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电子式大全 原子 离子 单质分子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形成过程 电子式书写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Mg2+ Cl 2 H Cl O O O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错误率较高, 如将氧原子的电子式写成 (正确应为 )。 典型错误归纳有以下两类:一、无法正确排列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顺序。 例如HClO的电子式写成: ; MgCl2的电子式写成: 。二、不能正确表达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混淆O2和H2O2中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了三种书写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的电子式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异性相吸、电荷交叉”让原(离)子快乐排队。 Mg2+ N Mg2+ N Mg2+ 3– 3– H O Cl “异性相吸、电荷交叉”是指在书写电子式时让微粒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离(原)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原)子交错排列。如次氯酸的分子式常被约定俗成为HClO,但根据H、Cl、O个三原子的氧化性(或电负性)差异可知该分子中H、Cl带部分正电荷,O带部分负电荷,因此HClO的电子式应为 :。对于离子化合物Mg3N2,先可判断出式中Mg为+2价,N为-3价,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的规律其电子式为 。 H C N 这条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离子化合物,运用时要求大家首先能正确判断化学式含有的微粒种类和它们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如MgCl2由Mg2+和Cl-以1:2的比例构成,Na2O2由Na+和O22-以2:1的比例构成。而对于共价微粒、只有少数氧化性(电负性)相差很小的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体有例外,例如HCN(其中C为+4价、N为-3价,电子式为 )。高中阶段涉及的常见共价微粒(由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的电子式基本都可以采用该规律来解决。 二、“电子分配求差量”揭开共用电子对数目的面纱。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配位化学中的“18电子规则”。(参见《中级无机化学》唐宗熏主编,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虽然该方法仅适用于计算共用键的数目,对配位键则爱莫能助。但在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配位化合物较少,典型代表为Fe(SCN)3、[Ag(NH3)2]OH、 [Fe( ) 6]3- —O- , 。该方法在高中阶段应用较广。具体算法以例说明: 1、CO2 O C O 根据“异性相吸、电荷交叉”的规律其原子排列顺序为O C O,其中O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需2个电子,则O、C原子之间需共用两对电子对,此时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全部被共用,因此CO2电子式为: 2、N2和Na2O2 N N N2:每个N原子的最外层有5 个电子,还需两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N、N之间共用两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 Na+ O O Na+ 2– Na2O2:Na2O2为离子化合物,O22-得到了两个来自Na的电子,则其最外层共计有14个电子(2×6+2),这样平均每个O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还需1个电子,因此O22-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则Na2O2的电子式为: 此方法对于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微粒中共价键数目的计算很有效,但O2除外。 三、“等电子体”带动“家族”亮起来。 C O N N 在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化学卷中给出了“等电子体”的概念并有以下引申(第二卷第22题):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根据此定义我们可以从一种微粒的电子式推导出上述概念范围内的等电子体的电子式。如: N O N2( ) CO( )、 C N – NO+( )、 CN-( )、 C C 2– C22-( ) CO2(电子式见前) NO2+、N3-、CNS- O O S O O 2– SO42- O O P O O 3– PO43- 掌握了微粒电子式的写法,就可以快速书写该微粒的结构式,也可以用电子式来表示微粒的形成过程。对于简单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微粒还可以依据其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 如F B F F BF3 ( )中B原子上无孤对电子,此分子应为平 面H N H H 型,而3个F原子的的相互作用力相同,因此BF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NH3 ( )中N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相当与在已 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上方增加了一对孤对电子。它对N、H键的共用电子对有排斥作用,因而该分子应为立体型,而N原子连接3个原子且相同,因此N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 思考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MgC2、Li3N、HNO3、NO、N2H4、CS2 常见的20种电子式 N2 O2 Cl2 H2O H2O2 CO2 HclO NH3 PCl3 CH4 CCl4 Cl Cl NaOH Na2O2 MgCl2 -Mg2+ - H H N H H C C Cl NH4Cl + - CaC2 Ca2+ 2- H O H H C H -CH3 —OH 微粒电子式书写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化合物类型判断电子式是否正确。 1. 离子化合物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查看阳离子、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是否相等,相等就有可能正确。 2. 阴离子和复杂的阳离子要用中括号括起来。 3. 非金属原子周围要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H、B例外)。 4. 共价化合物要注意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要偏向呈负价的元素,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中央,孤对电子不要忘。 二、注意辨别“根”“基”的区别。 5.“根”中的原子一般都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根”是带电荷的;例如:OH- 、NH 。 6.“基”中至少有一个原子是不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基”是不显电性的,例如:-CH3 、-OH 。 三、注意微粒间的排列方式。 7.离子化合物多离子微粒阴阳离子交替排列。 8.共价化合物(有机物除外)多原子微粒正负价原子交替排列 。 9.注意:过氧离子和过氧原子团不能拆开。 四、中学理科学生化学必会的电子式如下: 1.原子的电子式:H、C、N、O、Na、Mg、Al、S、Cl。 2.离子的电子式:O2-、O、S2-、Cl-、Na+、Mg2+、Al3+。 3.“基”的电子式:-CH3 、-CH2CH3 、-OH 、-CHO 、-COOH 。 4.“根” 的电子式:OH- 、ClO- 、HCOO- 、CH3COO- 、NH。 5.单质分子的电子式:H2 、Cl2 、N2、(CN)2。 6.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1)氢化物:HCl 、H2O 、NH3 、CH4 、C2H4 、C2H4 。 (2)氧化物:CO2 、H2O2 。 (3)酸:HCOOH 、CH3COOH 、H2CO3 、HClO 、H3PO4 、H2SO4 。 7.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1)氢化物:NaH 、CaH2 。 (2)氧化物:Na2O 、Na2O2 、MgO 、Al2O3。 (3)碱:NaOH 、Ba(OH)2 。 (4)盐:NaOH 、CaCl2 、Na2S 、NH4Cl 、(NH4)2S 、HCOONa、CH3COONa 、NaClO、Ca(ClO)2 。 (5)类盐:CaC2 、 Mg3N2 。 1、 原子的电子式:H、C、N、O、Na、Mg、Al、S、Cl。 ·· ·· ·Cl∶ ·Mg· Na· ·· ·· ·O· ·· · ·N· · · ·C· ·· ·· ·S· · ·Al· H· ·· ·· ∶Cl∶ ·· ·· ∶S∶ ·· ·· ∶O∶ ·· ·· ·· ·· ∶O∶O∶ 2、 离子的电子式:O2-、O、S2-、Cl-、Na+、Mg2+、Al3+。 [ ]2-[ ]2-[ ]2-[ ]- Na+ Mg2+ Al3+ ·· ∶O∶ ·· ∶O∶ 3、“基”的电子式:-CH3 、-CH2CH3 、-OH 、-CHO 、-COOH 。 ·· ·· ·C∶H ·· ·· ·· ·· ·C∶C∶H ·· ·C∶H ·· ·· ·· ·C∶O∶H ·· ·· ·O∶H H H H H H H ·· ∶O∶ ·· ∶O∶ 4、“根” 的电子式:OH- 、ClO- 、HCOO- 、CH3COO- 、NH。 ·· ·· H∶N∶H ·· ·· ·· ·· ·· H∶C∶C∶O∶ ·· ·· ·· H∶C∶O∶ ·· ·· ·· ·· ∶Cl∶O∶ ·· ·· ∶O∶H H H [ ]- [ ]- [ ]- [ ]- [ ]+ H H · · · · ∶N∶∶C∶C∶∶N∶ · · ∶N∶∶N∶ ·· ·· ·· ·· ∶Cl∶Cl∶ H∶H 5、单质分子的电子式:H2 、Cl2 、N2、(CN)2。 6、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 ·· H∶N∶H · · H∶C∶∶C∶H ·· ·· H∶C∶∶C∶H ·· ·· H∶Cl∶ ·· ·· ∶O∶H (1) 氢化物:HCl 、H2O 、NH3 、甲烷分子、乙烯分子、乙炔分子。 ·· ·· H∶C∶H H H H H H H ·· ·· ·· ·· H∶O∶O∶H ·· ·· ∶O∶∶C∶∶O∶ (2) 氧化物:二氧化碳、过氧化氢。 ·· ∶O∶ ·· ∶O∶ (3) 酸:甲酸、醋酸、碳酸、次氯酸、磷酸、硫酸。 ·· ·· ·· ·· ·· H∶C∶C∶O∶H ·· ∶O∶ ·· ·· ·· ·· H∶O∶Cl∶ ·· ·· ·· ·· ·· H∶O∶C∶O∶H H ·· ·· ·· H∶C∶O∶H ·· ∶O∶ H ·· ∶O∶ ·· ·· ·· ·· ·· ·· H∶O∶S∶O∶H ·· ·· ·· ·· ·· ·· H∶O∶P∶O∶H ·· ∶O∶ ·· ∶O∶ H 7、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1) 氢化物:氢化钠、氢化钙。 Na+[H∶]- [H∶]- Ca2+[H∶]- ·· ·· ∶O∶ ·· ·· ·· ·· ∶O∶O∶ ·· ·· ∶O∶ (2) 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 Na+[ ]2- Na+ Na+ [ ]2- Na+ Mg2+[ ]2- ·· ·· ∶O∶ ·· ·· ∶O∶ ·· ·· ∶O∶ [ ]2- Al3+[ ]2- Al3+[ ]2- ·· ·· ∶O∶H ·· ·· H∶O∶ ·· ·· ∶O∶H (3)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钡 。 Na+[ ]- [ ]- Ba2+[ ]- ·· ·· ∶S∶ ·· ·· ∶Cl∶ ·· ·· ∶Cl∶ ·· ·· ∶Cl∶ (4) 盐:氯化钠、氯化钙、硫化钠、氯化铵、硫化铵、甲酸钠、乙酸钠、次氯酸钠、次氯酸钙。 Na+[ ]- [ ]- Ca2+[ ]- Na+[ ]2- Na+ ·· ·· H∶N∶H ·· ·· H∶N∶H ·· ·· H∶N∶H ·· ·· ∶S∶ ·· ·· ∶Cl∶ H H H [ ]+[ ]- [ ]+[ ]2- [ ]+ H H H ·· ∶O∶ ·· ∶O∶ ·· ·· ·· ·· ·· H∶C∶C∶O∶ ·· ·· ·· H∶C∶O∶ H [ ]- Na+ [ ]- Na+ ·· ·· ·· ·· ∶O∶Cl∶ ·· ·· ·· ·· ∶Cl∶O∶ ·· ·· ·· ·· ∶O∶Cl∶ H Na+ [ ]- [ ]- Ca2+ [ ]- ·· ·· ∶N∶ ·· ·· ∶N∶ · · ∶C∶∶C∶ (5)类盐:电石、二氮化三镁。 Ca2+ [ ]2- Mg2+[ ]3- Mg2+[ ]3- Mg2+ 如何正确书写电子式 (李运强 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组 432800) 对于电子式的书写和判断正误是高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现将不同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总结如下: 1.原子的电子式 F ①书写方法:首先写出其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标出它的最外层电子 Mg Na ②例子:钠原子 ;镁原子 ;氟原子 2.离子的电子式 (1)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 ①书写方法:用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表示 ②例子:钠离子 Na+ ;镁离子 Mg2+ ;钡离子 Ba2+ (2)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S 2– ①书写方法:不但要标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要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 F ②例子:硫离子 ;氟离子 (3)原子团的电子式 ①书写方法:不仅要标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要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 O – H N H H H H ②例子: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3.单质分子的电子式 O O ①书写方法:对于以共价键作用结合成的非金属单质分子,他们的电子式由对应原子的电子式组合而成,但同时要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而对其他(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则一律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 ②例子:氢气分子 ;氧气分子 H H ③技巧:可以根据非金属单质中各原子最外层都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He除外),来确定非金属单质中的共用电子对数 4.化合物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书写方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合而成,但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Cl Na+ ②例子:NaCl的电子式为 ; K2+ S 2– K+ S 2– K+ K2S的电子式为 ,(不能写成 ) (2)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书写方法: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由对应原子的电子式组成,并要表示出两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情况 C O O Cl H ②例子:HCl的电子式为 ;CO2的电子式: ③技巧:一般共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就是该元素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 5.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H H H H 如:H2的形成过程 + Na Cl Cl Na+ NaCl的形成过程 + K S S 2– K+ K+ K2S的形成过程 2 + 注意:①用“ → ”表示形成过程,不用“=”; ②“ → ”左边是形成该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式,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 → ” 右边是该物质的电子式; ③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可以在原子之间用箭头表示电子得失 的关系,也可以不表示。 高中化学电子式书写规则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和“×”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 原子的电子式 由于中性原子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所以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排列在元素符号周围。排列方式为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例如,、、、。 2.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 金属原子在形成阳离子时,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但电子式仅画出最外层电子,所以在画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就不再画出原最外层电子,但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以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的电子式为;镁离子的电子式为,氢离子也与它们类似,表示为。 3. 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非金属原子在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电荷的表示方法同于离子符号。例如,、、。 4.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书写时将共用电子对画在两原子之间,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和孤对电子也应画出。因不同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则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而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例如,、。 5. 根离子的电子式 根离子中,若不同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画法同共价化合物,因根离子带有电荷,所以应把符号用“[]”括起来,右上角标出电荷数。例如,铵根阳离子:;氢氧根离子:。 6.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先根据离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分别画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然后让阴、阳离子间隔排列,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例如,NaCl、MgCl2、Na2O的电子式分别为、、。 7.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形成用“→”表示,形成之前为原子的电子式并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得失,形成之后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例如,NaCl的形成过程为: MgCl2的形成过程为: ②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形成过程 表示方法基本同离子化合物相同,不同的是因没有电子得失,所以不要再画弯箭头,并且“→”之后为共价化合物或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 HCl: Cl2: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 减 增 失电子能力 减 增 得电子能力 增 减 金属性 减 增 非金属性 增 减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增 减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减 增 氢化物稳定性 增 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 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是只有最外层电子没有排满的,但是副族有能级的跃迁,次外层电子也没排满。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有关水的反应小结 一.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l 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硅与强碱溶液反应 l 水作还原剂: 水与单质氟反应 l 水电解 l 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二。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l 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 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 无水硫酸铜水合 (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氨碱法制纯碱等与上述CO2水合,NH3水合有关;浓硫酸吸水,用硝酸镁吸水浓缩稀硝酸等也与相关物质的水合有关;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以制无水酒精) 乙烯水化成乙醇 *乙炔水化制乙醛 l 水解: 乙酸乙酯水解 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 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 重水—D2O 超重水—T2O 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硬水—含有校多Ca2+,Mg2+的水 软水—不含或只含少量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溶液 (三)其它 水银--Hg 水晶--SiO2 水泥—2CaO·SiO2、 3CaO·SiO2、 3CaO·Al2O3 铁水—一般指熔融的生铁,含Fe、C、Mn、Si、P等 水煤气—CO 、H2的混合气 生成氧气的反应小结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 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生成氢气反应小结 (1) 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 (5)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 *(6)苯酚与钠反应 (7)焦碳与水高温反应 *(8)一氧化碳与水催化反应 (9)碘化氢热分解 (10)硫化氢热分解 (11)电解水 (12)甲烷高温分解 其中(1)、(2)适用于实验室等少量氢气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业制氢;(11)可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 氯气的反应小结 (1) 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铁、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 (2) 氯气与磷反应 3Cl2+2P==2PCl3 PCl3+Cl2==PCl5 (白色烟雾;哪种生成物制敌百虫?) (3) 氯气与氢气反应(纯净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混合气爆炸;卤素的活泼程度比较) (4) 氯气与水反应(跟其它卤素比较:氟的特殊性;溴,碘与水反应的程度) (5)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6)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 (制漂白粉) (7)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8)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卤素相互置换的规律如何?氟置换其它卤素有何特殊?) (9) 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条件?) (10) 氯气与乙烯的反应(反应类别?)(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 氯气与苯的取代反应(条件?) (12) 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13) *氯气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现象?) (14) *氯气与二氧化硫溶液反应(溶液酸性变化?漂白作用的变化?) (15) 氯气的检验方法---淀粉碘化钾试纸(单质碘的检验方法如何?) 氯化氢、盐酸、卤化物小结 (1) 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用于实验室制氯化氢;温度的影响;溴化氢及碘化氢制取的不同点) (3) 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4) 盐酸与碱反应 (5) 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6) 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7) 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8) 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9) 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10) 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1) 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2) 浓盐酸与乙醇取代反应 (13) 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14) 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 (15) HF对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氢氟酸? (16) 溴化银的感光性 (17)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 (18) 氟化钠在农业上有何用途? 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1. 氯水的多重性质 (1)Cl2的强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4)盐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 氯水反应时反应物的处理。 (1) 作氧化剂时,如果Cl2能发生反应则主要是Cl2反应,氯气不能发生的反应则认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与碘化钾、溴化钠、硫化钠等溶液反应是Cl2反应 (B)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是Cl2的反应 (C)氯水与SO2溶液反应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 氯水中加AgNO3是盐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 氯水与强碱(足量)反应时,盐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硫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一) 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 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 硫与氢气反应(可逆反应) 3. 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 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 硫与钠、铝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 6. *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 *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 (二) 硫化氢的反应 (不稳定性、强还原性、酸性) 1. 受热分解 2. 燃烧(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产物不同) 3. 与卤素单质如Br2反应,硫被置换 4. *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醋酸铅(可用醋酸铅试纸或者硝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 5. 与硫酸铜或氯化铜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铜沉淀(但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类似反应) 6.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硫化氢可被氧化成单质硫 7. 被浓硫酸氧化(通常氧化成单质硫) 8. 被二氧化硫氧化 9. 氢硫酸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而浑浊 (三)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 (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物) 1.氧化硫化氢 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 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SO2+Cl2+2H2O==H2SO4+2HCl 4。*被硝酸氧化 5.与水反应 6.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7.与碱反应 8. 有漂白性 (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 硫酸性质用途小结 1.强酸性 (1)与碱反应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除锈;制硫酸铜等盐) (3)与弱酸盐反应(制某些弱酸或酸式盐如制磷酸,制过磷酸钙) (4)与活泼金属反应(制氢气) 2. 浓硫酸的吸水性 (作气体干燥剂、硝酸浓缩时的吸水剂;) 3. 浓硫酸的脱水性 (使木条、硬纸板等炭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4.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使铁、铝等金属纯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碘化氢或溴化氢,因其能氧化它们 5. 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A。制氯化氢气体、氟化氢气体(HCl和HF都易溶,用浓硫酸) B。制硝酸 (HNO3易溶,用浓硫酸) C。制硫化氢气体(H2S溶解度不大,且浓硫酸能氧化H2S,故应用稀硫酸) D。制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用较浓的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6. 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量浓硫酸) (2)苯的硝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也起吸水作用,用浓硫酸) (3)酯化反应(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用浓硫酸) (4)酯水解(硫酸作催化剂,用稀硫酸)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物质 原理 生成物稳定性 Cl2氯水 (真正作用的都是次氯酸)漂白粉 把色质氧化 稳定 O3 Na2O2 H2O2 SO2 与色质化合 不太稳定 碳的还原性 1.与氧气反应(燃烧) 2. 与石英砂高温反应(工业应用:制硅单质) 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铜、氧化铁(冶炼铁用焦炭,实际的还原剂主要是什么?) 4. 被热的浓硫酸氧化 5. 被热的浓硝酸氧化 6. 高温下被二氧化碳氧化。 *高温下被水氧化生成水煤气。 碳酸盐小结 1. 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方解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 菱镁矿—MgCO3(制MgO); 菱铁矿—FeCO3 ; 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 暂时硬水的成分—Ca(HCO3)2和Mg(HCO3)2 ;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炼铁的 “熔剂”—CaCO3 (炼钢的造渣剂是生石灰)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 ; 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 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 (实验现象; 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 (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 烈; 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 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 除去二 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 (2)共同性质: 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 正盐比酸式盐稳定 [稳定性: 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