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知识点整理

‎6、毛泽东词二首 一、文体:词 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 、结构 、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达到全盛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的分类:①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②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三叠、四叠;③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二、基础知识 ‎1、注音 橘子洲( ) 天堑( ) 百舸( ) 峥嵘( )‎ ‎2、形近字 墙壁( )和氏璧( )竭尽全力( )遏制( )‎ 寥廓( )廖姓( )谬论( )杀戮( )戳穿( )‎ 未雨绸缪( )风樯( )吝啬( )竞赛( )竟然( )‎ 稠密( )风流倜傥( )‎ ‎3、近义词 ‎【扼制 遏制 遏止】‎ 重点在“制”和“止”的区别上 扼制:抑制、控制,主语一般是人,是人为地去压制、抑制。‎ 如:扼制心中的怒火。‎ 遏制:制止,去阻止,使不再发展,指的是一个阻止的过程,强调控制,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它事物,‎ 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遏制了房价飞速上涨的势头。‎ 遏止:用力阻止,强调用外力阻止,强行阻止,是已经阻止,指的是一个结果。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三、默写 ‎1、《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四、主要内容 ‎1、《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展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表达出昂扬的革命激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2、《水调歌头·游泳》抒写了畅游长江的愉快心情,描绘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构想中的三峡工程。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现实和理想、神话和生活统一起来,勾画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壮美前景,抒发了作者气壮山河的宏伟理想和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精神。‎ 五、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 生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远近结合 ‎3、俯仰结合 ‎4、动静结合 ‎5、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6、用典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提示:2012年真题考过,请结合课文好好复习,要理解,切不可死记硬背)‎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孔子: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 ‎2、《论语》共 篇,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所辑录的孔子言行录。‎ ‎3、四书: 、 、 、 。‎ ‎4、五经: 、 、 、 、 。‎ ‎5、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6、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表示成年。也称男子满二十岁为“弱 冠之年”‎ ‎7、笄礼: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表示成年。也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8、‎ 二、本课内容 ‎1、以 为线索,生动记述了孔子与他四位弟子畅谈理想抱负的情景,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反映了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追求和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2、人物形象 ‎(1)子路:粗豪刚直、好勇自负、鲁莽轻率,其理想侧重强国。‎ ‎(2)冉有:谦虚敦厚、谨小慎微,其理想侧重富民。‎ ‎(3)公西华:沉稳谦逊、善于辞令、谦恭有礼,其理想侧重以礼治邦。‎ ‎(4)曾皙:从容不迫、放达洒脱、高雅脱俗,其志向描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颇受孔子赞同。‎ ‎(5)孔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3、背诵默写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注音 哂笑( ) 饥馑( ) 铿锵( ) 喟叹( )‎ 冠者( ) 弹冠相庆( ) 冠心病( )‎ 千乘之国( ) 比及三年( ) 以俟君子( )‎ 三、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语气词 ‎2、词类活用 ‎(1)端章甫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鼓瑟希,铿尔 鼓,名作动,弹奏 ‎(3)风乎舞雩 风,名作动,吹风 ‎(4)三子者出,曾晳后 后,名作动,留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6)可使足民 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3.一词多义(见课本39页)‎ 方 且知方也 (正道,指是非准则)‎ 方六七十 (面积)‎ 安 安见方六七十 (怎么)‎ 衣食所安 (养)‎ 沛公安在 (哪里)‎ 而 子路率尔而对曰 (连词,表修饰,不译)‎ 舍瑟而作 (连词,表承接,不译)‎ 咏而归 (连词,表修饰,不译)‎ 非诸侯而何 (连词,表并列)‎ ‎4、古今异义词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5、其他 ‎(1)不吾知也 (了解)‎ ‎(2)摄乎大国之间 (夹,迫近)‎ ‎(3)比及三年 (等到)‎ ‎(4)舍瑟而作 (舍,放下;作,起)‎ ‎(5)吾与点也 (赞成)‎ ‎(6)其言不让 (谦让)‎ ‎(7)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6、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 ③加之以师旅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 ⑤浴乎沂,风乎舞雩 ‎(2)宾语前置:①毋吾以也 ②不吾知也 ‎ ③则何以哉 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省略句: 可使有勇 ‎8、敬业与乐业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说词,也是典型的议论文。‎ 二、文体:议论文 ‎1、含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三要素:‎ ‎(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和理论论据(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两种。‎ ‎(3)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①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②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例证法):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引用论证: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d.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e.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f.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g.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h.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三、基础知识 ‎1、注音 佝偻( ) 承蜩( ) 亵渎( )骈进( ) ‎ 强聒不舍( ) 解剖(pōu)‎ ‎2、形近字 心无旁骛 (wù) 赦免 (shè) 秘诀 好高骛远(wù) 赫赫有名(hè) 决定 ‎3、多音字 累:①léi 累赘、硕果累累 ②lěi 积累 ③lèi 劳累 丧:①sāng 丧事 ②sàng 丧失 沮丧 禅:①chán 禅师 ②shàn 禅让 ‎4、近义词辨析 ‎【必须 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它多少带有命令的语气,即一定要的意思。如:明天你必须来上班。‎ 必需,表示一定需要、不可缺少的意思。如:粮食是人类必需的食物。牙刷牙膏是必需的日用品。‎ 四、名言警句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论语·阳货》‎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论语·卫灵公》‎ ‎3、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中庸》‎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五、修辞手法 ‎(重点掌握反问和设问,要理解,知道其作用)‎ ‎1、【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1)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3)怎样才能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2、【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1)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2)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的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3、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3)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4、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劳动成果”的盗贼。 (比喻)‎ ‎9、我的梦想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长篇小 说《务虚笔记》。课文《我的梦想》围绕“梦想”这一线索展开,他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也希望给予灵魂残疾的人更多的同情与爱心。‎ 二、基础知识 ‎1、注音 兴奋(xīng) 嫉妒(jí) 恩赐( ) 耽误( ) 斑鸠( )‎ 饮鸩止渴( ) 悄无声息(qiǎo) 恹恹(yān) 潜伏(qián)‎ 镶嵌( ) 忿忿不平( ) 惬意( ) 虹鳟( )‎ ‎ 2、字形 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 茫然若失 与日俱增 无济于事 震撼 遗憾 不假思索 如释重负 斑驳 似曾相识 惊涛骇浪 半途而废 应用文——条据 ‎1、见课本61—63页 ‎2、重点掌握格式和一些细节上的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