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 第一部分 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三、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四、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五、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六、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 七、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 八、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 无机推断基础知识 1.熟悉常见元素Na、Mg、Al、Fe四种金属元素和N、O、S、Cl、H、C六种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熟悉常温下气体单质(双原子分子)有:H2、O2、Cl2、N2、F2(F2不常见)。氮气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时往往所需的外界条件比较高,其它三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比较容易。 3.熟悉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中学学过的唯一碱性气体)、CO、CO2、NO、NO2、SO2、SO3,以上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 4.熟悉课本中学到几种物质的工业制法原理:硫酸工业(三步完成);合成氨工业(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硝酸工业(三步完成);氯碱工业(条件:电解);铝的冶炼(条件:电解熔融氧化铝)、工业制漂白粉和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条件:高温);玻璃工业等。 5.熟悉几种重要的置换反应:(1)金属置换生成金属(如铝热反应等);(2)金属置换生成非金属单质(如镁在CO2中燃烧等);(3)非金属置换生成金属(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等);(4)非金属置换生成非金属单质(如氯气与KI溶液反应、高温下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与CO等)。 6.熟悉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方程式,如:铜分别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用氯气和熟石灰制漂白粉;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制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等。 7.熟悉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如:硝酸的分解;NH4HCO3受热分解;NaHCO3受热分解;KMnO4受热分解等。 8.熟悉常见物质的颜色:例如浅黄色(黄色)、黑色、红棕色、白色;颜色变化如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等。 9.题眼一: 10.题眼二: A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HCO3;(NH4)2S、NH4HS;(NH4)2SO3或NH4HSO3等。 若强酸为浓硫酸,则A还可为NH4Cl。 11.题眼三: 符合条件的反应主要有: 12.题眼四: 13.特征反应一:化合物A+化合物B → 单质C+化合物D 参考反应: 14.特征反应二: 15.特征反应三: (1)氧化物A+单质B →氧化物C (2)氧化物A+单质B →氧化物C+单质D 16.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 色 单质 名称 颜色 名称 颜色 名称 颜色 石墨 黑色 金刚石 无色 硅 灰黑色 白磷 白或黄色 红磷 红棕色 硫 淡黄色 F2 淡黄绿色 Cl2 黄绿色 Br2 深红棕色 I2 紫黑色 铜 紫红色 金 金色 铯 金色 氧化物 NO2 红棕色 N2O4 无色 Na2O2 淡黄色 FeO 黑色 Fe2O3 红棕色 Fe3O4 黑色 MnO2 黑色 CuO 黑色 Cu2O 红色 HgO 红色 Ag2O 棕黑色 酸或碱 碱(固体) 白色 碱(晶体) 无色 Fe(OH)2 白色 Fe(OH)3 红褐色 Cu(OH)2 蓝色 盐 FeS 黑色 FeS2 黄色 CuS 黑色 Cu2S 黑色 HgS 黑色 PbS 黑色 FeCl3·6H2O 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 CuCl2 棕黄色 CuSO4 白色 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 蓝色 AgCl 白色 AgBr 淡黄色 AgI 黄色 Ag2CO3 白色 Ag3PO4 黄色 KMnO4 紫黑色 水合离子或 络离子 Cu2+ 蓝色 Fe2+ 浅绿色 Fe3+ 棕黄色 MnO4- 紫红色 [CuCl4]2- 黄色 Fe(SCN) 2+ 红色 颜色反应 Na+ 黄色 K+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含 [CuCl4]2-(黄色)离子呈绿色。 附表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溶液 有机溶液 氟 淡黄绿色 氯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溴 红棕色 深红棕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 碘 紫红色 紫黑色 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 附表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范围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橙色 红色(pH<3.1) 黄色(pH>4.4) 甲基红 4.4~6.2橙色 红色(pH<4.4) 黄色(pH>6.2) 石蕊 5.0~8.0紫色 红色(pH<5.0) 篮色(pH>8.0) 酚酞 8.2~10.0粉红色 无色(pH<8.2) 红色(pH>10.0) 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其它 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 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 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 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补 充 名称 颜色 名称 颜色 名称 颜色 TNT 淡黄色 品红 红色 17.物质的俗称 俗称 成分 俗称 成分 硫酸盐 胆矾或蓝矾 CuSO4·5H2O 皓矾 ZnSO4·7H2O 绿矾 FeSO4·7H2O 芒硝 Na2SO4·10H2O 重晶石或钡餐 BaSO4 明矾 KAl(SO4)2·12H2O 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 2CaSO4·H2O 泻盐 MgSO4·7H2O 矿石 斜体部分 仅供参考 萤石 CaF2 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 CaCO3 光卤石 KCl·MgCl2·6H2O 白云石 MgCO3·CaCO3 菱镁矿 MgCO3 滑石 3MgO·4SiO2·H2O 刚玉 红宝石篮宝石 Al2O3 正长石 KAlSi3O8 石棉 CaO·3MgO·4SiO2 铝土矿 (矾土) Al2O3·H2O Al2O3·3H2O 明矾石 KAl(SO4)2·12H2O 赤铁矿石 (铁红) Fe2O3 褐铁矿石 2Fe2O3·3H2O 磁铁矿石 (磁性氧化铁) Fe3O4 菱铁矿石 FeCO3 黄铁矿 (硫铁矿) FeS2 黄铜矿 CuFeS2 孔雀石 Cu2(OH)2CO3 辉铜矿 Cu2S 赤铜矿 Cu2O 石英或脉石 SiO2 高岭石 Al2(Si2O5)(OH)4 正长石 KAlSi3O8 镁橄榄石 Mg2SiO4 冰晶石 Na3AlF6 硼砂 Na2B4O7·10H2O 智利硝石 NaNO3 锡石 SnO2 气体 高炉煤气 CO、CO2等 水煤气 CO、H2 天然气(沼气) CH4 液化石油气 C3H8、C4H10等 俗称 成分 俗称 成分 焦炉气 CH4、CO、H2等 裂解气 C2H4等 爆鸣气 H2、O2 笑气 N2O 裂化气 C1~C4的烷烯烃 电石气 C2H2(含H2S、PH3) 有机物 氯仿 CHCl3 木精 (工业酒精) CH3OH 酒精 CH3CH2OH 甘油 福尔马林 (蚁醛) HCHO溶液 蚁酸 HCOOH 草酸 H2C2O4 安息香酸 硬脂酸 C17H35COOH 软脂酸 C15H31COOH 油酸 C17H33COOH 肥皂 C17H35COONa 乳酸 葡萄糖 果糖 C6H12O6 同分异构体 蔗糖 麦芽糖 C12H22O11 同分异构体 淀粉 纤维素 (C6H10O5)n n值不同 火棉、胶棉 [(C6H7O2)(ONO2)3]n 尿素 CO(NH2)2 其它 白垩 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熟石灰 硝石灰、石灰乳 Ca(OH)2 生石灰 CaO 烧碱 火碱、苛性钠 NaOH 苏打、纯碱 Na2CO3 小苏打 NaHCO3 大苏打(海波) Na2S2O3·5H2O 冰碱 Na2CO3·10H2O 王水 浓HCl:浓硝酸 =3:1 漂白粉(精) Ca(ClO)2+CaCl2 水玻璃 Na2SiO3水溶液 盐卤 MgCl2·6H2O 波尔多液 CuSO4+Ca(OH)2 铜绿 Cu2(OH)2CO3 朱砂 HgS 砒霜 As2O3 雌黄 As2S3 雄黄 As2S2 第三部分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1.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H3CH3、C6H6(苯)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x、CaC2等。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等。 (7)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HF。 (8)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瓦尔斯力的化合物,如:原子晶体SiO2、SiC等。 (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等。 2.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关系规律 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共价键而言的,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又取决于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按上述推理归纳为:A—A型,即相同元素原子间成键形成的是非极性键;A—B型,即不同元素原子间成键形成的是极性键。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地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对称。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其各类分子极性的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2)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3)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3.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同一晶体类型的物质,则晶体内部结构粒子间的作用越强,熔沸点越高。 (2)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3)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地说,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O2>N2,HI>HBr>HCl。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其熔点沸点就越高,如溶沸点:CO> N2。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地说,支链数越多,溶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其熔沸点高低顺序是邻>间>对位化合物。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6)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卤素的单质(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4.六种典型晶体的结构——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石墨、石英、干冰 (1)氯化钠与氯化铯 晶体 名称 晶胞结构图 配位数 平均每个晶胞拥 有的微粒数 化学式 氯化钠 Na+ 6 ; Cl- 6 。 4 NaCl 氯化铯 Cs+ 8 ; Cl- 8 。 1 CsCl 附录(1)氯化铯晶格与晶胞结构 (2)配位数:晶体中与一个原子或离子最近邻的原子或离子的数目。 (2)金刚石与石墨 晶体 金刚石 石墨 结构模型 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 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 层状结构 有无可流动电子 无 有 相互作用 碳碳单键 碳碳单键;分子间作用力 键长 0.155nm 0.142nm;0.333nm(层间距) 键角 109°28′ 120° 密度 3.51g/cm3 2.25g/cm3 硬度 10 柔软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 熔点 3550℃ 3652~3697℃ 沸点 4827℃ 4827℃ 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过渡型晶体 (3)石英与金刚石 晶体 金刚石 石英 键角 109°28′ ∠Si-OSi=180° ∠O-Si-O =109°28′ 最小环拥有的原子数 6 12 共价键符号 C—C Si—O 1mol晶体拥有 的共价键个数 2NA 4NA (4)干冰 5.立方型晶胞与六方型晶胞中微粒个数的确定 晶胞类型 顶点 棱边 晶面 内部 立方 1/8 1/4 1/2 1 六方 1/6 1/3 1/2 1 附录1.化学键与元素的关系: 附录2.化学键与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关系: 附录3。四种晶体类型结构和性质比较: 比较项目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构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离子与 自由电子 粒子间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金属键 硬度 较大 很大 较小 差别大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较低 差别大 导电性 固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实例 大部分盐、强碱 部分金属氧化物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碳化硅 X2、O2、S、N2、P4、SO2、干冰气态氢化物 有机物、酸类 各种金属 与合金 附录4.重要分子的键角: P4:60°;H2O:104°30′;NH3:107°18′;CH4、CCl4:109°28′; C2H4(乙烯)、C6H6(苯):120°;CO2、CS2、C2H2:180° 第四部分 离子反应 1.重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焰色反应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焰色反应 黄色 NaOH溶液(浓) 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KSCN溶液 生成红色物质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盐酸、Ca(OH)2溶液 加入盐酸后放出无色气味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盐酸、BaCl2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其它离子: 、、、、、、、、等 2.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所谓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就是离子相互之间可以发生离子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问题的一般思路为: 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关键是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CaSO4、Ca(OH)2、MgCO3、Ag2SO4等 2.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关键是记住常见的弱酸和弱碱。 3.生成气体如CO2、SO2、H2S、NH3等。 4.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 Fe3+ 、MnO4-、NO3-(H+) 、ClO-等与Fe2+、I-、S2-(HS-)、SO32-(HSO3-)等离子之间。 5.发生络合反应:例如Fe3+与SCN-、C6H5O-;Ag+与NH3等。 6.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Al3+与CO32-、HCO3-、S2-、HS-、AlO2-等; Fe3+与HCO3-、AlO2-等;NH4+与AlO2-、SiO32-等。 7.注意题目要求离子共存的限定条件: (1)溶液的颜色:若为无色,需排除Cu2+(蓝)、Fe3+(棕黄)、Fe2+(浅绿)、 MnO4-(紫红)、Fe[(SCN)]2+(红)、*Fe[(C6H5O)6]3-(紫)等。 (2)溶液的酸碱性: a.酸性溶液(限定pH<7或给定指示剂颜色); b.碱性溶液(限定pH>7或给定指示剂颜色)。 C.酸性或碱性溶液(加入铝片后放出H2的溶液,既可能是强酸性又可能是强碱性,则与H+或OH-不能共存的离子均不能存在)。 (3)其它限定条件: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等限制。 3。与量有关离子反应的典型案例 (1)多元酸与碱反应如CO2、SO2、H2S通入烧碱溶液;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酸式盐与碱反应如NaOH与Ca(HCO3)2溶液或Ba(OH)2与NaHCO3溶液混合; ①少量Ca(HCO3)2与烧碱溶液混合: ②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式铵盐与碱混合如NH4HCO3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 NH4HCO3溶液与少量烧碱溶液混合: (4)氯气通入FeBr2或FeI2溶液中; 过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 (5)铝盐与碱或偏铝酸盐与酸混合; 明矾与过量Ba(OH)2溶液混合: (6)可溶性碳酸盐与酸混合; 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过量盐酸溶液: (7)将稀氨水逐滴加入AgNO3溶液直至恰好过量: 答案:(1) (2)① ②, (3) (4) (5) (6) (7) 第五部分 热化学方程式 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一定温度下,6gC与适量水蒸气起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65.65 kJ的热量。 (2)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要求写出燃烧热化学方程式)。 (3)含有11.2g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L的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要求写出中和热化学方程式) 2.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Cl2 B.Br2 C.I2 D.S 3.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2983.2 kJ/mol P(s,红磷)+O2(g)=P4O10(s);=-738.5 kJ/mol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 ;稳定性:白磷 红磷。 4.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1与Q2数值的大小: (1)S(g)+O2(g)=SO2(g);△H=-Q1 S(s)+O2 (g)=SO2 (g) ;△H=-Q2 结论:Q1 Q2 (2)2H2 (g)+O2 (g)=2H2O(g);△H=-Q1 2H2 (g)+O2 (g)=2H2O(l);△H=-Q2 结论:Q1 Q2 (3)C(s)+O2 (g)=CO2(g),△H=-Q1 C(s)+O2 (g) =CO(g),△H=-Q2 结论:Q1 Q2 (4)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温度降低,且: ;=+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 kJ。 结论:Q1 Q2 (5)已知一定条件下:;△H=-Q1。同样条件下3molH2与1molN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热Q2 kJ 结论:Q1 Q2 (6)已知:;△H=-Q1 ;△H=-Q2 结论:Q1 Q2 答案:1.(1); (2); (3); 2.A 3.;,红磷,< 4.(1)> (2)< (3)> (4)> (5)> (6)> 第六部分 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制取气体”一列中黑体显示的气体必须掌握,斜体显示的气体供参考) 制取 气体 反应原理(注意条件与反应物状态) 装置类型 收集 方法 O2 向上~ or排水 NH3 向下~ CH4 向下~ or排水 Cl2 向上~ HCl 向上~ C2H4 排水 H2 向下~ or排水 CO2 向上~ H2S 向上~ C2H2 排水 SO2 向上~ 有机化学 第一部分 烃的重要性质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Br2 光 取代 2 H2 Ni,加热 加成 3 Br2水 加成 4 HBr 加成 5 H2O 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成 6 乙烯 催化剂 加聚 7 浓硫酸,170℃ 消去 8 H2 Ni,加热 加成 9 Br2水 加成 10 HCl 催化剂,加热 加成 11 催化剂 加聚 12 H2O 催化剂 加成 13 催化剂 聚合 14 H2O(饱和食盐水) 水解 第二部分 烃的衍生物重要性质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NaOH/H2O 加热 水解 2 NaOH/醇 加热 消去 3 Na 置换 4 HBr 加热 取代 5 浓硫酸,170℃ 消去 6 浓硫酸,140℃ 取代 7 O2 Cu或Ag,加热 氧化 8 H2 Ni,加热 加成 9 ,OH- 新制Cu(OH)2 O2 溴水或KMnO4/H+ 水浴加热 加热 催化剂,加热 氧化 10 乙醇或乙酸 浓硫酸,加热 酯化 11 H2O/H+ H2O/OH- 水浴加热 水解 第三部分 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H2 Ni,加热 加成 2 浓硝酸 浓硫酸,55~60℃ 取代 3 液溴 Fe 取代 4 NaOH/H2O 催化剂,加热 取代 5 NaOH 中和 6 CO2+H2O 复分解 7 溴水 取代 8 FeCl3 显色 9 KMnO4/H+ 氧化 10 浓硝酸 浓硫酸,加热 取代 11 (CH3CO)2O 取代 12 H2O H+或OH- 水解 第四部分 有机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特点 常见形式 实例 取代 有机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酯化 羧酸与醇;酚与酸酐;无机含氧酸与醇 水解 卤代烃;酯;二糖与多糖;多肽与蛋白质 卤代 烷烃;芳香烃 硝化 苯及其同系物;苯酚 缩聚 酚与醛;多元羧酸与多元醇;氨基酸 分子间脱水 醇分子之间脱水形成醚 磺化 苯与浓硫酸 加成 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加氢 烯烃;炔烃;苯环;醛与酮的羰基;油脂 加卤素单质 烯烃;炔烃; 加卤化氢 烯烃;炔烃;醛与酮的羰基 加水 烯烃;炔烃 加聚 烯烃;炔烃 消去 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醇的消去 卤代烃消去 氧化 加氧 催化氧化;使酸性KMnO4褪色;银镜反应等 不饱和有机物;苯的同系物;醇,苯酚,含醛基有机物(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还原 加氢 不饱和有机物,醛或酮,含苯环有机物 显色 苯酚与氯化铁:紫色;淀粉与碘水:蓝色 蛋白质与浓硝酸:黄色 第五部分 有机物的重要性质 试剂 Na NaOH Na2CO3 NaHCO3 Br2水(Br2) KMnO4/H+ 烷烃 ×(√) × 烯烃 √ √ 炔烃 √ √ ×(√) × ×(√) √ R—Cl × √ × × × × R—OH √ × × × √ √ √ √ × √ √ R—CHO × × × × √ √ R—COOH √ √ √ √ × × RCOOR’ × √ × × × × 第六部分 有机合成(转化)的重要信息补充 1. 2.表示烃基 3. 4.(1)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会自动脱水,形成羰基: (2)羟基连在碳碳双键上(烯醇)不稳定,会发生分子内重排: 5. 6. 7. 8. 9. 第七部分 同分异构体经典范例 一、基础知识之一(碳链异构) 常见烷烃同分异构体数目 常见烷烃基同分异构体数目 烷烃 数目 烷烃基 数目 丁烷 2 戊烷 3 丙基 2 己烷 5 丁基 4 庚烷 9 戊基 8 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数目 芳香烃 数目 C8H10 4 C9H12 8 例1(1)碳原子数不超过10的所有烷烃中其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的烷烃共有( 4 )种,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 8 种。 (3)下列物质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四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烃是 BFH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E) (F) (G) (H) (4)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ppm。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B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C ) A.8种 B.14种 C.16种 D.18种 例2.某单炔烃加氢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3)CH2CH(C2H5)2,此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B)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二、基础知识之二(官能团位置异构) (A)已知二氯苯有三种,则四氯苯有 3 种。 (B)用丁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得到的苯的同系物共有 12 种。 例3(1)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Y、—Z,若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能生成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A) (A)10种 (B)8种 (C)6种 (D)4种 (2)有一个甲基,两个硝基,当它们同时取代苯环上氢原子,且每种取代产物中,至少有两个取代基相邻时,能生成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B)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例4。苯环上的四氯取代物共有多少种————————————(C )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三、基础知识之三 官能团种类异构 有机物 范例 有机物 范例 烯烃与环烷烃 与 羧酸与酯 与 炔烃、二烯烃 与环烯烃 丁炔、1,3-丁二烯与环丁烯 葡萄糖与果糖 醇与醚 与 麦芽糖与蔗糖 醛与酮 与 硝基化合物 与氨基酸 CH3CH2NO2与 例5(1)某苯的衍生物,含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不溶解于NaOH溶液的该衍生物的结构式有————————————————( B)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7H6O2,其可能有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异构体有———(D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某一有机物可发生下列变化: 已知C为羧酸,且C、E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B)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