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明朝的“鱼鳞图册”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 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 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 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6.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 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7.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8.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民主政体形式由本国国情决定。回答9~10题。 9.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 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 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12.(40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 材料三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 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 主要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四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 疾病、 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 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 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3分) 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 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 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 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 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 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 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 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 题的认识。(2分) 天津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1、C 2、D3|B4、D5、C6、D7、B8、B9A10、C11、A 12.(40分)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 第一次国共合作。 (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文化大革命”。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 已达到小康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6)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13.(16分) (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