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试论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 ‎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高三第二轮复习主要任务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系统详细的复习,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接近高考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临近高考的学生心理特点,在第二轮复习中,下列一些方面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的教学和指导任务。‎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虽然几乎所有高中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都涉及到了,但学生中仍难免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是更隐蔽、更顽固从而也是更难解决的,在这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如何找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概括总结,形成结构 第一轮复习,是按照教材的体系逐章逐节进行的,对知识的掌握总的说比较零散,没有更多地涉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把整个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是在一章一节的背景中进行的,在全部高中物理知识的背景中应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在第二轮复习中提高。‎ ‎◆指导方法,调整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学生要面对高中全部物理知识,还要对付大量的试卷,在学习方法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不适应,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调适,也是教师的任务。‎ ‎◆训练应试技能,提高得分率 考试成绩既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也与应试技能有关。有些学生知识、方法掌握得较好,平时练习做得也较好,但总是考不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一)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在第一轮复习中,在各个时间内,学生只面对一个章节的内容,而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要面对全部高中物理知识,还要对付教师下发的和自己买的大量的试卷。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需要指导。‎ ‎1.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第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再象第一轮那样,进行逐步、系统的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2.重新研究自己在以前的考试、练习中做错的题 在以前的练习、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你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或薄弱之处。大量的事实表明,暴露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错误的重复率就很高。第二轮复习,找出原来的练习和试卷中做错的题,重新研究,是一种较有效果的复习方法。‎ ‎3.做题不求多,但求懂 宁可少做一些题,也要把做的题完全搞懂。这样在解题数量上虽然少一些,但从质量上讲是高效的。因为:①题目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类一类的,做懂了一个题,就等于做懂了一类题。②只有完全搞懂了这个题目中有关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把它们迁移到其它有关的情景中。‎ ‎4.化时间于对自己有效的问题 在解到的题中,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就是反复看,也看不懂题目的情景,甚至通过教师的讲解也较难明白的题;三是看了之后有一点头绪,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出,但又不能很容易解出的问题。‎ 对第一类题,可做可不做,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熟练。如时间较紧,甚至可以不必理睬,因为你肯定能做这类题。‎ 对于第二类问题,要毫不犹豫,果断放弃。因为这类题已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在你的“最近发展区”之外,就是化了时间还是做不出、搞不懂。‎ 对于第三类题,要抓住不放,肯化时间,彻底搞通。因为这类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可望且可及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在知识理解上和解题方法上都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做完这样的题后,要反思总结,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缺陷,自己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哪些体会和提高?‎ 第三类题才是对自己有效的题。‎ ‎5.有计划复习非重点内容。‎ 物理中的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力学、热学、光学实验等非重点内容,在高中阶段学习要求不高,复习时不用化多少时间就能搞懂。这部分知识,高考中考到的题目,都是低层次、识记型的,只要复习到了,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正确解答。如果遗漏它们而导致失分,在总题量只有十几题的今天,这种失误的后果就显得更为严重。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重新学习这些非重点内容,以免造成知识死角。‎ ‎6.鼓励学生总结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教师的指导毕竟只是一种指导,是原则性、总体性的,怎样学起来是有效的,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感觉到,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摸索对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专题复习,综合提高 第二轮复习,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应该根据历年高考命题的情况,根据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若干专题,突出重点,进行以点带面的复习,以让学生在相互联系的、更高的层次上理解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而理科综合考试中物理的题数有限,只有13题,所以命题的特点,一是重点考查物理科的主干知识;二是重视学科内的综合,以提高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并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6年全国理综Ⅰ物理计算题分布如下表 ‎02‎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电子在磁场中偏转 物体平衡,电场,势能 ‎03‎ 天体运动 传动,交流电产生 牛顿定律,功和能 ‎04‎ 天体运动,平抛运动 电磁感应,力学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05‎ 匀变速直线运动 弹簧,机械能守恒 电路,电子在电场中偏转 ‎06‎ 声波反射,匀速运动 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 电容,带电粒子匀变速直线 ‎07‎ 匀变速直线运动 碰撞,机械能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从上表可以看出,计算题考查的都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选择题除了考查一些主干知识外,还从知识点的覆盖角度考查了一些非主干知识。‎ 从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高中物理学科内综合的主要类型有:‎ ★ 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能量和动量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与力学 ★ 欧姆定律、电路串并联与实验 根据物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可以确定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如下:‎ ★ 牛顿定律的应用 ★ 能量与动量 ★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与力学 ★ 电学实验 ‎(三)概括总结,把握整体 第一轮复习涉及了知识的各个角落及知识应用的各种类型,这是一个从“薄”到“厚”的过程。第二轮复习应该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知识从“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这要求教师对知识从最基本的层次上作概括,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形成整体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例:对于“万有引力定律”一章,《物理教学》2006年第二期中一篇文章,提出了如下的复习方案。‎ 一、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二、几个圆周运动:1.近地卫星(7.9km/s);2.一般卫星;3.同步卫星;4.极地卫星。‎ 三、重力加速度的求法 ‎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离地球表面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 四、追赶问题 ‎1.对接; 2.相距最近或最远。‎ 五、双星问题。‎ 六、黑洞问题。‎ 七、卫星的拍照与信号传递。‎ 万有引力 ‎1.作为重力:‎ g=‎ GM R2‎ 以g为连结点,可以与平抛运动等综合 ‎2.作为向心力:‎ GMm r2‎ ‎=‎ mv2‎ r r ‎=‎ m ‎(2π)2‎ T2‎ (1) 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密度 (2) 求运动天体的运动情况 首先,对知识和应用题做这样的分类不够本质。例如把卫星分成近地卫星、一般卫星、同步卫星和极地卫星就不科学,因为这四种卫星的命名标准并不相同,不该把它们并列起来。求地球表面和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方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必要把它们当作两类问题等。其次,这样细的复习,在第一轮还能讲得过去,在第二轮的专题中,总结就应该更概括更基础一些。下面是一种较简洁的总结。‎ ‎ (四)精练详讲,注重实效 以前,作为一种教学经验,曾提倡过“精讲多练”,这是为了克服教师完全霸占了课堂,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自主练习的时间而提出的。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手边有大量的模拟试卷,如果教条地坚持“多练”的原则,则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①学生没有时间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虽然做题不少,但都不深不透,效果不好;②每天忙于应付试卷,没有时间反思,对知识和解题方法形不成结构性、整体性的认识;③试卷太多,无法应付,造成心理烦躁。‎ 教师总认为学生题目做得多就会考得好。确实,学生做题太少考试成绩一定不会好,要考好需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是做题多与考试成绩好之间并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首先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学生能把题做懂,并有时间内化、反思总结。另外,题海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题目是一类一类的,而并非一个一个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要一个教师出10份试卷,要求每份试卷的题目都不重复,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学生只要掌握了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具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解决大量的表面各异的问题。‎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克服过量练习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第二轮复习中,应该控制题量,精练详讲。首先对手头的资料要仔细分析,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重新组织后让学生练习,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对发给学生做的练习,要抓落实,要求全体学生定时完成。讲评要及时,要全面细致,要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对普遍性的问题面向全班详讲,对个别性的问题要个别辅导。总之,做一份练习,就要求所有学生都有收获。(这里,又有人会提出:“教师那有这么多的时间?”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前提,只要你控制了练习量,就会有时间)‎ ‎(五)切实了解学生情况,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和典型性。发现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能随之解决相关的一大类问题。‎ 要知道学生中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改作、平时测试、答疑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问题。发现了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搞清学生问题的实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0cm v0‎ 图2‎ A B 例 学生对于带电粒子在变化的电场中运动有困难。例如右图情况,v0=107m/s,l=10cm,d=2cm,加在两板间的电压u=1000sin100πt,求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自己做,很多学生不会。老师讲解了,仍有一些学生表示不懂。经过了解才知道了问题所在:学生认为,由于加在两板间的电压在变化,所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在变化,例如在A点与在B点的受力就不同。‎ 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作这样的针对性讲解:电压的周期为0.02s,而带电粒子穿过电场的时间约为10-8s,这个时间远小于电压的周期,所以在电子穿过电场的时间内,可以认为电压是不变的。‎ 例L P O Q 图 B 如图所示,接有灯泡L 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一导体杆与两导轨良好接触并做简谐运动,P、Q是最大位置,O是平衡位置。在题目所给的选项中,有很多学生选择了“杆通过O处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在教师来看,这个选项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通过询问知道,学生中有两个典型的想法:‎ 想法1:杆通过O点,从加速变成了减速,所以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 想法2:杆从P向O运动,通过杆的感应电流向下;杆通过O点后做减速运动,受力向左,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起阻碍作用,它应该向右,由此判断出过O点后通过杆的感应电流应变为向上。‎ 在想法1中,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杆是加速还是减速有关。在想法2中,实际上也认为安培力是阻碍减速的。这两种想法实际上是一样的,都认为感应电流与杆是加速还是减速有关。搞清了学生的错误所在,教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感应电流由导体棒的运动产生,而不是由速度的变化产生,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只与导体棒的速度方向有关,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也是阻碍导体棒的运动,而不是阻碍导体棒的加速或减速。‎ θ v0‎ L 图 例 如图所示,在相互平行的两条虚线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一正离子初速度v0垂直边界射入磁场,从另一边界射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θ角,垂直初速方向的饿位移为L。求:‎ ‎(1)正离子的电荷量q与质量m之比;‎ ‎(2)离子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 典型错解1:ay=qv0B/m vy=ayt=v0tanθ L=ayt2/2‎ 从上三式解出q/m和t。‎ θ v0‎ L 图 r θ 这种解法有两个错误:(1)把离子的运动看作是平抛运动;(2)即使是平抛运动,离子受到的落伦兹力也是变力,而解题者把它看作是恒力了。‎ 典型错解2:(1)qv0B=mg,得到q/m=g/v0B。‎ ‎(2)a=v0tanθ/t,L=at2/2,得到t=2L/v0tanθ。‎ 典型错解3:如图,(r-L)2+r2sin2θ=r2,‎ 解出。‎ 学生不会把数学结果与物理情况相结合,这两个解不会取舍。‎ 典型错解4:第(1)小题正确地列出rcoaθ+L=r,得到r=L/(1-cosθ),求出了q/m。‎ 第(2)小题这样求解:t=rsinθ/v0,认为离子在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 典型错解5:第(1)小题已正确求出了q/m。第(2)小题这样求解 Ft=mvy,qv0Bt=mv0tanθ,得到t= mtanθ/qB。‎ 典型错解6:第(1)小题列出如下的方程求解:mg+qv0B=mv02/r。‎ 典型错解7:有的学生列出这样的方程求解:,在数学上也能直接求出q/m。‎ ‎(六)训练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应试技能 应试技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输入”和“输出”能力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与“输入”对应的是审题能力,与“输出”对应的是表达能力。‎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对于一些情景较具体的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不够敏感。关键词语主要包括:对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对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界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通过分析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A v 图 题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物体A从斜面底端以某一速度v沿斜面上滑,经历时间t后,物体回到斜面底端速度为-3m/s。若物体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则下列各组数据中满足题意的有( )‎ A.t=3s,a=1m/s2 B.t=3s,a=2m/s2‎ C.t=2s,a=-3m/s2 D.t=0.5s,a=-12m/s2‎ 题目包含的隐含条件有:①“光滑”——向上、向下的加速度相同。②“-3m/s2”——斜向上为正方向。③“斜面上”——加速度小于g。‎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规范表达能力的培养 近年,在综合卷的物理部分,计算题和非计算题的比例都接近5:5。计算题根据学生的解题过程给分,要求学生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在试卷上,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有数值的还要作出正确的数值运算。但我们的学生解题规范普遍较差,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物理符号书写任意,运算正确率低,书写不整洁等,从而造成严重失分。‎ 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分物理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列方程的一般规范:‎ ‎①方程中的物理量要与题目的具体条件相联系; ‎ ‎②方程用原始式而不是变形式;‎ ‎③多个方程采用联立的方式,而不要列综合式;‎ 结果的表达规范:‎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数值答案一般取2到3位有效数字,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④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如何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提高表达能力:‎ ‎1.教师作出示范。很多教师在黑板上解题很随意,极不规范,长期影响,学生没有了规范解题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的表达才算是规范的。‎ ‎2.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分析评议。‎ ‎3.要求学生规范地解答一定量的题目。学生往往认为在平时规范解题是浪费时间,要通过规范改卷让学生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要他们规范地解答一定量的题目。有数值运算的,要他们通过手算求出结果。如果平时依赖计算器,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结果考试时一算就错。‎ ‎4.学习高考题的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掌握规范表达的要点。可以印一些高考试题中的计算题的参考解答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揣摩学习。‎ ‎(七)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不少学生会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的神经过敏,对任何事情都十分在意;有的动辄发脾气,对人对事没耐心;有的行为反常,打不起精神;有的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有的夜里睡不着上课要睡觉……如果以这样的状态应考,势必难以取得好成绩。所以临近高考教师药品重视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何调整学生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①创设宽松的复习环境。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复习迎考影响较大。很多学校考前在教室里悬挂一些“离高考还有××天”、“考场如战场”等标语,这是在人为地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对有些学生的复习备考是不利的。作为一个学科教师,为了不制造不良气氛,在教学中能做些什么?首先不能埋怨学生,作为第二轮复习,很多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有的甚至做过多遍,学生对做过的题仍不会做是没有什么好责怪的,从某种角度讲,那是教师以前没教好。教师不能埋怨学生,说出诸如“这个题目已经做过多遍了,还不会做真是太不应该了”之类的话。其次,不能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第二轮复习考试较多,教师应把重点放在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对知识及其运用的漏洞,并加以补救,不要过分重视分数,说出诸如“题目这么简单,你们还考得这么差真令我失望”之类的话。‎ ‎②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考试目标。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相同,这是客观事实。在考试中做出、做对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就是考试的理想状态,也是自己考试的最高目标。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要求或期望,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自责,失去信心,并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情绪上的压抑。‎ ‎③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有失误。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查,对某一次考试,要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失误的分数,教师统计后,把平均失分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失分是正常现象,自己会失分,别人也会失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自己小心解题的习惯的重要性。‎ ‎④平时以研究的态度解题。平时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抱着研究的态度解题,不能一有点不会就看答案,问老师。凡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中,一看到情景不熟悉的题目,就会发慌,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⑤训练应试技能。要求学生,平时考试时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课外做有些试卷时,要象考试一样对待,从易到难做题,遇到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不能长时间地纠缠,等做完了整份练习之后再来思考较难的问题。长时间地纠缠一时想不出的问题,只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带来混乱的思维状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