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高考历史第0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史三轮模拟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版高考历史第0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史三轮模拟练习

‎2014年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 第0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史)(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2.《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章。请问此一时期黄河安流的最可能原因是 A.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 D.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3.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D明显不符,AC也取决于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4.《魏书·食货志》记载:“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 C.实行俸禄制 D.废除宗主督护制 ‎5.中国地理疆域特征明显:疆域外延为大海和高山、戈壁、沙漠等诸地理因素,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西北是难以逾越的戈壁沙漠,西南是险峻神秘的青藏高原,东部是最为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这种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直接影响是 A.中华文明缺乏异质文明相互交流影响的条件 B.中华文明长期以农耕文明为主,具有封闭性 C.中华文明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深化发展 ‎6.《后汉书·樊宏列传》中说:“(樊重)世善农稼,好货值。……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这反映出 A.重商主义思想在东汉得到提倡 B.民间农产品的商业化现象较普遍 C.地主田庄中普遍采用奴隶劳动 D.田庄经济收入多用于购田置地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8.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手工业高度发达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9.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 夏商西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 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10.下列对“晚清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之展品和会场布置场景概况表”的分析正确的是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 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 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 ‎,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无一外洋楼款式者”‎ ‎①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形象 ‎②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 ‎③富有很强的“王朝”色彩 ‎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 ‎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 ‎②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频繁的社会现实 ‎③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 ‎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2.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答案】D ‎【解析】“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我们信息,应该是草市。 ‎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场 ‎13.“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      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14.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答案】A ‎【解析】宋代城市经济发达的主要表现是市场兴盛,城市繁荣,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 ‎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都市经济 ‎15.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A.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 B.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C.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货币可以在中亚或西亚流通 ‎16.学者指出:宋元以来,闽浙沿海出现一些经济繁荣的大城巿,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大城巿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然而,同一时期的沿海地区却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巿。关于这个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受到日本崛起的影响,沿海城巿的商业机能被日本吸收 B.受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影响,海上贸易机能萎缩的结果 C.受到阿拉伯人垄断南洋贸易的影响,商业功能被其取代 D.受到朝廷对外政策的影响,正式通商被走私贸易所取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应该知道明清时期与宋元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政策不同是对外的海禁政策,故选D。 ‎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17.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8.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9.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20.“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倡导无为而治 ②维护农民利益 ③主张重农抑商 ④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材料题(共40分)‎ ‎21.(16分)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6分)‎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4分)‎ ‎22.(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材料三 ‎ ‎ 福建出口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福建外贸出口值占本省GDP的比重 年 份 比 例 年 份 比 例 ‎1952年 ‎0.3%‎ ‎1955年 ‎0.79%‎ ‎1978年 ‎1.9%‎ ‎1975年 ‎5.10%‎ ‎1988年 ‎3.9%‎ ‎1985年 ‎7.55%‎ ‎1990年 ‎4.3%‎ ‎1990年 ‎25.43%‎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2)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联系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福建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4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