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旧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旧人教版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6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 鸦片战争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中国地主阶级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并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夫不可变者,传统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上述材料相符合的观点是( )‎ A.西学东渐 B.东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面对封建压迫和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农民阶级在斗争中提出了一些救国和建国思想。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 )‎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 C.农民的平均主义 D.道家无为思想 ‎4.太平天国通过《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的社会模式是( )‎ A.平分田地的农耕社会 B.“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 C.君明臣贤的封建社会 D.民主富强的资本主义社会 ‎5.右图是近代流行于华北地区的宣传画。‎ 与该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创立拜上帝教 B.洋务运动 C.反洋教斗争 D.新文化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在长期的救国探索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据此回答6—12题。‎ ‎6.对郑观应主张“商战”的含义,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发展民族工商业,抵制外国商品输入 B.利用本国经济力量同外国资本主义竞争 C.断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D.同列强进行一场争夺商品市场的战争 ‎7.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减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丰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 C.推崇君主立宪制 D.向俄、德、日学习 ‎8.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 )‎ A.新旧政体之争 B.新旧学术之争 C.新旧思想之争 D.新旧教育之争 ‎9.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C.①③④ ‎ D.①②④‎ ‎10.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1.儒家传统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斗争矛头的内在思想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是当时的两面大旗 B.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要求 C.维护封建专制的儒教纲常与自由民主精神南辕北辙 D.儒教“仁”的学说与“天赋人权”学说的尖锐冲突 ‎12.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因时而异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据此回答13—20题。‎ ‎13.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4.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访问陕北后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武装宣传”。这里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利进军,扩大了革命影响 B.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南下宣传抗日救国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15.以下对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这次整风使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②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它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这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下列哪项内容不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党风建设方面的决议( )‎ A.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袭击 C.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1957年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19.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线路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获得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确认是在( )‎ A.一届人大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邓小平谈话 D.中共十二大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共3小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 ‎ 图一 开平煤矿 图三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阶级的思想?其基本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3分) ‎ ‎(2)以上图为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主要贡献。(6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3分)‎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4分)‎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10月23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2月6日《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12月24日《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1)据材料一、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4分)‎ ‎(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1分)?为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 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反映了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2.C 不变中国封建制度,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正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3.D 识记课本中拜上帝教理论的三个来源。‎ ‎4.B 熟悉课本中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目的的叙述。‎ ‎5.C 从打洋鬼、烧洋书行为本身去思考。‎ ‎6.A 识记早期维新派的基本主张。‎ ‎7.C 由宪法的重要性和德国、日本的政治体制思考。‎ ‎8.C 这次论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9.C ②项观点不符合“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一基本观点。‎ ‎10.B 从民国九年(1920年)和图示的文字可作出判断。‎ ‎11.C 民主科学和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是对立面。‎ ‎12.A 联系民主革命多次受挫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思考。‎ ‎13.C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共改变策略的主要依据。‎ ‎14.C 突出长征的思考宣传作用。‎ ‎15.D 识记课本大字和小字部分的相关知识。‎ ‎16.C 毛泽东思想被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17.A 抓住关键词“党风建设”。‎ ‎18.A 熟悉1957年整风的背景和主题。‎ ‎19.A ④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20.B 该构想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被获得大会通过。‎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及解析:‎ ‎(1)(先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再判明阶级及主张)①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②‎ 农民阶级,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人间天国,反对外国侵略。③资产阶级,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改造中国。‎ ‎(2)(从上题的三个阶级相关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促进近代化的内容)①地主阶级抵抗派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②农民阶级先进分子、最耳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③资产阶级纬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批判封建思想,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3)(从中国人学西方的渐进过程思考)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三个阶段,由浅而深,由表及里,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22.答案要点及解析:‎ ‎(1)(分别归纳两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民权之说”。 ‎ ‎(2)(辩证看待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国势力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历史的反动。‎ ‎(3)(从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统治的认识程度思考)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 ‎(4)(从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内容思考)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3.答案要点及解析:‎ ‎(1)(归纳材料要点)基本思想: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计划与市场仅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同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发展: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本身并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更深刻的认识。‎ ‎(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作出判断、从十四大的重要决策思考意义)一致。因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也是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把发展经济作为工作重心的决策。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