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发展史上看,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总是与那个时代的科技革命息息相关。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网络文化的喷薄而出,正是依赖于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可以说,信息革命造就了网络文化。并且,我们还要强调指出,信息革命没有停滞,没有结束,没有阶段性,它仍在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促使网络文化越来越强势,促使网络文化参与者的队伍规模更加惊人。 如物理学上能量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它由一种方式转换成为另一种方式一样,文化的总量也同样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它将传媒文化中一部分逐渐转换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且转换的势头越来越厉害而已。历史的后来总是超越以往,这是普遍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更改,也用不着哀怨和悲愤,而应坦然地面对,思考更积极更适宜的文化对策。 网络文化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培养和塑造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有别于老一辈的新一代人类,就像石器时代标明了新旧人类的鸿沟一样。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意见领袖,完全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完全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不错,网络是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是增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就越是增大。故此,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和掌控者十分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网络文化必然催生网络的道德法治建设。由于网络文化的全球同步,中国碰到的麻烦,肯定也是其它国家遇到的麻烦;其它国家没有解决或暂时无力解决的问题,肯定也是中国目前没有解决或暂时无力解决的问题。因此,任何国家在网络文化的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都具有全球借鉴与参考,从而引发全球进步的意义。 虽然网络的连接已经实现全球化,然而,在今日世界,网络文化不可不注意国别性。任何文化都有双刃剑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享受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维护国家的信息文化安全。 自人类有史以来,尚未见过有像网络文化这样扩张迅猛,进展疯狂,表现强烈,兼容所有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惹人爱、又引人恨,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但不管怎么说,就像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一样,网络文化毕竟是人类聪明的硕果,才识的外化。何况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可能它的幼年期还未完成,也可能它刚刚步入青春期。人类的前进不能由某种强大的科技惯性拽着,而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 下列有关网络文化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文化和其他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一样,它的诞生离不开与它同时代的科技革命,它也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B.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革命造就了网络文化,因为网络文化的传播要依赖于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 C. 网络文化参与者队伍规模的大小,受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制约,信息传输技术越发展,网络文化参与者就越多。 D. 网络文化就是把传媒文化中一部分转换成为网络文化,随着转换的加大,我们要坦然面对这种传媒文化的流失。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它培养和塑造了与老一辈人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 B. 网上意见领袖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这既体现出网络舆论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增大了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 C. 任何一个国家在网络文化的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都有利于其他国家借鉴与参考,具有引发全球进步的意义。 D. 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不是相对、相背离的,但它会影响到民族文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网络中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就容易挑起是非波澜,这说明网络越是发展,网络的道德法制建设也就越发显得重要。 B. 中国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碰到的麻烦,肯定也是其他国家遇到的,因此中国加强网络文化的道德法治建设,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C. 网络文化扩张迅猛,进展疯狂,表现强烈,兼容所有的文化形态,所以文化这把双刃剑在网络文化中越来越明显地发挥作用。 D. 由于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人类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 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敛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 从吾生而纯悫,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践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 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原文有删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B.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C.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D.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从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C.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代指官员辞职归家。按照封建礼法,官员欲退,则皇帝必称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反复数次之后,皇帝不再勉强,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乞骸骨”“丁忧”也可理解为告老还乡,退休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从吾向上奏说皇帝不理朝政,祸乱四起,而皇帝还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般,身边之人稍有不慎,就招致重责。希望皇帝能以江山社稷为重。 B.冯从吾与邹元标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者在这里讲学。并以宋朝能强盛和王守仁坚持讲学为例,强有力地反驳那些诋毁讲学与书院的官员们。 C.冯从吾性格纯朴诚实,受业于许孚远。罢官归家后,研读先贤著作,加之以修习,有好大成就。在家中一呆就是二十五年,直至光宗登基再次为官。 D.魏忠贤党人上书诋毁冯从吾。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来派人搜查冯从吾等人的罪证,查无实证,便毁掉了书院,推倒圣贤塑像。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最终因此得病离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5分) (2)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中吕】喜春来 张养浩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注】这首曲子为张养浩到灾区赈灾时所作。 8. 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官员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 “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人 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主要来源于生活。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 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我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当时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被偷做了铺垫。 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 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后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 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人物”,但写的却是关于“我”被偷的故事,如果以“被偷”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 红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1931 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他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他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为了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试验总体方案,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备。核试验的准备,国内没有人懂,也没有仪器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研制爆炸所需仪器,并编写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他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交代工作时,总是条理分明、清楚准确,有时还写下书面材料,以便他人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为年轻人争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平台,实事求是地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研究队伍。 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研究所、院校、部队召开了几百次任务会,提出具体科研要求。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研制出1000多台测试仪器。 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空爆”方案,并成功主持完成首次地下核爆炸。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但程开甲经过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得汗流浃背,仔细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二十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及首次空投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他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近年来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现在,他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展开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他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光明网》2014年1月15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老师束星北教理论物理,常常不拿课本,但讲得生动透彻,让学生牢记不忘。他和程开甲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真心的相对论”。若干年后,程开甲与高耀珊结婚,束星北还给他们当了证婚人。(《解放日报》2014年1月17日) ②有一次,程开甲设计的测试方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员。有人劝他:“人家是领导,你不要争了,出了问题他负责。”他却严肃地说:“我不管他是不是领导,这些数据是我在实践中计算出来的,是科学的。要保证安全,就得按数据要求办。我要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结果还是按程开甲的意见办了。(《党史纵横》2005年第5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当听到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传来捷报时,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在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资料后,整理行装,立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掌握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空间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C.程开甲的测试方法虽然遭到很多人包括副司令员的反对,但他坚决主张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处理,体现了他对核试验研究事业敢于负责的精神。 D.在核试验中,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指导,自身得到了成长;同时他本人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E.本文通过描写程开甲的语言、动作等内容,展现了一位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表现了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2)程开甲的人生经历书写着动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程开甲院士在核研究和其它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有人说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 ,只是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 ②记者暗访发现,糕点托直接烘焙的现象 ,然而专家却告诫:糕点托加热不得超100度,否则会存在安全隐患。 ③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报纸刊物早已如林如海,品类繁多, ,其传递信息快捷不如广播,声动不如电视,人们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熟视无睹了。 A. 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触目皆是 B. 俯拾皆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C. 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D. 俯拾皆是 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一女教师的10字辞职信一夜之间红遍网络。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未知的人生?大家众说纷纭。 B. 房子本不是教育范畴的事,但是当它跟“学区”结合时,就跟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前途和希望联系在一起了。 C. 在美国人心目中,消防员通常与“英勇”“无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这一职业更成为民众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D.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地球之外的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生命?许多人相信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科学研究要看重事实。寻找地外生命存在证据的工具是天文望远镜。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天文学界将联手在美国夏威夷建造“三十米望远镜”(TMT)。 。应用这一望远镜,人类有望在20年内知道,银河系内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 A. 天文望远镜可以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水平,促进天文学领域的巨大进步 B. 它将让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水平提升一个数量级,促进天文学领域的巨大进步 C. 这种天文望远镜可以促进天文学领域的巨大进步,提高对宇宙的观测水平 D. 它将大大加快天文学领域前进的步伐,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水平提升一个数量级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不超过80字。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袁苏妹, 没读过小学,只会写 自己的姓名。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44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毕业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因其“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了大学堂仔的生命”。 材料二:杨绛,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她年龄越大,越是彰显出了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其在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至2010年春,本息已经升值到800万元。2010年元旦后,杨先生写了《俭为共德》,表达对社会奢靡风气的担忧。 其实,每个人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都可以拥有共同的社会责任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查看更多