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展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展望

2009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及 2010 年展望 ——北京巨人学校 程蕾 2009 年的高考(论坛)已经结束,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考察学生是否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今年理综的主要方向,也是近年来考试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公式将越 来越没有市场。 今年高考理综试题已经开始体现向 2010 年新课程进行过渡。试卷中通过工农业生产,生活上出现的 实际问题考核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未来 2010 年高考的一个方向”。 1、 导向明显:今年北京卷试题的命题思路清晰,充分体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 鲜明特点,体现了向新课程的过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只是 出题的角度让考生们不大适应,无所适从。今年化学 II 卷上有一半以上的题目都源自于工业生产方面的 实际问题。如 26 题“工业废液的回收”。28 题“硫酸的工业制法”。很多同学会觉得答案就在手边,可 是就是不知该如何下笔。这些就是新课改的方向---注重能力,也是 2010 年高考的一个方向。 2、强调基础:新课程注重培养能力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今年化学题里让学生根据工农业生产 上真实存在的问题,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就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初衷。因此夯实基础是体 现能力的前提,试题中的选择题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方面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试题所考查 的如 5 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内容,而 10、11 题以考生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核 心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创新:试题在继承了 08 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和题型,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也具有明显的 继承性如电解、原电池、物质结构周期律、水解电离、平衡。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实现了发展 和创新,11 题电解质的问题的考查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继续 得到加强的同时,增大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覆盖面等等。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都起到了 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明年北京市将进入新课标高考,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比较担心,虽然到现在大纲还没出来但从 07、08、 09 年高考试卷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可以肯定的是明年高考在命题风格,题型设置,核心考点上都不会有太 大变化,一定会是平稳过渡。针对 2010 年的高考复习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不仅要想方设法跟上老师 的复习思路,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宏观把握,微观掌握,注重挖掘课本,研究考纲 考纲是权威、准确的信息源,宏观上指引复习的方向。因此,必须以考纲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基础, 以老师的讲解和点拨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力争形成对知识理解上的升华。结合课本梳理考纲 中的知识点,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夯实基础,切忌在学习上构筑空中楼阁。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全面提高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 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 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察是保证 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热点, 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三、重视基本实验,提高分析能力 实验题是理综考试的重头戏,而实验题也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 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认真复习课本实验, 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 的保证。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化学部分 2009 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也标志着北京使用旧教材的高考时代的终结。 总体来看,今年北京卷化学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题评析: 1、 选择题总体难度较 08 年略有提高,但难度设置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第 5、6、7 题属于基础题目,考查基本知识要点,属于低难度题目。 第 8 题的实验所涉及的无机物性质考查,第 9 题的最初级的等效平衡问题也属于较为容易的题目,只 要学生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即可。 但难度较大的题目集中在最后三道,选择题的第 10 题所涉及的 18 电子体的种类判断和相关性质的讨 论、第 11 题所涉及的混合溶液粒子浓度和 pH 讨论的相关知识、12 题所涉及到的小框图推断问题,都需要 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才能顺利解决。 2、演变中取消了单一的无机推断题 观察 04 到 08 年北京卷的化学部分,纯种的文字类,框图类推断题逐渐转化为结合实验,化学计算的 推断杂交题目。提高了命题的灵活性和知识考查的全面性。今年的试题中,无机推断的思想被拆解,演变 为选择题目中 10、12 题的考题类型。选择中结合讨论和推断是难度较大的新题型,值得关注。 3、工业生产的考查受到青睐,计算的比例提高 今年北京卷 26、28 两道大题都考查了有关工业生产的题目,且均增大了最后一问中的计算量。这无 疑是对没有关注工业生产,计算能力不佳的同学的重创。但其实题目的来源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26 题是 书本上 FeSO4•7H2O 制备和新信息引入后的综合题目,28 题是书本上硫酸工业问题的拓展考查。值得我们 庆祝的是,在最后的模考点题班上,我为大家预测的试题中,26 题除计算外,所有考点,包括方程式的书 写几乎全部命中;28 题硫酸工业的考点重点强调数次。相信认真听课的学生们一定能够顺利写出除计算外 的所有填空部分。 工业生产+计算的题目,耗时,耗精力,得分率低,值得我们加强训练。 4、实验题在悄然升级 陌生的原理,未知的现象,多种可能的结果,仍需讨论的细节,构成了今年的无机实验大题。这种探 究性实验,较充分的达到了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题中第(2)问,复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学生充分复习的传统检验方法在该问面前就显得力不从 心了,其实学生学习气密性检验时,没有能够把握利用气体整体流向的方法。因此对高中某些实验操作的 原理,还是需要讲透讲到位的。 第(5)问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往的考查是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这题设问很巧妙,支持结 论,需要什么样的现象产生。这样做充分的考查了学生对实验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6)问,这个是各学校高三《硝酸》这一内容中应该能够复习到的知识点,而且许多模拟题目中 也有对该知识点的考查与预测,但很多同学可能仍旧不能解答准确,究其原因还是对化学实验的体系没有 较为完整的思维。拘泥于实验题目本身的训练可能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探究性实验题目了,因此我们有必 要重新整理一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授课模式,以解题导向模式过渡为引导模式。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10 年,北京即将迎来第一年新课改高考,一年的时间很短,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和各 位老师,同学,家长共勉,拿下高考。 http://edu.QQ.com 理综考试有点难 北京三名师做客详解理综试卷 腾讯教育讯 全国各省市高考(论坛)已全部结束,腾讯教育邀请来北京四中郑春和、杨启鸿、潘廷宏 三位名师做客高考访谈间,和网友面对面,详细解析高考理综考试。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腾讯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东海。昨天全国的高考已经 陆续结束,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老师来为我们点评一下今年北京的理科综合的试卷,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今天到场的嘉宾,这位是我们北京四中的生物特级教师郑春和老师。 郑春和:谢谢你! 主持人:坐在中间的是北京四中物理的高级教师杨启鸿老师,欢迎您! 杨启鸿:各位同学,大家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坐在我旁边的是北京四中化学高级教师潘廷宏老师。 潘廷宏: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你们好! 主持人:几位老师都是长期从事我们高中的教学,特别对高考也都非常有研究,这次理科综合考试就 我搜集到的一些消息看,有一些同学反映我们北京的理科综合试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不知道几位老师 看到卷子之后对试卷有什么看法,您觉得它的难度怎么样,它的区分度怎么样?有没有超出您对这份卷子 在考前的预期。郑老师,您先来。 郑春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好!今年的高考顺利的完成了,我之所以说顺利的完成,从 北京市来看,理科综合这个试卷里边,生物的考试难度并不大,估计同学们得分的情况跟去年差不多少。 今年我们北京市的生物题有四个选择题,这四个选择题,第一题、第二题都是侧重于基础知识,比如说植 物生长素是怎么生成的,还有细胞膜有什么功能,还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物里的意义,这是最基础 的知识。 在选择题里难一点,碳三碳四对二氧化碳的固定有什么差异,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是教材里 讲的一个内容,只不过是把碳三碳四综合在一起看对二氧化碳固定的这两者的差异,这个显得带有点综合 性,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题做得已经太多了。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非选择题有一个特点,它强调对命题性知识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你要弄懂还要会用,而用是用在一些 新情景下的,比如说今年第一个非选择题是用分离规律的实验,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相应的 结论,它既要考你的基础知识,又考的是实验数据的分析,它在两个角度考察学生,而且情景还是一个新 的情景,所以这样的话,同学们会对这个题感到一定的难度,但是它并不是很大,只要你对分离规律的基 本要点搞得很清楚,那这个题手到擒来几分钟就可以做完。 相比之下,第 20 题,第 30 题难度更大一些。它涉及到的是森林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这方面的问题 在什么特?在于学生普遍的对于生态与环境这部分的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像其他得那么扎实,尤其是 把森林单独出来,森林的作用涉及到多个方面,而这个题是把森林在生态保护当中的作用又和氮的循环又 结合在一起了,等于是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联系起来以后解决新问题。所以这个题难度稍微有点大,它 占的分数比例也比较高,它占了 16 分。 第三个题是发热与体温调节,我们知道发烧,人体体温突然升高了,低烧也好,高烧也好,发烧是怎 么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体温是怎么调节的。这个知识也是联系了当前生活的实际的问题。 主持人:热点问题。 郑春和:但是只要把体温调剂的基本知识复习得体,做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今年的生物知识比较难 的就是 30 题,分数占到 16 分,其他题学生得分应该是很容易得到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觉得我们这份卷子只要是考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还是能够得到比较满 意的分数的。这是郑老师对我们生物试题的分析,不知道杨老师对我们的物理题怎么看? 杨启鸿:我先说说我对试卷的总体的看法。一个是试题的基本情况,我做了一下分类,比如说力学占 多少分,电学、热光源各占多少分,力学占了 54 分,它占总得分的比例大约是 45%,电学占了 48 分,占 分的比例是 40%,热光源应该说还是占了 18 分,占分比例大概是 15%左右。也就是说从这个结构来看, 今年理综中的物理试卷它跟往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难度,当然我的看法是略微有些加强。 主持人: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启鸿:其实同学们感觉到难的可能就是三个题,一个是选择的最后一个题,就是编号大排序是 20 题,还有一个是我们的 23 题和 24 题,就是解答题的最后两个题,可能同学们感觉难度大的主要是这三个 题。但是应该强调的是前面的基础题,咱们叫白送分的题也不少。这是试题的基本情况。 另外这个考题的特点,我觉得它有这么几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是首先突出了主干知识,它注重 热点知识的考察力度。举例说,考察到比如说刚才说到的热光源,它占的比例恰如其分,无论是热学题还 是原子的题都应该是学生掌握的重点,而且是历年考察的一个热点。物理题,同学们都知道,它只有 12 个题,因此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它只有突出考察热点,我做了一个统计,它所考到的知 识点总共有 70 个左右,而高考大纲里边要求的知识点是 130 个左右,这样它占的比例大约是一半多一些, 50%多,但是就热点知识来看,它这个知识的覆盖面是足够高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试题深刻的反映了物理学习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我觉得这个特点也是很突出的。 高考大纲所列的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在很多试题中都是有所体现的,比如说第 21 题,它是一个实验题, 这个实验题突出了电学图象的考察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同时也突出了对电学规律理解和应用能力的 考察。像第 23 题是一个解答题,可能有些同学感觉比较难的倒数第二道题,这道题突出考察了同学们对 给定的物理情景的研判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现象这种分析辨别的能力,这个能力点考察的 是相当突出。无论什么能力,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它必须以知识作为依托,所以我想,如果是刚刚参加完高 考的同学对这一点我想感受一定是非常深刻的。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试题突出了高考对中学物理新课标教学和对明年的高考复习的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比如说去年的第 20 题,可能有的考生研究过去年咱们的北京卷 20 题和今年的 20 题都是相似的题,要求 学生得是根据自己不太了解的理论知识再结合着自己的经验,自己所掌握的那些基础理论要做出一个判断, 所以这一点,对同学们来说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这个,我觉得就体现了新课标的一种精神在里边。 杨启鸿:基础题也可以有创新 再有一个就是今年的高考物理部分,仍然突出了这个题目是源于教材但是又有发展创新这个特点。同 学们都知道,咱们高三教材,像磁流体发电机,速度选择器,电磁流量计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中的习题,试 题中的第 23 题就是我们刚刚说过的倒数第二题就是根据电磁流量计来设计的,当然有发展创新,发展的 地方在哪儿,就是增加了通电线圈磁场方向的判断以及故障的分析以及解决方法。当然对今年高考物理试 卷试题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说我们想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基础题和创新题它不应该是矛盾的。 主持人:基础题也可以有创新。 杨启鸿:就看你创新的点在哪儿,你考察的对象是哪些同学,如果是考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我 们仍然可以以创新的这种形式来编写基础试题,比如说热学、光学和原子的题它的编写照样可以体现创新 精神的,而这一点今年的试题表现得不够充分。再有就是物理的实验题,今年我觉得太过强调基础了。而 这个实验题里边最主要的能力考察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设计实验能力,而这个点没有考察到。再一个就 是知识点的覆盖面,也就是说在不增加考题数量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再增加一些知识的覆盖面。比如说一 道热学题,ABCD 四个选项这就是一道题,我们完全可以涉及到热学里边的大部分知识,考察 7、8 个甚 至于 10 来个这都是可以的,而今年的热学题我感觉考得太过单薄了。这样对于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 应该说它有些负面的作用在里边,我就暂时先说这些。 主持人:潘老师,您是怎么看待我们这次理综试卷的化学部分的难度的? 潘廷宏: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我考得怎么样,实际上现在谁也说不清你考得怎么样,你最后能不能录 取,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要看相对成绩,你现在只能说我哪一科考得怎么样,但是你不知道你在全北京 市你的位置在哪儿,所以同学们我建议你现在先不必过多的忧虑,我考得怎么样,考坏了,考好了,现在 都是未知,现在就应该是以比较宽松的心态,我们大家盼望已久的,激动人心的 6 月 7 号、8 号已经过去 了,现在我们就是以宽松的心态放松一下。 当然了,大家还是特别急切的想知道我自己,好比我化学考得怎么样,这个考得怎么样,也就是说这 个题对了还是错了,这个题考的是什么,同学们还是很感兴趣的。我想说,今年的化学题,同学们当然最 关心的是难不难,从考场上出来之后,同学们基本上没有说不难的,今年应该说确实比较难,这从咱们北 京市自主命题化学的题来说,今年应该说是最难的,去年比前年要难,今年比去年又稍微难一些了。这个 难主要表现在,第一,选择题,就知识容量比较大,尤其是像第 10 题,第 12 题,实际放在作为二卷的填 空题出现,因为选择题咱们平常都是考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一看知识量那么大,而且这些关 系又比较复杂,所以同学们做这个题就很费时间。同学以往做选择题做得比较顺,可是到这儿选择题卡住 了,所以给大家的心态造成了一种压力,这种心态的压力实际上也造成了同学们感到这个题难的因素。 潘廷宏:实验题很多考生无从下手 一发散就出轨 再一个难是二卷里边的实验题,这个实验题我觉得还是很好的事,这个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刚才物 理老师也说了,因为咱们明年高三就进入新课标的考试,他在今年的题里头有所体现,比方说咱们的第 27 题那个实验题,咱们化学就是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往的传授式的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探究式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一个是要对问题提出假设,根据假设我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这个题就充分 体现了这种模式。这个难在,第一,它是给你的信息很少,比如说以往咱们的实验题同学做的,仪器里面 有什么试剂给你了,但是今年这个实验题,这几个仪器什么试剂都没有给你,这个同学们就感到难,他不 知道这个干什么用,无从下手,这个考察了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一定实验目的要明确,原理要清楚,我根据目的、原理来选择试剂,选择仪器,选择我的操作的 步骤。实验要想成功,关键要排除干扰,所以咱们的实验题,不管多复杂,目的明确,原理清楚,排除干 扰。这个题就是,它的目的就是要想证明浓硝酸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浓硝酸能把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 氮,浓硝酸和一氧化氮看有什么现象。看一氧化氮生成水和水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能和稀硝酸反应, 通到一个浓硝酸里面去,通到一个稀硝酸,所以第三应该是浓硝酸,第四应该是稀硝酸,第六就应该是氢 氧化钠,这个目的要很明确,原理清楚其实这个题并不难。同学们就因为这个不明确,抓了以后无从下手, 然后就任意发散,一发散就出轨。 还有这个题是很好的探究式,第二问就是说,硝酸铜溶液本来应该是蓝色的,但是是绿色的,为什么? 一种假设是硝酸铜的浓度比较大,一个是里面溶于二氧化氮,到底是哪个假设正确你来设计实验,当然是 给你设计了四个途径,让你进行了筛选,这个筛选是要证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设计的科学性,第二,现 象要明显,根据这两条我来选。27 题同学们感到难最主要的是实验设计的能力不强,也不够,换句话说, 就是我不善于抓住目的,抓住原理,排除干扰,无从下手。这是很好的,咱们看了新课标实验区,他们的 实验题基本上都是这种探究式的实验。我想这也是咱们北京将来的实验题的一个方向。 再一个感到难的就是计算,这里有两个题有计算,好在他这个计算题不是在计算技巧上,咱们以往计 算是实验技巧上下功夫,我觉得这个题好在它是去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是为了用,这一点很好,这个也是 我们中学教学计算题的一个很好的导向,咱们往往有的时候就是在计算技巧上下功夫,这是好的一面,但 是由于它的应用的情景大家比较生疏,所以他不知道那里边的原理和那里面的情况,所以这两个计算题, 尤其是最后一个计算题,基本上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同学很明智,一看那个题根本不做了,我觉得这是非 常明智的,不要在那儿耽误时间了。这个试卷还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就是充分的体现了咱们化学学习的 能力,就是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还有自学能力,在这次考试当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像自 学能力,比方说第 25 题有机题就很突出。同学如果抓住了给这么一个信息,酯交换,这里两次指出酯交 换,有的同学在一处用了,第二处没有用,那第二处就错了。这是咱们在利用信息,获取信息上解决问题, 有的同学比较弱,所以在这儿就没有做出来。 还有的这一题,有机题,他给的信息不是题干里面,而是后面问的问题里面,这个同学也是捕捉信息, 捕捉条件,他不善于从各个角度去抓,所以没有看到后面的条件,前边就做不出来了。这是体现同学的自 学能力。 还有体现了咱们化学联系社会,联系实际,联系生产这一点,这里选了两个,就是工业生产的题,两 个大题,这个我觉得是好的一面,当然了,我觉得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这个题占的份量太大了,其实有一 个联系工业生产就够了。 再有就是充分体现了咱们化学用语的作用,我统计了一下,咱们的二卷考察化学用语的电极反应式、 电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一共是 27 分,去年是占了 53%,化学用语是化学里边非常重 要的一个基础,因为这是我们的化学语言,你没有掌握这个语言咱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了。这次考察对化 学用语跟以往一样,占了非常大的份量,化学,我想咱们同学们感到难,难也没有关系,我教的一个学生 他送了一句话,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难易是均等的,这一点也不能看难就绝对不行了。对中下等的 同学容易一些有利一些,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实力还有你在全北京市相对的成 绩,所以建议大家,你认为好的,你也不要得意忘形,你认为不好的,现在也不要过分的忧虑,就等着我 们发录取通知那会儿才定局了。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都分析了一下我们北京理综试卷各科的难度,从几位老师介绍看,包括杨老师 介绍物理,虽然难度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它的命题更灵活了,它更注重考察考生的能力了,可能这样以 来,相对来说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一些,包括刚才潘老师也介绍了,我们化学试卷也是比往年难度还 是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说就导致了我们今年北京的理综试卷可能在整体的难度上略强于往年的。我不知道 几位老师见没见过其他地方的试卷,比如说跟全国卷相比或者是跟其他地方的卷相比,北京考卷的难度是 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郑春和:我已经看了六套卷子,国家考试中心出的今年叫一卷、二卷,另外是北京卷,再有就是安徽 卷,安徽也是新课程,但是它是属于本省出题,另外还有山东,山东是一个老试验点,今年的春天他们省 教委提出来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我也看了看他们山东的试卷体现出什么精神来,总的看来我有这么一个感 觉,从命题的思路和命题的趋向更可以这么讲,基本上完成了向新考试大纲的过渡,为什么说完成了这个 过渡呢?因为原来的两套考试大纲实际上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体现我们的高考改革和命题的改革 的方案。所以基本上我觉得从命题的思路上看,应该看到这么几点,一点就是它的考试性质,它确实是高 等学校选拔新生,那么选拔什么样的新生呢?他现在提出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尤其在新考纲里边提到了就 是要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提得很明确。既然要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从哪些地方考?这一轮课 程改革提出来,和上一轮考试改革不同点,它考六个字——“知识、方法、能力”。这是和上一次改革不同 的地方,上一次改革考四个字,“知识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就四个字,“知识、能 力”,而这一次改革提出来六个字,包括方法。这样的话,既然是他要是这么去为选拔新生,那么他的命 题的原则也要跟着相应的变动,所以我们这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命题原则和原来也不一样,它的提法是全 面考察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察。全面考察双基,基础知识,单元知识点的层次结构,相关知识点 的网络结构,这是对知识的要求。 咱们还不说它的科学性上,技能,实验技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包括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 式甚至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都属于这个范畴,还有就是能力。各个学科它有它特定的能力,所以它提出 来全面考察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察,这几年的考试,我们从理综这个角度来看,越来越体现按照 这个命题原则在命题。 现在我看的生物这一部分的这六套卷子基本上都体现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命题思路,就是遵循着新课程 规定的这个命题原则来进行命题。要达到这一点,它还是有很多要求的,比如我们生物这一部分,在理综 的生物这个新课程的标准,究竟考什么,考试内容范围,在讲考试内容范围它有一大段叙述,它讲了“三 要”,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我们理、化、生三科是科学课,那你是理科,你得讲理,你 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你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行,要不然它怎么叫理科呢,理科要说明道理的。紧 接着它又讲了,正因为它是理科,所以它下面提第二“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察,这个科学素养考 察从哪些地方考呢?它下面有一句话,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知识 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考什么?就考这个。 它还有一点,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从哪儿入手,它有一条,关注科学技术,社会 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刚才我们分析了北京市的考卷,三个大题体现得很充分。 主持人:都是跟实际相结合的。 郑春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它体现得很充分了。外省市的题也是体现得很充分的,你比如说随便我 们举几个题,看看国家考试卷里出的题,很重视这个方面的内容,你比如说在全国一卷,全国一卷里边它 出了一个“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里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涉及到我们 的生产观,我们的消费观,另外我们的价值观,而生态农业是属于生态体系,就是生产体系的改革,那你 说全国一卷里边,它很重视,要建设生态文明,那我这个题里边就专门有这个题要体现。这显然是它和时 事政治也很热点。 这个带有导向性的,还考了一些人类的遗传病,人类的遗传病,我们现在讲人第一,我们现在为了提 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我们在合作医疗等方面,在防止遗传病方面,我们党和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 汶川地震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如果我们的生物生命科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你不去联系实际, 那显然是不对的,所以全国一卷它这个影响面是比较大的。 同样的内容在全国二卷里边也有很多的体现,今年我感觉到各省市的题和全国出的题里头有很多体现 了这一点,你比如说全国二卷的第四个选择题考的是什么呢?就考的是当前我们世界各地都有的这种传染 病,就考的像我们说 HINI 这个病毒,我们怎么去预防它。为什么我们预防这个病毒的时候,我们打的是 人流感的免疫的疫苗,人这个流感免疫疫苗,打了这个管事吗?有的老百姓就要提出这个,你预防的是猪 的流感,为什么打人的流感疫苗呢?那现在这个题考了以后,就从道理上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了,同时也体 现了这个题很关注的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健康的问题。 所以今年这种题出了很多,你像全国二卷里边的非选择题 33 题出的是什么呢?生产清洁能源,你要 减少汽车的尾气。 主持人:很热的一个话题。 郑春和:尾气,我们搞什么?我们搞酒精代替一部分汽油,这种清洁能源的生产这也是当前我们急需 要要考虑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从全国各地的卷子来讲,真正体现这个命题的思路是 紧紧按照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新考纲的要求在进行。这个也预示着我们今后的命题改革大的趋势是什 么?要想知道这个趋势,你就认真的去尊严新课标,新课标的标准,另外认真尊严新考纲,那里边都有所 体现。这是我对这个思路和命题的趋势有这么一个看法。当然我觉得我们生物来讲,不是说现在这个题就 已经很好了,它还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觉得是不是也需要我们去重视它,也就 是说,我们这个命题的改革可以说按新课程走,实际上走了 8 年了,但是毕竟还是在新课程还没有普遍开 花的基础上考试提前了一步,真正新课程试验区普遍开始了,大面积的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命题了,我 们这个改革的路应该说还是很长的。 当前的题要想进一步提高它的命题质量,首先一点就是命题者要了解当前的中学教学的现状,目前你 要分析我们的题里还存在有,总觉得有这样或者是那样一些不和谐的地方,为什么不和谐?首先一点,就 是命题者不了解当前的中学的生物教学现状,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讲氮循环的时候,群落中的氮返回无 机环境只有一条路,反硝化作用,当然有没有别的路?有,林荣作用,林荣作用在中学教材里不管哪本书 都不讲,你突然蹦出一个林荣,那对学生来讲这是不公平的,你这个分数是你出题者不了解学生的情况造 成的,像北京市的卷子里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命题人不了解北京市的情况,外省市的题多少也存在 着这种情况,这是第一点。比如说中学的生物教学,它有实验课,但是它的实验课从目前来讲包括北京市 不如化学、物理开得好,它的实验材料是活体,不像物理的实验把那个仪器搬去,安装测试一下就行了, 这个得养殖,它的身体不行,这个实验受到很大干扰,这种情况下,普遍的来说,北京市生物教学、实验 教学薄弱,针对和物理、化学比,这种情况在全国也是存在的。可是我们要培养 21 世纪的科技人才,我 们必须加强中学的实验教学,要不你怎么去落实科学素养呢?我们的科学素养就是会动脑,不会动手,科 学人才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而且是动手、动脑有机的结合才行。这样,我们的实验课就应该发挥高考指 挥棒的作用,就是高考考试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们实验题的出题,那应该很全面的,有侧重的统筹 规划才行。不能说这个题你做了实验或者是没有做实验都能答,那这个实验题出得就是很失败的。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今后生物改革的一个方向。 郑春和:恐怕别的省市也有这个问题,做过实验的和没有做过实验的它的结果应该是不一样的,只有 我们抓住这样的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用高考促进教学,那我们才能培养出来大学所需要的科学的后备 军或者是它的基本素材。 还有一点,从现在的题看来,我们的命题人能不能由经验型的命题者变成理论型的命题者。比如说这 个选择题,选择题 ABCD 选项是什么,它是命题的陈述句子,命题的陈述句子你每一个选择题,不管是正 确的还是错误的还是符合选项要求的你必须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陈述句子,哪怕它是错的,它错的也是错 得恰到好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命题是不规范的,明显的,不管是大学的老师也好,中学的老师也好, 就命题的人多数是经验型的。这样的题我们拿不出去,我们窝里可以考,你拿出去它缺乏理论的指导,非 选择题,不管是哪种类型,填空,用的就是主题思路,像刚才潘老师说的,他数了有几十个,为什么?只 要是填空,命题学就要求你必须用术语来回答问题,主题词,基本概念的名称,那就是主题词,那你必须 是这个,但是我们现在出的题,当然除了主题词以外,还有符号,还有行为动词,还有一些数字等等,还 有一些例证,总之,你这个要求的答案必须符合理论上的要求才行。 非选择题里边的填充,长句子要求你答的是什么?答的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子,那么在科学知识里边 的完整陈述句是什么呢?是命题,它是由相关概念组成的一个判断句,它必须是答出来要符合要求才行, 不符合要求那就不行。但是现在我们的命题看来还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我说命题改革的路还很长,尽管 是它向新课程靠拢了,但是就从命题这个角度来要求,它的质量再提高一下,更能考出来学生的成绩。这 要求我们的命题要规范,这样的话,命题核心组的成员就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能是流水系,今年一拨, 明年一拨,后年又一拨,刚熟悉了命题又换一拨,核心组的成员应该保持稳定,这样才能出出来好的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命题有提高,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 杨启鸿:有些物理题考察学生创新能力 让人眼前一亮 主持人:刚才郑老师非常详细的分析了一下这次包括北京卷在内的各省市的卷的理综的命题的一些情 况,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个卷子还是拿出来让考生来检验了,我们的老师也都 看过这份卷子了,杨老师,您觉得这份卷子中有没有让您眼前一亮的一些题目? 杨启鸿:我还是以北京卷为例吧,刚才我对这个卷子的整体情况做了一个分析,这里边有些题应该说, 刚才说到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它是创新和发展。给我印象最深得应该是第 20 题,23,24,尤其是 20 题和 23 题,这两个题我觉得编得非常好,比如说第 20 题,也就是可能考生感觉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最 后一个题,它跟去年的这个位置的题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它给了一个理论上的公式,而这个公式不是用 初等数学推导出来的,而且它 ABCD 四个选项是四个公式,这四个公式都非常相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经验和自己高中的物理知识来判断哪个公式是对的,哪个关系是对的。 这个题其实是在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在我们国家,高中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这种培养我觉 得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我们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个方面。据我所了解的美国的学生,他的动手能力, 他学习科学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强的,他很有主见,你老师讲了,即使是正确的东西,他也要提出质疑。我 曾经听一个美国的专家给我介绍过美国的中学教育,他们的物理课怎么上,我举一个例子,这是那位专家 给我讲的,他说老师讲完了大气压,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他那个班里边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一个很精美 的气压计,跟这些学生说,我们这栋楼到底有多高,你们就利用这个气压计结合物理的知识,你们做一个 测量,限定你多长时间,然后把结果汇报给我们,作为期末考试题,他是这样考的。 如果按我们的中学生,我能想象得出来,他是看着这个气压计,然后根据气压的变化,按照变化的规 律他要折算出从一楼上到六楼到底这个气压是怎么变化的,变化多少,然后要计算的,可能 10 个学生的 做法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他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非是一种笑话。有的学生把气压计当成了重锤, 带了一根长长的绳子,爬到楼顶上,然后系到楼底下,量绳子的长,还有的根据几何学,量楼的影子,按 照相似学换算,没有一个是按照我刚才说的我觉得应该是很常规的这种做法。最有意思的也是老师对他最 后评价最高的一个学生,是根本就没有上楼,他只是拿着气压计跟一个清洁工说,你告诉我这个楼有多高, 我把气压计送给你了。然后这个清洁工当然一下子就说出这个楼的高度,他回去就汇报了,他说我是最先 测量出来的,我应该是得第一。老师把这些做法完全不一样,而且都是非常规的做法,每个学生都表扬了 一遍。给分最高的恰好就是我说的最后那个学生,他根本就没有上楼,没有出去。那就是说,美国人他的 人才观,他认为你有能力,其实最主要的是他看重了这个学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有的方法甚至于是非科 学的方法,但是你获得了准确的信息,我觉得这个老师的侧重点是在这儿,正因为这样,所以直接跟人家 打听楼的高度的学生反而得了最高分,而其他的学生也给予的高度的赞扬,这就是美国的教育,这是我听 到美国回来的专家来谈美国的中学教育。 我们的中学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正是要不断的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它可以把很多物理现象 作为一个讨论的课题,大家互相研讨,也可能得出来的结论是跟实际的科学的结论有差距,甚至于背道而 驰,那么这种精神要不要得到鼓励,我们给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而我们现在看学生学得好不好, 完全是看用同一张卷子看谁得到的分最高。我们是这样来评判学生的。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美国的路子走, 我们有我们的国情,但是有些该借鉴的东西一定要借鉴。 另外,现在的学生据我了解,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备考一年,他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做了很多很多的题, 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我自己心里有数,我在高三上第一节课,我就给全体的学生说,说我的教学计划,说 我给他们做的题,当然就是从高三第一天开始一直到高考前,我们的题量是有数的,就是 2500 到 3000 道 题,我就是物理来说。那么给学生交一个底,也就是说,就我们目前的现状来说,我们不可能对于高考指 望它有特别大的变动,就是我们的选拔人才,就高考这种模式来说,相对于老百姓来说它是公平的,是公 正的,就现有的条件的限制,我们怎么能够引领着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发展兴趣,让他 更好的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有些书叫“跳出题海”,实际的恐怕还是让学生 要多做题,我们经过 10 多年的教学的实践,尤其是高三,我们是本着这样的一个理念,就是用最少的题 但是又是最精的题达到我们的最好的效果,我们一直是朝这方面努力的,我到外地讲学,问过外地的老师, 尤其是基础薄弱校的老师,他们的孩子一天十五六个小时摁在那儿就是在做题,在做题,做题。你想四中 的学生是做 2500 道到 3000 道,他们可能是几倍与我们,我也问过他们的老师,我说你们一年到底给高三 的学生做多少道题,老师也说不清,没数。然后我说你们对跳出题海怎么看,他们好像还没有考虑“跳出” 这个问题。要我觉得,你到底做 3000 道题还是 6000 道题还是 8000 道题,不跳出题海不是一个数量的问 题,说 5000 道以下算是跳出了题海,以上就不算,不是一个简单的这么一个问题,而是它应该成为我们 中学教育的一种理念,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那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我用我最少的题,最精的题达 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那么当然你要结合着你的学生的特点,你的地区的特点,如果都能 这样做了,那么我们说,在教学改革这方面起码我们这个理念上,我们就有一个正确的一个方向了。我是 这样看的。 我再结合卷子再说一点,因为可能在线的好多网友是考生。 主持人:很关心我们题目的情况。 杨启鸿:我下面就说得稍微细一点。 比如 13 题,这是我们选择题头一个,它是热学题,这个热学题,刚才我已经说了一点,我觉得一道 好的选择题,它的四个选项应该涉及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要有足够多的知识的覆盖面,知识覆盖面大不 见得难度大,所以你最基本的题你照样可以让它有足够的覆盖,而这道题实事求是的说,这是我个人的看 法,它的知识覆盖面太窄太窄了,另外就这个题来说,可能绝大多数考生都做了不是一遍两遍了,而作为 高考题还是老面孔出现在卷子上,这个我们感到有些意外。 14 题,这是一个原子物理的题,可能考生们都有这种感觉,极其容易的一个题,它并没有考到原子 里边的多数的知识点,很单薄。 15 题把机械波和电磁波放在一起来谈类比的学习方法,这个事情本身我觉得稍微有一些牵强,就是 把机械波和电磁波放在一起比。另外就这个题在 15 题里边出现了这个题是考到波,后面又考了一个机械 波,8 个选择题里边这个知识点上的考察有些重复。 16 题,这是一个静电场的基本概念题,这个也有点像刚才郑老师说的,命题人不太了解中学的实际, 比如说这个符号用 U 来表示电势,这是很多年前用过的,最近几年是用“φ”来表示电势,而卷面上还是用 “U”来表示电势,这个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题,比较一下在非电场中场强的规律的关系,电势的关系,比较 简单。 17 题是一个机械波的题,机械波和振动合在一起考这是这几年比较时尚的题目,原来如果考减写振 动只是间歇振动,它把形成机械波的某个直点的振动又用图象的形式把这个规律反映出来,然后又结合着 机械波一起考。我觉得这个题就是刚才的意思,还是比较时尚的题。美中不足是跟前面的机械波有一些重 复。 18 题这个题出得好,这个题里边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它给了动摩擦因数“μ”又给了 cosθ,这个物体放 在斜面上没有滑,正要滑,要滑还没有滑这个结骨眼上“μ”一定等于“tanθ”这个考察的基础知识,深刻的程 度比前边要高。当然正确的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尤其是物体往上匀速滑动和往下匀速滑动,滑动的方向千 万不能搞错,力的关系应该弄准确了,这个题才能够做对。 19 题是带电粒子在负荷场中的运动的问题,这个题对一般的考生来讲难度不大,它给的条件是在这 个复合场带电粒子可以穿过这个电场,如果是只加电场会怎么样,只加磁场怎么样,大家只要把握住洛仑 兹力的方向以及电场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关系,再把握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比如说电场里做功会引起带 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变化,把这个关系把握准确了,应该这个题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题考得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历年高考的永恒的考题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个一句话说起来就这 么几个字很简单,但是它蕴含的规律是非常庞大的,随便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动能定理大家都知道, 那对应的是核外力的功,合外力的功对应了这个物体的动能的变化,还能体现出我刚才说的意思,功是能 量转化的量度,这个在后面的大的题里边考察的力度就更深刻了。可能在线的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我刚刚说 过的第 20 题,20 题是给了一个带电的圆环,中间是掏空的,然后有一条水平的轴线,轴线上任取一点 P 点,设 P 离它的圆心的距离是 X,然后它给了四个式子,这四个数字同学们不用深究了,因为用初等数学 根本就导不出来,但是它还是判断下面四个式子是哪个是合理的,一个圆盘上均匀分布着某种电荷,在圆 心处是不是它的场强一定为零,因为根据对称规律,你是同种电荷在圆心处的场强的矢量合一定零,无限 远处一定是零,X 得零的时候你这个场强 E 应该是零,无限远处是零,如果你把这两个考虑清楚了,你再 看看四个选项是不是马上就可以选出 B 是对的。最近的点和最远的点场强都是零,所以 X 是 0 的时候它的 结果是 0,X 是无穷大的时候它的结果也是 0,这样的话,只有答案 B 是对的。我不知道在线的同学们是 不是听明白了这个题了,没有再好的判法了。 实验题的难点在哪儿呢?一个难点是要把 I 和 I 分之一要区分出来,你读出坐标值以后应该把它颠倒 过来才是电流,这个题主要还是考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个要考虑全面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图象,这个图象应该是划一个直线,这个直线应该是根据坐标点,一个点,一个 点,然后把这个点连成一条直线,这个直线的画法是非常有讲究的,一定是从这一群点里穿过去,因为本 身它就有取平均的含义,另外它给的这些数据点上其中有一个点偏离了大多数点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就 认为这是次点,应该果断的舍弃,而我听到的有的同学就把特殊的次点也连进去了,结果变成了不是直线, 而是折线。还有这条图象从原理论上来讲不会过坐标原点,如果你过了坐标原点理论上就错了。不过坐标 原点的原因,同学们我想可以考虑得清楚,既然不过坐标原点,一往下就交到了横轴下方,横轴下方应该 划成曲线的,因为横轴下方的电阻就变成负值了,这个只是理论的一种外延,一种推测,实际上是做不到 的,因此应该用虚线来表示它,这是实验题。 22 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推导题,我看完了以后感觉到有些意外,就推导两个公式,一个是 第一宇宙速度它的表达式,一个是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高度给了是 H,这个卫星的运行周期,那么要我 看,应该就万有引力的问题,我们仍然可以联系一下我们的科学实际,仍然可以设置一个物理情景,然后 让学生从这个物理情景中去探索规律,这样的话,比起这个题来讲就应该丰富一些。而这个题考的有点硬 梆梆的感觉。 23 题,这个题是同学们感觉难度大的,难度大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流量跟它的横截面积和流速 应该有一个关系,这个关系应该是把它正确的表示出来,还有这里面有电流的磁场,是通电的线圈然后产 生了一个云强磁场,当然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磁场的方向,这一点是不应该出问题的,还有液体从一个管 子的一个口流入,一个口流入,液体在流出的过程当中,在同一个云强里流,他们受的洛仑兹力的方向正 好相反,这样在管子的水平的两端产生了电势差,这个关系一定要弄准确了,包括我们的右手螺旋,还有 怎么去用左手判断电荷所受的安培力,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实际上。 可能大家觉得这个题里面比较困难的是第三小问,第三小问是传感器有负载电阻,这个液体在流动过 程中电流经过的地方也有电阻,相当于电源的内电阻和外电阻,而且指出来这个电阻率它的变化对仪表的 视数是有影响的,那就是说它不稳定。怎么尽可能的来消除这个影响或者是让这个影响更小一些,这个题 是要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题我觉得完全可以通过分压公式,我们外电路两端的电压跟电阻是有关系的,按照这个分压公式 再处理一下决定这个外电压大小的其实就是外电阻和内电阻的关系,你要让 U 不变,首先电源的电动势是 不会变的,实际上让这个分数值不变,这样就可以稳定电压了,这样从中可以看出外电阻比内电阻大很多, 这样的话,内电阻的受电阻率的变化而对这个电压的影响就很小了。 这个题有的同学觉得第三问可能觉得无从下手。 最后一个题我倒是这样看,因为它是拉开档次的题,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第 24 题,人家出多难, 我们都不应该有什么怨言,那只能说你的能力不够,所以我觉得 24 题不应该在我们的讨论之列,因为你 很难说怎么就叫难,怎么就叫不难,24 题应该出到什么难度,这个是不太好讲的,但是我的看法就是,23 题应该再简单一些,这是我对卷子的一个具体的看法。 网友提问:做实验题能有什么好的技巧 主持人:刚才杨老师非常细致的分析了一下我们这套卷子的物理的试题,都给每套题所考察的知识点 也跟大家进行了分享。我们这边有很多的网友在一直提问,我看今年确实北京的化学试题是比较难的,有 很多网友非常关注化学试题,特别是刚才您虽然已经讲了我们实验题很清楚的给大家分析了,但是还有同 学想问,做实验题能有什么好的技巧没有? 潘廷宏:我就说一下实验题,实验题考察同学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这个设计实验的能力,包括一个是 我拿了以后,我要设计实验,从哪儿出发,出发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最后归宿是什么,拿这个题来说, 不光是这个题,凡是实验的题,第一,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比如说这个题来说,它的目的 是证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要强,根据原理就是浓硝酸能把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而稀硝 酸不能,这是它的原理。 下面你要来设计这个实验,第一,你得制出浓硝酸,第二你得出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跟稀硝酸接触, 我看有什么现象,我让一氧化氮和浓硝酸接触,我看有什么现象,那么这两个现象不一样,那我自然的我 就想到看着仪器,那就第一是制二氧化氮,第二要出一氧化氮,显然第二是水,出来了一氧化氮,那我让 它跟浓硝酸接触,一个跟稀硝酸接触,再联系后头哪儿是浓硝酸,哪儿是稀硝酸,题给了一个信息就是氢 氧化钠能跟二氧化氮反应这个方程式,那就是吸收尾气,显然第四装置这是浓硝酸,第六那是氢氧化钠。 一氧化氮不跟水反应,一氧化氮最后也要尾气处理,下面显然就是第五这个装置搜集。 我的目的清楚,原理清楚,很自然的这些仪器应该选什么,试剂应该选什么这个应该比较清楚了。 所以凡是这个实验题包括我们将来同学们到大学进一步学习,还要做各种实验,甭管多复杂,多简单, 那就是目的要明确,原理要清楚。 第三,我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当然要注意这里有哪些干扰因素,就是一氧化氮不能碰到空气,浓硝 酸和一氧化氮,根据信息,我看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这个体系当中,不能有氧气,那怎么排除,这就 是第二小题加入药瓶之后打开,之后干什么?这其中不能氧气,另外还要注意给的药品有二氧化碳,这里 面还考察了同学的思维的整体性,还要善于获取信息,有的同学忽视了前面说的二氧化碳,如果我看到了 二氧化碳,好像很明显,就是打开弹簧夹通二氧化碳,然后排除体系中的空气,这个二氧化碳自然有想到 了这个操作干什么。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要注意环保,这是最后要有尾气处理。这个实验是最基础了,另外要注意里面给的 信息,给的材料,咱们同学往往是顾此失彼,开始还看题干的条件,做着做着就脱离开了,然后就在这一 个空这儿苦思冥想,要不然就任意发散,任意发散就脱轨就走入歧途了。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老觉得实验题难做,包括生物跟物理在内,我们的实验题好像都是考生反 映比较难做的这么一种题目,几位老师能不能给简单解答一下。 潘廷宏:因为实验,咱们学生的动手的机会少。四中还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能够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是实验的考察内容多,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另外还有一些实验我并没有做,我根据我已有的知 识来推测来想,来设计,就是说它的未知的东西很多。 主持人:综合性也很强。 潘廷宏:综合性很强,所以很难。所以我跟同学们说,你们做实验题要有平和的心态,我不求满分, 我会的得一分就够了,你要想得满分,你肯定一到这儿你肯定就心慌了。 另外我想再说一点,我们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我考的怎么样,再一个关心的是通过这次高考对我将来的 学习会有哪些启发,这也就是我们高考的一个指导思想,刚才郑老师已经说了,比方说培养同学们的思维 能力,这里可以说每个题都体现出了。思维当然包括很多,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有序性 等等。每一个题都体现出来了,我就举两个例子。 比方说选择题第 10 题,这个题给的信息很少,就是分子含 18 电子,又给了钾,氢化物,最终电离出 两种阴离子,给这种信息然后进行推断,一个是看平常我这个知识点掌握得怎么样,18 电子有哪些,这个 题不太好的是同学们记住了,这个题做起来就比较容易,没有记住这个题就不容易,这个有点考察死记硬 背。退一步讲我们必须要积累一定的知识,积累知识就要背,要记,那就是怎么背,怎么记,这就是能力。 一般 18 电子我们就要总结,你一想茫茫一片,从哪儿入手,18 就想压原子 18,硅磷硫铝都缺,那就拿氢 去补,前面出来了,后边多 18,我就丢,就钾离子,钙离子,同学可能想出来一个氟,又蹦出来一个乙烷, 一看一个氟原子是 9,一个碳是 6 个,三个氢是 9 个,正好是 18,再往前推推出来,就是甲醛,这样我就 把这个知识点整理一下,我记住了,最后我记住这个知识,可是我记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不是一个一个 去记,我是要抓住这里的规律。这就是说,咱们高考或者是教学为什么要突出那个过程和方法,咱们不是 最后记住那个知识而是要掌握获取这个知识的那个过程和方法。这个在高考里它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 11 题,你判断出氢离子的浓度,实际上这两个是对立的,我把 A 判断出来,C 就不用再去一个 一个比,同样 B 和 D 也是对立,B 判断出来那我 D 就不用想了,这个体现出思维的创新性,你要是发散, 不要老是一点点一个一个去推。我已知了,对立面就排除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再一一分析了。其实每 一道题都渗透着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和过程。所以同学们考上了大学了,将来还要继续学习,最重要的不是 化学的方程式还能记住几个,若干年你们全忘了,但是这里头渗透的那种方法你是永远不能忘的,我想今 天的座谈如果大家觉得,对我将来的学习有帮助,这个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 网友提问:新课改后,理综试题难度会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这个考试已经结束了,就像刚才潘老师说的,你考多少分,考得到底怎么样,那得等录取通 知书来了,这个结果出来了,你才能知道。现在我们考生要做的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要看一看这个 考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我自己能从这个考试里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收获。 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再来回答一个网友的提问。我们聊天室里网友讨论得特别激烈的一个事也 是刚才几位老师所说的关于新课标改革的问题,现在这里群里的网友分成两部分,有一部分在说改革之后 肯定难度要大,因为是新的一个东西,大家心里没底。另外一些网友说第一年改革是不是会相对容易一些, 不知道几位老师怎么看?简单说一下。 郑春和:新课程的改革有这么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要解脱出来,同时还要 提高教学质量。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解放出来,那么我们怎么去开展自己的学习呢? 强调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而且还要方法对头,会学习,不是就是学死知识, 得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这样你才能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如果你这个学习仅仅停留在就是背那 些知识,那这个知识,我们中学学的知识每一个学科知识学的和整个这个学科的知识来比,那仅仅是九牛 一毛的事。所以在中学这个阶段里要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这是我们仅仅把各个学科的知识作为一种依托, 作为一种媒介。通过学习各科,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这样各种学习方法集于一身,这个人的脑子就学得 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质量要提高,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质量,我们衡量质量不仅仅是分数,所以新课程里头衡量学 生有多方面的材料去衡量,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包括个性的发展这样的一些内容。所以不仅仅是一 个学科类考试,一两次考试,我每次考试都拿 100 分,每次考试拿 100 分,你不见得是一个好学生。可能 未来你科科在中学考试 100,将来你不见得会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可能那个学生平时考试分数并不高, 但是他潜在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可能要比你死记硬背得 100 分要强,可能未来他比你要出息。 所以这里边我们所说的质量是指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另外还 包括你对科学的认识,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所以它涉及到的是多个方面的,不能像过去那样,我就以知 识,我就以分数死的来衡量,要多方面衡量。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每个学生在抓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 注重个性发展。这样才符合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主持人:也就是郑老师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明年的题目是难还是不难,但是它的这种风格的变化是 对考生考察的重点会有新的要求。 郑春和:我说高考是一个指挥棒,同时这个指挥棒不仅仅是对老师,对校长,也对学生和家长。就是 高考的动向就是我们培养孩子们的动向,按照这个大方向去走。 主持人:杨老师,您对明年高考理综的难度您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 杨启鸿:我的感觉好像是这样的,不能以今年作为一个分界线,就是今年是这样命题,是这种试卷, 明年就突然变了一个面孔,我们变得比如说我们都不大认识它了,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其实 我们几个人都说到了过渡的问题,尤其是像咱们的理化生,它从前几年实际上就是逐步的在渗透着新课标 的一些精神。新面孔的题是逐步出现的,而不是说一下子到位,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估计,我们只是估计, 明年的新课标大纲下的考题应该跟今年来比难度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一定是以后的逐年新的题 型越来越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逐步在提高,而不是一下子拔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这个过程像郑老师所说的在 2003 年就已经开始了。 杨启鸿:比如说在 200 年前五六年一直要延续的,后五六年才真正的经过了这样一个相对漫长一点的 逐步过渡,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 主持人:潘老师,您怎么看? 潘廷宏:这个大家最关心的是一个变,变一个是内容变,内容变,怎么看到那几个实验区的已经用新 课标的高考了,从内容来说,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它都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选修的作为后面,内容、 知识上的变化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有新加了一点,一般都作为选修那儿。 另外难度的变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原来的高考是精英教育,现在逐渐是大众教育,咱们北京的 录取率是 70%了,我接触考试中心说,现在已经是 78%是上大学了,何必让 50 分才上了大学了,30 分才 上了大学,像以前特别难的有那种情况。这是一个。从整个录取的情况上来看没有必要弄那么难,原来是 选拔的功能特别强,一定要把它拉开了,让小部分人能够上去,所以说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另外从培养学 生的能力来说,高考命题也遵循着三个标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是对当年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是对后来的学生的激励,如果你的题很难,后面 的学生觉得高考的题那么难,实际上是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他看高考的题,好的学生觉得行,差一点的学 生踮踮脚觉得也能考得很好,所以对后来的学生起了一个情感的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激励。 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体现,所以我想不可能难度变得很大。可能每年有上下的浮动,就是退一万步讲,难 度一下子上去了,那也没有关系,要难都难,要容易都容易。而且也是不可能的。 三名师寄语高考生 主持人:看来几位老师对这个问题的上的观点也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可以放宽心,明年的新课标后的 高考难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节目的最后,三位老师对 我们电脑前的网友包括这里面可能也有您的学生,有什么要说的? 郑春和:我觉得我对新课标的学习的体会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知识要减负”、“技能要加强”、 “方式要多样”、“质量要提高”,这可能就是新课改的大方向,包括命题的改革。 主持人:看来郑老师这句话应该也是跟我们的考生包括跟我们的老师共勉。杨老师。 杨启鸿:各位网友,各位同学们,过不多久你们就知道分数了,再过些日子就接到录取通知书了,祝 你们如愿以偿,步入理想的大学。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老师的祝福,潘老师。 潘廷宏:祝同学们,过去的就让它痛痛快快的过去,我看过去是为了未来,今天我们这个座谈实际也 是给同学们展现未来,将来如果同学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你们就继续再学习,再提高。如果我说万一没有 考好,或者你是复读或者是我参加工作,甭管干什么,基本的思想,比如说要有方法,要有能力,要有情 感,要有态度,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就是说我要活一辈子,学习一辈子。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老师今天作客腾讯嘉宾聊天室跟大家分享你们的真知灼见,给大家带来精彩的 试卷的点评,同时也借三位老师的吉言祝我们的考生能够在高考后有一个愉快的假期。 这一次的高考的试卷的点评节目是最后一场,到此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也非常 感谢支持我们这次活动的各合作伙伴和各位老师,感谢大家!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再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