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持续考核经济学热点问题回顾及启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持续考核经济学热点问题回顾及启示

高考政治持续考核经济学热点问题回顾及启示 ‎ ‎ 一、回顾: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持续考核的经济学热点问题 ‎(一)商品价值理论 ‎ (08全国卷Ⅱ)24.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D)‎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 (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B)‎ ‎ A.2 B.‎4 ‎‎ C.8 D.16‎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②对个别生产者而言,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途径。③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 ‎(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且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3)考后启示:商品的价值量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主要从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角度命题。所以每年备考都应加强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训练。‎ ‎(二)市场经济理论 ‎ 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 (09全国卷Ⅰ)27.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A)‎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 ‎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09福建卷)27.周末小陈同学陪妈妈逛商场,看到右图的情景,向妈妈解释了产生这一情景的下列几种原因,其中合理的是(B)‎ 图8 买方市场 ‎ A.不正当竞争引起洗衣机市场的混乱 ‎ ‎ B.洗衣机供过于求致使商家争抢客源 ‎ ‎ C.洗衣机质量优劣决定其销售量大小 ‎ D.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机价格 ‎ 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 ‎ 表:中国玉米产需表(单位:万吨)‎ 年度 产量 年度总需求 需求结构 饲料 消费 食用 消费 工业 加工 其他 ‎2001‎ ‎10600‎ ‎11813‎ ‎8380‎ ‎771‎ ‎1180‎ ‎1482‎ ‎2002‎ ‎11136‎ ‎12410‎ ‎8327‎ ‎737‎ ‎1380‎ ‎1966‎ ‎2003‎ ‎12130‎ ‎13789‎ ‎9020‎ ‎828‎ ‎1450‎ ‎2500‎ ‎2004‎ ‎11400‎ ‎13077‎ ‎9156‎ ‎792‎ ‎1540‎ ‎1589‎ ‎2005‎ ‎12160‎ ‎13181‎ ‎9360‎ ‎820‎ ‎1730‎ ‎1271‎ ‎2006‎ ‎13000‎ ‎13400‎ ‎10000‎ ‎—‎ ‎—‎ ‎600‎ ‎ (6)根据表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答案】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供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 ‎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②价格与供求之间的是一种双向制约关系。③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主要由价值规律调节的经济,商品生产者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针对作用一,商品生产者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分析市场信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针对作用二,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针对作用三:企业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 (2)考查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出现,且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 ‎ (3)考后启示:本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知识。结合2009年国家调整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煤等资源的价格,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等实际看,价值规律的作用仍然是2010年高考重要的出题点。‎ ‎ 2.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 ‎ (09浙江卷)26.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B)‎ A. 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 ‎ B. 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 C. 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 ‎ ‎ D.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 (09江苏卷)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材料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 (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答案】‎ ‎(1)图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 (2)实施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要发展经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②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要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工作。‎ ‎ (2)考查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涉及,主观题出现的频率高。‎ ‎ (3)考后启示:本考点是高考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复习时既要识记,更要理解和灵活运用。应着重理解市场资源配置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等知识。‎ ‎3.宏观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 (08全国卷Ⅰ)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 (08北京卷)25.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08宁夏卷)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三 气候变化与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有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近年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 表3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 年份 投资总额 (亿元) ‎ 国家预算内资金(%) ‎ 企业自筹资金(%)‎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 其它 ‎2001‎ ‎174.48‎ ‎20.83‎ ‎4.29‎ ‎38.46‎ ‎4.14‎ ‎—‎ ‎2002‎ ‎188.37‎ ‎22.28‎ ‎4.25‎ ‎23.12‎ ‎3.85‎ ‎—‎ ‎2003‎ ‎221.79‎ ‎8.45‎ ‎64.00‎ ‎11.32‎ ‎3.06‎ ‎—‎ ‎2004‎ ‎308.11‎ ‎4.50‎ ‎73.81‎ ‎9.42‎ ‎1.49‎ ‎—‎ ‎2005‎ ‎458.19‎ ‎1.70‎ ‎78.93‎ ‎8.51‎ ‎1.55‎ ‎—‎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 ‎ (3)分析表3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4分)‎ ‎ (4)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8分)‎ ‎ 【答案】(3)表3显示,在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这说明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 (4)经济手段: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污染税,对节能环保企业优惠贷款利率,限制为污染环境的企业提供贷款(若回答出污染排放许可证交易之类的措施,可适当加分)行政手段:强制关闭污染环境的企业或限产:发放排污许可证。法律手段:环境立法,追究污染环境企业的法律责任。‎ ‎ (09重庆卷)39.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7)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家发展民生水利的举措。(10分)‎ ‎【答案】①通过法律实施、规划、健全取水许可等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②深化水价改革,发挥价值规律作用;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财政作用;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借助国际金融组织,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 ‎ ‎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②财政、税收、信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其作用。‎ ‎ (2)考查形式:近年来主观题考查的力度加大。‎ ‎(3)考后启示:要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理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目标及其所采取的某些具体措施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作用。‎ ‎(三)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09天津卷)2.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上门”的物流河、“服务到户”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A)‎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09山东卷)18.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A)‎ ‎ A.产品价格的降低 B.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 C.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D.发展方式的转变 ‎ (09四川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域水质属于劣5类。‎ ‎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0分)‎ ‎ 【答案】 ①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 ‎②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②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是应用科学技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③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2)考查形式:多以图表型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3)考后启示: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从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尤为迫切。2010年复习备考的重点在于:理解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我国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差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客观实际,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 (四)三大产业 ‎ 1.“三农”问题 ‎ (07江苏卷)19.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这是(A)‎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 B.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D.规范土地承包经留权流转的要求 ‎ (09四川卷)25.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利设施和部分建筑物入股,与一花卉经营商合作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和集体都成为公司股东,村民同时成为公司的雇员。这种做法(D)‎ ‎ ①发展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②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 ‎ ③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④发展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09全国卷Ⅱ)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 ‎ ‎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6分)‎ ‎ 【答案】 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等。‎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②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③完善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包括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等),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④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现代农民。‎ ‎ (2)考查形式:主观题几乎每年都出现。‎ ‎(3)考后启示:本考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考点。命题角度主要是从如何解决我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考查。‎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07四川卷)25.国务院近期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列关于服务业的说法,正确的有(B)‎ ‎①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交通运输业、仓储业、旅游业、咨询业、保险业属于服务业 ‎③通常一国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低 ‎④通常一国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09上海卷)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表明 (C)‎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逐渐被弱化 ‎ B.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取代 C.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 D.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都将绝对减少 ‎ (09安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 【答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素质,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③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发展服务业,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 (2)考查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涉及,主观题出现的频率高。‎ ‎(3)考后启示:复习时主要结合我国三大产业的现状认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深刻理解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我国现代化、解决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 ‎ (09北京卷)25.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 ‎ ‎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 这条路径是(D)‎ A.①→④→③ B.②→①→④ ‎ C.④→①→② D.④→②→①‎ ‎ (08天津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二 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12分)‎ ‎ 【答案】 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融合。②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各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③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为中国提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就业机会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高考导读】‎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特点;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③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2)考查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均有出现。‎ ‎(3)考后启示: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再次证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无论是认识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还是理解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调整,都要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 ‎ 2.外汇和汇率 ‎ (09广东卷)8.下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D)‎ ‎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9四川卷)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 (09海南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B)‎ ‎ A.1:4.95 B.1:‎5 C.1:5.6 D.1:6.05‎ ‎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汇率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②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及其汇率波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和居民生活的影响。③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 ‎(2)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考后启示: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外汇与汇率成为一热门考点。复习备考主要抓住:熟识汇率与币值的关系;理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09上海卷)8.截止去年底,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达到三千多家,从业人员五十多万人,合同执行金额四十多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表明我国(C)‎ ‎ A.拓宽了利用外资渠道 B.扩大了国际技术交流 ‎ C.拓展了对外贸易方式 D.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 ‎ (08江苏卷)19.2007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747.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187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B)‎ ‎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C.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 (07重庆卷)39.‎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锦涛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促进苏丹建成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 (6)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在中非经贸合作中我国企业应该促进双方互利共赢。(10分)‎ ‎ 【答案】(6)①利用中非资源上的相对优势和经济上的互补性。我国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非洲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双方经济具有互补性。②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我国企业在商品贸易基础上,在资本、技术、服务等方面与非洲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促进双方贸易平衡。③‎ 优化中非商品进出口结构。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办厂,发展资源加工工业以及制造业,由此扩大我国技术设备出口,提升非洲国家产品加工层次和技术含量,优化中非商品进出口结构。④坚持平等互利。我国企业利用非洲资源,既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可为非洲国家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提升劳动力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 ‎【高考导读】‎ ‎ (1)考查的核心知识:①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②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③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时,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 (2)考查形式: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3)考后启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历年高考的出题点。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大家复习时主要掌握:识记对外开放的原因;理解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举措和重要意义。‎ 二、启示:抓纲务本夯基础,活用真题练能力 ‎ ‎1.抓纲务本夯基础 ‎ ‎ ‎ 备考的关键是夯实基础。所谓基础知识,就是指高中思想政治三个学科(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其相互联系。复习基础知识,要根据考纲,调整复习的标高。可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循序渐进地把握。首先是要把握每一个考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其次是要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搞好专题复习,从中观上构建知识体系;再次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理解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最后还应把握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相互联系,做到基础知识识记、理解与运用的统一。‎ ‎ ‎ ‎2.活用真题练能力 ‎ 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通过解答试题的训练,增强思维能力。当然不能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选择一些好题(特别是高考真题),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要研究这些题目的命题思路、思维价值、知识要求等等。这样,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 (1)剖析经典试题,仔细研读材料,训练审题能力。‎ ‎(06全国卷Ⅰ)38.(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 ‎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分析:高考政治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考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条件。‎ ‎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对于此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研读材料:1. 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研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关键词句,这将直接影响考生解题的思路和速度。2.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高考试题提出的解题要求通过所设置的问题体现,问题一般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首先要提取出理论、实际和联结点三个部分的关键词。理论部分抓“范围关键词”、实际部分抓“主题关键词”、联结点部分抓“方向关键词”。例题中,问题(2)中“运用经济常识”为范围关键词,“结合材料一、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为主题关键词,“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方向关键词。问题(3)中“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为范围关键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主题关键词,“运用原理加以说明”为方向关键词。‎ ‎【答案】(1)①2002—‎ ‎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①企业应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三废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②为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或发展循环经济、采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的高产品附加值等)‎ ‎ (3)(略)‎ ‎(2)专题训练,突破重难点,归纳解题规律。‎ ‎(08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6分)‎ ‎【答案】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关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配置资源:市场,政府,制度优势。‎ 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10分)‎ ‎【答案】①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天吃饭。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②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③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09全国卷Ⅱ)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6分)‎ ‎ 【答案】 ‎ 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等。‎ ‎(3)借鉴命题思路,完善知识组块,学会根据问题要求重组知识。‎ ‎(06重庆卷)3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五: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7)运用经济常识归纳材料四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10分)‎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五进行分析。‎ ‎【答案】(7)财政措施。通过税费减免和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发展。金融措施。通过增加信贷投放,为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价格措施。通过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土地经营管理措施。长期稳定,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手段的系列化和组合运用。‎ ‎(4)理清答案的逻辑层次,规范表达,提高答题能力 高考试题的要点及布局很有逻辑层次性。‎ 考生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答案要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做好总体规划,考生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书写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保持卷面的整洁,尽可能选用教材上的规范术语,克服语言的随意性、文学性、描述性,才能减少失分。同时书写的时候要分层次,可采用“①……②……③……”的模式加以论述,另外要注意论述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做到点点对应,层层深入,原理和方法相对应,理论和材料相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