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四课 教案 ‎ ‎【教学目标】‎ ‎1. 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等概念 ‎2.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 ‎3.【重点难点】世界物质性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 ‎【教学课时】2-3课时 ‎【基本知识】‎ ‎1.什么是物质?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世界?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其方法论是什么?‎ ‎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 为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是什么?‎ ‎5.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方法论是什么?‎ ‎【知识关系】‎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 ‎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区别 含义 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一定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特征 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者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D )‎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刻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公里。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数种古猿化石、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最为古老的晚期智人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B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 3.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 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  A)‎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 4. “黄海军演”还没平息,近日日本又高调强压要求中国贱卖稀土。一时间真正让我们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 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 D.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5.下面漫画《走样》没有认识到( A )‎ A.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C )‎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7.(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 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B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8.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D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10.同样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2不是对2011年的复制,在实施重心与操作上都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C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 ‎③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A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通过每一整点时刻发布各监测点位 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和AQI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为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合理安排生活与出行提供参考,这说明 ( D ) ‎ A.世界是物质的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2.纽芬兰岛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B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第一次低于8%,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6分)‎ 答:(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2分)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2分)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2分)‎ ‎14. “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江苏某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 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因地制宜,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 理老企业污染,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旅游胜地。‎ ‎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9分)‎ ‎ 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 ‎ ‎ ‎ ‎ ‎ ‎ ‎ ‎ 高考一轮复习 哲学生活 第四课 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等概念 ‎2.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 ‎3.【重点难点】世界物质性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 ‎【基本知识】‎ ‎1.什么是物质?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世界?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其方法论是什么?‎ ‎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 为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是什么?‎ ‎5.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方法论是什么?‎ ‎【知识关系】‎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 ‎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区别 含义 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一定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特征 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者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刻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公里。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数种古猿化石、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最为古老的晚期智人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 3.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 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  )‎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 4. “黄海军演”还没平息,近日日本又高调强压要求中国贱卖稀土。一时间真正让我们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树欲静而风不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 D.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5.下面漫画《走样》没有认识到(  )‎ A.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7.(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 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8.我国古代思想家惠施认为:“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10.同样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2不是对2011年的复制,在实施重心与操作上都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 ‎③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2012年2月29日 ‎,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通过每一整点时刻发布各监测点位 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和AQI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为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合理安排生活与出行提供参考,这说明 (  ) ‎ A.世界是物质的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2.纽芬兰岛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第一次低于8%,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6分)‎ ‎14. “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江苏某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 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因地制宜,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 理老企业污染,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旅游胜地。‎ ‎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9分)‎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