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与模拟试题 考题选析 ‎ [例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 [剖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 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任总统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故C项符合题意。‎ ‎ 答案 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1.(2007江苏,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1.A从对话中不难得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C、D三项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范畴,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 命题思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 ‎2.A B、D项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 命题思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3.(2007天津,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3.A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所以其主要目的应是实现经济复兴。‎ ‎ 命题思路:从法律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 ‎4.(2005全国春季,23)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 ‎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 ‎4.A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切措施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B、C两项不符合历史实际,D项主要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此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中没有明确叙述,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运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 命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5.B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种类似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种是法西斯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法西斯国家则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府同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因此B项符合题意。‎ ‎ 命题思路:本题实际上考查了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6.(2003全国春季,20)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6.B A项是林肯政府施政措施的作用,但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是林肯政府施政措施的作用。D项不是两者的相同点。‎ ‎ 命题思路:本题为比较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7.(2007广东综合,30,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的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7.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联系教材,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 命题思路: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2006—2007模拟探究性题组训练 单项选择题 ‎ ‎1.(2007 宁夏固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利 ‎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1.C《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防止盲目竞争,加强对工业的干预,改变了胡佛总统时期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 ‎2.(2007山东烟台) 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 )‎ ‎ A.调节农业生产 B.调整工业生产 ‎ C.整顿财政金融 D.实行以工代赈 ‎2.C本题实际上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题干所给的“股票交易所”可判断出应选C项。‎ ‎3.(2007山东潍坊)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 ‎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 C. 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 D. 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3.B就题干“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可判断,这里的“危机”实际上暗指经济危机,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看,“机会”应是促使资产阶级进行生产关系调整的机会,故应选B项。‎ ‎4.(2007广东汕头)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4.A凯恩斯主义认为应当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这种理论绝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目的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不会完全排斥经济自由,因此A项符合题意。‎ ‎5. (2007广东广州)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5.B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明确解决就业问题这一角度,不难作答。‎ ‎6. (2007山东青岛) 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下列关于该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 ‎ 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 C. 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 D. 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 ‎6.B此题为逆向型、图例式选择题。首先通过题干和图表明确,当时西方经济状况是美国占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再分析原因,A、C、D皆正确;只有B项叙述与史实不符,战后,日本、联邦德国都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故正确选项是B 。‎ ‎7.(2007广东湛江) 有人说,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一路高歌”:在1973年则转入“黑色的一年”,其理由是这一年美国 ( )‎ ‎①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③侵越战争以失败告终 ‎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A ①②出现在1973年,也是美国经济走向衰落的原因。‎ ‎8.(2007山东济南)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 ‎ 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8.C 蓝鹰标记是政府倡导公平竞争法则而在企业推行的措施。‎ ‎9. (2007广东梅州)央视《大国堀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体制的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 )‎ ‎ ①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 ‎ ②由美国国情决定的 ‎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 ‎④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 ⑤罗斯福个人的素质 ‎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9.A罗斯福新政时正是苏联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向苏联计划经济借鉴的结果。‎ ‎10.(2007山东泰安)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 A.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 ‎ B.其主要内容涵盖改革、发展和对外关系三个方面 ‎ C.新政受到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赞赏 ‎ ‎ D.使美国找到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办法 ‎10.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复苏,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爆发。‎ ‎11.(2007海南)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11.B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工业复兴法》可判断法令是为了保障就业;A、D与题干不符,C的叙述是错误的,因为新政仍然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12.(2007山东临沂)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 )‎ ‎ 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12.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和苏联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同处一个时期,新政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和苏联的对经济的管理是异曲同工的。‎ ‎13.(2007 山东菏泽)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 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 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13.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2007华南师大附中) 下列关于凯恩斯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A. 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 B.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 ‎ C.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 D.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14.B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5.(2007 山东潍坊)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罗斯福新政 ( ) ‎ ‎ A. 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 B.确立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化改造 ‎15.C“新政”的实质就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项是保障不是剥夺,B项美国依然是两党制,D项表述错误。‎ ‎16.(2007 山东济南)观察1933年--1937年美国经济括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100) ‎ 时间 经济活动指数(月指数)‎ 工业生产 就业 制造业工资总额 ‎1933年3月 ‎56‎ ‎62.3‎ ‎38.3‎ ‎1935年12月 ‎104‎ ‎94.2‎ ‎80.5‎ ‎1937年9月 ‎117‎ ‎112.2‎ ‎109‎ ‎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对外战争的刺激 B.罗斯福新政 ‎ C.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D.美元核心地位的确立 ‎16.B通过表中的时间和经济活动指数(月指数)可以判断与罗斯福新政相关。‎ ‎17.(2007 华南师大附中)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 )‎ ‎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17.D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即主张自由竞争,结果导致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就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18.(2007 山东滨州)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 ( )‎ ‎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D本题的考查点在于如何摆脱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危机,罗斯福新政主要是通过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9.(2007 广东汕头)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用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此规定的真实目的是 ( )‎ ‎ A.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但最终是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 B.为了保障工人的民主权利,实现真正的民主 ‎ ‎ C.社会危机十分严重,所以要缓和阶级矛盾 ‎ D.保障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缓和危机 ‎19.D 1933年《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法规通过政府干预保证了工人的就业,工时、工资的限制保证了工人的利益,但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工人本身。只是通过保证工人就业、增加工人收入以刺激工人消费,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的困境,这场以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新政是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C都不是其真实意图。 A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20.(2007)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 ‎ A. “守夜人” B.“中间道路”‎ ‎ C.“大管家” D.“甩手掌柜” ‎ ‎20.B 80年代以来,美、英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二、非选择题 ‎ ‎21. (2007江苏苏州)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国会为此拨款7.5亿美元。该工程设计并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建立了相应的发电设施;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使南方内地与大湖区、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水系相连接。该工程还对田纳西河、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进行了综合治理,惠及7个州和300万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及其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2)说明在罗斯福新政背景下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21.答案:(1)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领导和组织工程建设;政府拨款为工程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 (2)属于“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新政措施;使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地区变成了富庶地区;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有利于经济危机的缓解和社会的安定;扩大了政府的职能范围,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之中。‎ ‎ 解析:本题以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为切人点,实际上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材料中所体现的是其内容之一,兴办公共工程,那么围绕这项举措的目的、影响、作用即可回答此题。‎ ‎22.(2007海南三亚)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上图中的两句英文广告分别为:WORLD’S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与There’s no way like the American way .‎ ‎ 材料二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 ——阿诺德·汤因比 ‎(1)如材料二汤因比所说,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 ‎(2)说说材料一英文广告的内容大意。‎ ‎(3)结合图片及其英文广告词的信息分析其时代背景和当时人们的心境。 ‎ ‎22.答案:(1)资本主义世界在1929~1933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2)“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准!”、“美国梦完了!”‎ ‎ (3)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代。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心境:从广告中的汽车和“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词来看,人们怀念20年代初期的“繁荣时代”;从“美国梦完了”的广告词和排队领救济的神情来看,人们在担忧国家及其个人的前途。‎ ‎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了解和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08年新课标地区模拟探究性题组训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单项选择题 ‎ ‎1.(山东文登)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酋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 )‎ ‎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1. D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其中一点就是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这说明了当时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2.(山东淄博)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2.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0世纪30年代初,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使经济重新走向了复苏,也就是获得了“新生”。‎ ‎3.(山东潍坊)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B仔细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内容。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借以增加就业,这些都是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方面的制度。‎ ‎4.(江苏宿迁)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总统大选资料时,查到一段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 p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请你判断该总统可能是 ( )‎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布什 ‎4.C本题通过一段英文材料为切人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内容不难判断。‎ ‎5.(山东潍坊)面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纸币。其主要目的是( )‎ ‎ A.吸收存款 B.限制消费 ‎ C.减少出口 D.刺激消费 ‎5.D本题考查经济常识的内容。大量发行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借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6.(江苏如东、启东)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 A. 整顿财政金融 ‎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 ‎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6.B 图片反映的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国家兴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以工代赈”的一项政策,借以扩大就业,救济失业人民,刺激消费。‎ ‎7. (上海)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 A. 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C. 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 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7.B、根据rec。very的含义可以知道是指“恢复”、“复兴”的意思,因此可以分析出是复兴工业,通过审题可知选B项。‎ ‎8.(广东)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8.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内容。这些措施就是为了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缓和社会矛盾。‎ ‎9.(广东惠州)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人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 )‎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 ‎9.D传统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已经无力挽救经济危机,罗斯福的思想在就职演说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准备采取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制定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10.(山东菏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0.B 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早实行的就是罗斯福新政,采取全面干预的政策,使经济危机得以暂时消除。‎ ‎11.(广东)“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 )‎ ‎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1.B本题考查学生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较低。这一思想就是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避免出现经济的无序状态。‎ ‎12.(山东菏泽)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12.B必须适时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水平。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来进行宏观调控,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江苏苏州)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 ‎ A.资本主义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出现了“新经济”‎ ‎13.B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眼“新变化”、“最重要”等,各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福利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4.(江苏泰州)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 ‎14.A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不可能根本消除,只可能暂时缓解,因此A项说法有误。‎ ‎15.(山东莱芜)二战后“‎ 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 ‎ B.增加了政府收入 ‎ ‎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 ‎ D.扩大了社会消费 ‎15.B本题通过社会福利方面的材料为切人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加社会福利,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秩序,但不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6.(山东潍坊)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一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 B.反映曩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 ‎16.C材料中对于股权的规定和要求虽然有所变化,但应该考虑到:无论资产阶级采取什么政策,都是为了缓和各种矛盾,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17.(江苏如皋、启东)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17.B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和欧日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出现了经济上的三足鼎立局面,材料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因此符合题意的应是B。‎ 二、非选择题 ‎18.(江苏苏北)下列-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 ‎ ‎ ‎ ‎ 图l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美国人被迫出售私人汽车 图3 巨大宣传画下排列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片2和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5分)‎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3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2分)‎ ‎18.答案:(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分)‎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 ‎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产日益相对过剩;股票投资异常活跃及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等。(2分)‎ ‎ (2)实行新政。(1分)‎ ‎ 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2分)‎ ‎ (3)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2分)‎ ‎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资料,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三幅图片体现了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出现的经济变化情况。解答“原因”时要考虑到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要全面分析,“借鉴教训”要体现宏观调控问题。‎ ‎19.(江苏镇江)“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请运用这三个要素对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进行分析。‎ ‎(1)“史实”: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没有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而是通过改革稳定了资本主义的民主秩序。请结合相关史实回答罗斯福新政得以进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 ‎(2)“史论”: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论述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分)‎ ‎(3)“史识”: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中采用的哪些经济手段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说明了什么?(5分)‎ ‎19.答案:(1)美国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分)‎ ‎ (2)内容包括:整顿银行业;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3分,任3点即可)这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非“革命”),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的性质和社会制度。(2分)‎ ‎ (3)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苏俄新经济政策采用商品、货币、市场等手段恢复发展经济。说明:经济手段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因意识形态国家都应合理加以利用。(5分)‎ 解析:本题立意较新,通过“三要素”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性质的掌握。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时,只要抓住两者的不同之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