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高考焦点问题优秀历史试题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6卷高考焦点问题优秀历史试题试题1

‎2006高考焦点问题优秀历史试题设计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 台湾问题 国之殇,遥相望——台湾问题专题 ‎2005年4月26日到5月3日,连战主席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来大陆访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过,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请据此回答: 1.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都是 A.共产党主动提出,积极促成的 B.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 C.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D.最后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 2.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中国共产党 B.孙中山 C.廖仲恺 D.共产国际 3.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下列哪条战线的形成?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4.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 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5.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分合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外国势力的作用 C.两党的性质 D.两党的政策 ‎ 公元2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胡锦涛总书记微笑着伸出右手,连战主席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6. 经历了一个甲子的轮回,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聚首。国共上一次的聚首是指 A. 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B.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国民党制宪国大的召开 7. 连战访问大陆,是56年来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首次登上大陆,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直接 原因是 A.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B.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 C. 外国反华势力“以华治华”政策的影响 D. 蒋介石退居台湾 8. “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 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B. 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C. 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D. 外国势力的长期干涉 9. 历史上哪次会议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开罗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0.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带来直接的影响不包括 A. 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D. 中美建交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参访团于2005年4月26日16:40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展开为期8‎ 天7夜的大陆访问活动。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连战主席拜谒了中山陵,并题词书写了“中 山美陵”四字以志纪念。 11. 连战此次“和平之旅”首站选在南京,是因为南京曾经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 质是 A.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B.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C. 资产阶级政府 D. 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12.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愿意接受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 他的一系列斗争均告失败 B. 中国共产党对他的真诚帮助 C. 他坚持革命斗争要与时俱进 D. 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及时支持 1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是噩耗传到被日本占领达30年之久的台湾岛,引起台胞一片哀恸,‎ ‎《台湾民报》发表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说:“西望中原,我们禁不住泪泉满面了。”题中,台湾被 日本占领是原因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二十一条”的签订 14. 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独占优势,当权者将一国民党领袖刺杀,下面是孙中山写的一副挽 联:“做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公”指的是 A. 宋教仁   B. 黄兴   C. 谭嗣同   D. 陆皓东 15.下列各项中都曾将南京作为都城的有①东吴②东晋③宋、齐、梁、陈④南唐⑤唐⑥宋⑦明⑧清⑨‎ 太平天国⑩中华民国 A.②③④⑤⑦⑧⑨ B. ①④⑤⑥⑧⑨⑩ C. ①②③⑥⑦⑧⑩ D. ①②③④⑦⑨⑩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他追随孙中山先生,一生爱国,风范长存。他晚年羁 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2003‎ 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地诵读了这首哀歌,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材料二:在台湾岛西南海边左营附近,有一座山叫半屏山。这座山面向台湾海峡,而对面的大陆上也 有一座状似半屏山的山和它遥遥相对,这就是福州的南屏山。它们似一座被劈成两半的山隔海相望。在海 峡两岸都流传着关于这两座山被迫分开的传说,仅台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版本。对于这个传说台湾还有广 为流传的童谣:“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材料三:李登辉在讲授如何对付国民党和亲民党。——原载台《联合报》)‎ ‎ 材料四:“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跟相关的政治人物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宋楚瑜清华演讲节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意愿?(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通过对材料二的阅读,思考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2分) 3、看材料三中的漫画,并结合课本,思考:目前,阻碍着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有哪些?(2分) 4、根据材料四中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 针是什么?(4分) 5、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哪些侵略,结果如何?(6分)‎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A 7.D 8.D 9.C 10.D 11.B 12.C 13.B 14.A 15.D 16、(1)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2分)说明:海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分)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 一。(2分) (3)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 中一台”、“台独”的活动。(2分) (4)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分) (5)①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奴役台湾人民。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一度进攻台湾,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抗击;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天津条约》,‎ 台湾被迫开放通商口岸;④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对 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答出其中三点就可拿满分,总分不超过6分)‎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二 国家统一 为维护、巩固国家统一,历代政府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据此回答1-4题 1、秦朝下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②统一度量衡 ③下令小篆通用全国 ④以法为教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政府通过设立机构、册封等方法对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管辖,其中设立都督府进行管辖的有 A突厥、回纥、靺鞨 B突厥、回纥、南诏 C回纥、靺鞨、南诏 D突厥、回纥、吐蕃 3、中央政府第一次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的朝代及台湾当时的名称分别是 A隋朝、夷州 B唐朝、流求 C北宋、流求 D元朝、琉球 4、明朝政府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奴儿干都司 C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D西藏省 历史上有许多统治者对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7题 5、有关隋文帝的行为中,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建立隋朝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C创建科举制 D修建驰道,加强统治 6、以下对康熙帝时清军进军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派施琅进军台湾打败郑军,把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B之后康熙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是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行为 D是满清和汉族的民族矛盾和斗争 7、秦朝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旁边的图片“铜权”属于 A度 B量 C衡 D度量衡 历史上辽国实行过“藩汉分治”,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后实行“一国两制”,据此回答8-9题 8、“藩汉分治”和“一国两制”的主要区别是 A性质不同 B内容不同 C影响不同 D背景不同 9、“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对“一国两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制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可以不变 1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古代历史上,虽然有分有合,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尤其是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的大统一的基础。 请结合史实回答 (1)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时期,概括指出清朝时威胁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的? ‎ ‎ 2005年3月14日9时23分,随着2896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按下表决器上的赞成键,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的法律——《反分裂国家法》,以无人反对的表决结果,在万众瞩目中诞生。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心愿,由此拥有了强有力的法律防线;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以及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将藉由这道防线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实现和捍卫祖国统一大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你认为最具历史意义的是哪一件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一贯政策是什么?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中,你对我国政府对台政策有何认识? 实现和捍卫祖国统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为之奋斗的。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都面临着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问题,并且通过努力都得到了解决。如美国通过内战捍卫了祖国统一,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使几代人的梦想和努力成为现实。 (4)结合美、德两国的有关史实,谈谈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C ‎2A 3D ‎4C 5B 6D ‎7C 8B 9B 9、(1)因素:内部:分裂势力、少数民族贵族以及地方割据势力。外部:外来侵略势力。‎ 解决:A、反击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者。通过 平等协商,签定《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粉碎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平定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统一天山北路,并在此设置乌里雅苏 台将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C、扫除地方割据势力。平“三藩之乱”; D、派施琅进军台湾,把台湾纳入清朝版图,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真正完成了国家统一。 (2)追歼残敌、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港澳回归等均可。理由略。 (3)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和“一国两制”原则,和平统一祖国,不放弃使用武力。 认识: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 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分裂势力决不妥协。 (4)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分别为捍卫和实现国家统一 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又为两国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两国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崛起,成为 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两个国家。‎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三 沧桑南京 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六朝古都”之称,请回答1~3试题。 1、下列有关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后期,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B、明清时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C、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D、宋齐梁陈时称建康 2、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是在哪个朝代:(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明代 3、郑和纪念馆是南京著名的名人故居之一,梁启超先生在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时说,"哥氏、‎ 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航路开辟顺应了世界从封闭、分散走向开放、整体的趋势 B、 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C、 郑和下西洋阻碍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炫耀国威,但这种炫耀随着明朝的国力衰弱而无以为继。‎ 南京老城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结地,堪称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在这里既体现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同时又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抗争。请回答4~8  题 4、《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 A、在一定程度是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促进了商品生产 C、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使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 D、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洪仁玕曾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然之学,用以新民新世。”对此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明了洪仁玕反对中国陈旧的封建制度, B、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C、主张在中国进行社会变革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6、南京临时政府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能够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内容是( ) A、奖励保护工商业,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B、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C、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 D、焚毁刑具,停止刑讯 7.1941年,自诩是孙中山信徒的某君在南京的寓所贴出一副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气愤的人们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某君指的是( ) A、张学良 B.溥仪 C.汪精卫 D.蒋介石 8、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下列不属于渡江战役胜利有利条件的是:( ) A、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中共领导的国统区民主运动有利推动 C、此时的长江多受冬季风控制,盛行偏北风向,便于帆渡 D、这时江南地区是黄梅雨季,天气多阴雨,利于作战 今年三月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台湾高层频访大陆,而南京已经变成联结两岸的重要纽带,正如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所说,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也有很多人认为国共两党在两次合作的基础上第三次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请依据回答9~11题: 9、宋庆龄曾在回忆录中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所说的“内部条件”,含义是指 A、一战后,中国又重新遭到列强的共同宰割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0、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把拜谒中山陵作为全部行程的首选和必到之处,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对中山先生的爱戴。据台湾《联合报》统计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 )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 11、关于两次国共合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导致大革命兴起,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第一次合作破裂导致国共十年对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以可乘之机 C.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保障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D.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国共双方内战,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12、问答题:2005年4月5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公布了200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8家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全部通过“审定”,其中右翼政治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扶桑社版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审定“合格”。《新历史教科书》美化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歪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把南京大屠杀写成“日军占领南京后,造成中国军民的大量死伤。有关这一事件的伤亡人数,资料上尚存疑点,见解也是各种各样,一直到今天还争论不休”。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公开表露过这样的历史观:“日本人总被要求道歉、道歉,什么时候才算完”;这些做法和言论遭到中国乃至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谴责,请回答: (1)古代历史上中日关系也有友好交往的历史,请以汉唐的三例史实证明。 (2)列举三则近代史日本侵略和掠夺中国史实,以证实日本侵略战争的罪恶事实不容歪曲和篡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原因。 (4)二战后,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这为它积极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提供基础,请回答日本的崛起有那些成功的经验? (5)在这个中日关系的紧张时刻,2005年5月20日,日军侵华老兵91岁的本多立太郎来到上海谢罪,绝对不同意否认南京大屠杀,这表明日本人民对那场战争的彻底否定,你认为,从侵略战争中,日本应资汲取的历史教训应该有哪些?‎ 答案: 1、A 2、D 3、C 4、 D 5、B 6、B 7、C 8、D 9、B 10、A 11、A 12.(1)日本有30多个国家与汉朝有交往。东汉时期,日本倭奴国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 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的交往更为密切。阿倍仲麻侣和鉴真是当时的友好使者。中国的佛教、医药学知识、建筑和雕塑技术等传到了日本,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均采取了中国的做法。(答出任意三点即得分) (2):1894甲午中日战争——1900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14出兵山东——1915《二十一条》——1919巴黎和会日本在山东权益合法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45战败投降。(扶植两个傀儡政权:溥仪的伪满洲国;汪精卫的南京伪国民政府。)(答出任意三点即得分) (3)日本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土壤;二战后对日本的民主改革不彻底;美国极力扶植日本;日本经济实力显著,妄图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日本财阀和政界要人的支持等。 (4)社会因素: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科技,加快产业更新换代;重视科教,培养人才。自然因素:利用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利用本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 (5)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 ②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一代。 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 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 中法文化 ‎【背景知识】 ●1964年1月27日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 法建交40周年之际,中国主席胡锦涛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2004于1月26日至29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1999年和2000年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在互访的时候共同确定举办中法文化年。 ‎ ‎ ●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关于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客观性试题】 17、18世纪西欧产生了启蒙运动,同一时期的中国也产生了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据此回答1--4小题 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倡导君主立宪 B、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C、提倡"社会契约"论 D、反对君主专制 2、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中国明朝中期出现了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较为安定 B、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C、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入 D、商品经济发展 4、对英法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两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B、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 C、都是在资产阶级壮大后出现的 D、法国启蒙运动中提出了解决君主专制的合理方法,中国民主启蒙思潮则没有 被称为“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有法国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但是它们的差别很大。回答5--8小题 5、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 A、推翻了波旁王朝,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社会 B、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6、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国民革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 ②革命激荡全国 ③形势发展迅猛 ④主要任务是反殖反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7、中国的国民大革命能够取得重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共合作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参与 C、工农群众的支持 D、封建军阀的内部矛盾 8、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文化运动 B、“二月逆流”是为恢复党的正确路线进行的一次努力 C、由左倾错误领导人发动的给党和国家带来来严重损失的内乱 D、“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破产 2003年10月,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举行。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法国。2004年10月至此2005年7月,法国文化在中国举行。据此回答9—11, 9、近代法国人才辈出。下列科学家属于法国的是( ) ①笛卡尔 ②拉瓦锡 ③巴斯德 ④法拉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戴高乐为推动法国和新中国的建交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二战中法国败亡后,戴高乐将军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 ‎ ②经过4年的对德斗争,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抵抗力量在美英盟军的援助下解放了巴黎   ③参加了雅尔塔会议,三国领导人商讨了对德作战及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   ④在西方大国中,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以下关于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革命前中法两国的社会性质相同 B、就土地制度而言,法国大革命中反封建措施与辛亥革命一样不彻底 C、热月党人上台和袁世凯复辟,分别标志着两国革命的失败 D、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 ‎1‎ ‎2‎ ‎3‎ ‎4‎ ‎5‎ ‎6‎ D A D C B C ‎7‎ ‎8‎ ‎9‎ ‎10‎ ‎11‎ A A A C D 二、主观性试题题 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法两国都有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国家。 在近代,两国的发展道路明显不同,法国对中 国有相当大的影响。 材料二 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法国巴黎举办“中国文化年”大型 活动。地道的中国展览会、歌剧、传统音乐舞蹈、现代造型艺术等等,深受法国人民欢迎,引起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法国文化年于2004年10月10日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分别为法国文化年开幕致贺信,对中法建交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1)举出16-17世纪中国、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各一人,并指出他们的其中一项成就。 (2)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比较中法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的主要不同。 (3)“法国对中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发展相关史实说明之。 ‎ ‎(1)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笛卡尔——解析几何学 中国:四大名著及作者任选一个说明即可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任选一个即可)‎ ‎(3)法国与其它列强一起以多种方式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维新变法时期改良派把启蒙思想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学说作为宣传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新文化运动时激进民主主义者也进行了大力宣传。一批批中国青年赴法留学(如邓小平)‎ 政治 经济 社会思潮 对外政策 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实行文化专制(文字狱)‎ 闭关锁国 法国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入发展 对外扩张,争夺霸权 资料来源:http://www.ls.gzyxjy.org/UploadFiles/2006110142442392.do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