:C             【解析】:第四圈,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故答案为C。‎ ‎(十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2006年—2008年H国外投资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 ‎609‎ 金融 ‎54‎ 计算机制造 ‎197‎ 化工及相关产品 ‎53‎ 微电子及电器设备 ‎198‎ 制药业 ‎40‎ 现代通信工程 ‎123‎ 食品及日用产品 ‎35‎ 表2 2010年H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 ‎ ‎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1国 ‎61.00‎ ‎13.49‎ 世界平均 ‎78.60‎ ‎26.42‎ ‎28. 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 ‎    A. 技术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     C. 资源密集型      D. 资本密集型 ‎【答案】:A 【解析】:根据表1,外资投入的工业部门中占比例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微电子及电器设备、现代通讯工程都是技术密集型部门,故选A。‎ ‎29. 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    A. 发展速度在减缓             B. 劳动力素质较高 ‎   C. 金融业比重较小             D. 提供就业岗位多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没有增长,而且略降,但第三产业产值却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从业人员创造的产值高,故劳动力素质较高,选项A正确,可以排除A、D、C;‎ ‎30. 有学者提出H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    A. 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 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    C. 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 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答案】:D             【解析】:“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表2,推断该国受教育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答案D.‎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第(十三)题至第(十七)题为共同部分 ‎(十三)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 ‎ ‎3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2分)‎ ‎3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4分)‎ ‎3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 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8分)‎ ‎【答案】‎ ‎: 3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 3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31.32,杭州湾主要是受海浪的侵蚀,依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侧侵蚀严重,联想到钱塘大潮每年夏秋季节最盛的原因,推出东南风夏季风的推波助澜,导致北岸被侵蚀严重,再根据图示可知答案。33。距离远近的差异根据图示可见。结合31.32题,可推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答案。‎ ‎(十四)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34.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35.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6.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 ‎37.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答案】: 34.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35.寒流。     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ºC的海区向水温高于24º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6.较多。   ‎ ‎ 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方,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37.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34.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成因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直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35.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 ‎36.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1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37.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与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十五)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     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 ‎     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丛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     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总出口的比重(%)‎ 主要出口商品 ‎1982‎ ‎1985‎ ‎1986‎ ‎1990‎ ‎1994‎ ‎1998‎ ‎1999‎ ‎2000‎ ‎2003‎ ‎2007‎ 原油 ‎84.8‎ ‎54.2‎ ‎29.3‎ ‎33.9‎ ‎10.8‎ ‎5.4‎ ‎6.5‎ ‎8.9‎ ‎7.6‎ ‎13.8‎ ‎ ‎ ‎ ‎ ‎2.6‎ ‎2.9‎ ‎8.3‎ ‎9.3‎ ‎9.1‎ ‎9.9‎ ‎7.6‎ ‎6.9‎ 组装的汽车 电视接收设备 ‎ ‎ ‎ ‎ ‎ ‎ ‎ ‎ ‎4.4‎ ‎4.2‎ ‎3.8‎ ‎3.5‎ ‎3.9‎ ‎8.0‎ 开关、电路电器 ‎ ‎ ‎ ‎ ‎ ‎ ‎ ‎ ‎3.0‎ ‎2.6‎ ‎2.6‎ ‎4.0‎ ‎3.7‎ ‎2.3‎ 发电机 ‎ ‎ ‎ ‎ ‎ ‎ ‎ ‎ ‎2.6‎ ‎3.0‎ ‎3.0‎ ‎3.1‎ ‎3.1‎ ‎1.9‎ 新鲜蔬菜 ‎0.6‎ ‎0.5‎ ‎2.4‎ ‎1.6‎ ‎ ‎ ‎ ‎ ‎ ‎ ‎ ‎ ‎ ‎ ‎ ‎ 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38.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8分)‎ ‎39.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40.说明表中主要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并推测该国第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6分)‎ ‎【答案】(本题18分) 38.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 ‎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39.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解析】:38.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地形平原,沿海,低纬,受赤道低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 ‎ ‎39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推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依据材料,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分析得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 ‎40.根据图表分析出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在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并由此推测出该国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原油到组装汽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十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种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读下列图文材料,回到问题。(18分)‎ 汽车制造业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生产链。 ‎ ‎41、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4分)‎ ‎ ‎ ‎42、图2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2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                        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一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如图2的b、c、图,进一步阐述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8分)        ‎ ‎4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本题18分) ‎ ‎4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4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4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汽车销售市场广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创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小城市附近。 【解析】:41.两图比较可见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向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 ‎42.图2b比较图2a多了一个核心企业,并由此产生更多关联企业,仿照材料可以分析得出答案。图2c较之a、b图又向中心城区外扩散,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城区外成本更低。    ‎ ‎4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汽车需求量大故,市场广阔;从土地价格方面,京津冀地区地价高,但范围大,郊区地价相对较低;从集聚方面,利用该地原有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集聚使成本降低,提高利润。‎ ‎(十七)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14分)‎ ‎44、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14分)‎ ‎【答案】: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解析】: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图示山脉,可见地形土壤特征。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水稻的习性特征,可以得出水稻生产区的分布——气候暖湿,地形平坦,土壤丰富,适合农业生产,所以人口与城市多沿河分布,特别是河口三角洲。  ‎ ‎ 以下分为选作部分 ‎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 ‎(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 ‎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 ‎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 ‎46、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45、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46.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45.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故可知答案。‎ ‎46.结合图2,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陡。故可见答案。  ‎ ‎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 ‎(十九)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 47、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 ‎48、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 ‎ ‎ ‎49、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 ‎【答案】: 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47.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 48.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 49.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所以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 ‎ ‎ ‎ ‎ ‎  ‎ 上海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一)1.D  2.A  3.B ‎(二)4.D  5.C   6.B ‎(三)7.B  8.C   9.C ‎(四)10.A 11.D ‎(五)12.A 13.C ‎(六)14.D 15.C ‎(七)16.B 17.A ‎(八)18.D 19.D ‎(九)20.D 21.A 22.B ‎(十)23.A 24.B ‎(十一)25.C 26.A 27.C ‎ ‎(十二)28.A 29.B 30.D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三)(本题14分)‎ ‎3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 ‎3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16分)‎ ‎34.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35.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0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0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6.较多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37.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18分)‎ 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围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   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底气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事宜发展热带种植农业。‎ ‎39.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 ‎  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 ‎40.变化: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前,商品出口中石油占绝对优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石油在出口商品出口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基本稳定在10%到13%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提高,种类增多。 推测:第二产业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本题18分)‎ ‎4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4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 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4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汽车销售市场广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较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冀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较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创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附近。‎ ‎(本题14分)‎ ‎44.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  以下为选做部分 A组 (本题10分)‎ ‎45.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46.判断:所示地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B.组(本题10分)‎ ‎47.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48.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49.C地位于热带稀树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