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策略

‎2008年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策略 生物选择题能够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本专题就学生解答生物选题的常见错误进行研究。同时,要想做好选择题,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解答选择题的审题技巧和解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一、常见错误剖析 ‎1.不善于逻辑推理:   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只根据直觉经验,凭个人爱好,不经逻辑推理,就贸然做出判断.‎ ‎    例  给植物全部供给18O2,则不久以后发现植物周围出现含18O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自(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剖析:  此题条件隐敝,未明确说明植物周围出现的物质为何物.但从题眼“主要来自”思考,表明途径不止一条,因而着眼点不在于能否产生,而在于量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A).‎ ‎2.前摄抑制:有些同学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对后来学习的知识往往起到严重的妨碍作用,即所谓的“前摄抑制”,表现为用预先肯定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异同不分而错解.‎ 例:下列是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图,一定是减数分裂的图有是(    )‎ ‎    剖析:  如果只考虑到二倍体的细胞分裂,头脑里早用肯定的方式来进行判断,不能将后学的单倍体、多倍体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误选了(C).根据染色体行为,图①可确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②可能是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也可能是单倍体的有丝分裂中期,图③为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后期或四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④为单倍的有丝分裂后期或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确A。‎ ‎3、知识模糊:有些同学对生物的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错解.‎ ‎    例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    剖析:  本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对有关概念要清楚掌握.在解题时必须对教材中的有些说法理解透彻.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之比为1:1.两种雌配子之比也为1:1,但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要多得多.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l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氮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④应为基因突变.正确答案为(B).‎ ‎    ‎ ‎4.记忆相混:一些同学遗忘了某一知识,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或记错,结果由记忆混淆而错解.‎ ‎    例  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龙胆紫  染色体着色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  基因突变  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  染色体数目加倍  形成无籽果实 剖析:  秋水仙素不但可以使生物引起基因突变,而且可以使生物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而生长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果实发育,形成无籽果实,但不能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正确答案为(D)。‎ ‎5.类比不妥:类比方法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会限制类比的结论.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对差异性关注不够而错解.‎ 例  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    (B)红螺菌与蓝藻一样。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    (C)红螺菌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D)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分解者 剖析:  红螺菌生活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是一种光能异养型细菌,常用于环保工作中净化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属于分解者.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细菌通常以分裂生殖来增殖,又无染色体,不遵循盂德尔的遗传规律.正确 (B).‎ ‎6.急于求成: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而出错.‎ 例  给小白鼠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弱。以至休克.该激素是(     )  ‎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剖析:  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较大剂量注射后,使血糖浓度过低,导致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严重不足出现上述症状.正确(C).‎ ‎7.盲目乐观:对于某些组合选择题,不少同学往往选出一个或几个选项后便不再深究,有的学生却误认为包括其余选项的那一组合即为正确答案,盲目乐观,毫无根据,结果错选.‎ ‎ 例:两个品种的玉米间行种植与单一种植相比,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易染病抗倒伏甲(aaBB)与抗病易倒伏乙(AAbb)间行种植,甲株所结玉米的胚、胚乳基因型分别是(    )。‎ ‎①.AaBb  ②aaBB  ③AAbb    ④AaaBBb  ⑤aaaBBB   ⑥AAAbbb ‎    (A)①④    (B)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剖析: 因为玉米甲为母本,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极核的基因型均为aB;玉米乙为父本,它的精子的基因型Ab.在解题时,不但要考虑甲与乙相交情况,还要考虑甲本身自交的情况.正确 (C).‎ ‎8.信息干扰 : 有些同学在做选择题时,不能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和无关信息,结果因信息干扰而错解.‎ ‎ 例:将酵母茵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是(    )‎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基本不变 剖析:  酵母菌是一种异养型生物,如果营养液中没有有机物养料,则酵母菌数量肯定越来越少,直至死亡.正确答为(B).‎ ‎ ‎ ‎9.思维定势 :  有些同学在做选择题时,不加具体分析,不能挖掘题目中隐而不露的信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会死记硬背,结果因思维定势而错解.‎ ‎ 例  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数目变异 ④染色体结构变异 ‎    (A)①    (B)②  (C)③④    (D)①⑦③④‎ ‎ 剖析  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以无性生殖(分裂生殖)方式增殖,不可能出现②.细菌又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染色体,据此可以排除③和④.正确答案为(A).‎ ‎10.情绪紧张: 有些同学一进入考场,情绪就过于紧张,思维活动严重受到抑制,若再加上题目稍难,则更加束手无策,结果盲目选择而错解.‎ 例  一个色盲女子和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    (C)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 剖析 : 第一个问题是女性色盲(XbXb)和男性正常(XBY)婚配,生下一个不色盲儿子,可知此儿子的基因型必是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中。第二个问题是父亲色盲(XbY)母亲正常(XBXB 或XBXb),生下一个不色盲儿子,其基因型可能为XBXBY或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精子或卵子中.第三个问题是父亲正常(XBY),母亲色盲(Xb Xb ),生下一个色盲儿子(XbXbY),故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卵子中.正确答案为(B).‎ 总之,我们要认真探究解答生物选择题的错解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克服种种错解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水平,大幅度地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 ‎ ‎ ‎ 选择题的审题技巧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本专题试就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1、找准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例1】烈日下,钙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其原因是: ‎ ‎    A.蒸腾作用的速率下降  B.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 ‎    C.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D、果实的新陈代谢不需要钙的参与 剖析:这道题,同学往往不清楚命题者的意图{考查的方向}。细读题干就会发现,这道题的题眼是“运输”.考查的是矿质元素的运输这一知识点。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烈日下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因而钙的运输过程变慢。正确A ‎2、识别陷阱: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 ‎【例2】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剖析:绝大多数同学错选A。错误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牢记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忽视了题干中“在细胞中”这一条件限定语。命题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陷阱。正确C ‎3、辨明词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概念和名词应格外留意。‎ ‎【例3】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气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剖析:考查时很多同学选错C,原因是没有辨明“水解”和“氧化分解”这两个名词的内涵。‎ ‎4、排除干扰: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 ‎5、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在于: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人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 ‎【例5】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A、2            B 4                C.6           n 8‎ 剖析:此题考查时得分率极低。很多学生读完题目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立即作出“二氧化碳产生于该细胞的线粒体”这样的判断,而对“在缺氧条件下”这一条件视而不见。故误选B。正确A ‎ 6、挖掘潜在因素: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人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 ‎【例6】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下列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A、 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剖析:考生选D者甚多。这些考生认为题目中每一种棉尾兔都分别是一个物种,因而错选。其实题目中已作了暗示.由“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可见,所有的棉尾兔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潜在因素是:东部的8种和西部的23种棉尾兔都是该物种的不同亚种。认识到这一点.答案也就不难确定了。‎ 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一)  ‎ ‎ 选择题的题型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而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下解答选择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 1.顺推法:  顺推法是从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顺藤摸瓜”似地进行推理,最后得到问题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顺推法是最常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 例1.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 A丙酮酸中毒  B.乳酸中毒  C.尿素中毒    D.CO2中毒    ‎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缺乏导致的病症,可以用顺推法来解答此题:首先我们知道铁在人体内主要构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其次由严重缺铁推断出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继续推断出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会造成人体内缺氧,最终推断出人体内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当乳酸含量过多时就会导致乳酸中毒。 参考答案:B    ‎ ‎ 2.逆推法:逆推法是指从题干中的问题开始入手,一步一步倒着推断,追根溯源,一直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2.(2006年全国理综卷Ⅱ)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 A.剪去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 ‎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情况。N进入植物体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是可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如果缺少氮素幼叶可从老叶中夺取,但是本题中没有老叶,因此可用逆推法来解答:由题中“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这一问题可倒推出“一定是氮素供应能力差的幼苗”;再倒推氮素的来源:由于在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番茄幼苗不能从营养液中吸收N,又没有老叶,因此氮素只能由子叶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提供;继续倒推出是子叶少的幼苗,即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答案C ‎   3.排除法: 排除法是指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和给出的选项,先将有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逐一排除,再将比较有把握的否定选项加以排除,最后只剩下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排除法最适于解答不能直接得出答案的选择题。如果题目中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将正确的选项排除掉。‎ 例3.(2006年江苏生物卷)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将叙述正确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才可能发生渗透作用而出现质壁分离,因此选项A、B正确;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吸水发生自动质壁分离复原,因此选项c也正确;发生了质壁分离一定是因为外界的KN03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而不是低于细胞液浓度,选项D错误。 答案D ‎ 4.转换法: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则可变换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把原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4.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    A.1/4  B.3/8  C.5/8  、D.3/4‎ 解析:该豌豆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着三对相对性状,本题要求计算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有许多种情况,可以是一对相对性状与亲本不同,包括三种情况;也可以是两对相对性状与亲本不同,还可以是三对相对性状都与亲本不同。因此,要一一计算出来难度相当大。我们可以转化问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即找出与两个亲本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剩下的就是与亲本不同的了,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先找出ddEeFF和DdEeff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1/2×3/4×1=3/8,再找出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DdEeff相同的:1/2×3/4×0=0。因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l—3/8—0=5/8  答案:c  ‎ ‎5.列举法:    有些题目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或者涉及的数量关系较为隐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将可能解决该问题的成串的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也可把问题的答案全部列举出来,还可将问题分解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各种情况列举出来,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最终使整个问题得到解决。‎ 例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 ‎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前期和后期  D:间期和中期 解析:细胞(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如下表:‎ 细胞周期  ‎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复制前 复制后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 ‎2N ‎2N ‎2N ‎2N ‎4N ‎2N DNA数目 ‎2N ‎4N ‎4N ‎4N ‎4N ‎2N 表中显示:染色体数目在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均为2N,后期加倍成4N;而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为4N,只有末期是2N。因此,符合DNA数目相同这一条件的有复制后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符合染色体数目不同这一条件的是后期。故后期与间期、前期、中期、后期的任意组合均符合题意,选项C是前期和后期的组合,是正确答案。‎ ‎6.分解组合法: 有些综合性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即将问题变成若干个小问题,求解出小问题的答案,经过恰当的组合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      ‎ 例6.(2006年北京理综卷)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l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4个问题:中期的染色体总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及后期的染色体总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以分解为两组问题:一组求中期、后期的染色体总条数;另一组求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1)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有20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中期有染色体20条,后期有染色体40条;(2)用放射性32p标记了DNA分子的双链.在第一次分裂中,相当于DNA分子进行了一次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放射性32p。再复制一次,到达中期时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含放射性32p,一条不含32p,但就整个染色体来说,仍然具有放射性,即有20条含有放射性32p。到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其中有20条含有放射性32p,而另20条则不含有放射性32p。    参考答案:A ‎ 7.图解法:将文字材料转换成图解呈现出来,有利于问题的直观化、形象化,同时还可减少阅读量,降低理解难度。图解法在描述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理过程等方面有着广泛运用。‎ ‎    例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 c.提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 ‎ 解析:五碳化合物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的,C5量由两个因素决定:(1)C5消耗量。若C5与CO2结合,C5的量减少,(2)C5的生成量。C5是伴随着(CH2O)生成的,如C5的量上升,可认为是C5消耗减少,合成增多。选项A停止光照,C5的合成量会降低,这与题意不符;选项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5的量不会改变,这与题意也不相符;选项C升高CO2浓度,C5消耗量增多,这与题意也不相符;选项D降低CO2浓度,C5消耗量减少,与题意相符。参考答案:D ‎8.验证法:  验证法是将题目所提供的选项代入题干的条件中.将得到的结果与题干所述的条件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例8.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头胎所生男孩是色盲患者,二胎所生女孩的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头胎生的女孩是色盲患者,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    ‎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 解析:首先根据题设条件和供选项可以看出,这两对夫妇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然后分别用下面4个选项中的答案去验证题中的条件,看哪二个组合满足可以生出男孩色盲、男孩正常、女孩色盲、女孩正常的条件。结果只有选项D婚配后代中会产生XbY、XBY、xbxb、xBXb四种基因型,可以表现出题干中的表现型。    参考答案:D ‎9.就熟避生法: 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9.(2006年上海生物卷)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解析:在题中涉及的4种生物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①噬菌体,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可以肯定不是真核生物;③酵母菌,也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④水绵,在教材中也出现过,是植物,也属于真核生物。只有②颤藻在比较陌生,虽然名称中有一个“藻”字,但不一定是藻类植物,比如蓝藻就属于原核生物,而绿藻是植物,因此对颤藻不好判断。我们可以采用就熟避生法来解答此题,酵母菌一定属于真核生物,选项B、c、D中都有酵母菌,因此都不能选,而噬菌体肯定不属于真核生物,所以答案只能是选项A了。    参考答案:A ‎10.反证法: 反证法是指先假设结论正确或成立,然后顺着该结论逆推,如果得到需要满足的条件与题设条件相矛盾,由此可说明原假设不成立。在推断遗传系谱类型时,初学者没有熟练掌握各系谱特征及规律时,通常要用到该方法。‎ 例10.分析下图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可能是(  )‎ A.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D.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解析:8号、9号正常而13号患病,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可以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则13号的基因型为XbXb,那么其父亲9号的基因型必定为Xby,应该表现为患病,这与题中9号正常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该病应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答案B ‎11.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 ‎ 例11.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从繁殖原理上分析,A——D属于无性生殖  ‎ B.植株D和G中的染色体组数不同 c.E——G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D.E——F过程中获得的植株一般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即不能应用于大田生产 ‎ ‎ 总之,解选择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一道试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出并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