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诗歌表达技巧教案剖析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一、明确运用表达技巧的目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诗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能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各种表达技巧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叙述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景因情生、 以乐景写哀情 (借物)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借事)即事感怀、即事抒怀 (借古)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描写 描写角度 (多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 (多感官)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正、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 表现手法 联想 想象 衬托(以动写静) 对比 渲染 烘托 象征 用典 抑扬 虚实结合 赋比兴 以小见大 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 修辞方法 比喻 比拟 起兴 借代 夸张 设问 互文 反问 排比 反复 对偶 顶真 双关 用典 三、辨别表达技巧 (一)赏析修辞方法: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赏析提示】 竹枝词是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予以表达。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第三、四句接着写她听到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3(2012·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问题】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解析】 比较题中两句词,通过分析词意,发现两首词作者都是把愁思比作江水,写出愁情的宽广,无休止。只是秦词翻新李词,又由于词人的身份、时代不同,词作的内容也不同,李煜作为君主,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而秦观抒发的则是暮春伤别、儿女之情。 【答案】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不同点:①内容上,李词表现的是亡国之痛,秦词表达的是离别之苦。②表现手法上,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例4(2012·浙江卷)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解析】 (1)此题要求考生比较两诗的相同之处,从明处看,即可知其相同之处(诗题中都有“未展”“未开”),第一空答案便是“还未展开”。对这种状态的植物,两作者都用了“芳心”一词。 (2)这两首诗都是咏物抒怀诗。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为人要稳重,要自爱。“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答案】 (1)还未展开 芳心 (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二)赏析表达方式: 与“描写”相关的知识点 ①动静 (1)定义: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2)作用: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 (3)例题: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解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②虚实结合 (1)定义: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2)作用: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3)例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解析】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③细节白描 (1)定义:用最精练、最节省、最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2)作用: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3)例题: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这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④工笔 (1)定义: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2)作用: (3)例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解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⑤视角的变化 (1)视角: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等变化。 层次: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2)例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 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⑥正侧结合 (1)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2)例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解析】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问题】“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 A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B作者用“捻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用“放花”表达对春去的无奈。 C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2(2012·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问题】“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从写景时的细节描写分析:“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与“抒情”相关的知识点 例1.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题】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答案】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明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阐运用)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析效果)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2(2012·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答案】 (1)津亭 (2)D (3)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例3(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的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 (三)赏析表现手法: 知识点巩固 1、衬托(烘托) (1)定义: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2)作用: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 (3)例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解析】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2、对比 (1)定义: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与反衬相近,但也有区别,反衬有主次之分,而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 (2)作用:突出题旨。 (3)例题: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解析】前二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例1. 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问题】请简要分析诗中第三、四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谁能想到眼前无定河边的白骨,却仍是家乡亲人日夜思念、日夜盼望归来的人呢?由实而虚,从侧面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对深闺少妇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2.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3 (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①争:怎。 【问题】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解析】对比衬托手法的诗句,注意衬托包括反衬。前三句,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新欢不抵旧愁多”,“旧愁”与“新欢”构成对比。此外,“新欢”反衬“新愁”,凸显两人的感情。 【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 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总结】揭示手法+分析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表达作用 例5(2012·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补充常用典故 :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作 ,又将 比作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赏析结构技巧: 古诗的行文结构 1、从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看:有先景/事后情(常用)、先情后景(类似开门见山)、以景结情等。 如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解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2、从前后句或联的关系看,有重章叠句、铺垫、过渡(即承上启下)、伏笔、照应、层层深入、抑扬等。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解析】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从内容如何体现主旨看,有开门见山(篇首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以小见大等。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解析】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例1(2011·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解析】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考查。 【答案】①总领全词,点明主旨; ②议论开篇; ③奠定感情基调。(第一点,只要答出“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之类,即可得1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例2 拟古九首(其九)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案】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分) 【答案】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于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 例3(20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题】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4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问题】尾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有什么艺术效果?(3分) 【答案】(1)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2)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驶去了。(3)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 【答题步骤】 (1)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2)阐述“志”的内涵或“景”和“情”的关联。(3)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