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间的交流、碰撞历来都是各种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原因与动力,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相辅相成,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互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观点认为,欧洲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欧洲的思想界借中国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改造。 “中学西传”的源头在于西方耶稣会士明末入华,其后,“中学西传”形成规模效应并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持续了211年,而且在儒、释、道精神乃至中医药文化和农耕文明等方面,全方位地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通过书信往来和译介中国典籍等方式,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如意大利会士卫匡国等完成了中国史书的编译,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研究中国学问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教的需要﹣﹣为天主教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寻找对接点,更是为给西方寻找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经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学西传”成果,还促成了法国重农主义思想的兴起,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提出了“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这正是来源于儒家的重农思想,他的重农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是以中国为蓝本的,中国朝廷的亲农政策通过来华传教士发回国内的书信介绍、在欧洲大陆被广泛传诵,这无疑为法国重农主义者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有力论据。 耶稣会士波兰人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系统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他向欧洲翻译传播的若干重要的中医药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促成了欧洲专业汉学的诞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也通过书信,向欧洲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中医药文化得到西方的认知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 康熙帝派遣法国会士白晋返回欧洲招募来的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通过翻译活动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中国﹣欧洲”对话的高峰。成为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法国会士还参与了康熙帝组织的全国大地测绘,绘制了中国第一幅实测全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这是当时中国最科学,最完美的全国地图,2014年3月,习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的德国绘制于1735年的中国地图,其蓝本就是《皇舆全览图》。 “中学西传”的贡献不仅在于促进中华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影响西方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加深中西之间在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之间的调适与融合,而且在东西文化寻求共同性和互补性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吸收和借鉴。 (摘编自王银泉《挖掘“中学西传”研究的时代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西传”不仅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知,也全方位地改造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B.中国典籍满足了西方教士传教的需要,他们也从中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C.法国重农主义的兴起和“中学西传”有关,“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源于儒家重农思想。 D.中医药知识被卜弥格系统全面地介绍到欧洲,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欧洲人的认知和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文明的交流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为前提,重点论述中华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思想和科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学西传”展开论述。 C.文意运用大量史实,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研究“中学西传”的时代内涵的必要性。 D.通过习近平接受德国总理馈赠地图一事,文章把对中西文化互动的论证推向深入。 (3)下列各项史实不能佐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1687年,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编译了《中国哲学家孔子》,向欧洲首次系统全面介绍儒学文化,该书在巴黎刊印,影响很大。 B.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在给法国朋友的书信中这样说:“中医是成熟的,西医不可替代的科学,中医药文化可以造福全人类。 C.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朱熹的《四书》以后,“中国热”随之兴起,“中国学”成为欧洲显学。 D.明清以来,面对中国封建王朝逐渐衰落的困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谣言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不实言论,相较于其他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日渐兴起给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18年5月15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1月17日下午,由腾讯公司举办的阳光媒体人暨谣言治理大会在京召开,现场发布了《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其中,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均是谣言“重灾区”,如“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得结石”“洋葱杀死感冒病毒”“MH370坠毁柬埔寨”等均为网民极其关注的谣言案倒,平台拆解了这三类谣言的九大套路,从谣言的传播趋势、网民地域分布和相关话题人群画像等数据来剖析其传播度、危害度,进行谣言鉴定。 报告同时指出,中老年网民数量已突破8000万,相较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群体,中老年群体更具传谣倾向,网络谣言成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就谣言治理办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快速生产和发布辟谣内容、利用社交网络阻断谣言传播、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增强辟谣内容的权威度和可信度。 (摘编自《(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发布》,人民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摘编自《2018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 材料四: 如今,不少内容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去年6月,微信团队上线“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会收到提醒,截至2017年12月已发送3700余万次提醒。字节跳动旗下平台归档社会、健康等领域的4万多个谣言案例,以“人工审核+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最短拦截时长仅用时60秒。 当然,精准辟谣固然有效,而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才能真正还网路空间以清朗。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谣言产生源头,清除谣言滋生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谋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广泛的传播手段,针对关切,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摘编自《网络治理重在精准到位》,《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足见我国网络谣言治理问题严峻。 B.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的数据显示,华东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高发地,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C.在2018年上半年的网络谣言类型分布情况中,社会安全方面的谣言数量最多,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 D.从网络谣言类型的分布中不难发现,网络谣言己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网络谣言的治理追在眉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使得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B.谣言治理报告显示,腾讯公司在谣言拦截和谣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鉴定谣言。 C.中老年网民更具传谣倾向,快速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被网络谣言蛊惑的风险。 D.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识谣辟谣的效率,拦截时长最短的仅需一分钟。 (3)根据上述材料,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3.(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 傅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 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水生万物,千年不息。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雨滴里。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倒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 晌午,烈日白炽,几个小孩坐在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棒冰在溶解。枣树上,压翻了枣子,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在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缰绳”“烈马”“沸水”等喻体勾勒出怀玉山绵延恢弘的形态,化静为动,又将龙门山比作“一把圈椅”,点出新叶村地理位置,生动鲜明。 B.第②段中“长久的恍惚”,是作者处于过去、现在交织之下的新叶村,面对繁复的景象生发出的一种独特体验,笼罩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惆。 C.第④段称南塘是“近似谜语的象征物”突出了南塘厚重的人文底蕴,作者又反复提及南塘边的人影,虚实相生,增强了南塘历史的纵深感。 D.第⑥段写酒家,暗藏灯光的纸灯笼与始终不开花的吊兰,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洒的醇美形成对比,引出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 (2)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隐喻”的含意?作者是如何增强这种“隐喻”意味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评价傅菲的散文内核是诗,请结合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表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遗逊及亲成还吴,进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栈,为作内应,权遗逊讨栈。栈支党多而主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进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 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于,枉见流徙。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宣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能帮助堂祖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看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撤除;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②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5.(9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2)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 6.(6分)名篇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一句,写琵琶女年长色衰、芳华消逝后的悲苦遭遇,失意困顿之人也常用这句诗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冷漠势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致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 ”。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 ”一句写出了作者伤身的公务,自由舒适的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步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遂渐接近现实。短视频以 为显著特征,在十几秒钟内以 的形式,将隐性的知识内容以显象化形式传递给受众,( ),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环境和信息接收习惯,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指出、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朕网,在不断演变。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目前,抖音已陆续开展“向日蔡计划”“我的科学之yeah”“谁说科学不抖音”等活动、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知识普惠”,让短视频内容不仅“有用”,而且“ ”;让高深的科普知识 地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高深专业知识是短视频平台的优势 B.这种短视频平台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给普通群众高深的专业知识 C.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 D.高深的专业知识是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普通群众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短小精悍 声情并茂 妙不可言 绵延不绝 B.小巧玲珑 声情并茂 妙趣横生 绵延不绝 C.短小精悍 图文并茂 妙趣横生 源源不断 D.小巧玲珑 图文并茂 妙不可言 源源不断 (3)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B.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平台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传播技术。 C.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平台,要学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D.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8.(5分)下面是某公园游园须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确保正常的游览秩序,维护良好的游览环境,拜托广大游客文明游园,主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热爱公共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禁止随地咯痰,禁止乱涂乱画、禁止踹蹬花草,禁止携带宪物入园…… 9.(6分)下面是公务员报考流程图,请按照顺序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某人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她是让手机先“吃”菜,她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 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仪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间的交流、碰撞历来都是各种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原因与动力,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相辅相成,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互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观点认为,欧洲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欧洲的思想界借中国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改造。 “中学西传”的源头在于西方耶稣会士明末入华,其后,“中学西传”形成规模效应并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持续了211年,而且在儒、释、道精神乃至中医药文化和农耕文明等方面,全方位地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通过书信往来和译介中国典籍等方式,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如意大利会士卫匡国等完成了中国史书的编译,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研究中国学问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教的需要﹣﹣为天主教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寻找对接点,更是为给西方寻找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经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学西传”成果,还促成了法国重农主义思想的兴起,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提出了“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这正是来源于儒家的重农思想,他的重农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是以中国为蓝本的,中国朝廷的亲农政策通过来华传教士发回国内的书信介绍、在欧洲大陆被广泛传诵,这无疑为法国重农主义者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有力论据。 耶稣会士波兰人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系统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他向欧洲翻译传播的若干重要的中医药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促成了欧洲专业汉学的诞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也通过书信,向欧洲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中医药文化得到西方的认知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 康熙帝派遣法国会士白晋返回欧洲招募来的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通过翻译活动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中国﹣欧洲” 对话的高峰。成为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法国会士还参与了康熙帝组织的全国大地测绘,绘制了中国第一幅实测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当时中国最科学,最完美的全国地图,2014年3月,习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的德国绘制于1735年的中国地图,其蓝本就是《皇舆全览图》。 “中学西传”的贡献不仅在于促进中华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影响西方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加深中西之间在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之间的调适与融合,而且在东西文化寻求共同性和互补性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吸收和借鉴。 (摘编自王银泉《挖掘“中学西传”研究的时代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中学西传”不仅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知,也全方位地改造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B.中国典籍满足了西方教士传教的需要,他们也从中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C.法国重农主义的兴起和“中学西传”有关,“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源于儒家重农思想。 D.中医药知识被卜弥格系统全面地介绍到欧洲,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欧洲人的认知和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以文明的交流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为前提,重点论述中华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思想和科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学西传”展开论述。 C.文意运用大量史实,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研究“中学西传”的时代内涵的必要性。 D.通过习近平接受德国总理馈赠地图一事,文章把对中西文化互动的论证推向深入。 (3)下列各项史实不能佐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D A.1687年,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编译了《中国哲学家孔子》,向欧洲首次系统全面介绍儒学文化,该书在巴黎刊印,影响很大。 B.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在给法国朋友的书信中这样说:“中医是成熟的,西医不可替代的科学,中医药文化可以造福全人类。 C.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朱熹的《四书》以后,“中国热”随之兴起,“中国学”成为欧洲显学。 D.明清以来,面对中国封建王朝逐渐衰落的困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解答】(1)A.“东方”改成“中国”更准确;“全方位地改造了欧洲的思想文化”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是“全方位地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B.“他们也从中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只提到他们“寻找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并没有说已经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制度的楷模。D.原文第五段中说“耶稣会士波兰人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系统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促进了欧洲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医药文化得到西方的认知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并非卜弥格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医药文化就得到了欧洲人的认知和认同。故选C。 (2)C.分析错误,文章运用史实论证了“中学西传”对于西方的影响,并未谈及必要性。另外,“层层深入地论证”分析错误,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分”的部分是并列结构,从“译介中国典籍”“传播重农思想”“翻译中医药著作”等方面进行论述的。故选C。 (3)D.“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是“中学”对“西学”的主动借鉴和吸收。这份材料不能佐证本文的观点。本文是“中学西传”研究,即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故选D。 答案: (1)C (2)C (3)D 【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络谣言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不实言论,相较于其他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的日渐兴起给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18年5月15日) 材料二: 【人民网北京1月18日电】1月17日下午,由腾讯公司举办的阳光媒体人暨谣言治理大会在京召开,现场发布了《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其中,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均是谣言“重灾区”,如“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得结石”“洋葱杀死感冒病毒”“MH370坠毁柬埔寨”等均为网民极其关注的谣言案倒,平台拆解了这三类谣言的九大套路,从谣言的传播趋势、网民地域分布和相关话题人群画像等数据来剖析其传播度、危害度,进行谣言鉴定。 报告同时指出,中老年网民数量已突破8000万,相较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群体,中老年群体更具传谣倾向,网络谣言成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就谣言治理办法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快速生产和发布辟谣内容、利用社交网络阻断谣言传播、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增强辟谣内容的权威度和可信度。 (摘编自《(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发布》,人民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摘编自《2018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 材料四: 如今,不少内容平台已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去年6月,微信团队上线“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用户将会收到提醒,截至2017年12月已发送3700余万次提醒。字节跳动旗下平台归档社会、健康等领域的4万多个谣言案例,以“人工审核+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最短拦截时长仅用时60秒。 当然,精准辟谣固然有效,而让真相从源头“跑过”谣言,才能真正还网路空间以清朗。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搭建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谣言产生源头,清除谣言滋生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谋体、科研机构等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相关主体也应携手合作,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覆盖广泛的传播手段,针对关切,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引导网民提升用网素养,增强抗谣免疫力,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摘编自《网络治理重在精准到位》,《人民日报》2018年9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从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足见我国网络谣言治理问题严峻。 B.网络谣言分布区域情况的数据显示,华东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高发地,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C.在2018年上半年的网络谣言类型分布情况中,社会安全方面的谣言数量最多,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 D.从网络谣言类型的分布中不难发现,网络谣言己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诸多方面,网络谣言的治理追在眉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使得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B.谣言治理报告显示,腾讯公司在谣言拦截和谣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鉴定谣言。 C.中老年网民更具传谣倾向,快速生产中老年人看得懂传得开的辟谣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被网络谣言蛊惑的风险。 D.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识谣辟谣的效率,拦截时长最短的仅需一分钟。 (3)根据上述材料,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原文,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内容要点,然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进行比对,判断正误。 (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解答】(1)A.分析错误,“我国各地区网络谣言数量均高于国际网络谣言数量”错,材料三的图中“东北”的网络谣言数量比“国际”的网络谣言数量低。B.“网络谣言的分布情况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这一说法于文无据,而且从图上看,也有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谣言数量却不低,如“华中”“西南”等。C.“ 科学科研方面的最少”“反映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分析错误,科学科研领域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谣言不容易产生,所以谣言数量较少,并非因为人们对科学科研的关注度不高。D项分析正确。故选D。 (2)A.分析错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自媒体的日渐兴起”并不能成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的原因,这是理解错误,强加因果。故选A。 (3)本题中,分析材料可知,根据网络谣言的特点,网络谣言涉及网民、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因此,治理网络谣言需要这些相关方的协作。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应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在立法、执法及引导;科研机构的责任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高识谣辟谣效率,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网民的责任在于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严格守法,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答案: (1)D (2)A (3)涉及网民,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其中各方应承担的责任:①网民:提高自身的网素养,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②网络平台、媒体及科研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高识谣辟谣效率,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③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摸清源头,清除温床,用真实信息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3.(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 傅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水生万物,千年不息。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 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雨滴里。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倒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晌午,烈日白炽,几个小孩坐在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棒冰在溶解。枣树上,压翻了枣子,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在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①段用“缰绳”“烈马”“沸水”等喻体勾勒出怀玉山绵延恢弘的形态,化静为动,又将龙门山比作“一把圈椅”,点出新叶村地理位置,生动鲜明。 B.第②段中“长久的恍惚”,是作者处于过去、现在交织之下的新叶村,面对繁复的景象生发出的一种独特体验,笼罩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惆。 C.第④段称南塘是“近似谜语的象征物”突出了南塘厚重的人文底蕴,作者又反复提及南塘边的人影,虚实相生,增强了南塘历史的纵深感。 D.第⑥段写酒家,暗藏灯光的纸灯笼与始终不开花的吊兰,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洒的醇美形成对比,引出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 (2)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隐喻”的含意?作者是如何增强这种“隐喻”意味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评价傅菲的散文内核是诗,请结合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认识。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答案】1.C 2.“时间的隐喻” 是指新叶古村历经时间洗礼而保存下来的诸多遗迹,它们展示着时间的力量,牵动看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作者在描写这些历史遗存的时候,不是简单地描绘样貌,而是加入了独特的感受、新奇的譬喻和流动的想象,使其蒙上深沉内敛的色彩。 3.①善于借特定意象传达情思。②譬喻精警传神。③语句节奏富于变化,韵律和谐。④词语搭配新奇,意趣橫生。⑤情感抒发有节制和留白。⑥体验的个性化色彩浓郁。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把握作品内容。然后对照所给句子逐个排除。本题,阅读文本,分析可知,A项,“缰绳”不是喻体,也不是勾勒出怀玉山绵延恢弘的形态;B项,“笼罩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惆”无中生有;C项分析正确;D项,“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洒的醇美形成对比”分析缺少依据,过于牵强。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意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解答此类题要有全文意识,从全局考虑,绝大部分要求考查的标题都有深刻的含义,我们要从其本义和深层含义入手来答,千万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理解好深层含义,需要把握好作品的内容、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本题有两问,第一问,理解“时间的隐喻”的含意。本文新叶古村历经时间洗礼而保存下来的诸多遗迹,如“南塘”“溪流”“石板道”“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展示着时间的力量,牵动看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第二问,“作者是如何增强这种隐喻意味的”,作者描写这些历史遗存时加入了独特的感受、新奇的譬喻和流动的想象,如,写南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再如,写石板道,“逼仄幽深”“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又如,写五加皮酒,“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通过作者的这般描写,这些遗迹遗存都蒙上深沉内敛的色彩,从而增强了“时间的隐喻”的意味。 【3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文章句子表达特色以及意蕴的能力。要赏析文中的重要语句,需要把考查的句子还原到原文中,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理解。注意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出角度等等。文章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从语言本身来看,譬喻精警传神。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迷宫”等。词语搭配新奇,意趣橫生。如“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 等。语句节奏富于变化,韵律和谐。从表达的意蕴来看,作者善于借特定意象传达情思(如墙上的“老青砖”),情感抒发有节制和留白,体验的个性化色彩浓郁(如“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 【点评】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表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遗逊及亲成还吴,进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栈,为作内应,权遗逊讨栈。栈支党多而主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黄龙元年,权东巡建业,征逊辅太子,时建昌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进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即时毁彻之。射声校尉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南阳谢景善刘虞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开以亲附太于,枉见流徙。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宣私出以要荣利 B.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C.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D.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江东,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C.髡,古代一种刑罚,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D.藩臣,无论宗室外姓,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称藩王,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陆逊少负才干,为政体恤百姓、他少年时因年长堂叔几岁便能帮助堂祖治家;兼任海昌县令期间,开仓放粮,救济旱灾贫民,勉励并督促耕织生产,百姓得利。 B.陆逊智勇兼备,刚正不避权贵。讨伐费栈,因敌设计,他多树旗鼓,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终使匪兵溃散;孙松治军不严,他当看孙松的面对其职吏处以髡刑。 C.陆逊耿直务实,为人坦荡真诚。建昌侯孙虑在住所堂前修造斗鸭栏,他直言斥责,孙虑即刻撤除;全寄阿附鲁王,他写信劝全琮不要纵容儿子,全琮全不在意。 D.陆逊正谏不讳,为臣结局凄凉,他认为太子与藩王势均力敌是国家大忌,两者恩宠地位有差别方能相安无事: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 ②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 (2)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4)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解答】(1)“二宫并阙”说的是“两宫并立”,“并阙”是“二宫”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其后断,排除ACD.译:原先,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职守,大多派遣子弟担任侍臣。全琮将这种情况报知陆逊,陆逊认为这些子弟如果有才干,不愁不能得到任用,但不能私自托请为官邀利取荣。 (2)D.“藩王的臣子称为藩臣”解说错误,“藩臣”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故选D。 (3)D.“终因受太子太傅的牵连招致孙权的斥责愤恨而死”分析错误,原文“太子太傳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志致卒、时年六十三”,太子太傅是因为受到陆逊的牵连才被下狱致死,孙权对陆逊的斥责也不是因为太子太傅。故选D。 (4)①重点:“长”,高;“以”,因为;“细辩”,小人之言;“诡”,违背。 译: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以小人之言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 ②重点:“诣”,到;“阙”,京城;“匡”,匡正。 译:上书三四次,直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证嫡庶之分,以匡正过失。 答案:(1)B。 (2)D。 (3)D。 (4)①礼高于刑已经很久了,刘廙以小人之言违背先圣的教导,那都是不对的。 ②上书三四次,直至请求到京城,想要亲口论证嫡庶之分,以匡正过失。 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便替陆康管理家族事务。孙权为将军时,陆逊开始在孙权幕府任职。出任海昌县屯田都尉,兼管县里政务。该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官仓放粮救济贫民,鼓励督促种田养蚕,百姓得到颇多益处。会稽山越贼人大头领潘临,一直是该地区的祸患,多年来官府不能将其擒获。陆逊让部下召集新兵,讨伐藏身险境地区的乱寇,所到之处无不降服。正逢丹杨贼寇首领费栈接受曹操的任命,煽动山越部族作乱,为曹操作内应,孙权派遣陆逊前往讨伐费栈。费栈的党羽甚多而陆逊讨伐的兵少,陆逊便增设不少旗旌,分置战鼓、号角,深夜潜伏山谷之间,鼓噪而进,费栈人马一下子被打败逃散。黄龙元年(229),孙权东巡建业,征召陆逊辅佐太子。当时建昌侯孙虑在堂前建起一座斗鸭栏,陆逊严肃地说:“您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射声校尉孙松在公子中最亲近孙权,他不整军纪,放纵士兵,陆逊当着他的面将他的手下罚以剃光头发。南阳人谢景称赞刘訥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治优于刑治,久为历史所证明,刘訥以琐屑的狡辩来歪曲先圣的教诲,完全是错误的。您如今在东宫侍奉,应当遵奉仁义以显扬善言,像刘訥之谈不必讲了。”原先,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职守,大多派遣子弟担任侍臣。全琮将这种情况报知陆逊,陆逊认为这些子弟如果有才干,不愁不能得到任用,但不能私自托请为官邀利取荣;如果不行,给他们功名职位最终只会招惹祸患。况且听说两宫势均力敌,这些子弟必会各为彼此结成帮派。这是古人最为忌讳之事。全琮的儿子全寄,果然奉承依附鲁王,轻率地与鲁王结成紧密的交情。陆逊写信给全琮说:“您不效法金日磾(日磾事,见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而庇护您的儿子阿寄,最终会给您的家族招来祸患。”全琮不仅不接受陆逊规劝,反而与陆逊结下怨隙。等到太子孙和有在位不稳的议论后,陆逊上疏陈述说:“太子为皇位正统继承人,地位应稳如磐石,鲁王为藩臣,应当在荣宠赐赏和地位上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他们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宁。为臣谨向陛下叩首流血,陈述己见。”他上书多次,并请求前至京城,想亲口与孙权阐明嫡庶之分,以纠正得失。孙权并不听从他的意见(考异曰:吴录曰:“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乃许立焉。既而逊有表极谏,权疑竺泄之,乃斩竺。” 按竺死在太子废后,吴录所述妄也。),而且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都因为亲附太子,无辜地遭到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有书往来而获罪,被关进监狱致死。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陆逊悲愤痛恨而死(赤乌八年245年春二月),时年六十三岁,死时家无余财。 【点评】文言断句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5.(9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2)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这两句诗放在原诗中理解,再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以及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诗人的情感抒发。 【解答】(1)A.“寄情于景”错,诗的开头两句是“即景生情”,不是“寄情于景”,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故选A。 (2)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本诗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抒发了诗人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两首诗中诗人都是有才而不得志,都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都表现出高洁脱俗的情操。不同之处是,李白政治受挫后,率性潇洒、蔑视功名;李商隐则仍积极向上豪情满怀。 答案:(1)A。 (2)共同点:两首诗诗人都不得志,诗中都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都表现出高洁脱俗的情操。 不同点:本诗颈联写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只等回天撼地之日,扭转乾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有才之士的积极向上豪情满怀的思想,既有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而李白诗句则是政治受挫后,率性潇洒、蔑视功名的激愤之语。 鉴赏: 此诗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6.(6分)名篇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一句,写琵琶女年长色衰、芳华消逝后的悲苦遭遇,失意困顿之人也常用这句诗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冷漠势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致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钉头磷磷 , 多于在庾之粟粒 ”。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谈笑有鸿儒 ”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 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写出了作者伤身的公务,自由舒适的生活。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解答】故答案为: (1)别时茫茫江浸月;门前冷落鞍马稀(重点字:鞍)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重点字:庾) (3)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重点字:牍) 【点评】《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步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遂渐接近现实。短视频以 为显著特征,在十几秒钟内以 的形式,将隐性的知识内容以显象化形式传递给受众,( ),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环境和信息接收习惯,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校长谢维和指出、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朕网,在不断演变。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目前,抖音已陆续开展“向日蔡计划”“我的科学之yeah”“谁说科学不抖音”等活动、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知识普惠”,让短视频内容不仅“有用”,而且“ ”;让高深的科普知识 地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高深专业知识是短视频平台的优势 B.这种短视频平台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给普通群众高深的专业知识 C.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 D.高深的专业知识是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普通群众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短小精悍 声情并茂 妙不可言 绵延不绝 B.小巧玲珑 声情并茂 妙趣横生 绵延不绝 C.短小精悍 图文并茂 妙趣横生 源源不断 D.小巧玲珑 图文并茂 妙不可言 源源不断 (3)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B.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平台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传播技术。 C.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平台,要学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D.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解答】(1)本题,根据上文的主语“短视频”来分析,括号内语句的主语应与此一致,因而,ACD三项不合要求。利用短视频来传递高深的科学知识,对象应是普通群众,而不是科技工作者。因而,A.“传递”的对象不明。C.“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主客倒置,主动者应是“短视频平台”;D.主客倒置,主动者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短视频平台”。分析可知,B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B。 (2)“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文段陈述的是“短视频”,与“文章简短有力”的解释相符,应选“短小精悍”,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图文并茂”指在一篇文章里,图片和文字都很丰富多彩,互相陪衬、相得益彰。这些“短视频”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的有图片,有文字,但不是表演,谈不上声情并茂,因此,这里应选“图文并茂”。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 妙不可言”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因这些“短视频”能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里应选“妙趣横生”。“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的样子。“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前者表达重点在“延续不断”本身,后者表达重点在“源头”的不间断,才会连绵不绝。因此这里应选“源源不断”。C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C。 (3)划线句子缺少主语,这里主语应为“传播知识”,据此分析可排除BC两项。“信息技术”是“传播技术”中的一种,而“传播技术”却不一定是“信息技术”。据此分析可知,A项语序不当,D项修改正确。故选D。 答案: (1)B (2)C (3)D 【点评】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8.(5分)下面是某公园游园须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确保正常的游览秩序,维护良好的游览环境,拜托广大游客文明游园,主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热爱公共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禁止随地咯痰,禁止乱涂乱画、禁止踹蹬花草,禁止携带宪物入园…… (1)“拜托”改为“敬请”; (2)“主动”改为“自觉”; (3)“热爱”改为“爱护”; (4)“咯痰”改为“吐痰”; (5)“踹蹬”改为“践踏”。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拜托”虽有劝谏的用意,但含有埋怨的情感,使用不当,应修改为“敬请”。“主动遵守公园管理规定”,“主动”用词不当,遵守公园管理规定是理所当然的,只存在“自觉遵守”与“不遵守”,不存在“主动遵守”与“被动遵守”。把“主动”修改为“自觉”或者直接删除“主动”。“热爱”在这里使用不当,应选“爱护”。“咯痰”语意比“吐痰”既是口语,语气也必较重,这里应改为“吐痰”。“踹蹬”是口语,用在此处不恰当,应改为“践踏”。 故答案为: (1)“拜托”改为“敬请”; (2)“主动”改为“自觉”; (3)“热爱”改为“爱护”; (4)“咯痰”改为“吐痰”; (5)“踹蹬”改为“践踏”。 【点评】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9.(6分)下面是公务员报考流程图,请按照顺序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国考办发布通知,对国考报名者提交的材料予以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重新提交材料。审查合格者参加笔试,笔试通过者与成绩排名未进面试申请调剂通过者一同参加面试,面试及体检合格者予以公示试用。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流程图图示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 【解答】首先要读清图示的标题注释,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本题是公务员报考流程图,按照箭头方向把方框内的要点用文字清晰地转述出来。本题需要注意其中的两个环节,“资格审查未通过者,需要重新提交”,“笔试未进入面试排名的,需要申请调剂,之后与笔试通过者一起进行面试”。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简洁。 答案: 国考办发布通知,对国考报名者提交的材料予以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重新提交材料。审查合格者参加笔试,笔试通过者与成绩排名未进面试申请调剂通过者一同参加面试,面试及体检合格者予以公示试用。 【点评】流程图做题方法: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某人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她是让手机先“吃”菜,她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 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仪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答案】【例文】诚于中者,必形于外 外在的形式承载着内心的重量,有仪式感,生活才过得美好而精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形于外的细节,都绽放着内在的馥郁。恰如《大学》所云:诚于中,形于外。 无论是那个吃饭前总要先让手机“尝”菜的姑娘,还是那所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却每周都要认真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都深谙仪式感对生活的重要性。张爱玲嫁给胡兰成时没有举办像样的婚礼,但依然走了一遍结婚的流程,即便婚礼现场只有新郎、新娘及证婚人三人。纵使婚书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承诺成了一纸空话,张爱玲依旧坚守着对仪式感的信仰。她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可以点亮生活,为我们明确每一个人生节点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的礼仪,这种古老的礼节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学校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们举行盛大的成年礼,这样的仪式可以让他们明确成年的意义,在仪式感中体悟肩头的责任。《周礼》中除了嘉礼,更有吉礼、凶礼、军礼以及宾礼,每一种“礼”,都诠释着仪式的重要性。虽然现代社会中许多繁文缛节早已退出历史,但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礼仪文化却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仪式感可以呼唤梦想,让人们更加信仰未来,于绝望的土壤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仪式感,在枯鱼涸辙的环境下更需要保留仪式感。逆溯民国岁月,我们看到北大、清华及南开三所学校坚持在炮火烽烟中保留学校的形式,时至今日,长沙及昆明依然流传着西南联大的传奇。八年的坚守,西南联大为国家保存了重要的科研力量,也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卓越人才。困厄之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璀璨于茫茫夜空的希望之星辉。 仪式感可以继往开来,让我们一面告别过去,一面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总有一些时光节点的仪式,成为生命或民族的丰碑。七十年前,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彼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从此中华民族跨入了崭新的时代,那场盛大的仪式,曾令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从个人,到社会,乃至国家,都需要用仪式感来书写时光的轨迹,当许许多多的仪式连在一起,便构成了命运的广厦,也汇成了历史的星河。 诚于中者,必形于外。许多人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麻木的神经深陷物质世界的尘埃,而仪式感却是那尘埃中开出的花,以淡雅的芬芳呼唤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人预言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网店会取代实体店,甚至虚拟课堂会取代校园。我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一天,因为仪式感不是柏拉图的精神乐园,它需要现实的阳光雨露去滋养,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新材料作文。作文类型上,属于“社会生活型”和“理论观点型”的综合体。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而在现象的呈现上又体现了一定的观点倾向。写作对象集中,关键词为“仪式”,此为题目的限制性,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在明确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材料又提供了由“仪式”而引发的观点,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立意】参考立意: ①生活需要有仪式感;②仪式对人有激励作用;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仪式。 【素材】1、《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记载说:“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 无论是“斋戒五日”还是“设九宾礼于廷”这些仪式确实是繁琐的,但它可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可以让“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可见有些仪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打开友好交流之门,消除分歧与猜疑,建立理解与互信,最终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进步。2、保持对仪式的敬重感是必需的,它有助于规范我们的行为礼仪,监督我们不犯或少犯错误。像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所言:“我们的一生是个犯错误与改错误的过程,在人生路上,向后看看,再向前看看,才能走得更远。”保持应有的仪式感就是对礼仪规范的尊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对礼仪规范尊重后的收获。3、环顾身边,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不喜欢穿校服的同学大都内心浮躁,行为懒散;而那些按规矩穿校服的同学则往往踏实认真,积极进取。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守规矩尊重仪式的人都懂得严于律己,不会被外界浮华蒙蔽内心的准则。这种自律和坚定也是一种教养,所以统一着装是在校生无条件遵守、执行的仪式。上课铃响前走进教室,喊起立后齐声向老师问好,这也是一种日常必需的仪式。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更表现了学生对一节课甚而对待学习严肃认真绝不懈怠的态度。带着这种无比虔诚的仪式感听讲,师生间相处必然是和睦融洽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特别高。4、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最隆重的爱国主义教育,它更能展现一个人的仪式感和教养。曾经看到过两个有趣的视频。第一个视频中的学生在国歌声中望着国旗哈欠连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另一个视频中的学生在国歌声时,纷纷放下手中的书本,挺直腰板,庄严地对国旗行注目礼。行为举止的悬殊背后,显示了截然不同的行事态度、为人教养。我心目中的升旗仪式应该是这样一幅画面、场景:齐刷刷的队伍,亮晶晶的眼睛,随着嘹亮的国歌响起,国旗迎着朝阳徐徐升起,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一刻的庄严肃穆,那一刻的骄傲自豪,是不言而喻、不约而同的。歌声里满含着对国旗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冉冉的五星红旗,象征着国家的发展方兴未艾。深情地注视那抹永恒的红色,刹那间染红了的天空,也染红了一颗颗中国心。每一次抬头仰望,都会升腾起一股无形的莫可名状的力量。5、升旗仪式,是神圣而庄严的,对它的虔诚态度表达了我们对为和平捐躯的革命战士深深的敬佩和对伟大祖国浓浓的爱意,这种家国情怀也体现了一个人最深刻的教养。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除了满足一日三餐,还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一切举止做为都适合所处的场合,这也叫教养。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新一代青年,认真对待仪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仪式展现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它无花而自芳!让我们共同尊重仪式,提升教养!。 【结构】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如,“仪式对人有激励作用” (或其他方面)。文章开头,可以在简短的升旗仪式的描写中引出主题,也可以由其他仪式引出主题。接着,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论证。列举事实时要注意语言简洁,分析时要有针对性。可以采取正反论证的方式进行论证。然后,练习自身实际,并联系时代特点,进行分析。重在自我剖析。最后是文章总结,强化观点,展望未来。 【点睛】考场作文的立意技巧: 考场作文最重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 【点评】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6:34:14;用户:qgjyuser10032;邮箱:qgjyuser10032.21957750;学号:2198503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